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的所有評鑑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南部、東部、外島篇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南部、東部、外島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3

對於在高雄出生、屏東長大、台北求學和就業的我來說,每次被問到「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頓時不知道該回答出生地、戶籍所在地還是現居地。

所以,我總是對提問者「全盤托出」,由對方自行決定這題的「正確答案」。



姑且不論自己是高雄人、屏東人抑或半個台北人(自己說),我作為1988年出生的土生土長台灣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歷史和地理教育仍以中國史地為主。

即便後來就讀歷史系,我依舊選擇中國歷史為研究主題,直到服兵役期間才在同袍影響下,對台灣史地產生興趣,進而投入研究。                   



時至今日,我們面對外國人詢問「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已經可以自信說出我們所在這塊土地的名字。

不過,你是否認真想過我們對於台灣發生過的事件、存在過的人物,乃至現代社會為何會變成這副樣貌,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秉持對於歷史這門學問的熱愛,我有機會進入國立台灣大學研習歷史知識,因緣際會投入歷史普及事業,繼而有幸獲得時報出版邀請,將自身所學化為「時空偵探」系列這套作品。

如同之前出版的《世界古文明之旅》,這次新推出的《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同樣是以我在《國語日報週刊》連載的內容為基礎,重新改寫及擴充而成。



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歷史學家連橫(1878-1936),因為其父親勸誡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曉台灣的歷史,促使他日後蒐集並整理台灣相關史料,進而完成著名的《台灣通史》一書。

仔細想想,我竭盡心思撰寫《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這套小書,不單希望幫助讀者更加認識台灣的人、事、物,同時也是在這塊土地生活三十餘年的自己,重新認識台灣各地的過程和嘗試。



除了向讀者介紹台灣許多鄉鎮的地名沿革、著名景觀、特色產業等面向,《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還透過「當地人與事」短文,帶著大家認識與當地因緣匪淺的重要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以淺白易讀的文字搭配紹華老師的可愛插圖,並以詳實的參考資料作為論述依據,努力兼顧本書的正確性與有趣性。



然後然後,套書首刷有送限量的「老高雄車站」紙模型1個。假如小朋友喜歡紙模型,非常適合玩玩看喔!

假如大家在書店或圖書館看到這套小書,歡迎拿起來輕鬆翻閱。期待大家把本書當作邀請卡,跟著我一同踏上認識臺灣的歷史之旅! :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中部篇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中部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3

對於在高雄出生、屏東長大、台北求學和就業的我來說,每次被問到「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頓時不知道該回答出生地、戶籍所在地還是現居地。

所以,我總是對提問者「全盤托出」,由對方自行決定這題的「正確答案」。



姑且不論自己是高雄人、屏東人抑或半個台北人(自己說),我作為1988年出生的土生土長台灣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歷史和地理教育仍以中國史地為主。

即便後來就讀歷史系,我依舊選擇中國歷史為研究主題,直到服兵役期間才在同袍影響下,對台灣史地產生興趣,進而投入研究。                   



時至今日,我們面對外國人詢問「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已經可以自信說出我們所在這塊土地的名字。

不過,你是否認真想過我們對於台灣發生過的事件、存在過的人物,乃至現代社會為何會變成這副樣貌,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秉持對於歷史這門學問的熱愛,我有機會進入國立台灣大學研習歷史知識,因緣際會投入歷史普及事業,繼而有幸獲得時報出版邀請,將自身所學化為「時空偵探」系列這套作品。

如同之前出版的《世界古文明之旅》,這次新推出的《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同樣是以我在《國語日報週刊》連載的內容為基礎,重新改寫及擴充而成。



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歷史學家連橫(1878-1936),因為其父親勸誡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曉台灣的歷史,促使他日後蒐集並整理台灣相關史料,進而完成著名的《台灣通史》一書。

仔細想想,我竭盡心思撰寫《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這套小書,不單希望幫助讀者更加認識台灣的人、事、物,同時也是在這塊土地生活三十餘年的自己,重新認識台灣各地的過程和嘗試。



除了向讀者介紹台灣許多鄉鎮的地名沿革、著名景觀、特色產業等面向,《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還透過「當地人與事」短文,帶著大家認識與當地因緣匪淺的重要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以淺白易讀的文字搭配紹華老師的可愛插圖,並以詳實的參考資料作為論述依據,努力兼顧本書的正確性與有趣性。



然後然後,套書首刷有送限量的「老高雄車站」紙模型1個。假如小朋友喜歡紙模型,非常適合玩玩看喔!

