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ia的所有評鑑

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3/24

大家聽到羅智成,應該會先想到「天才型詩人」或是「教皇」等形容他在台灣詩壇的成就。除了迷人的語言魅力,羅智成最出名的就是他那剔透清醒且深邃的哲學思維。
我很好奇,在詩以外的羅智成,都在想些什麼?所以我翻開這本書。

這本書總共有47篇隨筆,分成五大主題,分別是「創意與思考」、「規則的想像」、「城市觀察」、「閱讀與體驗」以及「寫作與思索」。每篇大概四至五頁(不知道紙本書實際頁數為何),講羅的生活經驗、觀察隨筆,更寶貴的,是從他豐富的歷練去準確的解釋複雜的文化脈絡,以及當代社會的一些有趣現象。
只花四到五頁的篇幅去講文化,講國家,講城市,講生活,這麼龐大又多面向的事,還得讓讀者覺得真的有被啟蒙,或純粹的去發現,原來這些事也有這些角度去切入思考,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是如此的與眾不同以及優秀,羅的文字極為精練,四頁裡的每個字都有存在的意義,不是通俗的無病呻吟,或為了彰顯什麼的表態,而是一種用力的去深思熟慮,為了去精確傳達的文字。

那些看似很平凡的事件,羅都有更活絡、不同以往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它們,讓讀者在四頁裡展開豐富的對世界的想像,也留足夠的白,讓讀者進行獨立思考,這真的很難得。256頁的一本書,我畫了100次線,幾乎是半本都畫好畫滿了(根本腦粉),從這本書裡獲得的共鳴很多,只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很有感的:

「這些因為自我意識、因為個性或一時困難的人際關係而產生的格格不入之感,我們卻在文學閱讀與創作中得到豐富的暗示、啟發與支持,而有了自我強化或永續經營的基礎。因此,疏離,也是一種主動的自我邊緣化。疏離也可以是某種心智的客觀化,把我從「我」或「我們」裡頭拉出來,再回頭觀察「我們」或「我」,像是一種關不掉、不受自己控制的思想,或所謂「靈魂出竅」。在文字的探索與琢磨過程中,不時地進行這樣的演練,也是我在創作中特有的樂趣。.......「邊緣性」在創作中弔詭的優勢:遠離主流、背對中央,也等於是面向外在世界、鬆脫束縛,你將因為身處文化差異的現場,而更加清楚自己,更能了解別人,你將注射更多異質元素於體內,而擁有更靈活豐盛的心智。」

今年年初,我開始著手一些比較有計畫性的寫作,需要許多時間閱讀文本和自我思考,才很幸運的對獨處這件事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也很喜歡和朋友待在一起,但我發現對我而言,那些我真正感覺自己在透徹思考,用力感受自我意識的時刻,都是獨處的時刻。這讓我想起某個人(突然忘記是誰),寫作的人有時候應該與周圍的人隔離,這是一種孤獨。作者的孤獨,作品的孤獨。在培養出作品不可侵犯的孤獨前,身體必須學習實在的孤獨。雖然我不像羅這麼厲害,但我想這種孤獨的快樂,是普世的。於是更少去汲汲營營追求一些無意義的人際關係,開始注意到日子裡很多細節,慢慢提煉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自己。而羅這句:「把我從「我」或「我們」裡頭拉出來,再回頭觀察「我們」或「我」,像是一種關不掉、不受自己控制的思想。」百分之百的寫中我的心情。獨自沈澱是這樣一個東西,有人說少了它,遲早都會被寫作離開,我無法反駁這句話。

這本書幾乎提上了我有興趣的主題,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當然也有一些我沒那麼喜歡的主題,但是看羅的經驗分享也是很過癮,我下了很多書籤,有空會重新翻起,慢慢回味的那種。

我覺得我好幸運有遇到這本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