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fina的所有評鑑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5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Daisy Jones and the Six)這本書,描述的是1970年代紅極一時的搖滾樂團「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的故事。這一個傳奇性的樂團,以創作才女黛西‧瓊斯和主唱比利‧鄧恩馬首是瞻,從一開始發跡、成名爆紅,到最後於1979年7月12日,夏天巡迴演唱會的途中無預警宣告解散,並從此消聲匿跡,大家好奇不已、議論紛紛的同時,也讓許多喜歡他們的樂迷耿耿於懷多年。經過漫長的二十三年歲月,有一為樂迷找到了他們及當年的當事人,回顧當時的幾番糾葛,試圖還原當年樂團成員各奔東西的真相。

因為是訪談內容的記錄,因此整本小說多半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在黛西等樂團成員的對話中,1970年代的搖滾流行音樂界生態就在他們的對話中漸漸變得清晰而具體,乃至於當時發生的種種事件與情感糾纏,也如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身歷其境,穿越到50年前的美國社會。

本書不僅全球銷售量突破兩百萬冊,也已翻拍成同名影集,影集並入圍金球獎、艾美獎等共12項提名,足見本書及其翻拍影集的成功,能夠吸引廣大族群。此外,也聽到有人說,這部小說所描寫的虛構搖滾樂團「黛西‧瓊斯與六人組」,是在影射七零年代的某個樂團,無論真假,都更加增添此書的話題性與可看性。喜歡七零年代搖滾樂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本難得的佳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5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Daisy Jones and the Six)這本書,描述的是1970年代紅極一時的搖滾樂團「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的故事。這一個傳奇性的樂團,以創作才女黛西‧瓊斯和主唱比利‧鄧恩馬首是瞻,從一開始發跡、成名爆紅,到最後於1979年7月12日,夏天巡迴演唱會的途中無預警宣告解散,並從此消聲匿跡,大家好奇不已、議論紛紛的同時,也讓許多喜歡他們的樂迷耿耿於懷多年。經過漫長的二十三年歲月,有一為樂迷找到了他們及當年的當事人,回顧當時的幾番糾葛,試圖還原當年樂團成員各奔東西的真相。

因為是訪談內容的記錄,因此整本小說多半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在黛西等樂團成員的對話中,1970年代的搖滾流行音樂界生態就在他們的對話中漸漸變得清晰而具體,乃至於當時發生的種種事件與情感糾纏,也如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身歷其境,穿越到50年前的美國社會。

本書不僅全球銷售量突破兩百萬冊,也已翻拍成同名影集,影集並入圍金球獎、艾美獎等共12項提名,足見本書及其翻拍影集的成功,能夠吸引廣大族群。此外,也聽到有人說,這部小說所描寫的虛構搖滾樂團「黛西‧瓊斯與六人組」,是在影射七零年代的某個樂團,無論真假,都更加增添此書的話題性與可看性。喜歡七零年代搖滾樂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本難得的佳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2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閱讀《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是個很特別的體驗。此前閱讀過的書籍一般是以第人稱或第三人稱視角敘述故事,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寫作方法。然而,本書以第二人稱視角娓娓道來主角曲折的生命經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書中文句跳脫了第一人稱視角的限制,以「你」作為敘事的開頭主詞,令身為死刑犯的主角安索・帕克,就像是一名旁觀者,又或者像是他的靈魂抽離了自身的軀殼,冷靜地檢視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

書名所述的三個女人,分別是拋棄安索的母親菈凡德、妻子珍妮的雙胞胎妹妹海柔,以及逮捕安索的刑警薩菲。她們在安索不同的生命階段出現,畫下濃重的一筆。書中分別描述在安索生命中登場的這三位女性,和安索與她們共度的時光與歲月。藉由作者的筆,一幕幕事件的演變與退展,讀者逐步拼湊出安索的反社會人格,也驚訝於作者的筆力,書中刻畫出的每位角色都彷若真實存在。

死刑執行的倒數十二小時,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安索細數生命的點點滴滴。身為死刑犯的他或許不值得同情,卻值得深入思索與捕捉此人何以淪落至斯的蛛絲馬跡。