假如大家在書店或圖書館看到這套小書,歡迎拿起來輕鬆翻閱。期待大家把本書當作邀請卡,跟著我一同踏上認識臺灣的歷史之旅! :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北部篇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北部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3

對於在高雄出生、屏東長大、台北求學和就業的我來說,每次被問到「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頓時不知道該回答出生地、戶籍所在地還是現居地。

所以,我總是對提問者「全盤托出」,由對方自行決定這題的「正確答案」。



姑且不論自己是高雄人、屏東人抑或半個台北人(自己說),我作為1988年出生的土生土長台灣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歷史和地理教育仍以中國史地為主。

即便後來就讀歷史系,我依舊選擇中國歷史為研究主題,直到服兵役期間才在同袍影響下,對台灣史地產生興趣,進而投入研究。                   



時至今日,我們面對外國人詢問「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已經可以自信說出我們所在這塊土地的名字。

不過,你是否認真想過我們對於台灣發生過的事件、存在過的人物,乃至現代社會為何會變成這副樣貌,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秉持對於歷史這門學問的熱愛,我有機會進入國立台灣大學研習歷史知識,因緣際會投入歷史普及事業,繼而有幸獲得時報出版邀請,將自身所學化為「時空偵探」系列這套作品。

如同之前出版的《世界古文明之旅》,這次新推出的《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同樣是以我在《國語日報週刊》連載的內容為基礎,重新改寫及擴充而成。



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歷史學家連橫(1878-1936),因為其父親勸誡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曉台灣的歷史,促使他日後蒐集並整理台灣相關史料,進而完成著名的《台灣通史》一書。

仔細想想,我竭盡心思撰寫《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這套小書,不單希望幫助讀者更加認識台灣的人、事、物,同時也是在這塊土地生活三十餘年的自己,重新認識台灣各地的過程和嘗試。



除了向讀者介紹台灣許多鄉鎮的地名沿革、著名景觀、特色產業等面向,《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還透過「當地人與事」短文,帶著大家認識與當地因緣匪淺的重要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以淺白易讀的文字搭配紹華老師的可愛插圖,並以詳實的參考資料作為論述依據,努力兼顧本書的正確性與有趣性。



然後然後,套書首刷有送限量的「老高雄車站」紙模型1個。假如小朋友喜歡紙模型,非常適合玩玩看喔!

假如大家在書店或圖書館看到這套小書,歡迎拿起來輕鬆翻閱。期待大家把本書當作邀請卡,跟著我一同踏上認識臺灣的歷史之旅! :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優游古台灣【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套書

優游古台灣【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套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3

對於在高雄出生、屏東長大、台北求學和就業的我來說,每次被問到「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頓時不知道該回答出生地、戶籍所在地還是現居地。

所以,我總是對提問者「全盤托出」,由對方自行決定這題的「正確答案」。



姑且不論自己是高雄人、屏東人抑或半個台北人(自己說),我作為1988年出生的土生土長台灣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歷史和地理教育仍以中國史地為主。

即便後來就讀歷史系,我依舊選擇中國歷史為研究主題,直到服兵役期間才在同袍影響下,對台灣史地產生興趣,進而投入研究。                   



時至今日,我們面對外國人詢問「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已經可以自信說出我們所在這塊土地的名字。

不過,你是否認真想過我們對於台灣發生過的事件、存在過的人物,乃至現代社會為何會變成這副樣貌,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秉持對於歷史這門學問的熱愛,我有機會進入國立台灣大學研習歷史知識,因緣際會投入歷史普及事業,繼而有幸獲得時報出版邀請,將自身所學化為「時空偵探」系列這套作品。

如同之前出版的《世界古文明之旅》,這次新推出的《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同樣是以我在《國語日報週刊》連載的內容為基礎,重新改寫及擴充而成。



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歷史學家連橫(1878-1936),因為其父親勸誡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曉台灣的歷史,促使他日後蒐集並整理台灣相關史料,進而完成著名的《台灣通史》一書。

仔細想想,我竭盡心思撰寫《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這套小書,不單希望幫助讀者更加認識台灣的人、事、物,同時也是在這塊土地生活三十餘年的自己,重新認識台灣各地的過程和嘗試。



除了向讀者介紹台灣許多鄉鎮的地名沿革、著名景觀、特色產業等面向,《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還透過「當地人與事」短文,帶著大家認識與當地因緣匪淺的重要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以淺白易讀的文字搭配紹華老師的可愛插圖,並以詳實的參考資料作為論述依據,努力兼顧本書的正確性與有趣性。



然後然後,套書首刷有送限量的「老高雄車站」紙模型1個。假如小朋友喜歡紙模型,非常適合玩玩看喔!

