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生處中有頌
嗚呼!
我於生處中有顯現時,壽命無暇應捨諸怠惰。
無散安住聞思修之道,相由心起現證三身果。
此次獲得寶貴人身時,不應無散安住於道乎?
龍樹菩薩的偈頌說:「願以此善業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圓滿積聚福德與智慧資糧;願我證得佛的法身與色身,並迴向一切眾生也都能得到究竟的成就。」同樣地,在我們聽聞佛法的同時,也是在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因此大家在心裡要這樣發願:「願以我積聚的所有善業,迴向一切眾生能夠究竟證得佛陀解脫的果位。」
在《西藏生死導引書》上冊中,已經對六種中陰(亦即「中有」,以下為配合偈頌之用詞,中陰一詞將於本章中改用「中有」一詞。)做了詳細的解說,以下列舉出《中陰聞教解脫》藏文原典中的偈頌漢譯,亦即《六中有根本頌》,為諸位進行教授。
平常我們可以常常唸誦本頌,也可以把《六中有根本頌》當成簡修儀軌,唸誦時則應回想之前所開示的種種教法,如此對於我們的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
接下來就針對本章「生處中有頌」的偈頌,分別解說其意義,方便諸位掌握其修持的攝要。
第一節
壽命無常,應斷懈怠
我於生處中有顯現時,壽命無暇應捨諸怠惰。
這兩句講的是在生處中有的階段,也就是由出生到死亡之間,我們的壽命是無常不定的。眾生既已出生,最後終必死亡,就如同佛陀在經典中所開示的:「既然出生,必然會死亡,死是生的變異;有了聚合,最後的結果必定是分離;有了積聚,最後的結果是消散;有所建立,最後終究會毀壞,世間上一切的現象,都是無常的景象。」既然無常是必然的,是一切事情的實相,我們就該捨棄貪婪、怠惰的習氣而努力地去修持。
此外,諸位要斷除的怠惰包括三種:
一、因為我們對於世間法上的種種執著,而將很多時間花在世間法上,譬如將時間放逸在世間的貪、瞋、癡……等煩惱上面,這也是一種怠惰,應該要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