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正的所有評鑑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30

葉石濤先生的「西拉雅末裔潘銀花」,裡面各章節主角統一,故事相關,以潘銀花為主,但章節間行文語氣稍有不連貫。主因是作者可能原本不是以寫書的整體概念來創作,而是不同時期散落發表在報紙之故。
初看第一章節,會以為只是描寫時間落在日治末期的台灣女性西拉雅族原住民潘銀花的故事。貧苦農家女,因緣際會,進到台南府城龔姓大戶人家幫傭。因為生性活潑,外型美麗,與龔家正念台北的醫學院的二少爺互相看上眼。兩情相悅之下,潘銀花懷上了龔家骨肉。最後生下男嬰,龔家全家大喜。
這之前,我只覺像言情小說,實在有點不相稱於葉先生文壇地位。但行文到龔家雖然高興銀花產下男丁,卻仍因門不當戶不對之故而要銀花屈從二房細姨,銀花拒絕後攜帶兒子搬出龔家。接著銀花的女性主義特色,才燦爛呈現。這對儒家漢文化來說,潘銀花在天地間自食其力的各項選擇、決定,實在是男性沙文主義的大諷刺。這閱讀的趣味,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回顧這大概是解嚴前後的作品,葉先生即已從台灣原住民的文化面著手,應該算是眼光獨到,又具勇氣的文人。有趣的一本小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傳信人

傳信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30

「傳信人」(I am the Messenger)作者是「偷書賊」的馬格斯‧朱薩克,出版時間較「偷書賊」早一年多。「……在我寫《傳信人》的時候,『偷書賊』這個概念就在我的念頭裡了」— 朱薩克自己說。所以在閱讀此書時,會留意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一個廿歲的計程車司機艾德‧甘迺迪,住得寒酸、吃得簡單、物以類聚的打牌朋友也都缺點斑斑,連養的一條老狗都臭味四傳。十足的「魯蛇」失敗一族。人生彷彿沒有了任何希望,沒有存在的價值。打屁、喝酒、玩牌,似乎是魯蛇一族的唯一路徑,直到艾德在銀行裡碰到奇怪的搶案。

書中第一人稱是艾德,但是一連串帶有訊息的四張撲克牌Ace陸續出現,讓讀者感受到了那個全知全能的力量。沒錯,「偷書賊」裡那個死神的力量。明確,卻又捉不住的力量(死神出現在昨夜的澎湖)。另一方面,撲克牌的出現,讓我彷彿看到「蘇菲的世界」裡的哲學探討氛圍。但,不是!還好不是!

冥冥中,一股全知全能力量導引下,艾德開始成了奉獻者。生命的富裕,不在於賺多少,而在於給多少。貧窮的艾德就是這樣,在銀行搶案之後,開始了迥異的人生。他周遭孤獨的、受傷的、失望的靈魂、一樣在尋找扶持力量的靈魂,等到了艾德的出現而出現新希望。於是這些人,老的、被家暴的、虛偽的、缺陷的、脆弱的心靈,獲得了再出發的意義。而艾德,這個原本以為自己將一事無成的年輕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撲克牌訊息指引下,幫了別人,也讓自己獲得救贖。

朱薩克真是個會說故事的人。有時讓我覺得小說即將陷入老套之際,他總能傳達出新的訊息。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史明口述史(共三冊)

史明口述史(共三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30

他是我高中時,三民主義課程裡,國民黨所謂「三合一敵人」(黨外、台獨、中共)其中一個。他是「十惡不赦」的主謀之一,在日本活動隨時要推翻政府。當時的他之於台灣,也許就像現在的王丹之於中國。只是他沒王丹這麼高調。

他是史明Su Beng,本名施朝暉,台北士林人。1918年生,那年台灣總督府落成。至今他仍健在,高齡九十六了。維基有他的簡介,但是簡略了點。

當我讀完這三冊史明口述史,更加理解他的一生後,被他精彩起伏的人生中,一直不變的一些人生態度(追求人道主義)所感動!他從小由祖母撫養,生活優渥的出生、成長在日本人統治時期。高中畢業前,為了怕被送去日本念醫學,怕像當時台灣有錢人家教育子弟一樣的被期待,史明非常大膽的作了一項決定:偷渡到日本,去念早稻田大學的政治經濟學部。這是不順從的精神之展現,他堅持走了一條不同於其他人的路。他比魯迅或蔣渭水都還激烈,魯迅是到了日本念了醫科不得意後,才棄醫從文。

史明青少年時期,是日本統治台灣完全上軌道的時期,是嘉農Kano後甲子園的時期,也是後蔣渭水的台灣了。日本治台的黃金歲月,他應該會順著日本政府的潮流走,進而服從軍國主義;但是,他的思想卻能發展出追求民主自由的概念,一種素樸的、浪漫氣息的理想主義。更深刻地,他甚至以行動來真正實踐他的理想,這是很不簡單的。

