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5
法則1 重要的是經營理念是否能打動人心

最近,使用「最終歸宿」來作為宣傳的安養院變少了。甚至讓人感覺到長照相關人士都開始避免使用這些字眼。受到國家財政緊縮的風聲影響,現在照護關係者們則是開口閉口都是支援自主獨立、居家照護等說法。不過,居家照護是有限制的。

在我探訪某地區的特別養護老人安養院時,聽到設施工作人員說明「若是照護度下降了,也可以回家」時,心裡不禁相當在意。排隊入住特別養護安養院的人超過四十萬人,好不容易等到照護度超過三(約台灣的中度失能)後才順利入住,本人跟家人都鬆了一口氣。但若是因為受到工作人員細心照顧,失能狀況好轉而再次回到家裡,這樣真的會受到熱烈歡迎嗎?在某些情況下,因為失能程度好轉而不得不搬出安養院,這會不會反而是種麻煩呢?

下面的文章,是某位作家書中的一段話。

「『年老』似乎不是『身心機能逐漸衰退,身為人的欲望也隨之枯竭』。相對的,越年老越會失去壓抑自己的衝動或情感,甚至管理的能力,反而會更暴露出自己的衝動或欲望。個性會越來越加偏激,對周遭或他人越是不在意。過程雖然非常多樣,各有不同,但就我的觀察看來,這種喪失制約理性能力的情況,雖然程度各有不同,卻也都公平地發生在所有人身上。年老之後,還能保有原本優良的品行,仍舊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不斷完美地遵守社會規範,實在是相當困難的行為。

更應該說,我後來認為,正是因為年老會喪失自我制約的能力,每個人更應該對此表現出寬容才對。」(久田惠著《母親所在之處─Silver Villa向山的故事》)。

老化至此種狀態的入住者們,根本無暇在意自己是否符合照護保險的給付標準,更別說何時能得到給付。雖然看來荒謬,但這就像是引擎、方向盤、煞車都壞掉、即將報廢的車子一樣─已經是失能狀態或是日常生活功能(ADL)都無法改善,即將臨終前的短暫時期。當然,在日本也有可以在健康時就入住,如飯店一樣,設備、環境、服務都相當高級的安養院。可是,等到臨終之際,無論哪裡的情況都差不了多少。

在臨終末期的照護現場,雖知道會產生誤會,但我還是要說出來,那實在是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什麼都有可能遇到的世界。我至今看了許多高齡者設施才了解,能夠真心面對已經進入臨終末期的入住者,並提供安穩、細心的服務設施,才是真正的照護服務。這才是真正的最終居所。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