本書筆調平緩、沉穩,彷彿呼應主角安索面對自己即將迎接的命運一般冷靜而抽離,行文設計巧妙,同時探討的內涵引人深思,無怪乎能夠奪得2023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的榮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真實犯罪故事

真實犯罪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11

一開始,我以為本書是一本如以前閱讀過的眾多懸疑推理故事一般,以劇情為導向,而後最終真相大白的犯罪小說。然而,《真實犯罪故事》和以往所閱讀的故事都不同,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柔伊.諾蘭,一名正值青春年華的曼徹斯特大學學生,在2011年冬日的早晨,於其住所舉辦的派對中離席,從此似乎是人間蒸發,杳然失去蹤跡。經過一段時間的搜查無果,這件失蹤案成為了懸案,漸漸被人世人所淡忘。然而,作家伊芙琳・米契對此案仍舊鍥而不捨地持續追蹤調查,認為此案並不單純,因此致力於挖掘當年事發的真相。就在搜查過程中,作家伊芙琳卻不幸意外身亡。此後,本書作者喬瑟夫・諾克斯藉由與作家好友伊芙琳分享給他的案件資料與證據繼續追查。

本文主要是以各個角色的訪談內容構成,透過分析這些角色與柔伊的糾葛關係,以及閱讀以他們視角所描述的內容,讀者得以逐步拼湊出柔伊生前的生活與其周遭發生的事情。對於同一件事情,有時可能眾說紛紜,甚至有矛盾之處,無疑是羅生門,可能這些人說的都只是真相的一部分,卻令人難以捕捉全貌;也或許有人避重就輕或修飾話語,或甚至是記憶的印象出錯,以致於產生誤導。字裡行間充滿許多值得推敲的細節,細細琢磨,腦力激盪。

毫無疑問,作者喬瑟夫・諾克斯(Joseph Knox)非常善於描述與鋪陳故事,運用特殊的寫作手法,一步一步帶領讀者抽絲剝繭、接近問題的核心,並嘗試揭開事實的面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少女與魔馬

少女與魔馬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7/17

《少女與魔馬》(The Girl in the Tower)是作者凱薩琳‧艾登(Katherine Arden)所著的童話奇幻經典小說《熊與夜鶯》的續集,《熊與夜鶯》繁體中文版於2018年12月出版,上市即廣受好評,攻占各大暢銷書排行榜,萬千讀者都為俄羅斯神秘的童話世界深深著迷。時隔半年多的時間,精彩續集中文版終於上市!

在這一集裡,年輕的女主角瓦西婭離開從小看到大的北境森林,初生之犢不畏虎,單槍匹馬去到未知的莫斯科展開冒險,想看一看這個世界。在當時的俄羅斯,女性不被允許有自己的想法與追求,社會期待女性結婚生子、而後在家相夫教子,一生都為男性而活。否則,便只能居於修道院當修女去了。與眾不同的瓦西婭,自然是不願被世俗所束縛,無為而平淡地過完一生,可是頂著女性身分出外遊走,人們的有色眼光會馬上將她貼上標籤,於是只得女扮男裝出走。

偌大的城市果然與熟悉的故鄉截然不同,這裡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充滿了爾虞我詐的心機城府。瓦西婭如何在此掙扎地生存,而命運又將帶她前往何處……。

本書情節刺激、節奏快速,延續上集奇幻魔法的寓言故事,作者優美的筆觸將中世紀俄羅斯文化色彩描寫得鮮明豐富,關於古板且令人反感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女性的自我成長、突破與認同頗有著墨,以及身為青少年小說,不可或缺的隱約浪漫氛圍,為續集鋪路的劇情展開,精彩可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大滅絕首部曲:感染

大滅絕首部曲:感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4/25

《大滅絕首部曲:感染》(The Extinction Files)是作者傑瑞.李鐸(A. G. Riddle)的「大滅絕檔案三部曲」首集。作者的上一部作品,也是他的處女作「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上市後迴響熱烈,取得驚人的成績,並即將翻拍成電影。