在早稻田大學的學生歲月裡,史明開始研讀馬克思,對於反帝國主義、反殖民地統治的理想,有了初步的理解,進而產生實踐的衝動。於是,1942年他費盡心思到中國投入共產黨參加抗日,實踐馬克思主義。他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而且,他不是投入蔣介石的政府,是投入共產黨的政府。史明自述這段心路歷程是:「我會去中國,其實並不是為了漢族或者中華民族而去的,而是為了排除在台灣的日本帝國主義。」所以,若說史明是個純粹台灣民族主義者,其實是窄看了史明。他關心的是反殖民反壓迫。

史明1942-1949在中國期間,從中共一位在上海的情報人員身分,到進入張家口的聯合大學學習,除了體驗到上海的繁華,抗日的氛圍,更重要的是他親眼目睹共產黨殘忍的暴力階級鬥爭,與虛偽、拍馬的官僚文化。他比現在在台灣那些想改高中課綱的親共傢伙,更理解中共殘酷獨裁本質。於是,他下定決心從華北山東逃回故鄉台灣。這又是另一次逃脫,但卻也是堅持價值理想的表現。這七年中國經驗,他更確認了他「非中國人」的身分認同。

回到台灣的史明,面對的是蔣介石撤退來台後,肅殺的白色統治。1947年228事件發生時,史明在中國聽聞了慘案,現在則回到故鄉直接體驗不自由的社會。崇尚自由與人本的史明,無法忍受這種獨裁統治,思想箝制。於是他覺悟,終需用武裝手段,推翻蔣介石與外來政權,才能解決台灣人民的民族問題。可惜失敗,1952只好又偷渡到日本。經過多次生命流浪,史明終於開始進入完全台灣認同的時代,於1962寫出「台灣人四百年史」。這書不同於傳統漢文化的由執政觀點所編列歷史,而是從民族認同角度所出發。「先成為人,再成為台灣人」,是作者真正的思想核心,這也是奴性漢文化最缺乏的一面。

也許一般人還停留在「台獨,還不就是暴力份子」的想法,讀過他的口述史,你會知道為甚麼史明的確在1975年以前會採用武裝革命手段。別忘了,孫文也是武裝革命推動者!只是清朝真的被武力推翻,所以孫文被造神了。擺脫政治上人家給他貼的標籤,瞭解他的心路歷程,是閱讀此書最大收穫。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7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沉默

沉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30

面臨生死關頭,尤其被以無辜他人生命要脅來強迫自己屈服、改變信仰的故事,並不少見。遠藤周作(Shusaku Endo,1923~1996年)的小說「沉默」,就是描述十七世紀日本鎖國時代,西方天主教耶穌教會的教士堅持到日本傳教後,面臨東西方價值衝突下,導致生命有危險時,是否重新選擇信仰的故事。

不太常看日本作家的書,除了村上春樹。會選這本書,主要是作者的名氣,以及東西方文明衝突的主題吸引我。還有另一個原因,知名國際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要將這部小說搬上銀幕,甚至將要來台灣取景。這是繼少年Pi,以及Lucy之後,另一位大導演來台拍攝的電影。

遠藤的文字,在這個沉重的主題上,感覺並不沉重,反而有點舉重若輕的游刃有餘,讀來輕鬆。這種個人信仰、價值的選擇,自古就有,只是十五世紀大發現時代開始,全球各種文明的交流頻繁,衝突也相對提高。信仰的底線,是否就是一個人靈魂的高度?面對壓力時,苟延活著,是否就不再有高貴的靈魂?也許沒有答案,所以透過持續的閱讀,來對照、檢驗自己的標準。如此而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台灣連翹

台灣連翹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30

佛陀滅後,透過阿難尊者的驚人記憶力,才將佛陀生前的一言一行寫成多本佛經。
孔子生前亦稱:述而不作;論語一書也是學生集思廣益下的回憶錄。
這兩位都謙虛了,有意放過自己一生的記錄。幸好,後人留下他們的智慧。

吳濁流先生(1900-1976),則把自己一生最後的作品(日語寫作)「台灣連翹」交代:死後十年才能出版。迥異於佛、孔的心態,吳可說是「作而不版」。也許他無法克服活著時面臨的巨大不公不義壓力,於是選擇日後盼望在更自由的氣氛下讓自己的真心話能見得了天日。也許,這就是歷經228事件的台灣人驚恐心態!

我不是台灣歷史深刻的研究者,所以遲到現在才讀這本特別地位的書。吳先生自述從日本異族時代的不平等待遇,到國民政府的高壓腐敗統治,台灣知識分子,嚐到了對於自我認同追尋的種種苦難,甚至因不可得而形成了世代的恐懼,揮之不去。逝後十年,只是一個他想像的記憶護城河的寬度。他不願意讓如連震東那種「半山」的唯利是圖、那種毫無骨氣的貪婪之徒,輕易跨過那個護城河,進而毀去台灣人的自主記憶。

吳先生如果還活著,看到連震東的孫子2014要選台北市長,不知作何感想?加上2000年以來,連戰的持續選輸卻不認輸的胡搞台灣,不知吳先生會作嘔至哪種程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花街樹屋

