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探戈的所有評鑑

哲學家的學佛筆記:關於「離苦得樂」的思索與修行

哲學家的學佛筆記:關於「離苦得樂」的思索與修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1/19

「一念即無念,一念心是心的歸依。」
- #悟觀法師

我並非一位學佛者、修行者,也非一位信仰者。
但我總說 : 「一位文人必定經歷三學,文學、哲學 、神(佛)學。
懂了三學,是真正的智者,亦是無堅不摧的評論家、思想家。」

總使我常常將話掛在嘴邊,我卻從來未讀佛學。
佛學對我而言並非無心觸碰,而是不敢觸碰,深怕那高深奧義的佛觀世界我走不進,也看不清,就不自取煩憂了。

談到佛學我老說「談佛太難了,懂得了佛我就不會在這裡與你攀談了。」
直到前陣子讀了西方神話(神學)專家「喬瑟夫.坎伯」的鉅作後,我對東方佛學升起一探的野心。

如今,一本由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佛教學院院長 - 「冀劍制 」先生撰寫的作品 :
《哲學家的學佛筆記:關於「離苦得樂」的思索與修行》
開拓了我於佛學的全新觀點。

一位哲學家以精確的邏輯思維,帶出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使我輕鬆的踏入佛陀奧秘。
也細說了哲學與佛學的相異之處,如何相輔相成。

在書中,「冀劍制 」先生明確的帶出佛學的真理: 「離苦得樂」
即是不論自悟道中頓悟還是漸悟,做到不為塵世所有苦紛擾,內心將靜如止水且其樂無比,體悟廣闊的浩瀚是「空」,亦是「無我」,乃學佛最終之道。

何謂「離苦得樂」? 人一到世上,即苦多於樂。
你也許並不認同,但縱使活在生活安逸的現代,沒有惡疾肆虐,沒有飢荒,沒有戰亂,你是否依舊為生活的重擔壓的有苦難言?

苦分為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病痛與煩惱為苦苦,流逝的快樂感到空虛為壞苦,生活中放不下的執念與陷入無明為行苦。
「這三苦即是身心之苦、快樂之苦、執著之苦。」
正是當今世人所受之困惱 ,只是許多人並未發覺 。

而欲遠離三苦,必定迎戰三毒 : 貪、嗔、痴。
欲戰勝三毒,必定克服深陷「無明」之狀,走出不明事理的思維。

如何戰勝自己躁動不安的心,克服雜念欲望,將自我凌駕三毒?
透過書中以哲學對比,並明確舉例來形容弘觀佛學,將奧義佛門顯得容易吸收。
縱使你對佛一知半解,也能在閱讀中漸入佳境。

冀劍制 先生,以上下篇明確說明「離苦得樂的思索」與「離苦得樂的修行」,完整道出尋獲苦根源,掌握方向並踏入修行的境界。
實在精彩萬分,原來「離苦得樂」又分為兩個面向:現世苦與輪迴苦。
原來透過修行將自己修身養性能獲得更大智慧。
如何透過「知」與「行」面對心中的三毒。
如何了解自己的苦並尋獲根源,親身體悟佛學的精義所在。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其實看似人人做得到的打坐是修行的一種,不但具有難度且極為重要嗎。
看似不斷覆頌的「阿彌陀佛」並不是隨意而起,是淨土宗修行法門的學佛之路。

書中的許多闡述我更甚喜歡:
如何去看待無我? 既然無我,為誰學佛?
空並非無,何謂一切皆空?
何謂真正的慈悲?
又是該如何修行,走往悟道之路。
在閱讀的過程,我不時將自己帶入所有觀點中,意外的似乎於間接中體驗了一場難以言行的神秘體驗。

這本書很有意思,說它是責任也許過於沉重 ,但絕對是使命。
當年出版社詢問作者:「如果可以出一本不會因為銷售提供版稅的書 ,你願意嗎?」
冀劍制 先生說 : 「願意,我要出一本佛學書。 」
佛學,不單是學理、懷疑、破除,更需要親自立行證悟,達到具有主觀經歷的科學性。
作者希望用自身所有體悟,獻給大家一本能更加容易踏入佛學思想的作品,將佛學推廣給更多需要的人們。

或許,你也需要佛學,只是還不自覺呢。
此書,對佛學有興趣朋友應該讀,可以激化你的思維。
對佛學有興趣但一知半解、不知從何入門的朋友必須讀,我不知道還有哪本書能夠如此簡潔明瞭說佛了。
如果你是對生活感到失落、憂傷、總是鬱鬱寡歡,或是無法抵制慾望之人,那一定要讀,因為這不只是佛學,還是教導你走向平靜的康莊大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7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塵埃:Ashes to ashes; lust to lust.

