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時代: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之身世考察| 《臺灣摩登咖啡屋》作者文可璽.又一日治時代的摩登觀察 ▌王子碩.姚文智.凌宗魁—專文推薦 改變城市的天際線與消費型態 從菊元百貨看島都臺北的...more
日治時期名列「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的李火增,為該時期的民眾生活、地景建物、庶民文化留下極為珍貴的影像資料。在李火增的世界中,猶如一位旁觀者漫步在當時社會、都市的各個角落,同時透過一張張的膠...more
本書共收錄三本臺灣風景、人物、物產相關圖片、歷史文獻,分別為《臺北寫真帖》、《臺灣事情》與《臺灣案內》。 1913年由臺北新高堂書店發行的《臺北寫真帖》,主要針對臺北地區的風景名勝,新高堂書店...more
本書匯集了廖明睿先生蒐藏的繪葉書,希望透過這些以不同方式呈於現實中的百年前的鐵道影像,讓讀者能夠更加瞭解百年前的臺灣鐵道。 百年前的日本人,把源自西方的郵政明信片稱為「葉書」(はがき),而包...more
「很久以前,世界是以七十八轉的速度運行的。」 十九世紀末,一種奇巧的西方機器引進臺灣,在當時稱為「蓄音器」,也就是「留聲機」。新機器的輸入,開啟了臺灣的唱片工業,也改變了大眾的視聽經驗與娛...more
「很久以前,世界是以七十八轉的速度運行的。」 十九世紀末,一種奇巧的西方機器引進臺灣,在當時稱為「蓄音器」,也就是「留聲機」。新機器的輸入,開啟了臺灣的唱片工業,也改變了大眾的視聽經驗與娛...more
本書主軸為臺灣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中國經驗與敘事,考察臺人於地緣移動中追求身分歸屬與文明價值的心靈框架,以及中國性、現代性與移動性等感覺結構下「中國」之於臺灣去殖民化過程的意義。 臺人的中國...more
本書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綜整旗下各種鐵道車輛所繪製的車輛形式圖鑑,於1920年印製,1923年3月1日增修訂完成後發行以供內部使用。內容區分有動力的機關車、動力客車以及無動力的客貨車,分別詳列各...more
《福爾摩沙鐵道浪漫印象》承蒙臺灣鐵道史專家蘇昭旭老師的審閱與校註,使得正確性與公信力大增。本書在撰寫繪製的過程中經蘇老師指導,多次修改重製,才有最終的成果,若非蘇昭旭老師的傾囊相助,本書今日...more
對於戰後從台灣引揚回日本的四十餘萬日本人而言, 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一生僅此一回的一一「敗戰物語」。 竹內昭太郎,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一九四五年時就讀於臺北高等學校。這所...more
文協百年,從一開始。 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協百年鉅獻 「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展覽專輯,珍藏推出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於1921年10月17日,其組成以知識階級青年為主,並以設置讀報社、講習會,舉辦文化...more
日治時期,被稱譽「臺灣第一的寫真師,頗受信賴」的攝影師遠藤寬哉, 受總督府所託,負責對Gogan泰雅族群戰役的攝影工作, 從平地深入高山叢林與斷崖峭壁。 遠藤寬哉以鏡頭有條理地記錄下戰爭實景, 從日...more
「同化於文明」、「同化於民族」 日治時期結束之後,殖民仍給臺灣人和臺灣社會帶來重大的影響 為了扎扎實實地轉換為「臺灣人」,我們必須不斷地冷靜省思這一段「同化」教育的歷史意義。 本書主要是透過日...more
日本殖民和開發海南島始於1939年2月日軍於澄邁的登陸,止於1945年9月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六集團軍登陸海南島受降及遣送戰俘。在六年半殖民統治海南島時期,獲得早年旅居該島或曾多方調查的日本人士之協助。 ...more
前言:熟悉而遙遠的存在 Question 1:高砂義勇隊的成立背景為何? Question 2:高砂義勇隊總共有多少成員? Question 3:他們為什麼加入高砂義勇隊? Question 4:高砂義勇隊受過什麼樣的軍事訓練? Quest......more
1940年經典復刻版,中英日三國文字對照, 內含當時大東亞各國情勢眾多寫真、各大企業廣告…… 未竟全功的亞洲區域整合「大東亞共榮圈」! 《大東亞寫真年報2600年版》由同盟通信社為紀念「大東亞戰爭...more
