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動的所有評鑑

午後的克布藍士街:葉威廉探案系列

午後的克布藍士街:葉威廉探案系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7/04/20

■ 你講的是沒有生命的數學,我說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性。怎麼可以把人的尊嚴,如籃球似地玩弄在指尖。

——葉桑《午後的克布藍士街》

這本推理小說的每一短篇,沒有浮誇的場景、也沒有多餘的情節,以相當精鍊的筆觸刻畫角色的故事,如紳士般的偵探葉威廉總是表現溫暾,展顯飽滿的生化知識和平時內斂起來的推理能力,並試圖挖掘人性中的強韌和脆弱、善與惡,以及案件呈顯的光與闇。讀完每一篇(儘管我每一篇的閱讀都相隔好幾天時間),可在作者的話聲中不時感受到角色間的溫情,或身為人的無能為力。

寫景寫物的文字樸實,卻經常隱指身為人類的無奈,如〈午後的克布藍士街〉:「雖然還沒到午後,可是整條街已經充滿了夕陽西下的落寞了。」或如〈流向心靈深處的河〉:「先看最後的署名,心孔湧出了難以形容的溫暖。然而,當他從頭逐字讀下去時,那股暖流就化成了寒流。」再如〈左手與右手的戰爭〉:「嗚嗚咽咽地吹在耳畔,彷彿是迷路小孩的哭泣聲。」以景寓情的洗鍊筆墨洋灑於字行,瞬間將讀者帶入故事的情境中,此種風格或許老派,我卻在閱讀過程中,察覺一股經歷歲月磨平而轉露悃福無華的人生態度,葉威廉因此數次縱放犯人的片心,自然了然於胸。

放在全書前洪敘銘老師的導讀,以專業的推理文學閱讀角度耙梳出推理界前輩葉桑的創作脈絡,更是不可錯過的介紹評文。我就不自曝其短,直接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戰鬥之歌!:天使國度的塵封殺意

戰鬥之歌!:天使國度的塵封殺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7/04/18

■ 這點風雨算什麼,小時候還直接面對過更苛烈的風暴不是嗎?

——中山七里《戰鬥之歌!天使國度的塵封殺意》

作者以特殊的結構寫出了一個具有社會性的絕佳故事。若嚴格看此故事是否具有推理性,其實只有過程中的「小黑熊」事件符合推理小說的解謎要素;陳年的三宗殺童案件和意外翻轉,並未埋下可供推理的線索。然而,讀完故事便可領悟書名——要迎頭戰鬥的是什麼?以中島美雪歌曲《ファイト》(Fight)歌詞為各章標題的意義何在?而且,作者這次以幼稚園教學場域作為故事背景,包裝了戰鬥之人的動機;當英雄乍然浮現台面,相信讀者必會對此英雄先前和後續的行動感動不已,彷彿能感受到在《START》中為了拍成一部電影的相同熱情,也讓我第一時間聯想到東野圭吾的《信》。

整本作品三百二十多頁,可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幼稚園新任教師喜多嶋凜面對幼教上的困阻(約前兩百頁),二是十五年前的舊案翻轉。此兩部分情節進展的方向不同,透過角色的串接連成一氣,足顯英雄的歷程與決斷。

第一部份,著重在幼稚園教學和家長會的衝突,諸如遠足計畫、遊藝會和運動會,以及突發狀況的應變處理等,皆可見作者進行了非常充足的調查,描繪出現今少子化造成家長過度保護等教學上的困境,此部分實際上在許多日本校園劇皆有提及,而且不限於幼稚園,中低年級小學生、甚至是高年級小學生也可能有同樣的狀況產生,例如《女王的教室》、《鋼之女》、《怪獸家長》等(讀者若有時間,我也特別推薦描繪中學校園的《鈴木老師》,同樣道出並分析現今學校教育的諸多問題和異象)。第二部分,焦點放在十五年前的舊案,兇手的手法和動機皆於此部分揭露,尾段當然不乏懸疑小說的翻轉。

