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入仕途徑多元,諸如恩蔭世職、充選侍衛,或考取筆帖式、內閣中書等,科舉僅是其中一種方式。杜祐寧從旗人應試制度談起,簡述旗人考試制度的建立與規定的調整,釐清旗人應試、除授、升遷等科舉入仕、任...more
長期照護專業人才為應社會需求必須有更完善的教育訓練, 以青年為骨幹,藉由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 落實「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安」的理想社會結構。 臺灣從進入高齡化社會至邁...more
2019年「異口同『聲』──探索臺灣現代文學創作的多元發展」學術研討會於德國特里爾大學(Universität Trier)舉辦。與會者包含黃美娥、王鈺婷、李癸雲、周郁文、張俐璇、張韡忻、羅詩雲、董恕明、沙力浪、也...more
將作品裡的「詩意象」純化成火、水、空氣、土四大物質, 探尋陳黎、楊澤解嚴前詩作中個人的存在認同與困境抵抗! 本書借助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的元素詩學,從火、水...more
1969年,在當時還是「特別管制區」的桃園復興鄉角板山,一場泰雅族青年和夫與日本女子綠的婚禮,震動了臺灣社會!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感到有些不寒而慄的。剛結婚的時候,真是一個恐怖的時代啊。」──...more
即使對話注定是憂傷低迴,詩人仍然願意持續地寫詩,記錄生命中許許多多倏忽一瞬、生死剎那的過眼雲煙。 本書輯一「游牧詩心」細剖關於詩的種種紋路與肌理,還有洞悉詩理卻不鑽牛角尖的自我解嘲。輯二「...more
要探索攝影,你必須迷失其中。 To explore photography, one needs to be lost in it. 繼《鏡頭回眸──攝影與詩的思維》(2016)、《你在雨中的書房,我在街頭》(2018)之後,蘇紹......more
從哲學的眼睛看臺灣文學、歷史與原住民神話, 重新定位臺灣主體性! 什麼是臺灣主體性? 在面臨流動及不確定世代裡,主體性的建構是多元與歧異的對話,這樣的歷史進展在今日來看是眾聲喧譁,不同派系...more
東北亞各地區如何從各自的傳統踏入近代化的進程?本書嘗試超越由西方創造的「亞洲」概念,再從世界性的視角重新把握亞洲的諸問題,書中收錄24位第一線學者的專論,圍繞「東北亞」此一主題,聚焦於西歐「近...more
再削掉多少 才能寫出你自己 完滿的句點 ──〈鉛筆〉 你偶然棲止 風沒有隱喻的吹 靜靜的就好 ──〈#100〉 眼前是戲棚 故事那寫咱那搬 你心肝頭有歌 ──〈#194〉 「三行詩」啟發於日本...more
「編輯」,是作家的陪伴者,文字的守護者,更是作品的魔術師。 如何成為一位文學編輯?本書特邀吳鈞堯、陳逸華、孫梓評(董柏廷訪)、蘇紹連、邱靖絨、李偉涵、蔡昀臻、陳皓、廖之韻、陳謙、龔華、趙衛民、...more
是誰說傾斜的單面山最適合眺望 讓每一個遊子說出難以癒合的故事 在平原與海浪錯雜交界的生命經緯線 曲折的歷史書寫著反覆堆疊的記憶潮間帶 摺起退伍令,瞭望自己曾經的光頭如何反射了陽光。青春...more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底下,平時日常點滴成為難得的幸福,人們開始懂得惜福、感恩。 賴東明從一九六二年踏入廣告業,時間過隙轉瞬間半世紀過去了,在這段長時間內經歷許多感動而記憶猶新的瞬間。憑著記憶...more
若要全面理解張愛玲的作品,就必須了解她的創作與文學場域如何互動──編者梁慕靈蒐集整理1943-1949年間,《申報》、《大公報》、《香海畫報》等中國報刊所見之關於張愛玲其人、其文的剪報,從中梳理張愛玲...more
