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9
什麼是老化
本書第一章將提供一些關鍵的背景訊息,以便建立本書其他各章的重要背景脈絡。因此本章內容並不直接探討老化心理,而是著重討論對各層面之老化心理具影響力的議題,例如:如何界定老化、老年人口改變、老年生物性改變等。本章主要目的僅在做一個精簡的指引,詳細的內容建議可以仔細閱讀本章最後一節推薦的書目資料。
老化界定
我們的年齡量測是以「年」來採計的,換句話說,從出生開始,地球繞行太陽幾圈,那你就有幾歲。這部分被稱之為實足年齡(chronological age),但是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有關這個個人,僅以這筆資料做參考,其實並不是全然可靠的測量,這是因為擁有相同實足年齡的人們,彼此在生理、心理上卻存在差異,而且這樣的差異在人年紀漸長之後更是明顯。例如,我們可以想見70歲在刻板印象中應是老態龍鍾(灰色頭髮、皺褶的皮膚),但是我們也可以想得到有些人保養得宜,根本沒有上述年老的特徵(駐顏,agerasia);當然也有外觀提早老化的年輕人。在非常稀有的例子中這種情況非常誇張,例如,紫質症(progeria)(或稱為哈金森—吉爾福德症候群,Hutchinson-Gilford syndrome),這類患者在兒童早期就快速老化,通常在青春期死亡。另外維爾納氏症候群(Werner syndrome)患者的外貌在青春期開始提早老化,多數在40多歲死亡。究竟這些狀況確實是快速老化所導致,或只是碰巧看起來像是老化,仍有待討論(Bergeman, 1997; Hayflick, 1994)。無論如何,縱使有這些不尋常的案例,實足年齡本身也完全不是個絕對正確的老化指標。
共
9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