塵埃:Ashes to ashes; lust to lust.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1/18

細品了塵埃書中的情感,想起她說 ,書中所有的情愛都是真情流露,這些毫無保留的隱私皆是光明磊落。

《塵埃》一書出乎我預想的驚奇,縱使早已對作者背景、領域稍作了解,依舊被裡頭精緻的文字懾服。

不厚的頁數由九個短篇作品建構而出,九個世界裡訴說了「探戈」、「香氣」、「音樂」、「藝術」與「品味」,各自看似獨立卻帶著共同相似的氣味,它們真實,它們皆帶著「情」字。

書中的探戈,危險又狂妄,是心跳不止的彈打,也親手將脖子抵上剃刀邊緣的愛情。
文字展現的香氣,精確具體,如同沐浴在恣意落下的香水雨。
談論的藝術,深度且讓人好奇。
展現的每一分品味,內斂高雅、無可挑剔,著實讓人稱羨。

這是一本年輕女孩與眾不同的人生閱歷,有著瘋狂、有著對愛的體悟與渴望、對事物成瘋成魔的著迷。我說,宛如日記中最私密的話語,屬於她的私密卻成了落於我指間的塵埃。

我絕對可以說,我好喜歡塵埃,她喚起了我過去遺忘寫作的悸動。
過去,曾有出版社的友人問我:「何不和我們分享與你的故事呢?」
過去,我曾好幾次試圖寫下那自認為有意義的非凡過往,但擱著久了,就忘了。

我喜歡古乃方筆下恣意妄為的慾望野火,喜歡她那讓人試圖一探的倔拗脾氣。
塵埃不怕你好奇、猜疑、窺視,就怕她喚起了你心中遺忘不了的深刻,陷入漩渦,無法自己。

「心底那無法被馴服的野氣,只能鑽進這城市的皺褶裡,用力舞動,一切都是活著的,都是自由的。」

「我已經很久沒跳探戈了,一定是因為探戈不能一個人跳的關係。
It takes two to tango.是每個探戈人朗朗上口的句子,中文翻譯是這樣的 :這是四隻腳的舞蹈。」

「你的遠東,我的遠西,嚮往的遠方都是天堂。」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0/0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宋氏三姊妹都是上海的女兒,可是因為政治的原因,她們沒一個能死在那裡。」

有這麼一句話流傳著,三姊妹「一個愛錢,一個愛權,一個愛國。」或許這替人們更容易去辨別她們彼此鮮明的個性,但這並不完全精確。

「愛錢的」宋藹齡,年僅五歲就上寄宿學校就讀,14歲時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在美國受教育的中國女性,長年離鄉背井之下孤獨成了她的朋友。
成年後嫁給了富商,不僅幫助丈夫賺取大量金錢,更因為妹妹與蔣家的婚姻使她身處權力核心,得以獲取更大的財富,無論是否合法。

擁有虔誠信仰的宋藹齡認為照顧妹妹是上帝給予的指引,而最實質的照顧就是金錢。
宋藹齡將所有的龐大獲利作為是供給宋家人們有著安逸,得有享之不盡榮華富貴,人生晚年的保障 。

這讓當時貧困的中國人民群起憤慨 ,愛錢成為了她的標籤。
但她確實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不被赤色中國崛起所影響,遠居紐約帶著富貴到辭世。
或許她堅強,獨立,擁有財富,卻顯得些許孤獨,整個一生鮮少有朋友。

「愛權的」宋美齡,身為最小的妹妹自然備受疼愛,自小受寵,安逸舒適的生活讓她早已習慣富有。
從小個性開朗爽快,與大姐同樣獨立卻更有想法,受西方生活影響的她,嚮往西化生活。
她渴望能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

嫁給了蔣介石看中的是他當時的魅力與成功,她更寄望蔣統一中國時,自己能為貧困的中國帶來改變,積極投入政治活動、社交場合,日後成為了稱職的「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她確實左右了蔣介石許多想法,參與了許多決策 ,有些決策甚至與宋家利益相關,被人們稱為愛權,但宋美齡不但為北伐時的中國帶來改變,在政權與局勢的穩固上更極為重要,功不可沒。

「愛國的」宋慶齡,宋家二女兒,自小乖巧嬌柔,安靜又害羞,母親最寵溺的女兒。
但從來不羨慕特權,也不喜歡自己因身份受到的特權,甚至厭惡資產階級的腐敗,共產黨是她一生投入的組織活動。
年輕的歲月中,宋慶齡熱愛政治活動,為孫中山著迷,不顧一切反對嫁做孫夫人,並於孫中山辭世後,因親共又極其恨蔣介石與宋家決裂。

她大半的人生都與孤獨為伍,這位不顧一切反對,成為孫夫人的宋家二女兒,最後得不到該有的愛,殘存失落與孤獨遠走他鄉。
「孫夫人」的名聲早已脫離不去,也無法割捨,更是宋慶齡與家人決裂後、獨自一人的保護傘。
在宋慶齡堅持的人生道路中,投入「共產黨」為的是讓國家更好,讓人民活更好,願意放棄宋家財富只為國的崇高意念,使後人給予愛國的肯定。

但其實 ,宋慶齡嚮往的共產與上台的「中共大為不同」, 大清洗與文革成了她的恐懼,但做下決定擁抱共產的那一刻,就告知自己永不後悔。
當她當初選擇了與中共為伍那一刻就早已了解到,她們三姊妹永遠無法再度團聚,這是心中估捨不下的痛。

張戎女士筆下的宋氏三姊妹敘述角度非常不同,透過她們身旁的丈夫,每一位男人,帶出宋家姊妹的故事與鮮明性格,透過彼此的愛情、婚姻、家庭,有的熱血激昂,的哀傷淒涼,逐一道出許多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也藉由宋家,帶領讀者跨入中國那輝煌與瘡痍並存的歷史洪流中。

