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的所有評鑑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8/15

這本書的作者自稱是個文字工,從內文看起來應該是接案的編輯+有自己創作的作者,創作的內容不確定,也許是小說,也許是類似這本工作相關的書。
總體來說他是個自由工作者,作者大學畢業在出版社工作七年之後離職,gap一年,開始寫部落格,然後出了一本書、之後開始獨立接案,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七年。
從內文描述中看得出來他對於現況是滿意的,但是也點明了他的工作現實,比方薪水大約是最低薪資,沒有買車,買房,雖然有老婆但是不用養家,簡單的說是因為他的生活成本很低,所以可以接受用最低薪資維持生活,換取每年只工作1/3時間的自由。
這本書也許並不適合所有人,但是他提出了幾個觀點給讀者參考,是身為自由工作者的經驗分享。
1.身為自由工作者有甚麼優缺點。
2.自由工作者的三要素:才華、準時、好相處。
3.要怎麼開始,先做好一件事,工作就會找上門。
4.文創業真的很窮
好啦,第4點不是重點。
但最後一章在講出版、劇場等等的現況的內容,也許是因為在台灣的市場規模並不大,所以出版業很多都是賠錢的,而無法讓出版業形成一個正循環的產業,只能成為夕陽慘業。作者沒有提出解決方法,他只是講出這個現象,想想覺得有點唏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發現你的天職: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發現你的天職: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7/2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遵循3大步驟,找出未來30年都適用的工作方法
  熱情 × 才華 × 價值觀=真心想做的事(天職)
  「總是想做點什麼,但是又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覺得現在的工作好無聊,但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換什麼工作……」
  本書以3大步驟,帶你揮別迷惘,輕鬆找到喜歡做的事,堅定向前!

--《發現你的天職》--

其實最近一直挺迷惘的,之前為了達成之前設定的工作目標一直將這份迷惘放在心裡,
上個月終於達到了先前設定的工作目標,是該開始往下一個階段邁進了。
過去這一兩年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法,
看了一些書,這本算是有搔到癢處的那種,
閱讀的過程中不知道有幾次默默地想,啊,如果我能在10年前遇到這本書?是不是跟現在會有其他不同?
但我現在遇到這本書,能不能因此讓往後10年產生不同的變化?
這些問題暫時沒有答案,但我先來跟大家介紹這本書吧
我想這本書的作者應該是個職業顧問,他的主業是在幫忙迷惘的求職者們找到自己的天職。
完全不是寫在傳統觀念裡的職業是吧~
事實上他現在的職業跟他以前的專業也沒有關係,
但從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出來他是發自內心的認為自己現在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天職。
在文案上寫的公式,「熱情 × 才華 × 價值觀=真心想做的事(天職)」的確就是本書的重點。
然而何謂熱情、何謂才華、還有價值觀呢?
作者在書中為此做出了定義。

書裡面傳達了兩個概念我認為是很棒的
1.真心想做的事,必須是利他的事。
這個「他」就是指客戶。
客戶型態千千百百種,所謂的工作就是透過幫別人解決問題,來贏得獎賞(薪水、酬勞、感謝、成就感.......)如果不能達到利他,只是利己(自己喜歡),那麼即便是真心想做的,那也只能當作是一種興趣。
目標不一定是為了賺錢開始的,但是如果能達成利他,賺錢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2.在決定方向之前,先試著了解自己。
我覺得這件事沒有想像中的容易,我們有時候會追逐「有用」或「無用」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上學時選專業,不管是師長父母或者自己,應該多多少少都會去想這個專業之後出來可以做甚麼,有沒有未來性。就像我們本能的覺得,「寫小說」、「畫漫畫」這類活動是沒有用的,cp值不高的吧?
當我們在追逐未來性時,可能就會排除那些其實真正適合我們的部分。
了解自己,做出屬於自己的性質地圖,再去組合排列,最後利用刪除法鎖定也許真的適合自己的方向。這樣的過濾方式既具有邏輯性,也很實際。
我覺得書裡面很貼心的地方是在最後列出了100種的附錄,前文所述的才華、價值觀、熱情都有,作為不知道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性質是很實用的啊~