除了於《連續殺人鬼青蛙男》和《泰米斯之劍》的刑警渡瀨再次露面之外,令我注意到的是,其中一名幼稚園教師神尾舞子。她也曾出現「岬洋介系列」的《晚安,拉赫曼尼諾夫》,原先只是音樂大學中一名吹奏雙簧管,愛戀小號手的一名配角,至本作《戰鬥之歌!天使國度的塵封殺意》升格成重角,於第一部份和主角喜多嶋凜形成「保守」和「創新」作為的對立,作者藉此角色對立,提出現今幼稚園面臨的諸多挑戰。

社會輿論如何看待案件加害者的人權?加害者的家屬是否與其同罪?即便許多小說、日劇都有探討過這類問題,但中山七里再次以這本作品向大眾拋出更深刻的質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神的遊戲

神的遊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7/02/16

■ 正因為這是有可能的,我才能成為『神』。我就是萬事萬物的原因。在我之上什麼都沒有。因為在我存在以前的狀況是不存在的。你們之所以無法坦然地理解這種存在,是因為受制於對永遠這種無法捉摸的感覺所產生的恐懼心理。

——麻耶雄嵩《神的遊戲》

推理小說中,必備的謎團真相,往往必須透過偵探推理而傾出。換言之,進行「推理」與揭露「真相」,兩者是偵探被上天(或說作者)賦予的使命,粗略點說也可視為「偵探」的近義語,亦即「偵探」=「推理」=「真相」。然而,隨著推理小說百年餘的進展,這種結構體逐漸發生變化,又演化出另一種不同的型態。我近期所閱讀到的一種新型態,除了井上夢人《風一吹桶店生意興隆》,便是麻耶雄嵩《神的遊戲》,且兩本的結構體非常近似,此即——作者將「推理」和「真相」一刀切離;偵探只進行推理,卻失去揭露最後真相的能力。

《神的遊戲》當中,更將結構體轉演成:
「推理」由「偵探」負責。而,「真相」由「神」揭露。

偵探仍然進行推理的任務,而由神吐露出終極的真相。故事中,無論是連續殺貓案件,或小學生死亡的案件,都迫使偵探(小學生芳雄)必得推理,以取得事件的真相。然而,轉學生鈴木太郎卻扮演了神的角色,屢屢從口出吐出真相,並以天罰(意外)之實直指案件兇手的身份。芳雄總在苦思推理的過程中,一再遭受神的戲弄。偵探彷彿喪失了神探本該擁有的話語權,而由冷酷無情的「神」不斷以真相嘲諷偵探,直至最後一頁,仍隱隱奚落著偵探(和讀者)。這位「神」,並告訴芳雄世界如何形成,人類如何由祂所造,神本身又是以什麼樣的角度觀察人類。

讀者是否願意相信鈴木太郎所說的一切,也正表明出讀者是否願意接受真有這種「神」的存在;當然,讀者也可以不信神、不必相信鈴木太郎所言,將偵探的推理看成是真相,也是一種「真相」。但,作者如此的操作方式,將使得「推理」=「真相」的連結顯得脆弱不堪。究竟,世間的「真相」存於何處呢?作者等於「破格」似地將本格推理小說的傳統架構擊潰,重新塑造出另一種不同類型的推理小說,此即是《神的遊戲》饒富趣味的所在,同作者於另作《獨眼少女》中試圖崩解傳統推理小說結構的表現。

不過,若是重視動機的社會派(且也相信神存在)的讀者,不一定會對最後的結局感到滿意,因為於最後一頁,神所揭露之犯人身份,其內在動機為何,並沒有給人滿意的答案,彷彿開啟了另一樁懸案,雖令人玩味,卻也感覺作者交代得匆促。然而,此點並未減損《神的遊戲》創新的結構展演,仍是值得推理迷閱讀的破格之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人偶輓歌

人偶輓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9/28

■ 人是什麼呢?人偶是受到人偶師傅的操弄而成為人偶,那麼被人操控的人還能稱為是人嗎?

■ 你會不會也有一種與它是同體共命的錯覺呢?