大滅絕,這個詞聽起來可怕,充滿悲痛、絕望與死亡,生活在現代富饒社會的人們,實際上也不敢想像,或者難以想像。大滅絕,聽起來遙遠,書裡描述的一切卻感覺這麼真實。疾病,一直是人類的噩夢,何況是被傳染力極強的未知瘟疫感染,致命的病毒鋪天蓋地而來,更是人類的夢魘,無疑會引起社會上的巨大恐慌,人人自危,猶如世界末日,任憑怎麼掙扎都無用,難怪這類小說會被稱為末日小說。最恐怖的是,你完全不知道它從何而來,也不知道它會不會有消停的一日,人類醫學與醫療技術進步發展迅速,時至今日,所有的處理與應對卻都制止不了災難的突然降臨與快速散布。

什麼是魔鏡計畫?男主角戴斯蒙的失憶,讓一切陷入迷霧之中,他的記憶,可能是計畫環節的最後一塊拼圖。如何改變現狀,改變人類世界?戴斯蒙的記憶無疑也是重要的線索之一。這場無預警爆發的傳染病蔓延全球,只是普通的疾病嗎?其後是不是有幕後主使者在上下其手、操弄一切?

作者寫作手法十分高明,同時布局好幾條線,讓整個故事謎團重重,希望迷霧散開後,會有好的發展。首部曲是一切的開始,迫不及待想知道後續,續集著實讓人等待得心癢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窒愛

窒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3/21

《窒愛》,光看中文書名就有種快要窒息的感覺,內容讀來更是令人內心十分沉重。這是一本關於扭曲的親情、令人心痛的故事,也是一本關於勇氣、成長與生存的故事。以愛的名義將人束縛至窒息,這不是虐待與折磨,什麼才是?以愛為名的糟蹋和蹂躪,讓人更加覺得噁心。

十四歲的少女小龜與父親馬汀相依為命,父親是養育她、與她最親近的親人,卻對女兒有瘋狂病態的控制慾,對她施加暴力,甚至在夜晚時對小龜上下其手。無形的禁錮讓小龜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課業生活一團糟,她活不出自己年紀該有的,青春美好的樣子。種種行為皆被他聲稱是愛,卻都不是愛,只是毀滅一個人的方式。可憐的小龜糾結於愛與恨之間,複雜的情緒鬱積於心口,隨著無可忍受的日子漸漸積累,已然支離破碎的心靈絕望般的渴望反擊。生命的韌性之驚人,不容小覷。飽受摧殘卻仍堅強活著的小龜要如何掙脫桎梏,擺脫父親的陰影,重獲自由?

作者加布里埃爾•塔倫特(Gabriel Tallent)用她美麗而詩意的文字包裝這個殘忍的、心理驚悚的故事,讓人讀來心靈倍感震撼與衝擊。《窒愛》一書是作者的出道之作,出版後獲得無數肯定,也是實至名歸。作者對於極其豐富矛盾的內心情感描繪、劇情與場景的張力,用散文般的文字清晰地敘述與營造,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心中五味雜成、百感交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毒家企業:從創造品牌價值到優化客戶服務,毒梟如何經營販毒集團?

毒家企業:從創造品牌價值到優化客戶服務,毒梟如何經營販毒集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1/25

《毒家企業:從創造品牌價值到優化客戶服務,毒梟如何經營販毒集團?》一書之作者是知名媒體《經濟學人》(Economist)的商業記者湯姆.溫萊特(Tom Wainwright)。作者被派駐於中南美洲一帶,深入觀察追蹤當地的販毒產業,並採訪報導這個有別於一般產業的特殊的產業。

毒品產業就像是一棵大樹,表面看不出什麼,深入地底才知道,支撐整株植物的,是其下一根根粗細長短不一、縱橫交錯的樹根,形成無比複雜的網絡。而這個龐大的網絡體系,逐步構成環環相扣的毒品交易市場。作者於此書試圖以經濟學與商業的角度去看待並分析解釋毒品產業與市場機能,發現原來毒品貿易竟是這般全球化與現代化,可說是與時俱進,業務範圍無所不包,有企業化經營、有品牌、有服務。作者說,毒品卡特爾猶如大型跨國企業,以其企業化的方式進行運作,唯有如此認知,才能更加準確地預測毒販的一舉一動,以期達到加以防治的效果。因此,此書不僅講的是毒品企業的商業構成要素,也是一本毒品商業指導手冊,更可謂是防範毒品猖獗的一盞指引明燈。