假如大家在書店或圖書館看到這套小書,歡迎拿起來輕鬆翻閱。期待大家把本書當作邀請卡,跟著我一同踏上認識臺灣的歷史之旅! :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1898.福爾摩沙踏查:德國旅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漫遊手記

1898.福爾摩沙踏查:德國旅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漫遊手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3/31

假如各位喜歡閱讀臺灣歷史主題書籍,或是對外國人如何觀看並且評論臺灣的風土民情感興趣,筆者在此想推薦由德國的東亞藝術文物收藏家阿道夫・費實(Adolf Fischer, 1856-1914)執筆、聯經出版推出的有趣歷史遊記《1898.福爾摩沙踏查:德國旅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漫遊手記》!



眾所皆知,臺灣由於坐落日本、中國、菲律賓之間的往來要衝,非但自17世紀初期便成為列強競逐之地,到了19世紀末更因為清廷與日本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從而進入為期五十一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對於當時正式躋身強國之林的日本政府來說,如何治理臺灣這塊剛入手的殖民地,在在考驗日本官員的施政手腕;另一方面,許多基於經商、傳教、旅遊等目的來臺灣的歐美人士得以用第三方視角,近距離觀察那時的臺灣社會乃至記錄這段難得經歷,進而成為我們認識日治臺灣風貌的珍貴歷史資料。



說到《1898.福爾摩沙踏查》一書的創作淵源,源自阿道夫・費實與新婚妻子從歐洲到日本度蜜月期間,對日本政府如何統治臺灣具有相當強烈的興趣,故而在1898年2月隻身來臺旅行三個月,並於返回德國後將在臺灣的所見所聞化為文字出版銷售。

作為一位對臺灣不甚熟悉的外國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之旅必須高度仰賴日本官員和通譯提供相關協助。是故,他從日本神戶搭船到達臺灣基隆後,馬上乘火車到臺北大稻埕的德國領事館取得委託日本官員與警察幫忙的介紹信,接著僱用一位漢人通譯輔助打點旅途過程中的大小事務。



不同於我們現在前往全臺各地可以搭乘高鐵、臺鐵、客運、船舶、飛機等各式交通工具,阿道夫・費實來臺灣旅行時僅能憑藉鐵路(基隆到新竹)、輪船及轎子,加以他來臺灣的時間點正值臺灣中部情勢不穩,連帶影響他的旅行路線和接觸交流的人事物。

概要來說,阿道夫・費實此次的臺灣之旅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首先,他從臺北利用火車和轎子等交通工具走訪新竹、苗栗、臺中、南投等地,並且參觀了堪稱臺灣當時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樟腦」的產地和生產過程。



其後,阿道夫・費實一度返回臺北,然後從基隆搭船經由澎湖抵達臺南安平,接著走陸路造訪高雄、屏東、臺東,最後從臺東乘船經過南臺灣返回基隆,再由基隆搭船前往日本和妻子繼續未完成的蜜月旅行。

端賴日本官員提供的協助與保護,阿道夫・費實得以深入一般旅人較難走訪的臺灣中部、南部和東部山區,同時拍攝及繪製了合計一百餘張的照片與插畫,後來收錄於《1898.福爾摩沙踏查》書中,無疑是呈現日治初期漢人與原住民生活樣貌的珍貴圖像資料。



透過阿道夫・費實生動而細緻的文字,我們不僅宛如跟他一同旅行般重回當時的歷史現場,亦能比較日治初期臺灣風土民情與今日的相同或相異之處。舉例來說,阿道夫・費實在書中提到臺灣那時最重要的兩個商港,分別是北部的淡水與南部的安平,這點顯然迥異於臺灣目前的港口使用現況。

