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為政.第二]   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過:「由啊!我教導你的你真的懂嗎?懂就要說懂,不懂就要說不懂,這樣才能真正增長知識。」
 
這是孔子教誨子路的話,要他誠實面對自己的知和不知。這是子路在《論語》的初登場。
 
「由」是孔子稱呼弟子仲由,他姓仲,名由,字子路,《論語》有時稱他為「季路」(〈公冶長26〉、〈先進3〉、〈先進12〉和〈季氏1〉),卞〔或作「弁」〕人,小孔子九歲(《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8〉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19〉)。〈仲尼弟子列傳20〉說他:「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七十二弟子解8〉則說他:「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為人果烈而剛直,性鄙而不達於變通,仕衛為大夫,遇蒯聵與其子輒爭國,子路遂死輒難。孔子痛之曰:『自吾有由,而惡言不入於耳。』」。兩種記載似乎有正反不同的評價。不管怎樣,他列名孔門四科中的「政事」(〈先進3〉),在孔廟大成殿中可以看到他的牌位。
 
「誨」—《說文解字》說是「曉教」;皇侃說是「教」。
 
「女」—是「汝」,就是「你」。
 
「誨汝知之乎」的「知」,清朝的俞樾說此字當讀成「志」,就是「記住」。戴望也有同樣的說法,只是最後的「是知也」,戴望認為當作「智」解。
 
這句話一般都認為很清楚,沒歧義。由於這段出現了六個「知」字,講快了好像繞口令或是講相聲,很多人幾乎是一學就會,但都是口耳之學,日常生活中卻很少看到切實實踐的人。
 
《論語》言簡意賅,都沒提及發生這件事情的時間和來龍去脈。在《荀子.子道》〈5〉、《說苑.雜言》〈25〉和《韓詩外傳.卷三》〈31〉中卻都把這句話當成孔子初見子路時說的。孔子提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言之要(重點)」,「能之曰能,不能曰不能」是「行之至(目標)」,講話掌握重點就是「智」,行動達到目標就是「仁」,這樣就可以行遍天下。這裡還是延續孔門「言行並重」的傳統。
 
此外,《荀子.儒效》〈21〉和《韓詩外傳.卷五》〈5〉都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成是「雅儒者」的德行。這些都可以補充本章論述的不完整。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