暌違多年,繼《流不斷的綠水悠悠》、《青山依舊在》之後, 僑聯海外華文著述獎散文類第一名得主──大邱,文采斐然之最新力作!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金朝元好問的此一大哉問,震爍千古,...more
「編輯」,是作家的陪伴者,文字的守護者,更是作品的魔術師。 如何成為一位文學編輯?本書特邀吳鈞堯、陳逸華、孫梓評(董柏廷訪)、蘇紹連、邱靖絨、李偉涵、蔡昀臻、陳皓、廖之韻、陳謙、龔華、趙衛民、...more
暌違多年,繼《流不斷的綠水悠悠》、《青山依舊在》之後, 僑聯海外華文著述獎散文類第一名得主──大邱,文采斐然之最新力作!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金朝元好問的此一大哉問,震爍千古,...more
是誰說傾斜的單面山最適合眺望 讓每一個遊子說出難以癒合的故事 在平原與海浪錯雜交界的生命經緯線 曲折的歷史書寫著反覆堆疊的記憶潮間帶 摺起退伍令,瞭望自己曾經的光頭如何反射了陽光。青春...more
若要全面理解張愛玲的作品,就必須了解她的創作與文學場域如何互動──編者梁慕靈蒐集整理1943-1949年間,《申報》、《大公報》、《香海畫報》等中國報刊所見之關於張愛玲其人、其文的剪報,從中梳理張愛玲...more
1969年,在當時還是「特別管制區」的桃園復興鄉角板山,一場泰雅族青年和夫與日本女子綠的婚禮,震動了臺灣社會!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感到有些不寒而慄的。剛結婚的時候,真是一個恐怖的時代啊。」──...more
由於疫情的影響,人們紛紛戴上口罩,詩人描寫看見的景象:「不知不覺當中,口罩變成我們日常服裝的一部分,自動自發穿戴上,一如男士的領帶、女士的高跟鞋。」口罩隔絕了病毒,但也隔絕了人與人的接觸,恐...more
「然而 所有陣亡者及其遺族 不是報復 但願人間不再發生這種慘事。」 ──〈不是報復〉(報復ではなく) 311地震福島核電外洩、廣島及長崎原爆、911恐怖攻擊、日本慰安婦議題——多喜百合子在《世紀悲...more
《孑然一身》為作者雅列思以馬拉雅拉姆文和印地文寫成,和友人協力翻譯成英文,本書由李魁賢博士漢譯。 雅列思認為他用母語書寫,讀者能夠透過翻譯瞭解他的感受,「讀者不一定要同意我的觀點,或對我在...more
美國知名作家露絲.魏爾德.蘇勒(Ruth Wildes Schuler)的詩作關注時事,她「身為火炬手,在訊息內攜帶光明。將文字壓縮成詩,給悲傷、憤怒和痛苦,賦予正面質素。」 其詩集《詩人主宰的途徑》分為「作家群...more
☉生態.現象.文學史 旨在從史料文獻《月光光》、《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等的爬梳發現,重新理解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生成,再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中,提取若干發展現象剖析其原因和影響。 ☉文本.類型.作者論 ...more
『卻是秀髮一泓 絲絲出岫於疊翠間 春天裡,陽光已千年 只為 輝映傾瀉的孤獨』 獲頒多項創作獎項的資深詩人龔華,彙整20年以來的詩作結晶,輔以10餘張攝影或繪畫,使詩的意境更加深刻悠揚。 ...more
航空氣象學屬於應用氣象學之範疇,其主要任務在於保障飛航安全,提高飛航效率。 在實務上著重於利用適當的天氣條件,避開惡劣的天氣,使飛機順利完成飛行任務。 本書編修者蒲金標 博士為航空氣象學權...more
『阿公講,阿雄約美雲佇車頭相等 欲去看海 阿雄佇車頭前遇著一陣兵仔 伊看著美雲予火車載走 進去茫霧中 美雲一遍閣一遍叫伊』 獲頒多項文學獎的資深詩人陳明克,著作多元,包括詩集、小說集...more