事實上,基隆港與高雄港的崛起是日本政府自19世紀末逐步推動築港工程,加上淡水港與安平港淤積日益嚴重後,才終於讓彼此的重要性發生逆轉,故而阿道夫・費實造訪的時間點仍以淡水和安平當作主要港口。



另外,對於從小在臺灣這塊土地長大的我們來說,「臺灣」可以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地名。有趣的是,阿道夫・費實在書中雖然多次提到「臺灣」一名,卻是指今天的臺中地區,而非整座島嶼的名稱。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阿道夫・費實那個時代諸多外國人的認知當中,臺灣這座島嶼的名稱叫做「福爾摩沙」(Formosa),所以本書在出版當時的德文書名寫為「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



與此相對,由於清朝統治晚期曾在臺中地區興建臺灣省城,即便這座省城後來並沒有順利完工、日本政府亦將該地名稱改為「臺中」,當時應該仍有不少人把這個地區稱為「臺灣」,進而影響阿道夫・費實在本書的使用稱呼。

基於文化差異和語言限制,阿道夫・費實對於臺灣風土民情有他個人的觀察視角,致使《1898.福爾摩沙踏查》不時可見對於漢人和原住民社會的價值判斷。即便如此,本書仍然是幫助我們透過西方旅人之眼,觀看日治初期臺灣面貌的有趣文獻,誠摯推薦給喜歡閱讀臺灣歷史主題書籍的讀者朋友們!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贈送限量老高雄車站紙模型乙個+優游古台灣【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套書

贈送限量老高雄車站紙模型乙個+優游古台灣【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套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3/01

對於在高雄出生、屏東長大、台北求學和就業的我來說,每次被問到「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頓時不知道該回答出生地、戶籍所在地還是現居地。

所以,我總是對提問者「全盤托出」,由對方自行決定這題的「正確答案」。



姑且不論自己是高雄人、屏東人抑或半個台北人(自己說),我作為1988年出生的土生土長台灣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歷史和地理教育仍以中國史地為主。

即便後來就讀歷史系,我依舊選擇中國歷史為研究主題,直到服兵役期間才在同袍影響下,對台灣史地產生興趣,進而投入研究。                   



時至今日,我們面對外國人詢問「你是哪裡人」這個問題,已經可以自信說出我們所在這塊土地的名字。

不過,你是否認真想過我們對於台灣發生過的事件、存在過的人物,乃至現代社會為何會變成這副樣貌,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秉持對於歷史這門學問的熱愛,我有機會進入國立台灣大學研習歷史知識,因緣際會投入歷史普及事業,繼而有幸獲得時報出版邀請,將自身所學化為「時空偵探」系列這套作品。

如同之前出版的《世界古文明之旅》,這次新推出的《古地名裡的台灣史》,同樣是以我在《國語日報週刊》連載的內容為基礎,重新改寫及擴充而成。



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歷史學家連橫(1878-1936),因為其父親勸誡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曉台灣的歷史,促使他日後蒐集並整理台灣相關史料,進而完成著名的《台灣通史》一書。

仔細想想,我竭盡心思撰寫《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這套小書,不單希望幫助讀者更加認識台灣的人、事、物,同時也是在這塊土地生活三十餘年的自己,重新認識台灣各地的過程和嘗試。



除了向讀者介紹台灣許多鄉鎮的地名沿革、著名景觀、特色產業等面向,《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還透過「當地人與事」短文,帶著大家認識與當地因緣匪淺的重要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以淺白易讀的文字搭配紹華老師的可愛插圖,並以詳實的參考資料作為論述依據,努力兼顧本書的正確性與有趣性。



然後然後,套書首刷有送限量的「老高雄車站」紙模型1個。假如小朋友喜歡紙模型,非常適合玩玩看喔!

假如大家在書店或圖書館看到這套小書,歡迎拿起來輕鬆翻閱。期待大家把本書當作邀請卡,跟著我一同踏上認識臺灣的歷史之旅! : )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看得見的臺灣史.人間篇:30件文物裡的人情與世事

看得見的臺灣史.人間篇:30件文物裡的人情與世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29

假如各位對臺灣歷史主題感興趣,或是喜歡到博物館參觀各類歷史文物,筆者在此想推薦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團隊執筆寫成、聯經出版推出的精彩歷史新作《看得見的臺灣史.人間篇:30件文物裡的人情與世事》!