本書題材新穎特別,是本別具一格的經濟學書籍,市面上少見書寫這一類型題材的書籍,因此著實讓人眼睛一亮。作者以記者的謹慎態度考察事實,力求如實且完整的報導,輔以自身的思維與分析去探討辯證,筆下文字井然有序且條理分明,讓人信服。本書談論的固然是頗具爭議的議題,卻讓人讀來覺得十分有趣,且其意義自是不言而喻。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柬埔寨女孩的回憶

他們先殺了我父親:柬埔寨女孩的回憶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1/08

生活在臺灣,你或許很難想像,如今在這樣一個進步的時代,依然有著這麼多不公不義的事情正在發生,並且,我們無力阻止。這樣的書名直白地述說出深刻悲痛的不平之鳴,而令人不勝唏噓的是,這在當時,並不是個案。

作者黃良(Loung Ung)回憶起小時候遭逢的人間悲劇,她原本美麗的家園柬埔寨,在一九七五年,年僅五歲的黃良,她的生活一夕之間面目全非,安身立命的家園不再安全,竟是血色漫天。名副其實的紅色高棉。

作者黃良於2000年以英文撰寫出版本書,這不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本回憶錄,它殘酷的令人不忍直視,卻又真實的讓人無法不接受它存在的事實。黃良述說當年,彷彿至今仍歷歷在目:史稱紅色高棉大屠殺的慘劇,赤柬高壓統治下的共產社會釀成數百萬柬埔寨人民死去。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與口吻將事件一一敘說,且英文原文多以現在式描寫,目的是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人人平等,紅色高棉喊出的那些口號看似能拯救人民於苦難之中、蘊藏著無限希望,但為何大家的生活只有越來越艱辛?至於說好的取消階級制度呢?人民永遠逃脫不開宿命。

2017年,本書翻拍成同名電影,由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執導。這本回憶錄和這部劇情長片,記錄著柬埔寨的歷史上的過去,雖不忍回首卻需要被世界上的其他人所看見與了解,警惕著人們不再重蹈覆轍。將糾纏柬埔寨人民數十載的陰暗噩夢攤開在陽光底下,有一日,陽光終會戰勝黑暗,擊退心底的恐懼,邁向更好的未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熊與夜鶯

熊與夜鶯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11/29

《熊與夜鶯》是一本獨樹一格的奇幻小說,在書店偌大的奇幻小說書櫃之中,是那麼地顯眼而與眾不同。從書名、書封到故事內容,都有別於讀者一般對於奇幻小說的既定認知。本書可說是所謂「童話奇幻」(Fairytale fantasy)式小說的經典之作。書名《熊與夜鶯》(The Bear and The Nightingale)以動物為名,曾短暫在俄羅斯居住過的美國作者凱薩琳‧艾登(Katherine Arden)蒐集取材眾多俄羅斯耳熟能詳的民間童話故事,述說一個發生在白雪覆蓋的古俄羅斯大地上,嶄新卻古老的奇幻傳說。

一如在世界各地的古老信仰中都能看到的「萬物有靈論」,古老的俄羅斯文化亦認為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靈魂並且能夠思考。書中出現的各式各樣神、精靈、妖魔鬼怪等等,便充分顯現出在童話故事中隱含「泛靈論」(Animism)的觀念特色,更益發增添了整個故事有趣、吸引人的可看性。這樣一個富有想像力、童話色彩鮮明的俄羅斯古老傳說,述說著對於大自然的敬畏與崇拜,而這個大自然充滿神秘的魔法與許多活靈活現、躍然於紙上的超自然生物。

故事中的女主角瓦西婭擁有看得見精靈、能和精靈說話得神秘能力,能拯救村民於危難,卻被繼母視為異端亟欲擺脫她。那個時代的女性受限頗多,連婚姻也由不得自己決定,瓦西婭擁有的能力可能被他人視作不祥之人,要如何證明自己、擺脫性別刻板印象與箝制人生的無形桎梏,進而拯救人們於危難來臨之際,是書中不可忽略的一環。本書引領讀者進入冰封的奇妙世界,又如化開的雪,終見勇氣與希望的力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41234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