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8
清水地區的漢人,在清雍正年間正式大量移墾,原本為平埔族牛罵社的生活領域,不到50年的時間已然建立十餘個聚落,從最先的廣東饒平籍客家蕭、林、蔡姓族人,再到福建泉州籍的蔡、楊、林、周、顏、梁、黃、陳等諸大姓,漸次開發並蔚為大族和累積財富,加上文教風氣漸興,人才輩出,形成暨勤奮又悠閒的生活特色。
 
清水楊、蔡二族的競合
 
清水當地素有兩大家族,即牛罵頭街蔡家和社口庄楊家 ,彼此在地方上呈現互相競爭關係。社口庄楊家的開基祖是楊咸曲(1733~1802年)、楊咸仙兄弟,清乾隆21年(1756年)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移墾入臺,傳三房:舒崑(1770~1791年)、舒獻(1778~1852年)、舒霧(1778~1826年),開創出楊同興衍派,堂號為「四知堂」,其中,二房傳下水信、清輝、澄若。楊家文風鼎盛,在清代有多人科舉及第,如楊金波(1823~1890年)、楊清珠(1827~1890年)、楊清秀、楊清俊、楊清瀾、楊清藩、楊清華、楊清新、楊監若、楊壽若、楊澄若、楊丕若、楊昭丙等13位皆為邑庠生或廩生,其中楊肇嘉的養父楊鴻達,字澄若,諱紹泉,為臺灣府學廩生,清廷誥授奉政大夫。
 
楊家是在楊金波時期才遷至社口庄,三房舒霧子楊金波,名芳西,字長庚,年近30歲才入泮,40歲時補廩膳,後於清光緒7年(1881年)被選拔為歲貢生,60歲中舉並擢明經,後官拜提督兼道臺,其家族因經商有成,購置田產而富甲一方;大房舒崑派下之裔孫楊清珠,名克湖,因倡捐募勇參與平定清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抗清事件,與臺灣兵備道丁曰健和臺灣府知府周懋琦共同克復彰化縣城,獲賞戴藍翎欽加五品銜軍功 後,始於同治2年(1863年)興築大宅,分為楊金波及楊清珠二座合院建築,皆為穿斗式桁架,而楊金波因其中舉後獲清廷頒授「明經」功名,因此其堂前懸有「明經進士」匾一方,故屋頂能採燕尾翹脊型式,其建築群是由三組三合院並列組合而成,每棟都具內埕、中埕、外埕的格局,外埕左右尚存有兩座清代花崗石旗杆座 ,以及一口八卦造型古井 ,民國99年(2010年)7 月 12 日,經臺中市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指定公告為臺中直轄市市定古蹟,而歷史建築清水公學校 日式宿舍群,則於2018年規劃為楊肇嘉先生紀念館 。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