孤單嗎?一個人。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 寂寞嗎?一個人。群聚之後,歸回一個人。 一個人獨行,是種享受。 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說:「我習慣單獨行動,我習慣一個人。」 電影《風林火山》結尾...more
20世紀被某些西方學者稱為「哲學中的孿生兄弟」的兩位哲學大家羅素(William Russell, 1872-1970)與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一生曾有數次交集,他們彼此分享了對於國際主義、科學方法與社會問題的......more
☉生態.現象.文學史 旨在從史料文獻《月光光》、《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等的爬梳發現,重新理解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生成,再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中,提取若干發展現象剖析其原因和影響。 ☉文本.類型.作者論 ...more
《孑然一身》為作者雅列思以馬拉雅拉姆文和印地文寫成,和友人協力翻譯成英文,本書由李魁賢博士漢譯。 雅列思認為他用母語書寫,讀者能夠透過翻譯瞭解他的感受,「讀者不一定要同意我的觀點,或對我在...more
「然而 所有陣亡者及其遺族 不是報復 但願人間不再發生這種慘事。」 ──〈不是報復〉(報復ではなく) 311地震福島核電外洩、廣島及長崎原爆、911恐怖攻擊、日本慰安婦議題——多喜百合子在《世紀悲...more
由於疫情的影響,人們紛紛戴上口罩,詩人描寫看見的景象:「不知不覺當中,口罩變成我們日常服裝的一部分,自動自發穿戴上,一如男士的領帶、女士的高跟鞋。」口罩隔絕了病毒,但也隔絕了人與人的接觸,恐...more
美國知名作家露絲.魏爾德.蘇勒(Ruth Wildes Schuler)的詩作關注時事,她「身為火炬手,在訊息內攜帶光明。將文字壓縮成詩,給悲傷、憤怒和痛苦,賦予正面質素。」 其詩集《詩人主宰的途徑》分為「作家群...more
『卻是秀髮一泓 絲絲出岫於疊翠間 春天裡,陽光已千年 只為 輝映傾瀉的孤獨』 獲頒多項創作獎項的資深詩人龔華,彙整20年以來的詩作結晶,輔以10餘張攝影或繪畫,使詩的意境更加深刻悠揚。 ...more
『阿公講,阿雄約美雲佇車頭相等 欲去看海 阿雄佇車頭前遇著一陣兵仔 伊看著美雲予火車載走 進去茫霧中 美雲一遍閣一遍叫伊』 獲頒多項文學獎的資深詩人陳明克,著作多元,包括詩集、小說集...more
「我沒有介紹我自己,她也沒有告訴我她的身世,但我已決定跟她生活在一起。我與她就構成了一個家嗎?家是什麼?愛是什麼?」──節錄自〈謎團〉 這是一本貫穿十年感情的故事,一人一貓異國相識相伴,最後離別...more
本書收錄十三位專家學者的演講內容,爬梳從日治到戰後以迄當代的書畫、油畫與攝影三大領域,一探臺灣藝術發展史上對於本土性與現代性的雙軌追求與多元樣貌! 書中聚焦五大主題:「臺灣美術史概論」、「近...more
20世紀被某些西方學者稱為「哲學中的孿生兄弟」的兩位哲學大家羅素(William Russell, 1872-1970)與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一生曾有數次交集,他們彼此分享了對於國際主義、科學方法與社會問題的......more
孤單嗎?一個人。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 寂寞嗎?一個人。群聚之後,歸回一個人。 一個人獨行,是種享受。 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說:「我習慣單獨行動,我習慣一個人。」 電影《風林火山》結尾...more