此書不僅是宋家王朝的輝煌與結束,更是述說中國百年動盪不安的現代史 :從孫中山先生提倡共和中國、滿清推翻、共和中國的短暫成立、軍閥割據、蔣介石的崛起、北伐、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紅色中國的崛起與台灣政權的轉移。

書的最後在台灣劃下句點,這對生於台灣,熱愛台灣的我來說是最巧妙,也最棒的結束。
談民國史確實僅是台灣近代史,卻也是台灣史上輝煌的一頁。

「中華民國在台灣」那是宋家(宋美齡)最後的光輝時刻。
宋美齡過往的生活並無接觸真正的民主,蔣介石當時的政權是鐵腕集權,但她親自見證了蔣家政權的下放(也等同宋家權利王朝終結。詳情就請閱讀此書了。)
她見證了李前總統 登輝先生所舉行的第一次總統民選,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
台灣,走向了宋家想像不到的未來。

故事在宋美齡的辭世告終,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 先生
到宋美齡於曼哈頓的靈堂中敬悼, 並頒送了「中華民國旗」表達對第一夫人的最高敬意。
「陳水扁」 先生 ,對宋美齡而言象徵的是「反對黨的最高領袖」,當他以總統身分前往悼念,台灣的民主走向了全新的一頁。
這面國旗的敬贈,是對她最高敬意的肯定。


她們的一生帶著傳奇,跨過了世紀,見證了台灣與中國轉變的三的時代,宋家伴著中國的茁壯位居權力核心立下王朝,也為跟隨著動盪不安的局勢逐漸告終。
宋氏王朝的告終雖安詳,卻彼此帶著一絲親情的遺憾永隔。

我出身於本省家庭,小時經歷著電影放映前須起立高唱國歌、第一次總統大選、台海飛彈危機、第一次政黨輪替,如今身處網路發達的時代,已能從各界收取更多的資訊,讓每個人皆對「歷史的認知」有自我的見解,但透過閱讀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
絕對讓你再次用全新的觀點看待歷史,驚訝宋氏三姊妹是如此傳奇,讚嘆張戎女士絕佳的寫作風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命運鐘擺

命運鐘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8/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不論是臉書(FACEBOOK)、IG、Twitter、YouTube等所帶來的「自媒體當道」、「網紅現象」與「串聯平台文化」,皆創造了無限個億的龐大商機,改變了許多舊有的產業型態,卻也讓「霸凌」、「虛榮」、「宣揚犯罪」與「酸民現象」提升到更近病態的棘手狀況,不少年輕人深受困擾為此結束生命,這也是許多人不斷探討的議題。

因此很多作品都會將故事架構在「社群軟體」上,並藉此創造出一部投射當今「網路生態」的作品 ,讓人反思網路浪潮所存在的社會問題。

《命運鐘擺》就是一部以網路現象而生的大格局傑作,它不只結合了社群網站,更將Facebook公司融入故事中,在書裡不但有「臉書」技術長被綁架,有高層被殺害,恐怖行動最後的目標更指向臉書數據中心? 很驚人吧,完全將犯罪、懸疑與當今網路趨勢完美結合。

作者「亞當·哈姆迪」以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平台為核心架構,創造出一個將影響全世界上億人口的驚人陰謀,並傳達出「網路就是戰爭」的理念下,是如何充滿鮮血與無數犧牲。
使本書開創了網路題材作品中全新的閱讀視野。

「 "媽的換我被吊死" ,
他腦袋閃過一個念頭, "報應也那麼整人。"
生結束之前,帕羅嘴角上揚。」

當一個人被吊死在懸樑下微微擺盪,如同鐘擺,當一個人被吊死之際所體悟的將盡人生,了解命運就此告終,即是《命運鐘擺》

故事以倫敦知名攝影師「約翰·瓦勒斯」於豪宅家中甦醒時,發現自己遭到宛如超英雄裝扮的蒙面人五花大綁並即將吊死作為開場。
瓦勒斯奮力逃脫之後卻被警方以自殺未遂,精神狀況不穩定為由送至醫院強制治療,沒有任何人相信他說的話,就在他驚魂未定也對殺手毫無頭緒之際,蒙面人再次出現並大開殺戒。

很有意思的是,透過瓦勒斯孤苦無依的獨自逃亡、調查後,逐一發現原來各地皆發生相似的案件:「 死者都以自殺結案,皆在死前透過FACEBOOK發表自我懺悔並即將自縊的貼文。」
卻因這些人分散各地,背景全然不同,毫無相似之處,讓所有線索陷入死胡同,使我閱讀了超過1/3依然對所有事件一知半解。

隨著令人耐人尋味的自殺案不斷上演,瓦勒斯飛往美國持續調查,相遇背水一戰的聯邦探員「克莉絲汀」後謎題逐漸明朗 ,似乎與網際網路有著極大的關聯,而警方也開始掌握受害者「被自殺」的關鍵線索,蒙面殺手就此浮現檯面,卻也讓狀況轉為殺戮,擴散得一發不可收拾、完全失序、死亡人數瘋狂攀升。
聯邦調查局將蒙面人稱為「鐘擺殺手」,佈下天羅地網誓死逮捕歸案。

鐘擺殺手絕非等閒之輩,擁有高超格鬥技巧,得以駭入全世界最機密資料庫竊取任何資訊,更擁有軍事級強大火力,轟的聯邦探員束手無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擁有如此龐大資源? 而被害者居然開始轉為YouTube員工,轉為FACEBOOK數據架構主任、技術長、更直攻核心-「臉書」。

