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五篇 你真的「記得」嗎?
一九九三年,我六十歲生日快到的時候,開始經歷到一種奇怪的現象:心裡不由自主的想起早年的記憶,封存了五十年之久的記憶。不只是記憶哦,還包括當時的心境、思緒、氣氛、以及伴隨著它們的情感——尤其是二次大戰前,我在倫敦的童年記憶。受到感動的我,寫了兩個短篇的自傳:一篇是關於倫敦南肯辛頓的科學博物館,它在我成長過程中是這麼重要,遠超過學校;另一篇是關於十九世紀初的化學家戴維(Humphry Davy),在那些遙遠的年歲裡,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描述得活靈活現的實驗令我興奮,激勵我起而仿效。然而,這些短篇寫作不但沒有令我滿足,反而刺激出一股要把傳記寫得更詳細的衝動,於是我在一九九七年展開為期三年的寫作計畫,去挖掘、開墾記憶,去重建、提煉,尋求統合與意義,終於完成我的著作《鎢絲舅舅》。
我預估在回想的時候會遇到一些麻煩,部分是因為我所寫的事件發生在五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而且和我擁有共同記憶或是可以核對我的記憶的人士,大都已經作古。部分是因為在撰寫我的童年時,我沒法仰賴信件和日記,因為我是從大約十八歲以後才開始寫日記。
我能接受自己想必會遺忘或漏失很多東西,但是,我以為我擁有的記憶,尤其是那些極為生動、具體又偶然的記憶,基本上都是正確可靠的,因此當我發現其中一些記憶並非如此的時候,不禁大為吃驚。
有一個很突出的案例,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它與我在《鎢絲舅舅》裡描述過的兩次炸彈事件有關,兩次都發生在一九四○年到四一年冬天,當時倫敦遭到狂轟亂炸:
這天晚上,一枚一千磅重的炸彈落在鄰居花園中,但是幸好沒有爆炸。我們整條街的人當晚似乎都躡手躡腳的撤離了家園(我們家人去了親戚家公寓)——我們許多人都穿著睡衣,盡量輕手輕腳的行走(或許是害怕震動引發爆炸)。由於強制燈火管制,整條街一片漆黑,我們都隨身攜帶手電筒,但是在上面罩了皺紋紙以降低亮度。我們心裡都沒底,誰也不知道我們的房子是否能熬到明天早晨。
共
6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