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大德蘭提出另一個問題,非常實際:在默觀祈禱的經驗中,基督在哪裡?畢竟,人家告訴我們,默觀祈禱是無形像的祈禱,是對天主「黑暗的認識」,直接湧入靈魂。答案不在於避開基督,而在於理解祂臨於我們的種種方式。一個方式是思想、形像、話語與反省:和基督交談,從省思到愛的對話。這是很好的,也是我們必須一再回來使用的方法。然而,還有另一種方式。許多人不能做那樣有條理、或有組織的默想,不只因為他們的腦袋過於不安定和紛擾,也因為他們被帶領行走一條不同的新道路。「默想」,他們已經知道,不只難於忍受,也是做不到的事;這條祈禱之路,他們已走到盡頭,且被吸引進入另一條道路,亦即默觀祈禱之路。
 
靈魂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更單純,更直覺的祈禱方式;不必唸唸有詞,以喚出基督或神性事物的形像和思想。往往一個字,一個語詞或單句,就足以使腦袋歸於寂靜和靜默。理智和內心處於「開放狀態」,領悟更深的實體(reality),寧靜地留守其中。沒有必要專注於明確的細節或形像:內心留守於覺知之中,知道祂臨在,祂在近旁,也知道祂愛我們。
 
這是默觀祈禱的開始,遠離話語和思想,歸向更內在和靜默:說得少,聽得多,理智沉寂安靜。重要的是,進入這個臨在,不怕「留守」於其中。基督沒有被冷落或忽視;更好說,這是個邀請,吸引人更深入祂愛的奧祕,甚至更親密地與祂結合。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