上述兩個概念是我看完書印象最深刻也想嘗試的部分,
如果心裡也有迷惘或者不知道現在的工作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7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小說課之王:折磨讀者的祕密:華語首席故事教練許榮哲代表作,精確剖析小說創作之謎

小說課之王:折磨讀者的祕密:華語首席故事教練許榮哲代表作,精確剖析小說創作之謎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5/23

比起介紹小說寫作的技巧,比較喜歡的是老師帶著學生解析一個故事哪裡寫得好哪裡寫得不好那種分析。
  這本《小說課之王》就有接近我在找那種解析的介紹。
  雖然不是一整個故事,但是作者會引用故事裡某個段落來講述這裡用了甚麼技巧,我覺得是很棒的賞析指引。
  整本書一共有43課從甚麼是小說開始講,到基本功的部分,再講敘事觀點,敘事順序,劇情衝突等等。每一課都會引述一個故事的章節,然後帶入他想表達的觀念。比方一開始的人物的部分,就講到人物外型不只是外型,還有性格也算在內,引用了三國演義的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短短一句話就描述出曹操狠辣的性格。
  其中還有一些比方自訂規則的好處還有想像力的部分。整本書比較特別的還有收錄了兩篇完整個小故事,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供讀者閱讀。
  我覺得缺點大概是每一課並不會太長大概4000~6000字吧,有時候會有種讀到精采處被戛然而止的感覺,總期待作者寫深一點,可就點到為止這樣。
  如果想要找一本概括地講小說技巧的書,我覺得這本還蠻不錯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獄見佛陀: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得到幸福與喜悅,23個見證奇蹟的故事

獄見佛陀: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得到幸福與喜悅,23個見證奇蹟的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5/1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的作者是個在獄中輔導犯人的越南僧人,他出生在戰爭的越南,因此從小到大戰爭的炮聲隆隆就是生活,直到南北戰爭統一,他們一家輾轉到荷蘭定居上學的時候,還是習慣用武力、讓其他人畏懼來證明自己的強壯。
可是直到有一天一個同學跟他說:「我們不用打架阿,我們是朋友」朋友這個念頭才真正的撼動了他,讓他理解戰爭跟和平的概念有甚麼不同。他身邊的人用「朋友」這個概念一次次的化解他的武裝,帶給他心靈上的和平。他因緣際會接觸了佛教,跟佛教的正念修行,也因此慢慢地從這樣的修行之中得到了平靜。
這本書的開頭講了作者自己的故事,之後就是作者如何帶領他的學員們從監獄的苦難中找到自我的和平跟喜樂的過程。他們雖然身在監獄,卻能得到不曾享受過的喜悅平和。
作者想要傳達的是:面對苦難本身,就是解脫跟感到喜悅的源泉。
書裡面斷斷續續講了幾個受刑人的故事,比方有一個事業成功的高級主管,但他犯了傷害罪入獄。他某天回家莫名地追打女友,把他追得滿屋子跑,然後在清醒後才自己去警局自首說他差點殺掉女友。他原先在作者面前說,他是個不會生氣的人,但作者告訴他,你只是沒有看見自己的怒氣。他開始練習靜坐三周之後,才看到自己的怒氣。藉由看到了自己的怒氣,他接納了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某部分人生,因此而得到了快樂。就算出獄後因為案底他沒辦法再做好工作,他依然感到快樂。
作者想要傳達的並不是說之後他不會再受苦,而是他之後可以看到了自己的苦,所以不會再有失控瘋狂的狀況,也能因此掌握此刻的喜悅幸福。
作者帶入了佛教的四聖諦觀念:「苦、集、滅、道」為什麼苦諦是在第一聖諦,苦之後要如何自處,如何化苦為樂,這是佛教四聖諦中想要闡述的概念。
他想說的是苦難本身會成為問題,那是因為我們看不見他,當我們看見他時,觸碰這些苦難,就會成為解脫。
他講到有個受刑人小時後被姑姑虐待、傷害,因為他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姑姑對他做這些事,但是長大之後他卻會用相同的方式傷害自己的女友,他沒辦法找到愛。作者讓他藉由書信的方式寫信給自己的姑姑,即便這封信不會寄出去,他還是藉由書寫的過程中釋放了身為孩子時無法處理的情緒,跟恐懼,讓他從幼時的陰影中解脫,他整個人變得不同了起來,也原諒了姑姑的所作所為,因此感受到了自由。
像這樣的故事大大小小的散布在這本書裡。雖然是傳遞佛教的概念,卻不會很艱深難懂,相反的,是藉由那些受刑人在練習靜坐之後,看到內心苦痛、面對自己,之後產生的改變,而傳遞一種正向光明的能量。
書中受刑人們有的問題,我們也可能遇到。比方當你擁有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工作、或者成為一個眾人景仰的牧師,那時你快樂嗎?當你追求著物質生活、慾望的時後,你快樂嗎?他們的煩惱是真實的,也是值得思考的。
整本書不會很難入口,是一本可以細細品味的書喔。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難以勸誡的勇氣

