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女孩的開卷日常的所有評鑑

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

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2/0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逗奌文創結社創辦人及總編陳夏民所寫的《工作排毒》,描述他因工作而過勞,忽略了生活和健康,不斷累積的壓力和疲勞,使他對心愛的工作漸漸產生負面情緒,這股情緒甚至漫延到生活各個面向。作者在書中紀錄自己過勞的心路歷程,告訴我們他如何排毒和復健的方法,重點是要設定各種界線,和工作、職責、人際關係以及這個世界,保持一個能讓自己喘息的距離。

最近剛好工作壓力也很大,常常下班後還在思考著工作的事,這本書來的正是時候。它給我最大的領悟就是即便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會身心俱疲的,倒不如說,就是因為喜歡,所以不停消耗自己而不自知,直到健康狀況不再允許,才驚覺付出了多少代價。作者說:「最愛的工作已經變成惡夢的源頭」,明明是因為興趣才投入了一切,最後卻只剩下恨,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走到這一步。「排毒和復健」,是為了能長久地從事自己的志業,必須採取的行動。

要排毒,要先意識到自己已經中了工作的毒,像作者開始厭世,拖延症嚴重,他甚至看到書就反胃想吐,除了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身體也出現問題,好比忽胖忽瘦,得了鈣化性肌腱炎。每個人的職災可能不盡相同,但停下來,好好關注身心狀況,就會發現自己平常因忙碌而忽略的警訊。把過勞當成是勳章,用來顯示自己的成就,想得到外在的認可和掌聲,不斷地要做得更多更好。我們將自我認同和工作成績捆綁在一起,為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即便再累再辛苦也不休息,作者說的好,這根本就是「神精病啊啊啊啊!」。當然這不全都是個人的問題,當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就是如此,我們很難不被影響,很難不藉由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會忘記生命本身就是可貴的,我們應該要「擁有不需要證明的自信」。不討好,不炫耀,不貪心,懂得拒絕和放手,是排毒的關鍵。

適可而止,不因為有趣、有創意和有利益就不停追逐新的工作項目,這會讓待辦清單愈來愈長,最後只能過著被deadline 追著跑的日子,然後那些最重要且最有意義卻不緊急的事就會被延誤。我們被「刺激-反應」的模式制約,再也空不出心力和時間,壓力逐漸累積。對完美偏執,以及想掌控一切的慾望,增加了額外的工作量,作者提到:「八十分就可以Go!」,這樣不會把自己累死,也能趕上進度,還有品質也可以很穩定。所謂的完美並不存在,重點是他人根本看不出八十分和八十五分的差別,為了那五分而延誤截止日或過勞並不值得。

作者的復健法,除了真的去做復健治療外,他也開始運動健身,因為健康的身體就是一切的基礎。另外作者也分享自己的工作編輯術,包括檢視工作流程,紀錄路徑,這樣當問題發生時,便可以針對特定環節做出改善,也能增加工作效率。在選擇行銷工具時,不用貪多或新鮮,別人都在使用的工具也不一定適合自己,有穏定性和可控性,並且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就是好工具。也要好好整理及歸檔所有的資料和文件,建立出一套資料庫,以便檢閱和查尋,這樣能帶來秩序感。然後就是爭取時間休息,要記得「投注在工作的每一分鐘,都是從生活那一端強行剝奪而來的」。最後,要是努力了很久之後還是不行,允許自己放下,也是保護自己不會壞掉的方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0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由唐鳯口述,楊倩蓉採訪撰文完成,書裡分享唐鳳思考、工作和學習的方式,還有她對於未來的一些想法。喜歡唐鳯的人讀完這本書會對她有更全面的瞭解,沒有在關注她的讀者也能從書中學到如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如何更有效率地工作,以及如何在科技進步的時代裡不被淘汰。唐鳯不斷強調的「共好、共創、共享」,是這個充滿競爭,追求私利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個溫暖清新的見解。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有那麼多的收穫,書名中的「破框思考力」,預告了讀者會得到一些和傳統框架不同的思考模式,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我對於由名人口述,他人代筆的書籍,存有疑慮,不過作者楊倩蓉將這本書寫的很好,把唐鳯的思想脈絡表達的很清楚。整本書的結構完整,不會有一種東湊西湊的零碎感,看得出來她花了不少心力整理採訪稿和相關資料,全書的編排也十分清楚易懂。關於唐鳳的精華,那些讓她如此出色的原因,讀者都可在書裡看見。