1943年臺灣總督府因應戰時所需,頒佈86名「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名單,其中包括鄧南光、李火增在內的本島籍人士佔22名。 鄧南光1935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回臺於臺北京町開設攝影器材行,同...more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伊能嘉矩── 率先冒險進入台灣各族群生活領域 其第一手資料,是認識台灣不同文化原貌的最重要依據 「日記所呈...more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伊能嘉矩── 對台灣的貢獻,不僅反映在輝煌巨著, 入山實地調查、鍥而不舍的精神與做法,堪稱典範。 「日記所...more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台灣早期人類學三傑 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 鉅著 台灣高山遺址與文史調查先行者 楊南郡 專業譯註 【各...more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森丑之助── 台灣原住民調查第一人 循著足跡,可以見識到以往文章中從未出現的高山祕境 「森丑之助的著作與...more
|南洋以外,臺灣人的極地苦寒戰俘記憶| 非虛構寫作紀錄二戰後臺灣人的身不由己 以日本國民身分遠赴滿洲國,面對異域與隨之而來的戰事 從小人物個人生命經驗看大歷史底下的流轉與哀傷 西伯利亞拘留...more
一部「霧峰林家」臺灣拓荒史,其實就是一部簡明的臺灣近代史。 中國大陸漢人移民臺灣始自十四世紀多山少地的福建人為了生存不得不日益向海外拓展,從這個時候開始直到十九世紀末未曾止歇,其間並未因各...more
林月雲,1915年9月8日出生,臺灣彰化和美人,先後就讀彰化女子公學校(今彰化縣民生國小)、臺中州立彰化高等女學校(今國立彰化女中)、日本女子體育專門學校(今日本女子體育大學)。身為臺灣初代「女飛人」的...more
日治後期,二戰的戰鼓敲響,身為殖民地的優秀子弟,鄭連德身為基督徒卻踏上了從軍這條路,接受日本特攻隊訓練,投身前線。 生與死的大問題,在二十歲的青春年華,倏忽向他襲來。 一個青年如何面對生...more
1943年經典復刻版,中英日三國文字對照, 內含當時大東亞各國情勢眾多寫真、各大企業廣告…… 未竟全功的亞洲區域整合「大東亞共榮圈」! 《大東亞寫真年報2603年版》由同盟通信社為紀念「大東亞戰爭」...more
一頁明治到戰前的日本帝國礦業開發史 一段沉埋於荒島密林中,近乎無聲的台灣礦工故事 旅日導演黃胤毓歷時七年最新紀錄片《綠色牢籠》 同名圖文書以抒情筆觸封存電影鏡頭外的點滴時光 將幕後的一切...more
臺灣史上首次農民事件背後的真相…… 「二林蔗農事件」近百年來被各種錯誤的報導、記載、引述……,一連串的錯誤,導致歷史記載有誤,其中最大的錯誤是,完全瞭解全貌者──資方,選擇了沉默。 林本源製糖的...more
一本講述1895年5月29日至11月18日之間,於臺灣本島上發生的「乙未戰爭」,是史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其中,又以客家族群義民軍作戰為主力,因此為...more
松柏經霜看晚節,依然不變歲寒身 這是記述林獻堂先生「生活日常」的第一部傳記專書。作者林承俊是臺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先生的曾孫,從家人的視角,在細讀了獻堂先生的日記,遍訪了獻堂先生的旅日足跡,不...more
2020年初,神祕的疾病在全球蔓延開來,沒人知道它是什麼、怎麼傳染,有人被確診,甚至病重離世了;有人被感染了,一個接著一個。人人都害怕,戴起口罩之後,儘管沒了表情,但每個人眼中全是惶惶不安。 ...more
本書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補助 記憶,不是很明確,也容易被扭曲;但謊言並不同,反而清晰的讓人信以為真。日本時代五十年間所遺留下來的史料、論文數量龐大,同時近年來口述歷史記錄眾多,但大都...more
讓高石大叔帶我們一起回到120年前台北 1896年,本書主角日本九州營造商高石忠慥抵達臺灣。這本書改編自高石大叔發表於1911年日文期刊《臺灣》的回憶錄,綜合整理高石組研究成果,參照日本時代老照片,...more
《橫斷記: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 「臺灣許多山川溪流的現況,無疑就是一部多重殖民的歷史。」 地景如立體的歷史文獻,作家多次重裝入山踏查, 採訪當事人也爬梳文獻、影像和個人記憶, 文...more