原來瘋狂的殺戮竟是起於我們稀鬆平常不過的社交網路,不時滑個手機、點個滑鼠,不但能改變他人命運,所掀起的巨大漣漪更超乎你我想像。
故事開始急速轉換,如同強力擺盪的鐘擺般起伏不斷,刺激的使我欲罷不能。

談到這本書,就絕對不能不談作者「亞當·哈姆迪」的背景,他在進入文壇前為策略顧問,為各式各樣的跨國產業提供諮詢,現今則是「作家、編劇、大西洋兩岸的製片及電影工作室的工作者。」
如此具有國際觀、電影從業者背景,正是他之所以能將此書描寫得如此生動刺激,宛如觀賞一部電影的深厚功力。

我想,也只有泰瑞‧海耶斯這樣相似背景的作家才能得以抗衡了,怪不得書腰上寫著,「如果你喜歡泰瑞‧海耶斯的《朝聖者》,那千萬別錯過這本《命運鐘擺》!」
如果當年你也被《朝聖者》絕佳的說故事功力讚嘆不已,那就千萬不能錯做這本作品。

如我先前所言,《命運鐘擺》是眾多以網路時代作為架構的作品中最具新穎、獨特性、最具爆炸力的宏觀視野大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千面英雄:70年經典新編紀念版,從神話學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

千面英雄:70年經典新編紀念版,從神話學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13

《千面英雄》是由「喬瑟夫.坎伯」1949完成的超級鉅作,不但被《時代》雜誌評選「創刊以來最具影響力100本英文好書」之一,甚至在好萊塢被譽為「必看的重要著作。」
如果你閱讀過《故事的解剖》、《作家之路》、《電影的魔力》等編劇理論著作,那我必須告訴你:「千面英雄正是這些暢銷書之思想源頭。」

星際大戰大導演喬治.盧卡斯甚至這麼說 : 「千面英雄讀起來精采無比;作為一種瞭解人類境況的啟示,《千面英雄》啟發了我們。」
他甚至公開過告訴大家.如果沒有讀千面英雄,就不會有現今的星際大戰了。

沒錯,就是那麼驚人。
而且我再補充一點,籃球迷心中永遠的老大
「柯比.布萊恩」意外而逝世後,加州公共圖書館為了紀念他,列出《十五本柯比布萊恩的閱讀書單》,其中就包含了坎伯的傳記。

當然朋友們可能會有一些疑問 :
喬瑟夫.坎伯他不是神話學者嗎?
《千面英雄》說的不是世界神話嗎?
神話與英雄的關聯為何?為什麼又成為如此重要的編劇聖經呢?

關於這些問題翻閱此書就能一解答案。
喬瑟夫.坎伯不但整合了「全世界的神話故事」將以濃縮於書中,透過結合、對比,歸納出來了驚人的論證:
一.
古代人們不懂「精神症狀」、不懂「夢境與潛意識」、不懂「何謂精神病患與治療」,人們將所有一切歸於「神祇與信仰」之中。
因此談論神話又可從意識(潛意識)、心理學、夢境、乃至社會(文化)結構,進而發現緊密的關聯性。

二 .
世界神話恆久不變的論點:「單一神話」(monomyth)
意旨縱使不同時代、朝代(世界各大王朝)、不同宗教(佛教、回教、基督教乃至上古宗教),世界的神話架構都是相似的。

三 .
千面英雄亦是「一人千面、千面一人」,即是世界的神話英雄都是同一面向而生。
因此; 世界上所有神話皆是相似的,眾英雄皆有相同的誕生。
這由世界所有神話徹底解析而成的「公式」,坎伯稱為「英雄的誕生」,就是影響好萊塢電影近70年的編劇架構。

喬瑟夫.坎伯於書中的涵蓋極為廣泛,從匯集世界神話,再以神學、哲學、心理學、淺意識中的各項論點進行解析,套用於我們當今生活的社會中,並不時夾帶著文學作品加以比對,完全讓你感受何謂學術鉅作。

而我們藉由「英雄的誕生」來看如今所有英雄、神話、電玩、文學、電影等等,可以發現大多都由這個「世界廣為通用的既定公式產生。」
因此以以這個切入點進入《千面英雄》,會讓你參與一部作品如何誕生,是又如何造就出一位超級英雄。

「英雄的誕生」將會走過三的個階段 : 啟程、啟蒙、回歸。
在這3大階段中又會接受17個挑戰 :
1. 歷險的召喚 、2. 拒絕召喚、3. 超自然的助力、4. 跨越第一道門檻、5. 鯨魚之腹、6. 試煉之路、7. 與女神相會、
8. 狐狸精女人、9. 向父親贖罪、10. 神化、11. 終極的恩賜、12. 拒絕回歸、13.魔幻脫逃、14.外來的救援、15.跨越回歸的門檻、16.兩個世界的主人、17.自在的生活

對於「英雄的形成」在此書有一很重要的論點:
經歷死亡後的重生。
神話中即是肉體死亡後的重生(如耶穌),也就是成仙成佛。
而放於我們生活中,是意旨精神與心靈上的重生,如在經歷打擊、低潮、困惑後重新振作面對世界的新生靈魂。