「我沒有介紹我自己,她也沒有告訴我她的身世,但我已決定跟她生活在一起。我與她就構成了一個家嗎?家是什麼?愛是什麼?」──節錄自〈謎團〉 這是一本貫穿十年感情的故事,一人一貓異國相識相伴,最後離別...more
所謂「截句」,一至四行均可,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深入淺出最好,深入深出亦無妨。截句的提倡是為讓詩更多元化,小詩更簡潔、更新鮮,期盼透過這樣的提倡讓更多人有機會讀寫新詩。 自2020...more
本書收錄作者徐錦成44篇精彩的書評文章,曾先後發表於台灣重要的媒體。評論的作家及作品包括: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馬森《巴黎的故事》、古龍《古龍散文集》、焦雄屏《黑澤明:電影天皇》、村...more
崇禎年間,揚州商人蔡璉創立揚州育嬰社,是為民營育嬰堂的開端。晚明士人劉宗周指出揚州育嬰社兼具「恤孤」與「賑貧」之效,揭示晚明以降育嬰堂的兩大理念,即是本書題旨所揭之「救嬰」與「濟貧」。明清時...more
寂寞漂泊久了總要靠岸,我們都在黑暗中尋找光的存在。 揹著一條懶洋洋的 不想再向東流的河 我從畫布的背面翻過一座山 欣喜地看見 有一些浪 正要翻過你的眼角 ──〈莫名〉 詩人紀小樣的岸上...more
《斷章的另一種可能‧截句雅和詩選》是臺灣第一本由諸家合力在截句詩的基礎上,以詩「雅和」的專書。所謂「截句詩」,一至四行均可,簡潔清新,情感精煉,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而「雅和」是詩...more
「會成為一個詩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說是偶然,可能因為參加了一個文藝營,認識了幾個寫詩的同好,或參加的什麼樣的活動、看了幾本跟詩有關的書,就這樣子踏上寫詩的路,最後成了一個詩癮者。」──白靈 ...more
Literature is not all about a play of a language, or a kind of linguistic game. The written pages are not only a represe......more
林朝英、朱玖瑩、潘春源、潘麗水、陳玉峰、陳壽彝、蔡草如、葉麟趾 洪 通、郭柏川、顏水龍、劉啓祥、沈哲哉、吳晉淮、許 石 他們走過大時代,也以藝術,創造了新的時代—— 府城人文薈萃,歷來在書畫界...more
沈光文●李茂春●陳 輝●章 甫●施瓊芳●施士洁●蔡國琳●陳望曾●許南英●趙鍾麒 胡殿鵬●羅秀惠●王則修●汪春源●楊宜綠●連 橫●謝國文●黃清淵●許地山●蔡碧吟●石中英 他們走過大時代,也以筆墨,寫下了新時代—— 府...more
鄭成功●鄭經●鄭克�●朱術桂●普特曼斯●揆一●何斌●陳永華●陳璸●蔣元樞 沈葆楨●蘇有志●江定●余清芳●梁道●梁許春菊●蔡培火●盧丙丁●湯德章●林秋梧 黃朝琴●吳三連●陳華宗●許世賢●王育霖●李連春●黃朝生 他們走過大...more
劉家謀●蘇雪林●李昇●林茂生●潘貫●李鎮源●林宗義●楊南郡●石暘睢●林占鰲 盧嘉興●王育德●黃昭堂●戴明福●賴再得●楊藏雄●林山田●林瑞明 他們走過大時代,也以學術與教育,創造了新時代—— 府城人文薈萃,畢生...more
顏振聲、吳秋微、王受祿、黃金火、翁鐘五、韓石泉、顏柯明点、郭松根、何瑞麟、高天成、 顏春輝、沈乃霖、許強、王金河、濱野彌四郎、八田與一、鄭罕池、廖枝德 他們走過大時代,也以仁心仁術,創造了新...more
作者赴澳三十年,創作文學作品超過百篇,從中精選出小說散文三十多篇,其中包括〈變色湖〉、〈澳洲牧羊記〉、〈假如我活一萬歲〉等獲獎小說散文十篇,此外還有〈與袋鼠搏擊〉、〈悉尼第一刀〉、〈戰勝Casi...more
寂寞漂泊久了總要靠岸,我們都在黑暗中尋找光的存在。 揹著一條懶洋洋的 不想再向東流的河 我從畫布的背面翻過一座山 欣喜地看見 有一些浪 正要翻過你的眼角 ──〈莫名〉 詩人紀小樣的岸上...more