除晚近發展出來的少數學科外, 臺灣大學史也幾乎就是臺灣各學科的發展史。 臺灣大學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臺北帝國大學。1928年創立時,臺北帝大即確立為一所綜合大學,陸續設置文政、理農、醫學和工學部。學...more
第一部日本始政臺灣的全記錄…… 福島安正大佐, 488天、一萬四千公里歐亞大陸與西伯利亞橫渡後, 來到了臺灣,登陸淡水 開啟了一個文明治理的新政府⋯⋯ 臺灣在1895年發生了許多大事。除了清國在...more
清水半平,吉野郵便局長,投身建設吉野村三十五年。 《吉野村回顧錄》,臺灣第一個日本官營移民村的第一手紀錄。 我們因為戰敗的厄運,遭到遣返離開。 對我們來說,吉野村是令人懷念的故鄉,怎麼樣都...more
追溯研究史的意義,在於喚起人們關注那些被忽略的歷史軌跡。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從日治時代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當代仍參考援引日治時代所留下之文獻者不計其數,卻不曾有人將此期間的研究者及其背景...more
第一本跨界討論、收錄中外學者及創作人對霧社事件研究的完整文集 本書試圖從不同的領域和視角來探索「霧社事件」在當代台灣的歷史地位。 八十餘年以來,霧社事件的歷史意義一直不斷地被不同的政權來定義...more
在無邦交的日本國,與行政最高首長建立關係, 又在短短不到五年使新聞關係正常化 張超英──在台日交流史扮演重要地位, 沒有他,將是截然兩個不同的世界。 歷史書寫名家陳柔縉耗時十二年完成 【重磅作品.紀...more
臺灣日治時期537件律令 完整收錄公告文、條文、理由書、稟申書 日中對照‧專業註解 本書收錄1896年至1945年的537件律令,除本文外,包含公告文、立法理由,參採日本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more
──台灣挑戰奧運第一人!── 全國中等學校選手權大會,橫掃八金五銀一銅, 第七屆奧運預選賽,400公尺接力刷新日本紀錄。 ▍首位參加「奧運會預選賽」的臺灣運動員,重現殖民體制下,以田徑場做為捍衛民族...more
《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乘著歷史的時光機遨遊日本時代, 從135張諷刺漫畫看奇妙的臺灣社會。 ◎你可能不知道臺灣人現在使用的語言「臺語」,其實原本沒有這樣的稱呼。令人感到意外的是...more
自2017 年起,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凝聚各界力量與資源,陸續出版「現存《臺灣民報》復刻」、「現存《臺灣青年》復刻」。這些刊物身負著作為「臺灣人之喉舌」的臺灣人立場,並揉雜有與日本殖民統治相抗衡的...more
哪些學校是日本時代就有的「公嬤級」學校? 台灣人跟日本人上的學校一樣嗎?女生也可以上學,還有專門的女子大學? 原來當年的學生囝仔也玩童子軍、運動會、校外教學、社團、班刊、畢業紀念冊?! 日本時...more
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 追尋戰後作為歷史記憶的「日本時代」 從1895至1945年的日本殖民地統治時期,臺灣一般習慣上也稱為「日本時代」。「日本時代」是一個歷史記憶的方法或過程,而非只是一個...more
本書為作者近三十年來研究臺灣政黨史的論文集結,內容全面觀照從日治時期,迄於戰後初期,至六○年代,臺灣政黨與政治團體的歷史演變與發展過程,其中,尤以探討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的幾篇論文,更是本...more
臺灣人的民族(國族)認同從何而來? 「臺灣人」何時誕生? 若林正丈教授是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第一人,本書以原本的增補版為基礎,新收入晚近的兩篇論文,不僅是開啟其學術生涯的立碑之作,也是追尋臺灣...more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more
台灣視角,兩強衝突,無法置身事外的一場戰事 被歷史遺忘,唯一以台灣為戰場的重大戰役 台北空襲不是全貌,只是這場戰役的一部份 美軍對台實施轟炸行動長達10個月 本書喚起民眾對台灣航空決戰的完整記憶 ...more
《看見李火增Ⅱ:南風中的觀覽者1935~1945》收錄許多令人驚呼的高品質、首次曝光的珍貴照片,地點更遍及臺北、臺中、臺南,還有新竹、屏東和花蓮、臺東! 李火增以日常的拍攝角度記錄下當時不同階層的生...more
