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精神生活的目的
 
在精神範疇之內,我們首先可以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活動其實追根究柢都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所以,我們不要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想像成一塊靜止的區域。相反,我們應該將它想像成一個隨時處於運動狀態的物體。可是,這些活動的原動力都來自於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元素,為了達到某一個明確的目標而進行努力。這樣的目標,及為了達成目標而進行的努力,都是可以歸於「適應」這個詞語中的。我們可以想像出有一種精神生活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所有在精神領域所進行的活動都是為了這個目標服務的。
 
一個個體的精神生活會受到其個人目標的影響。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將這些活動串聯起來,使它們進行正常的延續、發展、變化和指引的話,人類就不會擁有思考能力,也不會擁有感受、理想或憧憬。出現這樣的結果也是正常的,因為具有生命的個體需要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並且對環境做出壓力反應。前文中我們所證明的那些基本的理論為人類生命中的這些軀體與精神上存在的現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一個個體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麼,我們就無法想像他的精神是如何進行發展演進的。而在看待這個目標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主觀出發來判斷它到底是靜止的還是不停運動的。
 
如果上述現象能夠作為一種理論基礎,那麼,精神領域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看作是對未來環境的提前籌備。心靈作為人類最重要的精神器官,除了能夠感知作為我們源動力的目標的強烈驅動力,它是無法發現除此以外的任何東西的,因此,個體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精神領域的所有外在表現都是為同一個目標而服務的。
 
在我們掌握了一個人的努力方向,並且對外界也有了充分的瞭解之後,我們還應該去研究個體的生命活動中蘊含著怎樣的意義,並且對它們為目標的實現所採取的方法是否具有實際價值做出判定。也就是說我們要瞭解一個個體為了達成目標所付出的努力是什麼,就好比我們將一塊石子扔出去,可以預料到它將沿著怎樣的路線進行運動。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