《斷章的另一種可能‧截句雅和詩選》是臺灣第一本由諸家合力在截句詩的基礎上,以詩「雅和」的專書。所謂「截句詩」,一至四行均可,簡潔清新,情感精煉,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而「雅和」是詩...more
崇禎年間,揚州商人蔡璉創立揚州育嬰社,是為民營育嬰堂的開端。晚明士人劉宗周指出揚州育嬰社兼具「恤孤」與「賑貧」之效,揭示晚明以降育嬰堂的兩大理念,即是本書題旨所揭之「救嬰」與「濟貧」。明清時...more
「會成為一個詩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說是偶然,可能因為參加了一個文藝營,認識了幾個寫詩的同好,或參加的什麼樣的活動、看了幾本跟詩有關的書,就這樣子踏上寫詩的路,最後成了一個詩癮者。」──白靈 ...more
本書收錄作者徐錦成44篇精彩的書評文章,曾先後發表於台灣重要的媒體。評論的作家及作品包括: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馬森《巴黎的故事》、古龍《古龍散文集》、焦雄屏《黑澤明:電影天皇》、村...more
Literature is not all about a play of a language, or a kind of linguistic game. The written pages are not only a represe......more
所謂「截句」,一至四行均可,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深入淺出最好,深入深出亦無妨。截句的提倡是為讓詩更多元化,小詩更簡潔、更新鮮,期盼透過這樣的提倡讓更多人有機會讀寫新詩。 自2020...more
本書收錄十三位專家學者的演講內容,爬梳從日治到戰後以迄當代的書畫、油畫與攝影三大領域,一探臺灣藝術發展史上對於本土性與現代性的雙軌追求與多元樣貌! 書中聚焦五大主題:「臺灣美術史概論」、「近...more
「油油飯是那個荒唐年代的見證。油油飯是母愛的餽贈,伴我在漂泊的生涯裡堅韌前行。」 歷經文革,在16歲即創作出:「冬夜裡朔風怒吼,/可憐的乞丐下身掛著幾片遮羞布。/這雙手原可以創造世界……/長夜漫漫...more
「當整個世界停止了呼吸」 「手機躺在床上不想醒來」 「詩人只有默然以愛寫詩」 方群寫詩的同時,也挑戰著詩的「形式」如何與「內容」相輔相成──《沒有任何題目需要隱藏》這本隱題詩集就是答案。或...more
「我是早已抱定了一死的決心,和敵偽奮鬥到底,要使敵偽知道國中並非無人。」──馬元放 1902年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的馬元放,在中國國民黨中擔任諸多要職。抗日戰爭時期,領導江蘇省國民黨黨務系統的地下...more
作者李昌憲為《笠詩刊》主編,作品被翻譯為多國語言,詩的內容與時事及臺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讀起來平易近人且能引發共鳴。 《驚動的眼睛》共收錄八十二首詩。輯一「啟蒙」追思與感懷《笠》的前輩詩人...more
因中國傳統禮教與觀念之故,女性在文學創作的數量和表現,早期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代,僅居於聊備一格的地位,至唐代人數和創作數量方小有增長,直到明清時期,由於文人大力的提倡和帝王世家的獎掖...more
「當整個世界停止了呼吸」 「手機躺在床上不想醒來」 「詩人只有默然以愛寫詩」 方群寫詩的同時,也挑戰著詩的「形式」如何與「內容」相輔相成──《沒有任何題目需要隱藏》這本隱題詩集就是答案。或...more
作者赴澳三十年,創作文學作品超過百篇,從中精選出小說散文三十多篇,其中包括〈變色湖〉、〈澳洲牧羊記〉、〈假如我活一萬歲〉等獲獎小說散文十篇,此外還有〈與袋鼠搏擊〉、〈悉尼第一刀〉、〈戰勝Casi...more