因此雖說英雄,但套用在我們自己的人生於社會中也能相對契合 ,「我們的一生就是走在英雄的道路上。」

從《千面英雄》中去看「英雄的旅程」再套用於電影、文學乃至所有作品的這 17個路程「主題」是由世界所有神話進行比對、分析、解構而成,絕對是其來有自。
倘若一邊閱讀一邊對比喜愛的電影,更能從中獲得理解的樂趣。

如「試煉之路」中敘述的中亞(蘇美)神話伊娜娜故事 ,「英雄要發現、同化他的對立面,不是吞下它就是被它吞下。」
拿來對比《黑暗騎士》裡哈維丹特所說:「你要不是會像英雄一樣死去,就是會活著看見自己變成壞人。」
進而發現原來黑暗騎士也存於千面英雄中。
(第117頁)

以此對比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從第一站啟程中經歷父母雙亡、蝙蝠恐懼、忍者大師鍛鍊、阿福與盧修的協助後成為蝙蝠俠。

在二站啟蒙裡大展身手 :《開戰時刻》粉碎忍者大師野心,《黑暗騎士》結束小丑狂傲,《黎明昇起》終結反派政權,但這並非終點。
一切結束之後他終將回歸現實,所有英雄皆需帶著自己全新的身份回到最初的世界,歷練才是完整 ,「所有歷程是一個圓,也可稱為轉世輪迴。」

第三站,布魯斯在開戰時刻後卸下面具回到了韋恩企業執掌公司,在黑暗騎士後成為了是否存在的爭議,因而創造出了「哈維·丹特」的光明形象,蝙蝠俠就此神隱。
更在黎明昇起中讓執法者維護高壇市,最終選擇與炸彈消失展開凡人的新人生。

再拿一部電影對比公式,以《麻雀變鳳凰》為例,第一站 :
女主角為應召女郎,因為室友將房租拿去買毒品必須設法生出房租、她來到比佛利大道找尋客人、相遇帥氣多金男主角、兩人一夜之歡、男主角要求包下一個星期時間、兩人開始相處生活。

第二站 :
女主角在飯店經理幫助下改造、與男主角相處下逐漸轉變、一同出席許多場合、女主角受到羞辱、男主角表達愛意、受女主角影響亦然放棄合約、女主角受到侵犯前來營救、一個星期結束。
其實對於一部通俗愛情喜劇而言,本可在此就以「兩人相愛作為快樂結局」,但《麻雀變鳳凰》編劇還是將故事走入第三站「回歸」。

在第三站:
男主角先是表態無法給予夢想、兩人離別、女主角離開飯店返回家中、一切宛如夢一場、看似就此結束,男主角決心來到女主角住家樓下大聲示愛、電影完美收尾。
《麻雀變鳳凰》在完成公式下的結果就是讓電影更加浪漫,也使觀眾更為喜愛。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非英雄電影」依然適用,事實上大多的電影完全得以加以分析。

透過此書,我們可以從中了解潛意識、內心深處的自己為何、自己又位於什麼道路之中,更能讓你對每一部作品的觀點更加精確,更加了解一個作品的核心。
對於喜歡寫心得評論,或是對電影、戲劇、文學、遊戲劇情等有極大的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0 人中有 9 人(9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祈念之樹

祈念之樹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5/26

你是否想過,有些話還來不及說出口就遭逢疾病纏身而辭世,這些話深藏一世終究無法撥雲見日,成為遺憾。

如果可以,在你生命將盡之時,你會希望留下什麼的訊息給日後子女? 是教誨、未說出的愛意、還是懺悔、道出深藏已久的秘密?

現今身為子女的你,又會冀望在「祈念」之中感受到何種訊息呢?

《祈念之樹》就是透過如此神奇的故事,帶著你我重拾在生冷都市中逐漸消逝的緊密親情。

祈念是「意念的傳承」,「也是最問心無愧的愛」,受念者祈禱接受親人給予的意念,進入自身,進而感受、指引而延續。

從故事中可以發現不論喜久夫、壽明乃至千舟,年紀皆與東野圭吾相仿,
而「寄念」的喜久夫、壯貴的父親與千舟,都是因病痛而面臨人生的尾端。
使我不禁思考,現年62歲的東野圭吾,之所以創作《祈念之樹》或許正是他將心中的「家」所投射出的情感。

故事的最後千舟遭到疾病所苦,前往「樟樹」寄念一切,就怕無人再感受。
東野老師創造了《祈念之樹》或許這就是他的寄念,所有讀者都是祈念者。

《祈念之樹》的驚人在於不但跨越貧富,也跨越血緣 ,只要愛的問心無愧、愛的全新心意,是不是擁有血緣關係那也不太重要了,當心早已緊緊相繫,永遠會是一家人。

這是一部回到「日本創作核心」的作品,那就是「家庭」, 讓我重拾了在當代作品中極為難得的感動。
因此不論拿《解憂雜貨店》、《希望之線》或是以往的推理作品來比較是完全不公平。

二戰後的日本受到極大創傷 ,百業蕭條、生活困苦、人們對於未來茫然,唯一寄託就是家庭。
因此不論電影、文學,當時的作品皆以家為核心,反映出人們對於家庭的憧憬與渴望 。
「在那個年代,家很重要。」

正因為是「家庭」,它代表著愛與傳承。

隨著發展的繁榮,人們更嚮往獨立與自由。
都會人們對家庭的聯繫不再如此緊密,而人們的渴望變了, 所冀望的也不再相同,這讓作品的形式也有所改變。
如今要看到如此純粹於家庭的作品變得何其可貴。