——哲儀《人偶輓歌》

以台灣布袋戲人偶為發想,引入心理學與精神治療領域的知識,安置幾樁離奇的命案,最後引導讀者走向驚人的真相,即是《人偶輓歌》篇章堆疊而出的成就。

以娛樂效果來說,這本小說達成了融合心理驚悚、科學檢證及民俗文化的目的,然而嚴格來看,稍有缺憾的是「人偶治療法」與「催眠」之間的因果論證,作者並未提供充足的觀點詮釋或背景說明,以致故事末尾的走向,讀者勢必得接受作者的假設,朝未知的方向邁進,此令故事略帶有奇幻意味;催眠靠特定暗示,人偶可運用於創傷治療,兩者要相擺一起,應該要有學理上的論證,否則偵探凌業勝所說的「我只相信科學!」一句遂顯得有氣無力。因為,若用心理機制來闡述黃志翔的狀態尚可說得通,但其家庭及數名死者各人的創傷與後續行動便有些曖昧不明,因此「戲偶傳說」便成為故事得以繼續鋪述的防護網。此時,即考驗著作者的文字功力,是否有辦法牽引讀者往預定的方向前進。但,如此構想在台推作品中仍屬原創,特別是布袋戲偶做為推理敘事的在地化表現,以及分析人偶在文化上的意義,實令人激賞。

另一值得提出的優點,是作者如何混亂黃志翔的認知,大量的問句,進而帶動讀者的情緒,使其佇立於不甚堅固、搖擺不定的意識地磐,從而塑造出一種不確定的懼怖感,諸如軍營站哨時的異象、家人說著相似的話語、自殺或心臟病的真相等場景,皆可能給予讀者真相交錯不明的恐慌。我以往接觸過的相似作品,印象中以德國作家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的某幾部作品做得最好,如《治療》、《催魂者》、《記憶碎片》、《夢遊者》等,現在很高興看到台灣也有推理作家寫出可與之較量的心理驚悚、並結合推理元素的作品,期望作者能繼續發展凌業勝該系列後續故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火鳥宮行動

火鳥宮行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7/22

■ 我們的時光流盡;我們的身無歸處,到底是什麼支撐過你我種種的夢想,如今卻悄然背離我們而去?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提子墨《火鳥宮行動》

《火鳥宮行動》故事中有謎團,卻一反《熱層的密室》中的幻想性和嚴謹的本格推理過程,滿溢在文字間的是台灣數處的風情景物與人情溫暖。描寫場景由北至南,特別是東部阿美族靜浦部落的生活風俗描寫具體,彷彿身歷其境。

「奧立佛行動」的成員來自各方人馬,人物塑造十分立體。我個人覺得,尤以吳彥基、偉戈及蒂娜的描寫最細膩、深刻,特別是彥基在婚姻與職場上的失志,他所採取的反擊作為,是為了衝破生命外在的限制,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也激起了其他角色的行事動機,設法跳脫外在規則塑形出來的框架,逐漸演變成一場眾人皆朝同一目的前去的行動,而該行動目的則是為了補足一位女性超過半世紀的不解與遺憾。

在笑淚交織的情節中,通往充滿人情味的謎底,加以如鳳凰般疾駛於公路上的動感節奏,搭著主題配樂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充分展露出作者的幽默感及不凡的寫作功力。在有限的生命裡,倘若不知眼下將朝何方駛去,而不以典型推理小說的角度去閱讀《火鳥宮行動》,讀者們或可得到一種發自人性的無形的能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1 人(33.33%)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3/22

好幾年前第一次接觸到張耀升的短篇集《縫》,我大感驚奇,可說《縫》是華文小說中第一本吸引我目光的文字風格。新版的短篇集《縫》,新增了四個故事〈鮮肉餅〉、〈秘密〉、〈回家〉、〈鼠〉,另外送上電子書兩短篇新作〈對面的男人〉與〈對面的女人〉。其中,〈縫〉已經製作成動畫,〈鮮肉餅〉也由作者編導拍成了短片曾於公視播放,可見作者多方面的才能。

拿新加入的短篇〈回家〉來說,很明顯作者用到了佛洛伊德解夢的原理,主角在日常中壓抑下來的愧疚感於夢中釋放,將自我投射到夢中老人身上,觀望著自己;更離奇的是,從夢中醒來之後那種愧疚感並未消失,反而再塑造出另一層夢境,究竟何時才會醒來?最後一句話是爆點。