難以勸誡的勇氣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5/1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我還蠻喜歡熊仁謙的,從《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開始看他的書,也回去補了兩本以羅卓仁謙為名出版的作品,一直知道他以前曾經出過家再還俗,但不曉得他究竟為何出家或者為何還俗。這本《難以勸戒的勇氣》就是在講這件事。
  但他也不單只講這件事,他一直走在體制外的路線,從別人在念國小的時候,他在漢傳佛教出家當小沙彌;到後來又到了印度學習藏傳佛教,到後來在一片大好的前景之下,又選擇還俗回台灣從事佛教轉型的工作。
  雖然書中有很多的部分只是輕描淡寫,但放棄台灣的升學體制,在前途未卜的時候選擇去西藏、印度,從無到有學習藏文,然後插班進了印度高級佛學院。其實這一路下來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對作者而言,是透過排除法去篩選,並不是因為前途容易所以選擇,或者前途困難所以放棄,是因為他的「不想要」跟「想要」讓他完成了自己的選擇。因為想要做學問所以選擇去印度學習,所以放棄台灣的升學體制就變成必然,而去印度也不是一路順遂,很多人告訴他不可能,要多想想,但他還是走下來了,一路上打破不少體制內的規矩,的確,有許多人幫助他,但他的努力跟堅持也不可少。
  看他講述這段故事時,能感受到的是關於選擇,還有選擇之後不畏懼困難的勇氣。
  他說戰勝別人是沒有必要的,只有戰勝自己才是能活出自我的唯一方式,而戰勝自己的方法,就是要推翻舊有的恐懼,推翻舊有的自我設限,唯有如此,才能挖掘出更好的自己。
  我們都需要跟自己相處,傾聽內在的聲音,就算面前只剩下他人不看好的路,如果那是源自內在的渴望,那努力踏上去,似乎,也不是甚麼壞事。讀完這本書並不單只是了解他的生命故事,而是期望能透過現在的努力,與未來更好的自己相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人生就求一次如魚得水:紐約金獎插畫家的自由生活提案

人生就求一次如魚得水:紐約金獎插畫家的自由生活提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5/1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想買這本的原因大概是之前看推書的影片看到的吧(有點忘記了),市面上有很多類似勵志的書,主旨差不多是用自己的成功鼓舞大家努力追夢。

  大概講一下這本的敘事架構,目錄依序是幸運的人、重新設計人生、自由人的生活方式、啟動。

  每個章節都有小節去講細節,比方第一章就是作者在講自己曾經的經歷,從敘事中我們可以得知作者是個台大經濟系的高材生,選擇放棄大學專業,轉而出國學習畫畫,在過程中認識自己的老公,後來靠接案跟老公一起環遊世界,現在在各地環遊世界中。

