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八章 嬰幼兒生理
 
對從事科學史研究,尤其是醫學史工作的人而言,其概念上一向須面對的一個挑戰,或者突破的一個關口,就是於重重疊疊的史料、古籍中如何披沙鑠金,確定哪些是過去一時一地的「舊說」,哪些又是千古不移的「真知灼見」,或者躲藏在這些「真知灼見」背後的永恆的疑問,乃至穿戴著舊時語言習慣的說法,一些披掛了歷史灰塵、色彩、模樣的某種對宇宙、人生不變的追求過程中,所留下的一些對某個特定問題在思索、推敲、追問,設法解決過程中所留下的一段時代演變在科學史與生命醫學史上的「軌跡」。
 
這項揭開層層知識面紗的工作之所以不易,一則是19、20世紀以來近現代科學之演變神速,給了世人一種「謎底終已揭曉」、我們終於有了「標準答案」,掌握全部「科學真理」的錯覺。也就是說,如今一般人對現代科學之普世性定論,其為「真知灼見」,既然深信不移,對照之下,此前所有「近代以前」的想法、說法、做法不免相形而見絀,顯得十分可鄙可笑,既為過去的「無稽之談」,不得已之無知與無助之狀況,應該也就不值一提,沒有太多需要重翻故紙,重提的往事,重訪的舊址、老路。這種近現代科學的一往情深,崇拜信仰,在生物醫學領域尤其突顯,從而也就更增加了在醫學史上重訪舊跡的困難。
 
此外,揭開「歷史辭語」,尤其是醫學技術上的陳辭舊說,本身也是件困難的功夫。要能拂去語言上的舊塵,考慮「歷史辭語」背後對人類生理健康上長久不變的「疑問」,以及每個時代、地區對這些長久不變的生理健康疑問所曾有的預設,其想法、做法,不論如今看來,有多少站得住、站不住的地方,因其設想曾為過去人口存活實踐上的憑依,總是值得重看、重想。
 
從上述兩個層面上說,過去幼醫流傳多時的對嬰幼兒生理變化上所謂的「變蒸」一說,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因為,出生一、兩歲之內的嬰幼兒,生理上有兩個最突出的特徵,就是他們一方面成長發育的速度很快,即便以肉眼觀察,不謂之日新,月異則是確鑿無疑。另一方面,這些幼齡小兒還常常出現身體上的不適,容易發生體溫上升、腹瀉乃至飲食不思等情形。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