這正是《祈年之樹》的價值,不只是好看,甚是珍貴。
或許年過五十之後再來翻閱此書,又會是截然不同的感動,但落淚依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4 人(8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刀(奈斯博作品集13)

刀(奈斯博作品集13)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5/26

為哈利霍勒的第「12部」作品,此刻的哈利已經是個婚姻失意,嚴重酗酒的落魄男子。
他對酒精的嗜飲近乎中毒,甚至飲酒到有時斷片的瘋狂境界,所有人看著昔日風發的他只能嘆息。

直到一場命案使他痛失所愛,所有證據皆指向兇手為他。
這成天酗酒的酒鬼,毫無頭緒證明自己的無辜只能任人宰割,並更加墮落。
此刻的哈利一無所有,就連麻痺自己的酒錢都付不起,潰堤的腦袋告訴自己死是個解脫,自殺會是最好的康莊大道。

震撼嗎?
如果你是哈利霍勒的忠實讀者一定跟我一樣驚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尤·奈斯博在《刀》中展現了極大寫作野心,從故事的一開頭就投下一枚強烈的震撼彈。

「前50頁」的篇幅就讓人感受到故事的高潮與驚駭,顛覆了對故事發展的原有認知。
在震撼後接踵而來是不斷的翻轉、燒腦、狂飆式的張力起伏,讓人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

你有沒有讀過一本書在閱讀到超過一半時,「依然毫無頭緒嗎?」
或許有,但大多是無法掌握故事敘述節奏而顯得不明所以。
但《刀》則是完全推翻了閱讀時心中原本的猜疑,閱讀過半才發現自己依然被作者、被書中的犯罪者玩弄於鼓掌之間。

《刀》詳盡展現女性被害者受侵犯的心理重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心理諮詢、憂鬱患者的自我掙扎。

經過摧殘的女生要如何面對獨自一個人的空蕩臥房,安然入眠呢。
而你是否想過一位家庭和樂,總是樂觀、溫和的好好先生內心卻早已被陰鬱侵蝕殆盡,最後選擇轟走腦海聲音,自我了斷人生。

愛、家庭、工作、生活
「人生,真的太難了。」

《刀》彷彿陰鬱一朵的鮮花對人綻放,那花香帶著哀傷、瘋狂、崩潰、無助,撲鼻而來,使人沐浴憂傷之中。
原來越是艷麗,越是傷悲。

毫無疑問,《刀》絕對是尤·奈斯博的大成之作,他跳出了以往作品的所有框架,帶來了全新格局的突破,更具爆炸的高超敘述技巧,壓迫著閱讀者的屏息,驚豔文壇。

或許有人覺得塞的太多,但當你細細品味,就能發現他如此將「孤獨」處理的那麼層次分明,「憂鬱」詮釋的那麼具體使其感同身受,「傷害」是那麼的使人崩潰消融。

尤·奈斯博說過,「哈利不會長生不老,終有引退的一天。」
但不會是現在,故事的結尾哈利·霍勒最後何去何從呢?
此刻的他已經習慣孤獨,甚至不再孤獨了。
是去了紐西蘭、南美洲、還是香港?,去哪裡皆有無所差別了。

那就拜託尤·奈斯博讓他來趟台灣吧。(笑~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聽見你的聲音【金英夏作品集7】

我聽見你的聲音【金英夏作品集7】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5/2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貧窮的青少年與非法拘留者差不多,都是賤民的等級。拿著最低薪的報酬,忍受殘忍的對待,甚至申訴無門,而大部分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不被當人看。」

如果你的童年走過了煉獄,看待塵世的方式是會富有哲學的廣闊思維,還是學會以暴制暴對抗世界?

這本書我看的好慢好慢,因為看得實在好難過,我不時需要休息調整心境,以緩和看著傑伊因不堪入目的生活,轉化出暴戾之氣的衝擊。

《我聽見你的聲音》故事的橫跨1992~2012年的韓國,縱使經濟起飛底層人們依舊無法翻身,貧窮彷彿宿命。

作者透過東奎視角敘述了自己童年,並道出與傑伊的情誼、兩人所愛的迷人富家女木蘭,最後戲劇性的轉為重機警察朴勝泰的觀點及「作家」敘述寫作為結尾,展現了超高的架構技巧。

從小患有失語症的「東奎」,生長在看似美滿表象的破碎家庭 。
孩童時期懵懂,不知道母親的行為是外遇,無法開口的童年時光傑伊就是他生活的依靠,當失蹤多年的傑伊再度出現面前,他決心找回童年與傑伊密不可分的情感,作為在失和家庭中的慰藉。

而關於「傑伊」,
1992年於骯髒的轉運站廁所出生的男孩,在混亂的情況下被人抱走,就此與生母分別。
這樣出生似乎注定成為連社會底層都唾棄的邊緣人。

在被養母遺棄、逃離孤兒院後,展開流浪多年的顛沛流離生活,這些年「首爾」讓他親眼見到了何謂地獄,如何為了生存無的力掙扎。

那年傑伊不過十多歲,卻經歷暴力凌虐,親見未成年女孩慘遭輪姦、賣淫接客、糜爛度日與瘋狂做愛、自暴自棄。
令人心碎的是她們從反抗、接受到最後樂此不疲,這群墮落未成年男女成天濫交,如同喪屍般活著,性與暴力就是日復一日的人生 。