  聽起來很像是個放手一搏之後勇往直前,過得比安排中的生活還要好的故事。

  從行文中感覺作者似乎不喜歡朝九晚五的生活,而對現在接案環遊世界人生的現況感到幸福,可每個人都是不可複製的,朝九晚五的生活真的不好嗎?有些人就喜歡這樣的安穩,接案環遊世界的生活真的好嗎?有些人就不喜歡四處漂泊,再說一次,每個人都是不可複製的,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最重要的其實是認識自己,然後去挖掘真正適合自己的專業跟生活。

  第二章講到重新設計人生,其實就是在講這個概念,如果你討厭現在的工作,那放棄現在的工作後,還有真正能謀生的技能嗎?如果還沒有,要如何培養這個你真正喜歡的技能?每個專業都有陰陽兩面,我們可能會因為喜歡光鮮亮麗的部分所以想試看看,但是走進去之後,肯定會遇上缺點跟各種與期望中不同的部分。所以喜歡不單純只是喜歡那些亮麗的部分,遇上了缺點,自然也需要克服,可能是靠時間,靠練習,靠校正等等。重要的是,跨越挫折,才有機會擁抱成就。以作者自己的例子來說,她是插畫家,她是靠自學到一個程度之後才去外國學校念書。所謂的一個程度,其實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她舉例了一個專業繪圖網站,她甚至是練到可以站上專業繪圖網站首頁的程度這樣。

  第三章講自由人生活方式,簡單的說就是分成自由接案跟遠程工作的部分。重點有兩個1.跨過無案可接的黑暗期;2.案件中的時間管理。

  跨過黑暗期的部分我想創作相關的作者們都會有所感覺吧,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沒辦法達到想要的結果,她講到要如何經營自己的部分,在這個社群媒體活躍的時代,的確是很重要的,單有實力有時候也是不夠的,重點還是行銷,讓人有看見你的機會。她介紹了兩種方式,一種是極端的破釜沉舟,一種是慢慢轉換跑道,兩種都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參考。

  第二個部分是時間管理,要怎麼平衡生活跟工作的時間對於自由接案的工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她舉了自己跟老公的例子,算是很實際的。

  第四章就是鼓勵大家試著跨出第一步。人生那麼長,在蓋棺論定前要讓自己不後悔啊。

  花了一兩個禮拜看完這本書,其實不能說她特別好看或者特別不好看,有些概念跟我先前讀的書很像,但如果要用作者的例子來看,我也同意她自己的結論,她是個幸運的人,在轉換跑道的路上看似挺順遂的,但不可否認,她是有實力跟信念的人,總的來說,如果想讀一本結論是正向的勵志書籍,可以看看。而且書中各種插圖真的是挺漂亮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走入戰火邊界,我所見的一切:鄭雨盛,與難民相遇