本文透過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視障教育,以及職業訓練等政策的比較整理,發現視障按摩業在不同政權下有著迥然不同的面貌。(一)日治時期,在明治維新的西化浪潮下,殖民政府透過教育體系、國家考試與執業...more
我嫁給朱點人的長子, 渡過漫長艱苦的日子…… 朱點人從沒想過,他的後代,由於他的遇難,都成了美國人。 朱點人,是台灣日治時期的知名作家,於一九五一年被國民黨政府槍決,此後家人遂墮入被國家機器...more
唯一能將日本與臺灣的興亡彙整、綜觀前後歷史的有溫度寫真書。 1895年,因為一場戰爭讓日本與臺灣成為命運共同體;1945年,因為另一場戰爭讓臺灣與日本各自分道揚鑣。雙方從蕞爾小國努力隨著時代的洪流逆...more
洪耀勳是誰?是否有臺灣哲學?何謂臺灣哲學?何以洪耀勳的思想與實存哲學、日本哲學有深刻的關聯?哲學在東亞的接受與發展脈絡和洪耀勳的哲學思想有何關聯?洪耀勳的哲學思想能以何種形式和東亞的哲學發展產生...more
制服從何時開始?有什麼意涵? 制服如何成為時代變遷的重要符號? 本書揭開「制服帝國」的身世之謎。 制服是許多人成長的共同記憶,也是最令人難忘的身分印記。臺灣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著制服?卡其制服從何...more
1895年後,台灣成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無可否認,這50年的殖民統治與經營,對台灣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統治初期,日本政府曾受到台灣人激烈的抵抗,但很快建立了以總督府為中心的統治體制,並積極推動許多建...more
臺灣在日本統治時期的大正12年(1923)4月16日到27日止,當時身兼攝政重任的裕仁皇太子,曾經來此地訪問。等同天皇位階人員的殖民地訪問(日文稱行啟),不只是在臺灣,在日本本國也是劃時代的創舉。本次臺灣...more
乘著寫真館的時光機遨遊臺灣, 從寫真了解臺灣,重建昔日生活場景與共同記憶。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由於攝影技術和文化的普及,寫真館(照像館)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攝影不僅開啟民風在民間蔚為風潮,...more
本書共收錄兩本畫冊,第一本《拉姆加駐印軍記》(Ramgath-now it can be told),英文本,出版年代不詳,根據內容判斷,原本可能是屬軍事機密檔案,後來才公開;第二本《新一軍戰鬥寫真‧印緬遠征畫史》,194...more
攝影作品不止是一種藝術資產,它同時見證了許多文化、歷史、事件的過程,後輩人有權利也有義務知曉前代人的努力,透過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信服的歷史照片,使我們對前人的足跡有比較直觀的認識。而「萊...more
本書為深入探討戰時殖民地臺灣與日軍性暴力的關係,擬從兩個面向來處理臺灣慰安婦問題,亦即是:首先,有些臺灣人並不同情自己的同胞,而站在日本政府的立場,認同過去的殖民統治,是否意味著「皇民化」精...more
研究臺灣總督府檔案目錄近40年 檜山幸夫教授論著精華首度中譯 提供日本官廳檔案文書學、臺灣近代史 及日本近代史研究之重要參考 臺灣總督府檔案係指目前庋藏於國史館臺灣文戲館之1895年至1945年間,日本...more
他們曾經作為日本人度過青春期,戰後又生活了七十年。 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親人與朋友,人生也被一分為二。 本書描繪戰前到戰後數十年間,生活在激烈變化時代的臺灣人, 希望以他們的人生故事,重...more
日籍教授以繪卷記錄戰時生活及戰後遣返過程, 是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臺灣的珍貴史料。 「從疏散(避難)學校處眺望遠景。 昭和20年7月5日,我突然從臺灣第13863部隊奉令退役,而受命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more
從青年團的教化到志願兵的構築, 探究殖民地臺灣的青年群像與地域變遷。 臺灣的青年團是對被統治者之教化政策的一環,以「社會教育」之形式進行,並與公學校同為灌輸臺人日本價值觀的場域,在戰爭末期時...more
它是熱帶地區最廣為人知的水果,金黃色澤、酸甜滋味更是讓人難忘的南國風情。經過加工的鳳梨罐頭,更曾是臺灣出口貿易的重要貨物。打開金屬罐,從一顆水果的產業變化,看到臺灣經濟的一段歷史。 日治時...more