眾所皆知,歷史是過去所有事件的總稱,內容包含了空間、時間、人物等多重面向。

秉持著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親近館藏文物的無比熱忱,臺史博團隊先是在去年6月推出《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透過介紹30幅珍貴古地圖,帶領我們深入認識這些古地圖沒說出口的歷史背景與時代氛圍。



今年2月,臺史博團隊再接再厲出版了《看得見的臺灣史.時間篇》,藉由引介該館典藏的30件精選文物,由此向廣大讀者解析從清朝到現代的歷史瞬間。

至於這個月剛出爐的《看得見的臺灣史.人間篇》,則是嘗試從4大主題、30件館藏文物出發,延伸勾勒出各類大小人物的生命故事及其與同時代其他人群的往來互動。



就以主題一提到的「被展示的人」排灣族少女Sauljalijuy為例,臺史博團隊利用1874年《東京日日新聞》刊載的新聞錦繪,向讀者們介紹在「牡丹社事件」被日軍捕獲的Sauljalijuy,不但被強行換穿日本和服與飾品,甚至還被帶往日本東京生活5個月,成為日本政府對異族施以「教化」的樣板人物。

話雖如此,Sauljalijuy返回故鄉之後,在日本學到的「文明生活」卻與部落傳統格格不入,導致她被族人排斥乃至隔離,最後因此抑鬱而終。

透過Sauljalijuy的生命故事,我們一方面得以觀看當時急於轉移國內矛盾的日本政府,如何透過牡丹社事件展示自身在軍事與文化上的西化成果;另一方面,Sauljalijuy的人生境遇也反映了牡丹社事件不只是臺灣原住民與日本政府的軍事衝突,更是文明之間的激烈碰撞。



另外,對於現在的臺灣讀者來說,「臺澎金馬是命運共同體」的觀念可謂深植人心。不過,假如大家沒看過主題三分享的「中華民國馬祖臺灣地區往返同意書」,我們或許很難想像金門與馬祖地區自1956年到1992年因為實施「戰地政務」,使得兩地人民的人身移動與資訊取得受到非常嚴格的管制。

直到1994年4月,馬祖人民若因為工作、探親、求學等因有前往臺灣的需求,必須申請宛如護照一般的「中華民國馬祖臺灣地區往返同意書」,在政府審核通過後才能搭乘軍方補給艦到臺灣。

回顧金門與馬祖迥異於臺灣經驗的獨特戰地記憶,不難想見為何戰地政務解除已經超過三十個年頭,金馬地區至今仍不時與臺灣保持著微妙的疏離感。



簡言之,歷史文物不單只是留存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陳年舊物,其背後往往反映某個時代人物/人群的生命軌跡,而《看得見的臺灣史.人間篇》正是幫助我們認識這些人生故事與時空脈絡的重要媒介。

以上說了這麼多,若是大家有興趣透過30件臺史博精選文物,進一步認識臺灣這塊土地及生活於這塊土地的人群,不妨在逛書店時拿起本書翻閱瀏覽一番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德川家康1-13冊【博客來獨家套書】

德川家康1-13冊【博客來獨家套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29

假如各位喜歡日本戰國時代(1467-1590)的歷史,或是有在觀賞今年的NHK大河劇《怎麼辦家康》,筆者在此想推薦由日本知名小說家山岡莊八(1907-1978)執筆、遠足文化重新引進的經典歷史小說《德川家康》!  


2000年,日本知名報社「朝日新聞社」邀請荒俣宏、​​岸田秀、Donald Keene、堺屋太一、杉本苑子共5位著名文化人,一同票選從1000年至1999年最能代表日本的重要人物,結果終結動盪亂世、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堂堂榮登最高票。  


眾所皆知,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並稱為「戰國三英傑」,三人堪稱讓日本從戰國時代邁向近代的關鍵英雄。談到這三位豪傑的人格特質,日本有則故事簡明勾勒出三人的性格差異:同樣是讓杜鵑啼叫,織田信長會威脅杜鵑不啼就殺了牠,豐臣秀吉會想方設法逗弄杜鵑啼叫,而德川家康則會耐心等待杜鵑自己啼叫。