而最後一個故事〈鼠〉,我讀到的,是神州統治者的政治與信仰所帶給島民的不安全、不信任感,糖廠是為殖民者設立的物資供應處,也是對被殖民者的剝削。前半段,對主角惠美來說,她必須面對的是現實的窮困,可是外界向她灌輸至成內心執念的,卻是新的信仰,無能反抗;加上妹妹的患疾,更加深她的迷信,一種不可擺脫宿命安排的思維。後半部,令我感嘆的是作者插入的旁述:「一直到死前一刻,惠美都不會意識到這是她此生唯一一次感受到愛,尤其人們都以為愛來自善良,沒有人告訴過惠美,邪惡所帶來的愛更動人。」這種愛很殘酷,可是主角本身卻沒有意識,因為她想要的只是溫飽和安全感。正雄似乎象徵著對於天皇的認同,可是他卻一直沒有出現,直到最後有誠和妹妹也失了去向後,她唯一能做的只能回歸身為人的本性,無論在她內在堅固的價值觀來看是多麼不堪的事情,她也得做,就是得活下去。

我相信,《縫》在未來一定會成為這個年代的小說經典。書中的每個故事,無論新舊,讀來依然感到刻骨至深,從沒有接觸過張耀升的讀者們,絕對值得展卷一讀。這幾篇故事附著黑暗陰濕的氣氛,以鬼魅般的冷冽、飄渺文字道出每個近乎寫實的角色與故事,並在幽隱的句逗中透出當今存於社會上那些人心持續受到隱蔽的暗黑角落。然而,誠如書封所言——黑,是最溫暖的顏色——唯深入幽暗中,才得以挖掘出人性的光輝。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泰米斯之劍

泰米斯之劍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6/01/26

集中探討死刑、冤獄議題的日系推理小說,包括高野和明《十三階梯》、島田莊司《淚流不止》、藥丸岳《天使之刃》和《闇之底》、東野圭吾《徬徨之刃》和《空洞的十字架》等等,以上所述各從犯人、嫌疑人、受害者、受害者家屬、政府、死刑執行單位、輔導單位、媒體等多重角度去看待死刑的意義和存廢問題。

另,非小說類的專書,例如森炎《冤罪論》(商周出版),將冤罪的類型分成七種,並從中討論正義實踐的可能性;以及,冤案受害者菅家利和與其辯護律師佐藤博史合著的《冤罪》(台灣角川出版),此為日本法界中重要的冤案之一,亦即著名的「足利事件」,其它尚有「袴田巌事件」等。這些真實案例促使許多日本推理劇——例如劇集《HERO》、《最後的辯護人》、《推定有罪》、《遺留搜查》;日劇SP椎名桔平主演的《冤罪死刑》、田村正和主演的《復仇法庭》、《死刑基準》等等——安插了不少相關情節;當然,歷來有許多國外電影亦探討檢警濫權的問題,例如 Sean Connery 主演的 1995 年電影《正當防衛》(Just Cause)即是其一。

如今,和死刑、冤獄議題相關的推理作品,非得再加上中山七里的傑作《泰米斯之劍》。事實上,《泰米斯之劍》本質上是警察小說,其中提到許多警察的審訊技巧,以及警察體制的維護、辦案手法和內部問題;而,情節的推展則是十足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其時間橫跨二十八年,圍繞在三起刑案(二十八年前、二十三年前與今日)的謎團,作者在最後真相揭露的部分不但安插了本格物理性詭計,還在出場人數達四十多的人物關係上另置誤導讀者的詭計;再加上立場涉及警方、檢方、法院、記者、凶案受害者家屬、冤案受害者家屬等,卻只有三百多頁的篇幅,堪稱材質極具高密度的重量大作。

一路追隨中山七里作品的讀者們,可於這部作品中,見到主角渡瀨這名刑警的成長茁壯。作者充分刻畫出,一名警界執法者於行使正義時,對警界內部、對案件參考人、受害者家屬,所產生的多面向矛盾;事實上不單是渡瀨,二十多年前的同樣身為執法者的女法官高遠寺靜,面對「人去審判人」而意識到自己從「人格」升為「神格」的責任上,既戒慎、恐懼、又不得不行使制裁的過程中,也不斷心生矛盾,懷疑自己是否仍不夠成熟,然而,審判長黑澤告訴她:「不是因為妳不成熟,而是人這個存在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誰能確定自己每一次所斷下的判決,其有無犯罪和量刑輕重全然不存在絲毫差錯?面對冰冷的法律基準,以及一般民眾的情緒觀感、倫理觀和道德觀,此兩者是否只能永遠抵觸?希臘神話中,泰米斯之劍所象徵的權力必須永遠和正義合為一體,但——人能成為神嗎?抑或,那只是理想的神話,隱示著人間的不完美?