走入戰火邊界,我所見的一切:鄭雨盛,與難民相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2/26

我給自己每個月兩本書的功課
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本,
原本感覺這個月應該沒辦法看完兩本書了,
結果完成了,有點意外,也有點高興。
高興是跟一本好書相遇,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認識了不同的人生,然後意識到自己以往的偏見跟無知。
這是一本跟難民有關的書,作者是南韓的演員鄭雨盛。
他會寫下這本書的原因是為了2018/5南韓濟州島的葉門難民們發聲。
他在2014年開始積極參與聯合國難民署的活動,到了2015年開始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他走進各國的難民營,傾聽他們的聲音,然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傳達給國際社會。
這本書的文筆樸實真誠,鄭雨盛一點點的帶著我們去認識難民。
他講述他們遭遇的苦難及困境,但其實他們並不是抱著絕望在生活,相反地,他們掙扎於生活賦予的磨難之時,也還懷抱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母國。
印象比較深的是他講到為什麼要去歐洲這件事,為什麼要冒險橫渡大海,那些想要到歐洲的難民在想什麼?
有些人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機會得到更好的教育。
其實他們是遭逢亂世的普通百姓,他們的家園被毀,不得已帶上重要的東西,攜家帶口的逃離母國。因此孩子們也無法接受正常的教育,當大人們為了生計煩惱的時候,也擔心著下一代的未來。
其實跟我們一點也沒有什麼不同啊,我們也只是比較幸運的活在和平富足的社會中而已。
還有一個我們常見到迷思,我們有時會想把舊衣物捐出公益,但是對難民營而言,與其花費時間金錢運輸物資,更有效的其實是捐款。可以讓他們在當地購買需要的食品生活物資。
再更進一步,也可以購買當地出產的義賣品等等,因為這樣才有機會活絡當地經濟,進一步讓他們能夠自給自足。
鄭雨盛還描述到韓國國內對於他呼籲大家幫助難民的責難跟罵聲,我想當媒體或者外界的聲音讓我們想像難民是一群髒臭邪惡的群體的時候,自然也無法接受他們其實就和我們一樣,只是掙扎在生活中的一群平凡人。他們可能是母國內亂、或者政府迫害的少數民族因此必須過著逃難生活的人們。
「難民不是特殊的群體,他們不過是遇上突如其來的紛亂,被迫陷入不尋常狀況的平凡人,沒有一個人是自己選擇走上難民這條路的。
這些人殷切期盼能早日回歸平凡的生活。我們伸出援手,其實就是在幫助一個年輕人去實現夢想,也是透過他去阻止一個國家的沒落,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走入戰火邊界,我所見的一切》
文中有時鄭雨盛會感到無能為力,因為他沒能解決他們的困境,只能傾聽,然後盡可能地傳達給國內人民,然而他所做的並非沒有意義,因為他的傳達才讓我們能夠理解難民們生活、期望還有心理。
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尤其在這個疫情肆虐國際的時候,我們活在和平安全真的值得珍惜跟感恩。
BTW如果對捐款有興趣可以查查「世界展望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跟爆炸的衣櫥說再見:減衣練習,開啟簡單時尚生活

跟爆炸的衣櫥說再見:減衣練習,開啟簡單時尚生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1/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是一本介紹如何減衣的書籍,但它也是一本學習認識自己,練習新的生活習慣的一本書。
斷捨離是件說比做容易的事。至少對我而言,我總是習於偏愛,特別對喜歡的東西就充滿了執念。
我也是那種會買滿一櫃子衣服的人,這毛病在這幾年似乎有點改善,丟了、賣了不適合自己的衣服,減輕了衣櫃的負擔,有了空間不自主地就又開始看起新衣服。
毛病就是很難改。
之前也看過關於斷捨離的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那本書的作者簡單的介紹了如何斷捨離,如何挑選怦然心動的東西留下,然後剩下不需要的就讓它離開你的生活。
但對我來說那本書的方法不太適合我。
畢竟「怦然心動」是一種隨著時間變動的改變跟感覺。也許可以作為一種短暫的篩選工具,但不一定好用。
總之又到了整理衣櫃的時節,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方法讓人很有想要實行看看的衝動。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插畫家,她喜歡而且追逐著流行,甚至是把買衣服當作娛樂的類型。
但是因為一個契機,讓她開啟了想要減衣的挑戰。
之所以說是挑戰,是因為書中她的確是靠一個挑戰而實行減衣的活動。
她實施了一個「100天不買新衣」的挑戰,甚至在100天到了之後主動延長為「一年」。
具體的方法是她給自己訂了幾條規則,比方:不買衣服但可以買配件;可以買必要的正裝;挑戰期間不看時裝雜誌。
作者一開始完全不認為自己能做得到。
但是在挑戰過程中,她慢慢從雖然不買衣服但是可以買配件的樂趣,轉變為,如果是我不喜歡的配件或衣服,那還是別買吧;不看時裝雜誌,不知道流行是甚麼,但是穿適合自己的衣服,根本不用在乎流行;雖然可以買正裝,但是也不一定要買西服吧,不是有和服嗎。每天都能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真的是太令人精神振奮了~
在過程中,她更加認識自己的喜好,甚至說出了:「想到衣櫃裡都是自己喜歡的衣服就充滿了快樂」、「不要輕易讓不夠喜歡的衣服入住你家衣櫃」、「因為不能買就只能動腦搭配了」、「因為喜歡所以學會珍惜跟保養」之類的話。
最後順利地改變了購買衣物的觀念。經由她詳實紀錄的過程中,也能從中發現到這件挑戰對她的影響,不只是衣服的購買,甚至是學習語言或者生活態度。
因為文筆還有排版都很清新,所以可以輕鬆的閱讀。
看完她一年以來的經歷,感覺自己也想試看看~明年也想來試看看,不買衣服的挑戰還有看完庫存書的挑戰~~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婚育續篇

