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城市與電影

城市與電影

Cities and Cinema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導論:電影創世神話或「火車效應」
 
電影統治著城市,宰制了大地……它比智者的講道有力,向所有人展現了何謂現實(Andrei Bely, 1908)。
 
電影傳誦不止的創世神話,正位於巴黎:「1895年12月28日,電影起源於巴黎凱普辛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上,大咖啡館(Grand Café)的地下室,」薇姬.樂博(Vicky Lebeau)說道(1)。她說的當然是盧米埃(Lumière)兄弟「電影」(Cinématographe)那神話般的首度公開登場,他們將運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令觀眾目眩神迷。巴黎城也是這段電影創建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樂博記述道,當時記者將這樣的經驗描述成「瀕臨恐懼的興奮」,而在某些時刻,她認為「恐懼變成了驚慌」(1)。樂博說,盧米埃兄弟放映僅50秒長的默片短篇《火車進站》(The Arrival of a Train at La Ciotat station, 1895)時,驚慌尤為鮮明,這部電影「應該要讓觀眾驚恐起身、遠離銀幕,對臣服於影像幻覺的觀眾來說,與直衝而來的龐然機器相撞的驚懼,實在是太強烈了。」這個將現代性元素——都市性、速度、電影與城市——融於一爐的開創性時刻,這個傳誦不已的神話,其實重製了電影講述的自身故事:當燈光熄滅,錯覺變得近乎真實,我們忘了正在觀賞的不過是動畫而已。
 
尤里.茨維安(Yuri Tsivian)將早期觀眾對銀幕上逼近的火車感到驚慌的反應,稱作「火車效應」(train effect)(Bottomore 178)。但已經有學者證明,描述全體觀眾都為了看似逼近的火車而驚恐萬分,其實誇大了少數人才會有的反應(參見Bottomore; Christie; Clarke and Doel)。在卡通、文學,甚至是電影自身中,都能看到動畫火車的再現與真實成為發揮的主題,這在世紀轉折之際,早已屢見不鮮。尼古拉斯.西雷(Nicholas Hiley)相信,驚慌的電影觀眾的這種想法,在1920至1930年代萌發,而當時這類故事已在民間流傳了二十年(Bottomore 184)。這些敘事上的修正,說明了後來的觀眾對於電影作為一種新媒介,其實擁有純熟的解讀能力。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