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nie的所有評鑑

德國人不意外!?為什麼德國人喜歡裸體、熱愛買保險、堅持糾正他人?剖析50個日耳曼人不正經的怪癖

德國人不意外!?為什麼德國人喜歡裸體、熱愛買保險、堅持糾正他人?剖析50個日耳曼人不正經的怪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8/13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當初對這本書有興趣是因為好姐妹搬去了德國,
雖然德國感覺沒有多遠,但其實在遙遠亞洲的我們始終是一知半解,
希望藉由此書睹書思人外,也來看看到底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比較讓我驚訝的是「語言」,
曾經有好多人告訴我德國人的英文很好,
就算不會德文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但是看了這本書以及朋友告訴我的狀況才發現,
其實他們是非常自豪於自己的語言,
若不會德文仍然在當地會有困難。
但其實想想哪個國家不是如此?但也許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另外德國有歐洲的「日本」之稱,
規律跟守時的部分根據此書是有類似之處,
但有趣的是德國人的履歷表!
商院的訓練一直都要我們把履歷精簡,最好一頁呈現,
但德國似乎是要把一輩子的經歷都放上去,越完整越好,這點跟我想像中的很不一樣。

最後還有每天都不能少的「水」,
德國人對於一般水的概念就是氣泡水阿,
如果要喝沒氣泡的水,餐廳可能還覺得有點奇怪呢,
難怪啤酒可以當水喝

這本書是一個住在德國幾個月的英國人寫的,
回想起自己當初在韓國的日子,會有些驚奇的發現,
也會有一些刻板印象,
要實際待過的人,讀起來才會更有感覺!

輕鬆、有趣的書,對德國有興趣的人可以翻來看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一個女人,在北極

一個女人,在北極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5/06

克麗絲汀安Christiane Ritter出生於1898年, 這本<一個女人,在北極>寫的是她36歲時跟丈夫到北極過冬的經驗,那時不過才1934年,光想像就覺得驚奇不已,那時候的北極與現在該有多麼的不同?

作者因為拒絕不了長期待在北極生活的丈夫每年的熱情邀約,終於在三十六歲這年答應了前往北極過冬,這與避暑概念大大不同。原已準備好許多的生活用品,沒想到丈夫最新的電報說只需滑雪靴跟一個背包裝得下的用品--包括一年份牙膏及縫衣針即可。因多年來丈夫告知的都是北極的好,作者滿懷期待的心踏上未知的北極大陸。上船後聽到她要到冷岸島過冬時,全部都不敢相信,船長還差點不讓她在丈夫指定會合的港口下船。

中間精彩的冒險(驚險)歷程,留給想讀的人細細地看,不在這裡爆雷。人在面對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時會變成怎麼樣的人?永晝時每天精神奕奕,永夜時為了一絲的光芒都會瘋狂。作者在記錄生活之餘,更經常思考自身與環境與生活的關係,人類生存與動物之間的關係,除了是本日誌外更是本哲學思考之書。

書封面上寫作者離開北極後說:「每個人這輩子都該住在北極圈一次。你才會知道生命中那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這段話讓我連結到極簡主義的生活啊,在只能持有最低限度的物品時,你所攜帶及使用的,才是最必須的。

作者的文筆輕鬆卻又清晰動人,筆下幅幅北極的情景栩栩如生,準備好要進入冷岸島的生活了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我如何花一年的時間讀12本暢銷勵志書,並真的改變人生

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我如何花一年的時間讀12本暢銷勵志書,並真的改變人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3/11

其實自己是不看勵志書的類型, 覺得不需要特別用興奮劑提醒自己
一般的書裡其實就有很多的有用訊息。 但這本書很有趣的是, 它不是勵志書, 而是作者實踐這些勵志書裡所提的要點所發生的轉變及種種過程。

瑪莉安是一個專業寫手,喜愛看所有類型的勵志書籍,但有天她發現生活一團亂、帳戶透支,生活停滯不前,讀了這麼多的勵志書,每次看完心中充滿希望,但隔天醒來日子依然照舊。因此她決定擬定一個一年的計劃,一個月以一本書為目標來行動。

不是某個朋友的朋友,鄰居的小孩,而是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這讀來更有身歷其境、偷讀別人日記的感覺。讀著作者的各種雜亂想法及每個階段的改變,都會套回自己身上,總有些可以吻合的部分。這本書也讓我感覺是本可以放在書架上,久久讀一讀、刺激自己的書,當自己的思路陷到某個迴圈時,能夠及時把自己拉出來。

最有共鳴的其實是第一章的「恐懼」,雖然對自己大多時候有信心,但其實有許多不敢面對的事,例如怕水、怕超過四十五度的斜坡以及高速的感覺。雖然怕水依然,但記得有段時間每天去游泳池,竟也變得敢做水母漂(我知道這超基本), 能夠腳不著地或手不扶任何東西對我都是極大的挑戰,做到的那天我信心大增,頓時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做到(其實大部分都是的),先別讓恐懼幫你找理由。書裡說「看到心儀的對象,三秒內就要主動向前搭訕,恐懼才來不及找上你」,這套在生活及工作上很多都是適用的。

看完本書也再次了解到,書跟外在因素都只是trigger, 真正決定你是誰、該怎麼做的,還是你自己!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6/18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
#推薦很好看!