「我是早已抱定了一死的決心,和敵偽奮鬥到底,要使敵偽知道國中並非無人。」──馬元放 1902年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的馬元放,在中國國民黨中擔任諸多要職。抗日戰爭時期,領導江蘇省國民黨黨務系統的地下...more
「油油飯是那個荒唐年代的見證。油油飯是母愛的餽贈,伴我在漂泊的生涯裡堅韌前行。」 歷經文革,在16歲即創作出:「冬夜裡朔風怒吼,/可憐的乞丐下身掛著幾片遮羞布。/這雙手原可以創造世界……/長夜漫漫...more
《嚮導》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創辦的第一份政治機關報,一九二二年九月十三日創刊於上海,由陳獨秀題寫刊名,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後擔任主編。後因受軍閥取締,遂遷至北京;其後又繼遷上海、廣州、武漢等...more
夏婉雲鑽研兒童文學,爾後寫散文、新詩、評論。她以婉約之筆記錄成長的花蓮,既能掌握山海、族群、人與土地的關係,又能呈現獨具的風貌、深厚的懷鄉之情。本書以花蓮的人文景觀為起點,以不同的觀點望向眷...more
詩人胡爾泰文字細膩典雅,散發豐富的文化與歷史底蘊,其寫作題材廣泛,作品刊登於各大詩刊。本詩集依主題共分十輯──第一輯咖啡人生,探索現代人日常飲用的咖啡與人生之關係;第二輯櫻花戀,記賞櫻之行,並...more
「[塔克的]想法超越與他同時代的人,並且對於那些困惑整個世代人的問題有著深入的洞見。」──保羅‧福特(Paul L. Ford) 十八世紀英格蘭國教會牧師約書亞‧塔克(Josiah Tucker, 1713-1799)既是神職人員,一...more
它們拿走你的眼睛 你不要著急 反正天已經黑了 吊燈如水 我喜歡你茫然一片 ——〈給夜裡的人〉 寫詩是構建,持續不斷地寫詩則像是在體驗一種「解體」。就像駕駛一輛逐漸散架的汽車——原本裹挾我...more
「這世界每天都有人哭泣、哀戚、徬徨 詩人這容器究竟能透過文字反映些什麼 但願有生之年我能找到答案」 作者自稱平庸之人,寫著像是詩的字字句句,內容充斥著對社會的諸多嘲諷、貶抑、譏誚與無奈;奚落...more
「色彩本身是很知性的,是人們從經驗中發揮了想像力,才加諸於它這麼多情感。」 本書由具印傳系背景、擁有色彩美學專業的李桂媚作為主筆,與王文仁從色彩學的角度切入,藉由詩作色彩意象運用之觀察,爬...more
《大馬詩選2.0》是1974年出版的《大馬詩選》的餘緖。相隔半個世紀,再編一部《大馬詩選》近乎瘋狂,物是人非、老成凋謝、不願再亮相的隱遁、國籍身分的變化、使《大馬詩選》again 的計劃,難乎其難。 不...more
「歲月的回音/在花崗岩的銳利峰稜中/切割記憶」 金門,古稱「浯洲」。在這裡,英雄把名字遺留在翟山坑道,人們如鼹鼠般潛行於瓊林坑道。斜射的陽光自毋忘在莒背後穿刺突進,八二三伏擊的砲彈緩緩步入時...more
詩人胡爾泰文字細膩典雅,散發豐富的文化與歷史底蘊,其寫作題材廣泛,作品刊登於各大詩刊。本詩集依主題共分十輯──第一輯咖啡人生,探索現代人日常飲用的咖啡與人生之關係;第二輯櫻花戀,記賞櫻之行,並...more
「[塔克的]想法超越與他同時代的人,並且對於那些困惑整個世代人的問題有著深入的洞見。」──保羅‧福特(Paul L. Ford) 十八世紀英格蘭國教會牧師約書亞‧塔克(Josiah Tucker, 1713-1799)既是神職人員,一...more
它們拿走你的眼睛 你不要著急 反正天已經黑了 吊燈如水 我喜歡你茫然一片 ——〈給夜裡的人〉 寫詩是構建,持續不斷地寫詩則像是在體驗一種「解體」。就像駕駛一輛逐漸散架的汽車——原本裹挾我...more
「這世界每天都有人哭泣、哀戚、徬徨 詩人這容器究竟能透過文字反映些什麼 但願有生之年我能找到答案」 作者自稱平庸之人,寫著像是詩的字字句句,內容充斥著對社會的諸多嘲諷、貶抑、譏誚與無奈;奚落...more