倘若問他們何謂人生? 他們會告訴你「這就是未來,就這是人生。」
難過的,是這群孩子們不過才15、16歲。

走過煉獄童年讓傑伊變得不再一樣,他像個豪放不羈的苦行僧或哲學家, 顯得極具魅力。
就在成為飆車族的那一刻,他頓時成為邊緣青年們心中敬畏的首領,擁有大批追隨者。

就此傑伊決心將暴戾轉化為行動,號召光復節深夜,上千輛機車瘋狂飆向首爾街道,挑戰首爾、挑戰警方,告訴他們「這是我們的聲音」。
而東奎,試著將在傑伊脫序人生的最後一刻力挽狂瀾。

《我聽見你的聲音》僅僅只有255頁,但它的精彩完遠遠超出我的預期 ,我不斷隨著事情的發展起伏的坐立難安。
前段的童年敘述我數度停下閱讀,只為緩和心中的悲痛。
後段的光復節大飆車,真的不誇張,我觀看的過程不斷顫抖捧書的雙手,期待接下來的發展卻又深怕接受結果,真的太驚人!太精采了!

「金英夏」生動文字將最後的上千輛光復節大飆車鉅細靡遺的彷彿親臨,看著血脈噴張,宛如老電影《鐵血騎警》般的畫面呈現在目。

首爾街道狂飆,傑伊義無反顧、追隨著不怕死的狂熱,連警方都為他們的瘋狂畏懼。
這群社會大眾口中的「敗類」,先是擊退由民間騎士組成協助警方的重機車隊,更是大破首爾警方防線讓其顏面掃地。
當高層震怒講所有警力集中聖水大橋時,傑伊僅說「要發生的是注定要發生。」

最後的結果,不論衝上聖水大橋的傑伊,多年後的東奎,乃至木蘭等其他要角,留下的悲傷深層而震撼,迴盪腦海久久不能忘懷。

《我聽見你的聲音》書名意指傑伊宣稱能感受到任何事物連結的聲音,也能意指讀者得以思考自己是否聽見了「邊緣人們」吶喊的聲音。

「金英夏」刻劃出年輕人對社會不滿的反抗、貧窮的卑微、邊緣人最真實的黯淡人生。
你眼中的韓國與首爾是什麼的樣貌呢?
或許翻開《我聽見你的聲音》底層下的韓國會使你觸目驚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女神自助餐

女神自助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16

有人問我 : 「一個人男人為何如此喜愛這部作品。」

我說,「正因為我是男人才愛上這篇作品。」
「我們都應該懂得去尊重,懂得讓自己更像的男人。」

劉芷妤所帶來的《女神自助餐》由八篇碎心的女子故事集結而成,彼此看似毫無關聯卻被相同的恐懼與憂傷牽引著。

劉芷妤有著更勝他人作品文筆的撼人文字,那是她蘊藏於字中的故事。
那心碎的不光是情感,而是字裡行間的真實。


我好喜歡《嫦娥應悔》,我討厭身為男人的沙文與庸俗。

當嫦娥說著不能哭,因為哭了會被當成男人眼中的「那種」女人,
那是既柔弱,又符合男人們普世價值中的女人。
那實在太俗氣、太庸俗了。

其實,我覺得庸俗的不是身為女人,是如此這樣看待她的人。

她的堅強也同眾多女人的堅強 ,只是替世上庸俗的男人承擔他們的庸俗,且故作的怡然自得。

《女神自助餐》是一本不論男女都應該觀看的作品 ,我們雖然活在2020年的社會中,但現今許多婚姻、家庭與職場中,依舊很多女人被框架在舊時代的男尊女卑裡。
如同劉芷妤這麼說,「本書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我很遺憾。」

書中不時以戲謔嘲諷的口吻看待自己的卑微人生。
倘若妳也感同身受,翻閱它,至少遺憾中妳不會是一個人,還有文字伴隨相依相偎,嘲諷人生。


《女神自助餐》一本伴隨妳在傷痛中復健的作品,
它致平等,致所有佈滿傷痕的勇敢女人。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4 人中有 12 人(85.71%)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天使與昆蟲

天使與昆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0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文學中的 "不成瘋,變成魔" ,拜雅特再度重現維多利亞時代的思想衝擊、絕對的創造性與高度的學術價值、一部極具爆炸性的文學鉅作 : 《天使與昆蟲 》」
- 閱讀探戈

《天使與昆蟲》是文學家拜雅特的第二部「維多利亞時代作品」,與前一部《佔有》不同的是,此部由 《尤金妮亞閃蝶》與《婚姻天使》兩篇作品構成。
拜雅特透過兩篇作品,道出維多利亞時代「自然神論與達爾文主義的衝擊」,「神學、女權意識的演進與大詩人丁尼生家族不為人知的故事」。

《尤金妮婭閃蝶》中, 一位富有的哈羅德公爵邀請遭遇船難險象環生,卻一貧如洗的青年科學家「威廉」來家中作客,並提出豐厚的報酬希望對生物有詳盡研究的威廉替他編纂與整理標本。