婚育續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1/0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先說結論,不好看。
我覺得好像看了一本民初時期對兩性議題還諱莫如深的時候,用文言的筆法寫出來的短文集。
書本簡介說:「兩性關係和由其引出的各種問題曾長期被國人迴避,作者曾就此問題在報刊上開設專欄,對青年人加以指導。這些文章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用詼諧幽默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寓教於樂。」
在已經有各種資源、健康教育、兩性言論自由的社會,看這本書無疑是浪費時間,嘖,我以為是介紹古代婚姻制度啊,結果我看了什麼?如果不是對如何使用文言筆法寫兩性散文有興趣的人,可以不用浪費時間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10/25

花了幾個禮拜才把這本看完。
  會對這本書有興趣,主要是之前看過《最高的休息法》裡提到正念的練習,在此之後斷斷續續地也練習了一段時間。練習正念的目的是為了適時的放鬆大腦,改善精神不繼或者恍神的情況。
  然而正念活動實際上就是源自於禪修。相較於上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腦科學家。說到科學跟宗教感覺似乎是有點矛盾的主題,然而從科學的方法來驗證所謂宗教的禪修是否能改善身體的健康,是不是矛盾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
  恰恰是因為兩位作者的努力,才讓禪修活動從玄學進入科學領域。
  我很喜歡這本書,他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禪修是否能改變大腦活動,從狀態的改變躍升成質的改變。
 禪修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訓練,藉由正念、慈悲、同理心等訓練,能提高自己專注力、抗壓能力,還有受挫之後的恢復能力、甚至還有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的效果。
  比方有一段描述讓人印象深刻,沒有預期下看到重度灼傷的病人,一般人的本能是將視線移開,不忍直視,這樣的動作恰恰是因為大腦反應出了負面情緒,並將受害者的痛苦投射到自己身上,讓他們產生了情緒上的呼應,故而主動迴避。然而內文想解釋關於慈悲的核心:關懷同理心,是起始於不躲避痛苦,對受苦的人發正面關懷,這就讓大腦進入一個正向的神經迴路,進而引起想要幫助對方的衝動或行動,也就是利他的精神,這也就是所謂聞聲救苦的表現。
  感同身受卻不受情緒影響,並能進一步的行動起來去幫助他人,這是禪修者跟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還有一段講到「慈悲」的定義,其實以藏語來說,慈悲不只是對外,還包含了對自己,有一段講到一個在911恐攻倖存下來的受害者,他患了PDSD,甚至無法認同他人,但後來在接觸到禪修的時候,他接觸到了慈悲,願意給自己還有給別人多一點慈心與悲心,才慢慢走出陰霾。這是還蠻實質跟正面的好處。
  整本書介紹了不少關於禪修如何影響大腦神經迴路或其驗證方法,他並不是一本指導如何禪修的書籍,而是一本用科學方式告訴世人,正確的禪修及持之以恆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到甚麼程度。為目前疲於奔命的社會提供一種新的方向,去訓練自己,進而產生改變。正如封底的節錄文字所言:「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