花街樹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10/30

對我來說,這是一本非常有畫面的小說。主角從一個小學死黨的喪禮開始回溯過去,記憶裡的相干或不相干的生命藩籬和交錯,從作者文字間緩緩流瀉而出。
樹屋,像是抬頭遠眺希望的中繼站,是三個少年童年純真的避風港,與對抗未知成人邪惡世界(花街)的幻想補給點。多層次的生命經歷,透過回憶,猶如洋蔥一般漸層剝去,卻淚流滿面。樹屋,也就從無到有,再難逃被拆、毀滅的命運。

反抗,有很多種,大部份人採取的是先隱忍,再爆發!當爆發那瞬間,也許有很多對過去隱忍的悔恨,以及救贖!大人們也許會就政治現實,開始反抗,恰如花街(華西街)旁的萬華龍山寺在台灣民主運動曾經扮演的反抗角色。書裡那隻被拘鎖的紅毛猩猩,則是少年們的自我救贖目標!鋼琴,則是過往歲月一種的交代。暴風雨前的解救紅毛猩猩的迷惘長征,最終是彩繪生命的必然畫筆。

好看的小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人間失格【獨家收錄太宰治最後告白〈Good Bye〉】

人間失格【獨家收錄太宰治最後告白〈Good Bye〉】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2/24

文學家半自傳式的小說,總冷不防讓讀者如我,慚愧不已。
一樣回頭看人生,在那麼多轉角處、高低起伏點,文學家讓我理解:
原來那些地方還有甚多扶手讓人平衡,總有階梯讓人上下坡好走。
甚至,常常安慰自己:原來自己剛閃過一個刀山;過了才知道!

前程是個油鍋,太宰治自己跳下去了。
嗯!就跟「三塊油豆腐」一樣,金閣寺前,切了!

太宰治那一跳,精準無比!只是濺出熾熱油花!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馬奎斯作品集: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馬奎斯作品集: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2/19

這小說不像「等待果陀」般,莫名的等待。
彷彿是有意識的等待,像大陸來台的榮民等待「戰士授田證」般的等待。上校他總相信,每週五的船班裡,會帶來已等數十年的退休金通知書。
被亂槍打死的兒子,代價似乎只是那隻鬥雞。
但距離上鬥雞場時間還有三個月,老上校夫妻已是賒債連連,無以為繼。小鎮無聊的生活,意義似乎剩下退休金,以及那隻要上場的雞!

在搖晃的吊床上,在難解的便秘與諸多肉體痛苦裡,在無處可逃的熱雨季中,貧賤夫妻的老上校如何面對命運,加西亞馬奎斯寫得真是珠玉無比,精彩絕倫。
不是這95頁的小說結果如何刺激,如何懸盪,而是讀來通潤快活。人性在等待下的面向,活靈活現的躍出紙面。那孤獨蒼涼,在文字的時間進展裡,直指心房。
比起之前看的「惡時辰」、「枯枝敗葉」,這本改過九次的小說,果然如馬奎斯自言,是最無懈可擊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人鼠之間

人鼠之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4/02/06

短短的篇幅,簡單的人物,短暫的時間內,卻勾勒出極為深刻的人性,實在佩服!難怪我極喜愛的美國律師作家約翰 ·葛禮遜John Grisham,和以「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聞名的丹 ·布朗Dan Brown、「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 Khaled Hosseini 等知名作家,都十分推崇史坦貝克。

夢想、希望所產生如信仰般的能量,可以跨越種族、智力、性別等人為表徵的藩籬,形成共同生命語言;團體一起作夢,所產生的集體驅動力,更是震撼人心般的巨大催眠!但當現實與希望的落差無法跨越時,所產生的失落感,則是無可避免的悲劇!

悲劇,讓人記得久遠深刻;無情,則能遺忘悲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馬奎斯作品集:我不是來演講的

馬奎斯作品集:我不是來演講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12/03

以魔幻小說\"百年孤寂\"著稱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哥倫比亞籍的Gabriel Garcia Marquez 馬奎斯, 在這本\"我不是來演講的\" (簡體版)中, 紀錄了他參加21場會議時,所做的演講內容.
記者出身的他, 針對不同主題的會議(或國際性, 或文學性, 或朋友祝壽, 或諾獎得獎感言, 或新聞傳播等等), 做不同長度的演講. 對於他的書迷我來說, 是一個了解他的好書.
如書名所言, 他不是來演講的, 而是來交心的. 馬奎斯以一顆誠懇而坦率的心, 說出令人中聽或不中聽的話. 比如, 魔幻國度裡, 香蕉市場如何成形, 純粹是因他的軍人外祖父在馬奎斯小時說過那場歷史記載的大屠殺(1928), 而在作者幼小心靈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象有關.

面對哥倫比亞的販毒/暴力現況, 拉丁美洲被西班牙與美國前後染指的歷史, 馬奎斯的瀟灑文人骨氣, 讓這本敘述演講內容書,讀來不沉悶. 最後一篇還輕描淡寫作者在寄出百年孤寂初稿給出版商時,其時夫妻倆已無存款,房祖積欠著。連郵資都不夠一次支付,須分次轉寄,才讓這本曠世巨作得以問世。走過苦悶,方才有今日風光。真奇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12上一頁 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