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引子 〈美麗故事的哀傷結局〉

當焦慮來臨時,世界充滿張牙舞爪的怪物

「從小,我的家庭就是破碎的。一直以來,我沒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我心中只有一個期待,總有一天,我的生命中會出現一個喜歡我的白馬王子。我一生尋尋覓覓,只為了等待這個愛我的人出現。他會給我一個家,而且會無止境地愛我、包容我、照顧我,提供所有我想要的東西。我們的愛會持續到天荒地老……」

這是典型的邊緣人格家庭寫照,也是他們內心最大的呼喊。但是他們沒想到,這樣全心全意地希冀與渴求,原來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邊緣型人格疾患——我相信有些人聽過這個名詞,以美國研究來說,患有邊緣型人格疾患的數量可能有一千萬名以上,成人發生率約在百分之一到三,而男女罹患比率約一比三,女多於男。因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中,多達百分之二十為此症患者(臺灣因此診斷而住院者反而很少)。求助於美國精神醫療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五的患者被診斷出具有邊緣型人格疾患。

雖然此疾患的患者很常見,但卻鮮為人知,原因之一是其診斷標準在一九八〇年才正式被美國精神醫學會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DSM-III),此外,也可能因為這已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在臺灣比美國更常見,後續會詳細說明)。

也因為有人碰到他們的一些行為,百思不得其解,而試圖去了解。包括助人者領域,我們常在談到所謂的「邊緣人格」(尚不到疾患的程度)時,可以發現在晤談情境中,我們最害怕遇到的,就是這類型的人。當然,若做得好,也會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為什麼邊緣人格(簡稱BP)會讓我們有這麼多的挑戰、擔心跟挫折?我們提心吊膽的根源是什麼?讓我們好好來了解一下。

一開始,她可能只是在你出門時,不停地打電話來確定、查勤,有很多的試探跟猜測。漸漸地,你的一言一行開始被放大檢視。你永遠有可以被懷疑不忠的地方,怎麼解釋也沒用。若你怕她不高興而隱瞞、少說一點,被發現了就是無止境的衝突、吵架,甚至口出惡言、動手傷害彼此,直到有人以撞牆、下跪、自我傷害等方式激烈地妥協與道歉。不知不覺,關係變得愈來愈有壓力……

但,再悲傷的結局,一開始往往都是個美麗的故事。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