同時,哈羅德公爵也藉由威廉的聰穎與思想激盪他自身矛盾的想法,為自己奠定更有力的佐證。

富有的「哈羅德一家」擁有的不只財富,更有美艷動人的千金們。
拜雅特正是由舞會做開場,掀起她們美艷所帶給威廉的悸動 ,讓「尤金妮婭」使威廉神魂顛倒。

美麗的尤金妮婭,與美麗的閃蝶同名。
閃蝶,是威廉賜予哈羅德的貴重禮物,蝴蝶,亦是獻給尤金妮亞的定情之物。

一個是名門閨秀,一個身無分文,
卻因哈羅德的慷慨與尤金妮婭的毫不在乎成就了這段婚姻。

「我不需要嫁給財富,我已經有了」,尤金妮婭如此說。

原以為的夢想與到手的幸福卻在踏入這個家族後,發現了讓人錯愕與崩裂的秘密 :
「原來道德是那麼的不堪一擊。」
「原來瀟灑狂妄的姿態不過是低俗的道貌岸然。」
「原生的慾望助長茁壯後是多麼可恥。」

她原是如此美艷動人的尤金妮婭,
但最後威廉卻說 : 「你是尤金妮婭閃蝶,非常美麗 - 長的漂亮、受人愛慕,沒有為我的人生帶來什麼好事。我希望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

當此時尤金妮婭滿懷希望的望著他時,
他說道,「再見,尤金妮婭,我不會再回來了。」

這位美麗動人的閃蝶,富有、美麗、缺乏道德。
閃蝶激起威廉狂熱的愛,也讓威廉的愛絕望傷悲,「卻因愛的消融使他燃起重生的希望。」

這段愛如同蝴蝶的生命光輝一閃,短暫熱烈。
再會了,這稍縱即逝的愛,
再會了,這稍縱即逝的 《尤金妮婭閃蝶》

在尤金妮婭閃蝶中看見的不單是這一段讓人瞠目結舌的愛與家庭倫理,拜雅特再度用思想與學術的核心塑造出「高水平的腳色的對談。」

「哈羅德」公爵,一位崇尚科學卻秉持「自然神論」,相信上帝乃萬物之靈,賦予人們生命與思想。
而「威廉」是十足的「達爾文主義」,認同「人類按照自己樣子創造了上帝,崇拜的其實是自己。」
兩者論述於書中都有詳盡的解說與極大張力的衝突、激盪。
同時,拜雅特利用威廉與家庭教師「瑪蒂」兩人對螞蟻的研究,詳盡的帶給讀者螞蟻的社會生態,進而發現與人們的相近之處。
隨著逐漸完成螞蟻科學一書的過程,也無形中繫緊雙方的情感。

內容以丁尼生的詩句傳達出的思維文藝而高雅,
這文藝更伴隨到第二篇《婚姻天使》達到高峰的炸裂。

《婚姻天使》中,「帕佩格夫人」與「蘇菲」一同前往「傑斯夫人」家中參與降靈會。
受傷脆弱的人們,試著藉由對逝者過多的愛轉為溝通,得以撫慰的心中的平靜與解脫。

透過降靈會,拜雅特道出一段桂冠詩人丁尼生家族不為人知的哀傷故事。

原來,傑斯夫人正是大詩人丁尼生的妹妹「艾蜜莉」,更曾經是偉大詩人「亞瑟」的未婚妻。
在亞瑟因病辭世9年後,選擇再度步入婚姻,
但艾蜜莉此舉引起了所有人不滿,哥哥更在《悼念集》中無意提起妹妹。

只因她沒有為亞瑟「守著忠貞到永久」,
而成為傑斯夫人的她因尋求亞瑟的諒解,將期望投入降靈會上。

意外的,透過逝者的溝通發現了丁尼生對亞瑟那超乎情誼的同性情感 : 「同志之愛」
這愛隱晦、壓抑,卻在詩句中恣意綻放,
感受到他對他每一絲一毫敬佩、無法抑制的崇拜、狂烈無盡之愛。

「也許他正利用寫詩來維持一份記憶,一份強健的、男子氣概的、不輕易埋葬的愛。」

但在那個年代,只能藏於字裡行間與心中了。
只能伴著辭世,帶著憂傷的悔恨無奈於陰間了。

隨著逝者的顯靈、天使的要脅抉擇,一個個爆炸性的衝擊改變了她們。
漸漸的,從傑斯夫人不斷加深的悲痛中感受到傑斯先生對於妻子的愛是多麼雅量,動容。

最後,彼此同意終結了降靈會活動,將一切存於心中的決定,無論哀傷與美好。

「要愛逝者很難,要愛逝者適可而止也很難。」

拜雅特在此中大量展現丁尼生與亞瑟的美妙詩句,將其串連起故事的連結、生者與逝者的對談,更用大量「神學」、「宗教」爭論衝擊著眾人的信仰與心靈。

兩部故事的收尾皆「既是哀傷,又充滿了對未來重生的希望。」
溢滿澎湃的文藝、哲學激盪讓人絕對的滿足,所有腳色的執著、瘋狂、燃燒烈愛,怎能不驚嘆「不成瘋,變成魔」呢。

《尤金妮婭閃蝶》,優美與雙關兼具,崩裂與重生並行。

《婚姻天使》,擁有天使的婚姻即是兩人合一,
不論現今,來生。
但天使、信仰,終究無法凌駕於內心燃燒的摯愛。

《天使與昆蟲》是一部含括 哲學、懸疑、浪漫、愛情,令人敬佩得無可挑剔的大師之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6上一頁 123456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