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1898.福爾摩沙踏查:德國旅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漫遊手記

1898.福爾摩沙踏查:德國旅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漫遊手記

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

  • 定價:490
  • 優惠價:79387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百年前的德語臺灣遊記
日治初期臺灣第一手珍貴觀察史料
時隔125年首度在臺出版

  1898年2月,時值日本統治臺灣的第四年,
  一位來自德國、熱愛旅行的藝術收藏家阿道夫.費實,
  為了親自見識「日本的戰利品」,造訪了臺灣島,留下了詳盡的踏查紀錄……

  ★ 塵封一百多年的珍貴臺灣民族研究史料,首度直接由德文中譯出版
  ★ 收錄百幅以上照片與素描圖像
  ★ 忠實重現日本名畫家和田英作美術設計

  本書介紹阿道夫.費實的生平簡歷及其民族誌研究,他出生於奧地利,喜愛藝術及旅遊,為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的創辦人。1898年2月至5月,費實親身探訪日治初期的臺灣,彼時國際間對這個日本的新殖民地所知不多,費實想觀察的重點是臺灣在進入日本統治時代後,島內不同族群以及與外來者之間的關係為何,並且注意日本人以何種方式建設臺灣以獲取經濟利益。

  費實的臺灣紀行雖充滿帝國主義及個人主觀批判,卻也十分詳細地記載了當時漢人及原住民的文化及其處境,對於有興趣了解百餘年前臺灣社會狀況的讀者而言,食衣住行育樂的描寫皆不缺,乃彌足珍貴的第一手旅遊書寫紀錄。

名家推薦

  陳耀昌(醫師/作家)
  費德廉(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道夫.費實  (Adolf Fischer,1856-1914)


  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乃一肥皂製造工業鉅子的次男,為藝術收藏家、演員、戲劇導演以及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熱愛旅行,曾於1898年2月至5月到臺灣遊歷,將期間見聞撰寫成《福爾摩沙踏查》(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一書。1913年於德國科隆創辦東亞藝術博物館,是歐洲第一座有體系的東亞藝術博物館。對東亞藝術之研究、收藏暨評論卓有貢獻。

導讀者簡介

林欣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莫克莉(Christine Moll-Murata)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系教授兼系主任暨該校臺灣研究小組主任(Chair of Faculty of East Asian Studies and Taiwan Research Unit, Ruhr Universität Bochum, Germany)。

譯者簡介

張新


  中央大學法文系畢,現就讀師範大學翻譯所會議口譯組,亦從事戲劇、詩作及影視字幕翻譯,已出版的譯作有《巴克禮宣教回憶錄》。

  譯文賜教:mchang49@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一1900年珍本的擁有與分享/陳耀昌
推薦序二1898年跨文化交流的嶄新洞見/費德廉

第一部導讀 藝術與殖民之糾葛:阿道夫.費實的臺灣/林欣宜、莫克莉
一、阿道夫‧費實生平
二、關於《福爾摩沙踏查》
三、費實夫婦東亞藝術觀的開展及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的催生
四、結語
五、費實夫婦大事紀
六、參考書目

第二部《福爾摩沙踏查》/阿道夫.費實
一、導言和福爾摩沙、基隆、臺北、大稻埕、淡水、艋舺之行
二、新竹、苗栗和大湖之行
三、往罩蘭、東勢角、臺灣、阿罩霧、埔里社、水社湖的旅程,以及返回大稻埕
四、從基隆經澎湖列島,至安平、臺南、打狗、東港、枋寮
五、從枋寮經力里社、巴塱衛、太麻里,抵達卑南
六、滯留卑南、周遊南岬、返回基隆
七、返鄉與回顧
八、蕃語詞彙對照表

附錄阿道夫.費實《福爾摩沙踏查》(1900)相片及影像索引/費德廉、音恩雅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71845
  • 叢書系列:群島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部  《福爾摩沙踏查》

阿道夫‧費實(Adolf Fischer)

五、從枋寮經力里社、巴塱衛、太麻里,抵達卑南

我們預計過夜的下個目的地,是先前提過的力里社,那是一個約有300戶人家、700位居民的地方,被在地人視為首都。當力里社人和距離約10里(相當於25英里左右)處的姑仔崙(Kwanan)庄起衝突時,一般是前者會獲得支援。

距離排灣族頭目所在的村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途,儘管天氣炎熱,我還是決定繼續動身。我們攀上一座山稜,在此眺望廣闊的大海和小琉球島。不久後吹起了一陣清涼的微風,稍微緩解了旅途的勞累。遠方有時可見一絲絲的煙霧,暗示那裡有零星的蕃人住所。多處高原打斷了起伏的山脈。嚴重龜裂的土地,彷彿張開嘴討水喝的口渴之人,只有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雨水。這時候,雨水會順著山坡,將大量的土石沖入山谷。乾涸的河床在山谷間蜿蜒,而山上也缺乏有活水的山澗和泉源。

由於缺水,這裡的植被十分稀疏;陡峭的山坡上只見乾瘦的青草,少有灌木;偶爾會有栗樹、肖楠或長青的橡樹伸向蔚藍的天空,形成植被的島嶼。我們路上沒看到什麼生物;只有五彩繽紛的昆蟲或絢爛的蝴蝶,不時在晴空中飛舞。

突然間,我在長著高蘆葦的山脊上看見長矛矛尖的閃光。那是一支蕃人隊伍;他們看見我們,驚訝地停下腳步。

我們的通譯先上前說明我們沒有惡意。儘管如此,還是有些人害羞地跑走了,但有8個人決定留下來。我把香菸遞給他們,他們有些遲疑地靠過來,但仍讓我欣賞他們作工精美的武器和工具。他們最後終於放下戒心,允許我替他們拍照。