台灣社會目前面臨死刑存廢與其相關的法律議題,我個人不但衷心推薦前述幾作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現代公民,更同時建議大家將中山七里的《泰米斯之劍》列入必讀的書單之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START!

START!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8/07

推理小說連作中,後作該如何在「不洩漏前作情節」的條件下鋪陳,無論是京極夏彥、宮部美幸、譽田哲也、三津田幸三等名家皆大多用前作的故事後半梗概幾筆帶過,盡量不述及關鍵劇情;然而,卻從未見過如中山七里直接拿前作《連續殺人鬼青蛙男》的劇情,衍生出這本角色全然不同且別具風格的後作《START!》,更遑論是將前作「改編」成電影,再度以推理解謎的模式,從描寫一部電影的誕生,背後所需耗盡的人力、物力與心力,直至公開電影產業的秘辛,探討電影於當今社會的功能和本質。

由國際知名且特立獨行、嚴厲如鬼的導演大森宗俊所主導的電影《連續殺人鬼青蛙男》,真可說未平又起的風波不斷,製作人發生意外、劇本外流、人權律師抗議、片段畫面被偷放上網路、記者突入採訪,就連女主角也發生意外,最後竟然還出了人命,而幾近殺青之際,導演的身體居然出了狀況,完全不知道這齣戲該怎麼拍下去才好;好似弐藤水流的《腳本》,欲改編真實社會案例(日本阿部定事件)同是狀況百出,不過《START!》並非像《腳本》走奇幻玄怪的路線,而是融合當前社會現象的一部紮實的推理作品。

對書中主角宮藤映一(副導之一)而言,他於拍攝的後半過程得面對的壓力,包括外在的經費竭罄、人權律師對劇本所施壓力、以及年齡已三十四歲卻無成家、事業也一事無成,內在則是必須突然擔起重任和工作伙伴的期待,我認為即是如此重重壓力下,他才有辦法集中精神、靈感突發,和弟弟賢次(真正的刑警)聯手破案,最後也在此一事件中獲得成長。

至於犯罪或凶案的手法和動機,都和電影製作的背景息息相關,作者並未讓犯罪事件和故事主軸脫勾。且,閱讀第二章室內影棚裡的開拍過程裡,不禁讓我感受到另類「暴風雨山莊」的封閉氛圍;透過對話和對演排場,可明顯發覺現場每位演員、製片、含導演、編劇等幕後人員的個性截然互異,意外狀況卻於此時接連發生,整座片場宛如以人際互動交織搭建而成的封閉山莊,一步步引導讀者捲入更大的風暴之中……

總結來說,這本劇情原創性甚高且具備推理解謎元素的《START!》,足以讓大眾深入了解當今電影產業所衍生各種層面的問題,特別是當電影劇本改編自社會聳動話題的小說文本時,全體工作人員勢必面迎的社會衝突。《START!》不僅是一部細膩地描寫電影生產過程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其中所點出的各項議題更是值得台灣社會每一份子深思,並設想所謂「電影」在社會中的本質和功能究竟為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靈機一動的機率:經濟學探員 伏見真守

靈機一動的機率:經濟學探員 伏見真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7/18

以檢警人員作為偵探的角色,在推理小說中為數眾多,如今出現一位以研究「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的特異偵探,即是這本《靈機一動的機率──經濟學探員伏見真守》。文中的推理部分,以研究「犯罪側寫」(criminal profiling)的警科研人員盛崎一臣,成為男主角經濟研究學者伏見真守的對立方,或稱互補方,協同刑警女主角木下麻耶,一起面對連續殺人案。

伏見的推理模式在推理小說中相當罕見;無論是「群體決策」、「捷思」、「錨定效應」、「偏誤」、「資料的一致性錯覺」、「主觀期望效用」,到風險分析和理性殺人的關係、司法解剖和死因認定的偏差,以及各種行為經濟學上的使用,伏見都有法輔以圖表盡量用白話說明清楚,並量化各種抽象概念,讓讀者能立即了解,滿滿的行為經濟學知識,可謂這本推理作品最大的特點。

