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8
提督與青年
 
1
 
……七月,偕水師統領丁公汝昌率各船回防濟師(增援軍)。復偕丁公先赴韓境沿海一帶盪杉板(舢舨),探查陸軍下岸處。中途退潮,舟膠於灘。公及丁公赤足履沙石一里許。迨登岸,兩足皆破裂。丁公笑曰:紈鉹皉~亦能若是耶?……
 
這段文字見於《容庵弟子記》一書,「容庵」是袁世凱的號,本書即由其弟子沈祖憲及吳闓生所撰述的四卷著作,內容為記錄袁世凱的事蹟;然而由於是袁世凱的弟子所寫,自然記載著對袁世凱有利的內容,讀者大可將這本書視為袁世凱的自吹自擂。上述內容恐怕是袁世凱回憶起年輕時代的經歷,而多次對弟子和家人訴說的故事。
 
文中的「丁公」,是後來因甲午戰爭而自我了斷的清朝水師提督丁汝昌;至於單一個「公」字者,則指袁世凱。
 
這是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日本明治十五年)七月,也就是壬午之年。這一年,朝鮮發生壬午之變,文中記載清朝派遣軍隊前往朝鮮的情景。
 
由慶軍統領吳長慶指揮三千名清朝援兵,丁汝昌負責運送任務。根據吳長慶的書信記載,船隊於七月七日辰時方才抵達仁川,當時的日期均以陰曆計算,換算為陽曆是八月二十日,而辰時相當於上午八點前後。然而援兵實際的登陸時間要等到隔天的辰時。
 
之所以需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是因為仁川容易登陸的地點早已停泊了七艘日本船;為避開日本兵,清軍才另覓登陸地點。清軍船隊停泊在距離仁川三十多公里遠的南陽府外海。
 
為了調查何處適合登陸,袁世凱偕丁汝昌搭乘舢舨欲上岸,途中卻遇上退潮,船身擱淺無法前進,於是兩人赤腳走了約一里路才終於上了岸。清朝的一里僅五百七十六公尺,但因為淺海處布滿了石礫、貝殼等碎片,所以光裸的雙足上全是傷口,噴出鮮血。
 
丁汝昌看看雙腳,笑著說道:「你這個少爺倒是挺能吃苦。」
 
袁世凱追述的口吻彷彿與丁汝昌並肩領兵似的,然而此時兩人的身分卻有著很大的差距。這或許是多年後成了總督、大總統的袁世凱對自己年輕時的身分產生的一種錯覺現象。
 
此時的丁汝昌與清軍司令官吳長慶是平起平坐的將軍,袁世凱只不過是吳長慶帳下的一個幕僚罷了。幕僚又稱食客,是主人的私家祕書,並非國家正式任命的官員。袁世凱原本就沒有通過科舉,是個無業遊民。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