日清講和條約簽署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當時,日人伊澤修二(いさわ・しゅうじ、1851-1917)為治理臺灣,遂來臺推行日語教育。由於伊澤修二任職於文部省與臺灣總督府,不僅負責教育方面的行政事務、創立國...more
筆直的海岸線、整齊的市街、壯麗的碼頭……, 基隆港,是日本統治臺灣的重要殖民宣傳象徵! 高達4,600萬日圓的工程款,長達40年的施工期, 基隆築港工程對於臺灣在東亞的發展具有什麼影響? 1898年底...more
西元1895年,清廷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我們的祖先過著被統治的生活,各地為反對被異族統治的抗日起義事件不斷,忠勇的先人犧牲無數。同時,日本一方面為了同化、管理台灣人民,...more
《大東亞戰爭與臺灣青年寫真報導》原書發行於1944年12月25日,此後臺灣邁入最困難時期,所以原書是臺灣總督府所批准發行的最後一本寫真報導,其歷史地位不言可喻。本書為原書珍本高階復刻,記錄了日治時代...more
本書為蘇繼光先生的自傳,獻給抗戰時保家衛國英勇的將士們,內容收錄他於對日抗戰期間的親身經歷。作者在大後方度過年少時期,親身經歷戰爭的慘烈與民眾生活的艱辛,隨著時間逝去,曾參與這段歷史的人們逐...more
一九四四年,日本在二戰中於菲律賓海戰慘敗後,實施「捷號作戰」,開始以潛艦、戰機、特殊兵器對美軍艦隊展開奇襲,「震洋」即是其中一種特攻兵器。震洋一詞,取自明治時代的軍艦「震洋艦」,隱含「一發必...more
攝影作品不止是一種藝術資產,它同時見證了許多文化、歷史、事件的過程,後輩人有權利也有義務知曉前代人的努力,透過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信服的歷史照片,使我們對前人的足跡有比較直觀的認識。以往攝...more
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統治臺灣近五十年的鐵道建設成果,總督府...more
本書所收錄的《日本地理大系 臺灣篇》在內容上共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是〈各州別寫真及解說〉,以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附澎湖廳)、花蓮港廳、臺東廳等作為區分,以介紹各州景點;其次為...more
1949 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與再生 ! 用 100 多張珍貴照片見證台灣當代歷史 以史料追溯一段驚天動地的時代記憶 本書主要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綜述了1949年國共內戰的歷史過程。從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簽...more
二十世紀初在臺的日本殖民政府官員佐倉孫三以漢文撰寫《臺風雜記》(1903年8月)代表對臺灣殖民地的風俗記錄,是為了供殖民者施政參考,之後佐倉孫三受邀到中國福建任教客居福州,出版另一本跨文化書寫的《...more
看見李火增:薰風中的漫遊者‧臺灣1935~1945 「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李火增先生,在日治時期透過一般人所難企及的萊卡相機記錄下許多非凡珍貴的影像資料。從日治菁華期的1930年代,直到臺灣被捲入太平...more
‧本著作改寫自碩士論文,曾榮獲:國史館105年度「國史研究獎勵出版」、國立臺灣圖書館105年度「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財團法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第二屆台灣研究博碩士論文獎」、紀念石田浩教授台...more
‧本著作榮獲國史館105年度「國史研究獎勵出版」 「霍亂」病,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諸病源候論》等中國古代醫學典籍有過具體描述,未提及死亡案例。一八三○年代以降,霍亂弧菌從印度挾帶恐...more
「臺灣許多山川溪流的現況,無疑就是一部多重殖民的歷史。」 地景如立體的歷史文獻,作家多次重裝入山踏查, 採訪當事人也爬梳文獻、影像和個人記憶, 文字得以穿透紙本,在空間流動。 藝術家高俊宏是行...more
1920年代的臺灣最繁麗生動的畫像 1921年4月,英國旅行家魯特夫婦橫越太平洋和大西洋,返國途中,他們從南到北穿越臺灣(西方人稱為福爾摩沙)。由於當時英國接納日本移民前往北婆羅洲開墾,魯特得以透過...more