 
有道是「個性決定命運」。綜觀日本歷史,很少看到有如德川家康這般自幼年起便嚐遍人生苦辣酸甜,卻能以堅苦卓絕的刻苦精神忍人所不能忍,逐漸厚植累積實力;等到時勢露出爭奪天下的一線曙光,德川家康仍以如履薄冰的自律態度逐步翦除競爭者,最後得以一舉奠定江戶幕府統治日本兩百六十餘年的重要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受到小說、戲劇、遊戲等載體影響,一提到德川家康常會聯想到開創太平治世的偉大英雄,或是用盡陰謀詭計終致奪取天下的陰險老狐狸。關於德川家康的歷史形象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落差,源自歷朝統治者及文化載體為了各式各樣的目的,重新「製作德川家康」之故。   


早在德川家康去世後不久,江戶幕府不但給他奉上「東照大權現」神號、在久能山和日光等地興建東照宮予以祭祀,還開始蒐集整理相關文物,有系統地塑造德川家康的「神君」形象。   


到了19世紀末,以疾風怒濤之勢投入現代化、試圖迎頭趕上歐美列強的明治政府,開始將日本與西方的國力差距歸咎於江戶幕府的鎖國政策,逐漸消除德川家康的神聖性;與此同時,廣大民眾開始推崇從農民白手起家終致蛻變天下人的豐臣秀吉,連帶對於消滅豐臣政權的德川家康抱持批判態度。  


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從軍作家的山岡莊八,自1950年開始在《北海道新聞》連載《德川家康》這部歷史小說。不同於主流輿論把德川家康評價為欺負豐臣家孤兒寡母的奸險老狐狸,山岡莊八受到戰爭期間採訪特攻隊員、進而希望追求世界和平的願望影響,決意把家康描寫成致力打造太平盛世的偉大英傑。  


對於正處在戰後百廢待舉局面的日本人民來說,《德川家康》描繪松平家/德川家在強權夾縫中努力求生存的情節,正好和當時的日本處境相呼應,立時吸引越來越多讀者爭先閱讀。其後,《德川家康》因為廣受讀者歡迎,非但在《東京新聞》、《中西新聞》、《西日本新聞》等報紙擴大連載,後來更演變成連載長達18年、使用400字稿紙超過17,000張的大河小說。  


事實上,《德川家康》之所以在那時引發巨大迴響,原因不僅是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讀者認識戰國晚期的歷史、重新提振日本人失落許久的「大和精神」,同時讓人們得以從經營管理的角度學習德川家康由弱轉強的領導統御之術,因而被部分讀者譽為「經營者的聖經」。  


是故,即便山岡莊八除了《德川家康》之外,還著有同樣以日本戰國作為主題的《織田信長》、《異本太閤記》(我國譯為《豐臣秀吉》)、《伊達政宗》等歷史小說,影響力都不及《德川家康》那般全面而深遠,如此不難看出這部作品的經典性與重要性。 


附帶一提,《德川家康》曾在我國斷版好長一段時間,而遠足文化這次推出的《德川家康》新校編修版不但完整收錄了年表、家族系譜、地圖等資料,還附有知名日本歷史作家洪維揚老師撰寫、介紹德川家康等戰國名將的臺灣版專屬別冊。此外,博客來目前正推出限時56折的神級優惠。假如各位是日本戰國歷史粉絲,或是山岡莊八的忠實書迷,可別錯過這次的收藏機會喔!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拿下全中國:仗該怎麼打,地該怎麼占?從秦到清,成就霸業統一全國的軍事戰略

拿下全中國:仗該怎麼打,地該怎麼占?從秦到清,成就霸業統一全國的軍事戰略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8/30

十九世紀中葉,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曾在議會預算委員會激昂宣稱要解決德意志的統一問題,唯有憑恃「鐵與血」(借喻戰爭)才能辦到。在他的主導下,普魯士積極發動統一戰爭,最終締造盛極一時的德意志帝國。


一百六十年後,即便我們衷心期盼世界各國可以和平共存,仍然必須瞭解戰爭的本質和邏輯,才能在詭譎多變的強權政治努力求生。



關於戰爭這回事,相信大家都聽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典出《孟子.公孫丑下》,意指有利的時機比不上地理的優勢,地理的優勢又比不上人心的支持。