而,伏見和盛崎雙方訂下「毆揍上司」的賭注,不禁令我發笑,懶得聽伏見進行推理的讀者,應該能在較為詼諧的辦案氣氛中繼續往故事的終點邁進,瞧看最後究竟誰勝誰負。整體而言,故事不會像橫山秀夫描寫的較為冷硬的警察小說,或是譽田哲也帶有陰鬱氣氛的《草莓之夜》系列作品;本作的人物互動,頗似日劇《LADY:最後的犯罪心理分析官》,而這部日劇正好也是以犯罪側寫為背景的推理劇。國外的犯罪側寫,FBI主以秩序型和無秩序型分類,當然這種傳統的分類法引起不少爭議,所以也有像 Godwin 的學者提出各種演進技術,諸如最小空間分析(SSA)、連續殺人犯的行為空間配置圖,或是 Rosenfeld & Harmon 的邏輯迴歸分析(LRA)等等。

故事愈到最後,案件愈加撲朔迷離,包括開場人物全都和案情牽連上關係。真相既出,實在很令人感慨。一個人在思想、行為上的偏差,往往受到家庭、社會環境的潛在影響,假若故事中最後的犯人逃過一劫,又會反過來加諸這個社會什麼樣更大的影響?

總結來說,《靈機一動的機率──經濟學探員伏見真守》文中各處充滿易懂的行為經濟學知識,男主角伏見真守的推理方法於眾多推理小說中可謂獨樹一格、相當希罕;他和女主角木下麻耶、或和對立(互補)方盛崎一臣的互動輕鬆自然,閱讀過程不會有沈重的壓力,而整樁案情,以及伏見、盛崎兩角自身的故事也足以讓我們重新審視現今檢警辦案手法的準確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5/28

本作中的連續殺人案件同《開膛手傑克的告白》皆屬獵奇性質,而作者同樣將純為獵奇的動機提升到探討法律、社會現象的層次,尤其著重於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條——心神喪失(因精神障礙而喪失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者,不罰——此即為本作想要深入剖析的主題。犯罪者被除罪後可能步上的道路、病症復發的可能性、「痊癒」和「恢復」的定義、精神醫學各學派上的分歧、以及精神鑑定醫師本身的背景和患者之間的關係等等,皆於本作各種角色的對話及辯論中引出,且作者盡可能含納不同視角的想法給予讀者進行深度思考,從引述美國著名的「梅根法案」(Megan's Law)、介紹對身心障礙者的「音樂治療法」(Music Therapy)等,皆可明眼看出作者做足了功課,於相關知識領域方面,確實下了很大的功夫。

此外,兩場動作戲其細節描寫得相當逼真,令讀者不得不身歷其境,依從古手川所見、所聞、所思,在劇情進展高張的場景中,進而耙梳各項謎團。場景其一,社會群體因集體恐懼而發生的動亂,混亂的雙方各自象徵「無秩序的恐慌」以及「維持秩序的正義」;衣著上貼著警察標誌的古手川好似被包夾其中,除了宛若落難武士般肉體挨上了不少傷,慌亂的場面也促使他思索何謂正義、何謂秩序?甚至疑惑著——被自己的恐懼搞瘋的人,以及被制度逼瘋的人,哪個才是真正的瘋子?或者雙方都瘋掉了?其二是,他與兇手的對峙的場景,這段讓我想到電影《沈默的羔羊》,古手川在負傷且伸手不見五指的如此緊張情勢下,依然能冷靜推理,設法擒拿兇手,真不愧是用身體去衝撞一切的偵探,不單是身體被搞得殘破不堪,精神和精力也近乎潰滅,然而手銬在這場戲末所發揮的功用著實讓我感動不已——即便臨死也得追求真相,盡一切可能不再波及任何無辜者,善盡身為警察的職責,可謂真正的男兒本色。

在謎團營造方面,作者恍如擁有神手般成功轉移了讀者的注意力,令故事的真相多重翻轉,且合理交代了兇嫌的動機,使故事的主題再次定焦於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條所生的迷思,進一步將意外性埋藏於整部小說的最後一句話,充分點出世理恆常運作之窈冥行法。作品完成度之高,與後作《開膛手傑克的告白》不分軒輊,同為當代社會派推理的至高瑰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