作者李昌憲為《笠詩刊》主編,作品被翻譯為多國語言,詩的內容與時事及臺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讀起來平易近人且能引發共鳴。 《驚動的眼睛》共收錄八十二首詩。輯一「啟蒙」追思與感懷《笠》的前輩詩人...more
「歲月的回音/在花崗岩的銳利峰稜中/切割記憶」 金門,古稱「浯洲」。在這裡,英雄把名字遺留在翟山坑道,人們如鼹鼠般潛行於瓊林坑道。斜射的陽光自毋忘在莒背後穿刺突進,八二三伏擊的砲彈緩緩步入時...more
夏婉雲鑽研兒童文學,爾後寫散文、新詩、評論。她以婉約之筆記錄成長的花蓮,既能掌握山海、族群、人與土地的關係,又能呈現獨具的風貌、深厚的懷鄉之情。本書以花蓮的人文景觀為起點,以不同的觀點望向眷...more
因中國傳統禮教與觀念之故,女性在文學創作的數量和表現,早期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代,僅居於聊備一格的地位,至唐代人數和創作數量方小有增長,直到明清時期,由於文人大力的提倡和帝王世家的獎掖...more
「色彩本身是很知性的,是人們從經驗中發揮了想像力,才加諸於它這麼多情感。」 本書由具印傳系背景、擁有色彩美學專業的李桂媚作為主筆,與王文仁從色彩學的角度切入,藉由詩作色彩意象運用之觀察,爬...more
清代男人藉由建立一套丈夫與「齊家」之道守則,展現自身「男性氣概」! 在父權至上的傳統中國社會,儒家提出「大丈夫」是男子有志氣、有作為的概念,體現了男性對自身價值的追求。要達到社會上對「大丈夫...more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如何拿捏並執行「近代化」與「同化」的雙軌教育? 本書聚焦「校史與教科書」、「戰爭與教育」與「殖民教育的觀察」三大主題,觸及議題包括:明治30年(1897)曾是臺北國語傳習所桃...more
「柏拉圖先生您好,我不是你等待的哲學王/我是你放逐的吟遊詩人。可以請教你關於愛/情的理念(Idea)嗎」賣紀念品的小販告訴我/他發瘋。也許是真的,但我依舊到廊柱廢墟/「詩人」他撐開雙眼卻又闔上「也許你...more
「〈螢火蟲〉的題材很多人寫過,榮超兄將螢火蟲描寫、比喻成偽裝的星星,又像『一隻隻謊言』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個人覺得非常好。因為新詩創作本來就是在追求創新、創意與陌生化,就是要跳出常人的想像,製...more
「〈螢火蟲〉的題材很多人寫過,榮超兄將螢火蟲描寫、比喻成偽裝的星星,又像『一隻隻謊言』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個人覺得非常好。因為新詩創作本來就是在追求創新、創意與陌生化,就是要跳出常人的想像,製...more
「柏拉圖先生您好,我不是你等待的哲學王/我是你放逐的吟遊詩人。可以請教你關於愛/情的理念(Idea)嗎」賣紀念品的小販告訴我/他發瘋。也許是真的,但我依舊到廊柱廢墟/「詩人」他撐開雙眼卻又闔上「也許你...more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如何拿捏並執行「近代化」與「同化」的雙軌教育? 本書聚焦「校史與教科書」、「戰爭與教育」與「殖民教育的觀察」三大主題,觸及議題包括:明治30年(1897)曾是臺北國語傳習所桃...more
清代男人藉由建立一套丈夫與「齊家」之道守則,展現自身「男性氣概」! 在父權至上的傳統中國社會,儒家提出「大丈夫」是男子有志氣、有作為的概念,體現了男性對自身價值的追求。要達到社會上對「大丈夫...more
英國藝術泱泱薈萃,自18世紀以來,屢屢掀起一波又一波新的風潮。這些藝術家從何處汲取靈感或受到衝擊?他們影響後世的理念如何形成? 本書定格英國藝術史上的十個瞬間,首先登場的是威廉‧布雷克(William B...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