祤暮的所有評鑑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9/25

這本書如樓下的長評所言,在內容的分章編排上,較為龐雜,如果純粹當作歷史普及書,抱持著輕鬆的心情閱讀,並不會特別意識到在整體目錄規劃上的缺點。
而我本身對這類文化史相關主題很有興趣,但是當有必要回頭去查詢、進一步看原典確認的時候,純粹看章節與記憶查找,是非常混亂的。
另外在取材方面,該長評提到有侷限性在,這可以說是我自己拚命搜尋相關文化史以後,所發現的一個難處,皇室、文士、官員的記錄居多,以致於難以看到真正的庶民生活,就算看到了,也是一個文士筆下所謂的「繁盛首都」的景象。
任何人都能想像得到,會有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於當時教育程度不普及,庶民的歷史大多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戰亂頻仍,能夠被一個剛好識字會寫作的人記錄下來,還要能保存到現在,該有多麼難能可貴?這點並不能算本書的缺點。

此外,若真有想要特別瞭解古代水利、農耕的主題,實際上在這兩年,已有不少研究著作誕生,雖然論述行文不是面向大眾的,然若渴望瞭解這些內容,台灣也都有陸續出版。
至於「渴水」的製作,如果有製作過手工果醬的人都知道,一開始確實要將果肉加糖不斷燉煮,煮到變成黏稠半透明的膠狀,再適量加水調配攪打,而後過濾果渣(不過濾也可吃),作者這段敘述在現代人眼中沒有太大問題,且作者該段敘述並未說是「所有水果下去煮」,書裡文字是:「找一堆荔枝,『或者』一堆蘋果、李子……」
既然水果用一堆一堆,又加上「或」字,表示也有可能是單煮一種製成果醬(至少我第一次讀就認為是有各種水果口味的渴水,見仁見智了)。
這裡作者用字曖昧,確實不夠謹慎,但這不是「渴水」的錯,也不是果膠的錯。
一般水果的用量大約是200g-400g都有,端看果醬需求分量多寡,如果是要開個「渴水鋪子」,每種口味煮一大鍋是能夠想像的。何況客人看到的時候,已經是老闆將果膠從小罐子挖出來,調成一碗涼水的模樣了,這個「重配方輕分量」的問題,端看個人是否認真想尋求真相,如果是,那作者真的只是提出了一個概念,詳細的、更深入的資料,需要用更寬大的心胸去找尋。

先不論作者本身是否有華人優越意識的問題,比較想知道他在哪一頁貶低日、韓、歐、美文化的字句?目前一頁頁找下來,提及日、歐、美、英、墨西哥、印度、馬來西亞等國的頁數如列:11、16、42、45-46、47-48、62、72、85-86、120、136、165-167、190、210-211、230。
讀下來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涉及玩笑意味,大約是在210-211中,寫到以吃相判別一個人有出息與否,有時太過偏頗,因為外國人不擅長用筷子,但是我們就能評斷他們沒有成就嗎?
再有,85-86,對於外國人沒有「活殺現吃」的習慣,講了個小故事,我不確定這嚴重性有否到了貶低,讀來只能歸結於是種對不同文化的調侃,並沒有歧視,較類似於「怎麼這樣大驚小怪呢」,甚至還讓我有種,作者也同時調侃了華人飲食圈部分「非得看著活殺現吃才夠新鮮」的奇妙觀念。
無論如何,評論者再次提醒了我一件事,閱讀是要十分小心的。誠如評論者所言,他國學者自身的優越意識,跟我們的文化底蘊相違背,因此而有了刺目、不舒服的看法。但我認為,會有這樣的感覺,正因為是台灣啊!因為有各式各樣的族群、自由發展的人文風貌,所以我們瞭解、尊重他國文化十分迅速,瞭解並尊重的心態,構築了我們的觀看角度,這樣的不舒服,拋開「過度解讀」這個因素後,還有兩種可能:不夠理解或者--足夠理解。
不夠理解就會偏執一詞,這點我自己也還在學習,想要找到確立的、對我而言可信的一種方式,再重新看待無論是做研究、讀書的一些觀念。
足夠理解的情況,便是知道作者所身處的環境,塑造了他的觀點與中心思想,所以我們自身也會產生了各種想法,有時據理力爭、有時尊重不爭,更多時候,則是要警惕自己,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

作者畢竟是用了一種活潑有趣的方式,向大眾公開他考據所得,以增長知識、增加對宋朝的興趣和學習誘因,這樣的一本書,仍是十分可讀的,並沒有打折扣的問題喔。
至少在學術的交流上,我相信沒有國界之分,只有大家對宋朝的熱愛、好奇,是最純粹而珍貴的,所以評論者所說的章節調配、連接的問題,以及史料侷限的問題,都是很值得我們再更大量的閱讀,並且找尋更可信的資料,來填補的空缺,我相信作者的研究也不會止步不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