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前言
想要知道獨處對於服事者的靈修生活有何重要,聖安東尼這位「修士之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嚮導。出生於西元二五一年,安東尼是一位埃及農民的兒子。大約十八歲的時候,他在教會聽到了這句出於福音書的文字:「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還要來跟從我。」(太十九21)安東尼立刻明白,這些話是針對他而說的。他在家鄉附近過了一段清貧生活之後,決定進入沙漠隱修,在那裡,他過了足足二十年完全的獨處生活。在這些年間,安東尼體會到的是難以言喻的考驗。所有外在的安全感全被擊碎,罪孽的深淵向他完全展開。不過,他勝利了,從這場考驗走出來,不是因為他自己的意志,或是什麼禁慾的操練,而是因為他無條件地降服在主耶穌基督的面前。當他從獨處的生活中出來,人們立刻意識到他身上有著真實且「健全」的人才有的特質,這種健全涵括了他的身心靈各層面。人們群聚到他身邊,尋求醫治、安慰和引導。在他晚年,安東尼又回到了更深刻的獨處當中,渴望完完全全與神連結與共融。安東尼死於西元三五六年,享年約一百零六歲。
從這個由聖亞他那修(St. Athanasius)所講述的聖安東尼故事中,我們可以看見,你我原都領受了一個呼召,要讓這個錯誤的、強迫式的自我,在耶穌基督裡轉變成一個新的自我。獨處,就是這個轉變得以發生的熔爐。最終,只有這個轉變且悔改過的自我,才能帶出真正的服事。因此,我打算從這三個面向,來檢視聖安東尼的生命,盼望藉此找出每一位服事者都會遇到的問題與契機。
強迫性的服事者
梅頓曾在他的那本《沙漠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Desert)前言中寫道:
﹝在沙漠教父的眼中﹞社會……就像一艘遇難的船,每個人為了活命,奮力游泳,想要離開這艘船……他們相信容讓一個在海上漂流的人,被動地抓著社會的價值觀和原則載浮載沉,根本就是場災難。
梅頓的觀察,把我們帶到了問題的核心。我們的社會不是一個散發出基督之愛的群體,而是一個由種種的控制與操弄所交織成的危險網絡,稍不留神,便會深陷其中,失去靈魂。最基本的問題在於,身為耶穌基督服事者的我們,是否也被當前這個黑暗世界的力量所誘惑、影響,不但看不清身處環境的危險,也失去為了活命而奮力游泳的動力。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