不過,若是我們想從千百年來的無數戰例歸納出一套戰爭邏輯,將會發現時機和人心經常難以掌握,唯有地理幾乎恆久不變。


事實上,地利未必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卻是軍事家制定戰略的構想基礎。是故,想要明白戰爭的前因後果,往往不能忽略地理條件造成的深遠影響。



舉例來說,中國從秦朝到清朝這段長達兩千年的歷史當中,幾乎都由北方政權完成統一事業。


顯然,中國的地理形勢與歷代的戰爭邏輯存在著某種關聯,而本書作者郭建龍先生則是少數對這些因果關係提出精闢解釋的研究者之一。



就以大家耳熟能詳的「隆中對」來說,很多朋友都知道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先後佔領荊州和益州作為奪取天下的根據地。


然而,本書進一步指出荊州不只是蜀漢實踐「隆中對」的重要拼圖,同時也是東吳落實「江東戰略」——先控制長江流域再出兵北方——的關鍵要地。


是故,一旦蜀漢掌握荊州,吳國為了履行江東戰略,勢必為此拼個你死我活;而失去荊州的蜀漢即意謂著「隆中對」正式破產,進而失去統一天下的可能性。



又以筆者用力研究的宋朝為例,本書並未陷入以往討論宋代軍事多過度強調「重文輕武」的窠臼,另從地理條件詳實分析北宋為何執著於奪取燕雲十六州 ,而南宋又是如何利用四川——襄陽——淮河防線苦撐四十多年才亡於蒙古之手,著實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較於戰史研究者大多「紙上談兵」,郭建龍先生實地走訪諸多古戰場遺址,得以對當地山川地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故能用精準論述深入剖析地利對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性。



簡言之,本書從地理形勢觀察中國兩千年來的戰爭邏輯,誠摯推薦給喜歡中國歷史或是軍事戰略的讀者朋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6 人(85.71%)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隨書贈〈十九世紀臺灣輿圖〉&〈五十萬分一臺灣蕃地圖〉經典復刻】

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隨書贈〈十九世紀臺灣輿圖〉&〈五十萬分一臺灣蕃地圖〉經典復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7/17

假如各位熱衷閱讀臺灣歷史主題書籍,或是喜歡瀏覽繪製精美的古老地圖,筆者在此想推薦由臺灣歷史博物館團隊執筆寫成、聯經出版推出的歷史新書《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



無論大家是否具備良好的方向感,相信您對「地圖」這項工具一定不會陌生。舉凡我們要尋找任何不甚熟悉的地點,拿出手機叫出地圖app可說是不需思考的反射動作。

不過,各位是否想過這些地圖是由誰繪製、怎麼繪製、基於什麼目的繪製?此外,地圖上呈現的各式資訊,是否真的正確無誤?



早在數千年前,人類便懂得把自己對於世界的認知繪成地圖。隨著科學方法不斷進步,加上地理大發現的實際需求,促使繪製地圖的製圖學持續獲得飛躍性的成長。

話雖如此,製圖者未必總能如實呈現其所觀察的對象,從而留下一些乍看有些怪誕乃至滑稽的有趣地圖。



舉例來說,由西洋傳教士協助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使用天文觀測、三角測量等先進技術進行測繪,堪稱當時難得一見的精確地圖。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望向海外的臺灣,卻會發現圖中的島嶼竟然僅畫出西半部,而東半部則是直接「被消失」。

事實上,這張只畫了一半的臺灣地圖當然不是傳教士偷懶沒畫完,也並非他們不知道東半部的存在,而是因為清朝政府尚無法有效統治臺灣東部,故而不將此處視為帝國領土使然。



另一方面,中華民國政府於接收臺灣後不久繪製的《臺南市新舊街路名圖》,不單單呈現日治晚期到戰後初期的路名變化,更能從「中山路」、「光復路」、「中正路」、「勝利路」等新路名一窺統治者的意識形態。

簡言之,地圖不單只是記載地理資訊的工具,還能藉由觀察它的繪製者、繪製方式、繪製目的等層面,得以深入認識該幅地圖沒說出口的歷史背景與時代氛圍。



以上說了這麼多,若是大家有興趣透過30幅珍貴古地圖進一步認識臺灣這塊土地的歷史,不妨在逛書店時拿起本書翻閱瀏覽一番吧!(=゚ω゚)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4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