平家物語是講平家的故事,源氏物語是講光源氏的故事,聽起來十分合理,平家物語我讀的興味盎然,但讀源氏物語時,我心裡很疑惑,除了可以探知平安時代的種種外,為什麼我要讀一個花心又好色的人的故事?因此才讀了幾篇後我就擱置了兩年無法繼續。

這次得到了《源氏物語與日本人》的試讀機會,全本讀完後讓我大為改觀,我好像可以繼續讀源氏物語了!

河合準雄開題就先點破,《源氏物語》不是光源氏的故事,而是作者紫式部這位女性的故事!以<須磨>為分界點,前面的光源氏其實是一個輪廓非常不明顯的角色,與其說是主角,襯托書中女性們的配角才更為合適。為了表現出紫式部內心裡不同的女性,需要有一位男性,透過和這位男性的關係,才能將不同的女性描繪出來。

後面的三章從「母親、妻、娼及女兒」的四種功能,來分別細細描述光源氏身邊的女性,完成了一個曼陀羅(Mandala)圖;河合準雄是榮格心理學家,這個曼陀羅的應用應該是從榮格而來,讀完榮格後應該會有更深的體會,但從書裡的形容與維基上的解釋,可以感受出曼陀羅應該是一個描繪完整的人或是關係上的圖像,書中有些附圖可以做參考。另外原以為沒讀過《源氏物語》看這本書會很吃力,但河合準雄在分析時,都會帶出人物關係及背後的故事,除了依然人名很多讓我需要寫下來對照之外,對於瞭解本書主旨是非常清楚的。

最後書前的兩章,講「故事」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十分細膩貼切,「男人之眼」與「女人之眼」,「父親的女兒」與「母親的女兒」等等,在後面三章的分析上非常有助益。是本易讀好看精彩的書。

書中有一句話很打中我的心,「每個人都在透過說故事來確認自己的存在。」心有戚戚焉,我們不妨也耐著點性子,好好聽聽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她)的故事吧!

話說,這又繼續鞭策我把躺在書櫃裡的榮格《心靈類型》跟《榮格自傳》拿出來讀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再會,我所虧欠的一切

再會,我所虧欠的一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6/10

在自身信念裡,
不認為有誰會虧欠任何人任何事,
因此看完此書後我一直在想..
“What we owe”的到底是什麼?
努拉?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
網路上的評論大都是瑞典文,無法得到更多的討論意見。

撇除從標題著手,
看到的是一個移民,更真實的說是難民的故事;
1979的伊朗革命,讓主角娜希逃至瑞典展開另一個人生;因為革命讓她失去至親,因而產生對母親的虧欠,自己走入家庭後,又帶著「過去」繼續生活。

從窗外看見陽光、沙灘及海,對瑞典人極為一般的風景,她的過去是滿天的風沙,海,離她多麼遙遠。書裡這段讓人好無奈:「他們永遠不會從指間溜走,永遠不用回歸大地尋找故鄉。他們就在那裡,永遠都在。我望著夏日戶外盛宴的人們,心想,我是沙,他們是根。」

另一個重要的部分是與女兒之間的關係,
描繪的十分細膩。充滿著愛又複雜的心理。
家暴、罹癌、到新生命的誕生,作者很真實的寫出一個女人內心真正的想法。
母親也是個體,不可能因為生了小孩後,就變成散發永恆母愛的媽媽,她仍有身為人及女人的私心及想法,這裏毫不隱藏的都寫出來了,也許因為如此,看到一個英文版的書評寫著,他覺得女主角很煩,一直在等她什麼時候完結生命。自己則是覺得,若哪一天遇到類似的事,腦海裡迸出這些想法的話,可能就不會太責怪自己,這是我之所以為人的正常反應。

看這本書的新發現是認識Googoosh這位歌手,她是伊朗(也是整個波斯地區)當代流行音樂界最紅的女歌手,1979-2000伊朗禁止女性作任何的公開演出,她選擇繼續待在德黑蘭,一直到2000年才在美國辦了回歸演唱會。書裡經常用到她的歌詞,給主角力量。

總的來說,書的文字很少,不過卻很難讓你走得快,在篇篇的日記中載浮載沉,但慶幸的,我仍有根,而不是隨著風飄散的沙。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文學大數據:如何找出暢銷書指紋?解構1500本經典與名作家的寫作祕密

文學大數據:如何找出暢銷書指紋?解構1500本經典與名作家的寫作祕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5/21

《文學大數據》的作者無疑是一個統計學控,他整理了1500本經典的書跟名作家的作品來分析其中的奧秘。當然,這是要作品都數位化後才能進行的一項工作。

開頭先用聯邦論裡面的12篇文章的身世,用統計數據來找尋真正的作者。愛用的詞彙出現的次數等,從沒想過能用這樣的方法去找尋蛛絲馬跡。

另外像是好的作品有些共同特點,例如有較高的比例是副詞或驚嘆號用得少。男性與女性作家作品的判別、或是暢銷作家的愛用字及萬用字等等。透過這些歸納,的確能發現作品額外的興味。另也整理出哪位作家最愛用陳腔濫調,例如「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

用統計的方式準確率極高,但作者的態度從來就不是鐵口直斷,而且是謙卑的告知這是其中一種方法,這樣讀來讓人覺得很舒服。

最後讓我感動的則是Ben確實為一位愛書人。後記裡聽提到這本書的靈感是來自於他喜愛的Roald Dahl的<The>;Roald Dahl也是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小魔女Matilda》的小說原著作者,《巧克力冒險工廠》以及《吹夢巨人》等都是他的作品。

然後書單又增加了不少呢。
(作者們最愛用的‘一句自成一段的懸掛式結尾’。)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