《臺灣旅行寫真照片(1920-1930)》一書主要收錄了臺灣於1920至1930年代的旅行相關史料與照片,包括《臺灣一覽》(1912年)、《臺灣鐵道旅行案內》(1940年)、《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灣案內》與部分鐵道紀...more
本書特色 日據時期的臺灣圖書出版業,在日本政府抑制漢文,利用檢查制度打壓漢文出版的情勢下,由臺灣人所開設,以販賣中文圖書為主的漢文書店,克服了諸多障礙,擔負起生產、銷售漢文圖書的工作,不但...more
左翼政治運動研究最重要的代表作! 左派歷史的研究,帶給我全然不同的視野。在觀察台灣社會時,我慢慢學習了結構性的分析,也慢慢對於資本主義的陷阱抱持警戒之心。知識的建構,並不只是為了瞭解過去歷史發...more
《臺灣地震寫真老照片(1935年)》一書主要收錄了發生於1935年(昭和10年)的臺灣中部的大地震相關史料,分別是臺灣新聞社發行的《昭和10年臺灣大震災紀念畫報》、臺北觀測所發行的《昭和10年4月21日新竹臺中...more
日治時期從日本各縣地區的日人移民至臺灣,他們來臺的目的不同,階級身份也各有不同。但同樣的是,對臺灣當地的社會與產業等有不小的影響,其中有許多值得研究之處。 本書第一部分以《臺灣人士鑑》與《...more
臺灣發展核能的代價有多高? 臺灣真的一度成為核武流氓國家? 1960年代到1988年,臺灣二十多年的核武夢想, 為何在張憲義事件及美國的強力干預下畫下句點?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本書中首度受...more
誰?讓台南市政府為他制定紀念日? 台灣玉山社╳日本角川書店,台日兩地同步上市 最完整的湯德章生平紀錄 ◎他是日治時期第一位台籍警部補;沒有大學畢業資格的他,一舉通過日本高級文官考試「司法科...more
在丙申年(猴年)出版的《東武天皇在台灣戰死‧探訪北白川宮遺跡 》這一本書是作者和前嘉農棒球隊隊長吳明捷的外甥─鍾志正先生, 自十年前將北白川宮的「御遺 跡」紀念碑和日軍的戰死紀念碑為切入的標的,逐...more
蘭嶼最早的人類學論著 鳥居龍藏是日本對東亞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進行調查研究的創始人,是最早以民間身分對臺灣原住民進行人類學調查的日本學者。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前半期,在臺灣從事民族學人類...more
日本自近代時期,與中國的航運往來未曾間斷。明治維新運動之後,海外威勢的拓展為其主要國政。為能實施此項重要政務,由大阪等地向海外延伸;再以海外為基盤的各種航運活動,蓬勃展開。絡繹不絕的航運活動...more
本書為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策劃的「臺灣史與海洋史」系列。 本書利用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日據時期臺灣戶籍資料、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文書、中琉協會關係文書、沖繩縣人事...more
集結國內外十二位跨領域學者最新研究 戰後七十年來第一本日治時期臺灣的哲學專書 日治時期,臺灣在文化上不同於日本,政治上又不歸屬中國 只有透過現實世界與抽象理論之間的辯證,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存...more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日治時代的臺灣人,如何應對殖民統治者的教育政策,借力使力,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日治時代,殖民統治者基於統治需要,在不同時期引進了不同教育制度。在需要會講「國語」的行政官僚...more
隨著對日本異文化的理解,我敏感地注意到我對日本人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我在每一個變化的地方種一棵樹,豎一塊碑,命一個名,建一個驛站,它們是: 寂之美──物之哀──寮之緣──居之思──屐之痕──心之燈 ...more
福爾摩沙的天空,巨鳥般的機影,投下一顆顆燃燒的恐懼…… 完整揭露太平洋戰爭期間盟軍空襲台灣行動! 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灣是日本的領土,也是日軍南進的重要基地,因此成為美軍攻擊的目標。雖然美軍...more
二戰期間被轟炸的歷史記憶,「疏開」成為一代台灣人揮之不去的恐懼。 台灣史上首見的敵機空襲事件,與中華民國空軍又有何關係呢? 以美軍為主的盟軍飛機,究竟是無差別投彈,還是明確分出「本島人」與...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