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一章 前行──正確的發心
 
首先在聽法之前,我們需要有正確的發心,也就是發起殊勝的菩提心──在不善、無記與善的三種意念中,將所有不善的意念和無記的意念完全遮止,並且不斷地生起慈悲心與菩提心……等善的意念,大家應該以這種殊勝的發心來聽聞教法。
 
曾經有一對母女在過河時被大水沖走,母親當時心裡想:「我被淹死了沒有關係,只要女兒能夠平安到達陸地上就好。」女兒心裡也想:「我死了沒關係,只要媽媽平安就好。」結果母女兩人都被淹死。她們死了之後,天上出現彩虹,母女兩人同時往生到天界。為什麼她們能有這麼好的善報?因為她們在臨終時,內心所起的是清淨的善念,故能感得這樣的果報。
 
所以,我們要時時心存善念,而善念中最殊勝的就是發菩提心。
 
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裡有一句偈頌說到:「應為求利益一切有情眾生之故發心修行,成就佛道。」
 
在修行上要如何發起殊勝的菩提心呢?首先應該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緣故而發願修行成佛。有了這樣的發心之後,再進一步地聞、思、修,並透過六波羅蜜來精進修持,以達到究竟的解脫。行者在修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斷除各種邪惡的、不善的意念;進一步再將中性的、無記的業也完全斷除;而心裡則確實地生起一切善的意念──慈悲心與菩提心。
 
所以當我們聽法的時候,應該不離菩提心地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聽法。如果說法者及聽法者都能以菩提心的意念來講述、聽聞佛法的話,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因此,現在請各位發心:「我們為了要使遍虛空的六道有情眾生,能夠證得究竟的佛陀果位,而來聽聞教法,並於聽聞之後發願確實修持以證得成就,來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
 
第二章 教法概說
 
第一節
 
佛陀說:「我將趨向解脫的法門教示給你們,但是否想走向解脫則完全由你們自己決定。」佛陀為了利益眾生,向眾生開示了「苦諦」和如何從輪迴中解脫的法門,而大家聽聞之後,是否願意依止這些法門修行以求得解脫,則完全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所以我們應該了解:雖然佛陀開示了無數的修行法門,但是眾生是否能夠依止?是否如實修行?而哪些是該斷除的?哪些該捨棄?哪些又該避免?而且個人在實際的修行上,是否已經如實地斷除、捨離?這些都完全取決於眾生自己。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