排灣族人有馬來人的外型:身材矮壯有力,骨架不大,皮膚呈古銅色。有寬大的臉孔,造型勻稱的口齒,以及厚實的塊莖狀鼻子;他們將蓬鬆的亂髮剪至額頭,後側則留著及肩的長髮,或用頭帶綁起來。脖子上掛著長及胸部的紅漿果項鍊──他們相信這種紅漿果帶有魔力。有些人的耳朵上戴著問號狀的金屬耳飾,與他們的玉手鐲一樣,無疑出自漢人之手。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3/31
假如各位喜歡閱讀臺灣歷史主題書籍,或是對外國人如何觀看並且評論臺灣的風土民情感興趣,筆者在此想推薦由德國的東亞藝術文物收藏家阿道夫・費實(Adolf Fischer, 1856-1914)執筆、聯經出版推出的有趣歷史遊記《1898.福爾摩沙踏查:德國旅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漫遊手記》!



眾所皆知,臺灣由於坐落日本、中國、菲律賓之間的往來要衝,非但自17世紀初期便成為列強競逐之地,到了19世紀末更因為清廷與日本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從而進入為期五十一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對於當時正式躋身強國之林的日本政府來說,如何治理臺灣這塊剛入手的殖民地,在在考驗日本官員的施政手腕;另一方面,許多基於經商、傳教、旅遊等目的來臺灣的歐美人士得以用第三方視角,近距離觀察那時的臺灣社會乃至記錄這段難得經歷,進而成為我們認識日治臺灣風貌的珍貴歷史資料。



說到《1898.福爾摩沙踏查》一書的創作淵源,源自阿道夫・費實與新婚妻子從歐洲到日本度蜜月期間,對日本政府如何統治臺灣具有相當強烈的興趣,故而在1898年2月隻身來臺旅行三個月,並於返回德國後將在臺灣的所見所聞化為文字出版銷售。

作為一位對臺灣不甚熟悉的外國人,阿道夫・費實的臺灣之旅必須高度仰賴日本官員和通譯提供相關協助。是故,他從日本神戶搭船到達臺灣基隆後,馬上乘火車到臺北大稻埕的德國領事館取得委託日本官員與警察幫忙的介紹信,接著僱用一位漢人通譯輔助打點旅途過程中的大小事務。



不同於我們現在前往全臺各地可以搭乘高鐵、臺鐵、客運、船舶、飛機等各式交通工具,阿道夫・費實來臺灣旅行時僅能憑藉鐵路(基隆到新竹)、輪船及轎子,加以他來臺灣的時間點正值臺灣中部情勢不穩,連帶影響他的旅行路線和接觸交流的人事物。

概要來說,阿道夫・費實此次的臺灣之旅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首先,他從臺北利用火車和轎子等交通工具走訪新竹、苗栗、臺中、南投等地,並且參觀了堪稱臺灣當時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樟腦」的產地和生產過程。



其後,阿道夫・費實一度返回臺北,然後從基隆搭船經由澎湖抵達臺南安平,接著走陸路造訪高雄、屏東、臺東,最後從臺東乘船經過南臺灣返回基隆,再由基隆搭船前往日本和妻子繼續未完成的蜜月旅行。

端賴日本官員提供的協助與保護,阿道夫・費實得以深入一般旅人較難走訪的臺灣中部、南部和東部山區,同時拍攝及繪製了合計一百餘張的照片與插畫,後來收錄於《1898.福爾摩沙踏查》書中,無疑是呈現日治初期漢人與原住民生活樣貌的珍貴圖像資料。



透過阿道夫・費實生動而細緻的文字,我們不僅宛如跟他一同旅行般重回當時的歷史現場,亦能比較日治初期臺灣風土民情與今日的相同或相異之處。舉例來說,阿道夫・費實在書中提到臺灣那時最重要的兩個商港,分別是北部的淡水與南部的安平,這點顯然迥異於臺灣目前的港口使用現況。

事實上,基隆港與高雄港的崛起是日本政府自19世紀末逐步推動築港工程,加上淡水港與安平港淤積日益嚴重後,才終於讓彼此的重要性發生逆轉,故而阿道夫・費實造訪的時間點仍以淡水和安平當作主要港口。



另外,對於從小在臺灣這塊土地長大的我們來說,「臺灣」可以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地名。有趣的是,阿道夫・費實在書中雖然多次提到「臺灣」一名,卻是指今天的臺中地區,而非整座島嶼的名稱。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阿道夫・費實那個時代諸多外國人的認知當中,臺灣這座島嶼的名稱叫做「福爾摩沙」(Formosa),所以本書在出版當時的德文書名寫為「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



與此相對,由於清朝統治晚期曾在臺中地區興建臺灣省城,即便這座省城後來並沒有順利完工、日本政府亦將該地名稱改為「臺中」,當時應該仍有不少人把這個地區稱為「臺灣」,進而影響阿道夫・費實在本書的使用稱呼。

基於文化差異和語言限制,阿道夫・費實對於臺灣風土民情有他個人的觀察視角,致使《1898.福爾摩沙踏查》不時可見對於漢人和原住民社會的價值判斷。即便如此,本書仍然是幫助我們透過西方旅人之眼,觀看日治初期臺灣面貌的有趣文獻,誠摯推薦給喜歡閱讀臺灣歷史主題書籍的讀者朋友們!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