全書有四個主軸分別是:思考、工作、學習以及如何看待未來,雖然分成了四大部分,但貫穿其中的就是「共同」這個概念,唐鳳說她喜歡用關鍵字來閱讀,而「唐鳳哲學」的關鍵字大概就是「共」了,「共好、共創、共享、共感、共同經驗、共同空間」都不斷地出現,其它的關鍵字還有「多元價值觀、非壟斷、非集中、跨域、合作、公開透明」。從這些關鍵字,讀者不難看出唐鳳的中心思想就是:每個人都有可貢獻的才能,因此每個人的價值都該被尊重,集合眾人的智慧能夠成就更多,而知識與成果不應該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我覺得這就是唐鳳最值得學習的地方,雖然世上有不少能力強智商又高的人,但能力強智商高又願意「共享、共好」的人卻不多,另外這麼聰明的人,卻沒有因此覺得高人一等,反而不斷聽取各方意見,到處取經,持續地一直在學習著,這點也很令人佩服。

以下我整理出一些關於唐鳳如何思考、工作、學習和看待未來的方法。
一、思考:共好、共創、共享
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識系統,才不會迷失在海量資訊裡,以多元非線性的方式建構知識,不要讓對分數的關心,超越對智識的好奇。公開分享自己已知的事物,不藏私能讓知識更強大。集結社群的力量解決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像一塊拼圖。」

二、工作:跨域協同
分享彼此專業,共同協作,誰行誰就來,不是威權式地由上而下管理,而是當一個「水平協調者」讓大家都有主動性,將所有累積的工作文化與專業知識公開讓所有人分享。

達到「粗略的共識」,不是要求一步到位的完美解決方法,「最好,是夠好的敵人」。

要容忍跟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學習著不打斷別人說話,不要急著做出判斷,完整聽完他人的見解,這樣才有可能將他人的東西轉化成自己可以運用的智識。「你容忍跟你本來立場不同觀點的能力愈大,你就愈有能力去理解複雜的論點。」

成為時間的主人,事先安排自己的時間結構,而非被外在的刺激決定自己的行動,要理解自己的認知模式,掌握自己的情感、認知,還有注意力的長短,以便找出合適的工作方式。

三、學習:自我啟蒙
不把自己當成工具人來學習,因而物化了自己,由內而外地去學習,容許犯錯,不要想著輸贏,而是要用好奇的心去探索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四、未來:共享現實與多元宇宙
和AI共存,制定出網路的規範,保護每個人民的權利。提倡「分散式多元治理」,而非網路集權。

多元宇宙:共創涵融,共享虛實,自己可以設計想要的空間,互動的模式,以及資料數據運用的方法,不讓少數人決定。

在發展自己在專業和工作之外,保留20%的時間培養興趣和其它技能,研究自己想知道的主題,並且參與正職之外的社群。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2 人中有 4 人(33.33%)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狐狸小八

狐狸小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8/0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曼布克獎得主喬治·桑德斯的新作《狐狸小八》是一封狐狸寫給人類的信,內容描述狐狸小八如何從人類身上學會了「語言」,以及人類的行為如何改變了小八。動物能否和人類共存,是小八的疑問,也是作者希望我們能面對的問題。書中的童稚「人累語」及可愛插圖,讓人覺得像在讀一本童話,但簡單明瞭的故事卻依舊能令人有許多感觸,並且引發我們思考。

《狐狸小八》在講動物與人類的故事,也是一本成長小說,作者用小八的經歷來引發讀者對動物和大自然生態議題的重視,同時也敘述了小八的成長蛻變。故事從小八是隻無憂無慮愛做白日夢的小狐狸開始說起,他充滿希望及勇氣,他喜歡觀察人類,甚至想和人類一起生活,但後來人類在他的棲地蓋購物中心,讓他失去了家園、食物甚至他的好朋友。因為目睹人類的邪惡,讓小八失去最重要的「純真」,從此小八不再是以前的小八了,他彷彿一瞬間長大。他變得哀傷悲觀,不再相信人類,甚至也不再認為幸福快樂的日子是真實的,他痛苦地領悟到只有勇氣是不夠的,因為這是真實的生活,人生不是一本童話書,他的生活悲傷黑暗,不像那些他從前在人類窗邊聽到的故事,結尾都很美好——灰姑娘和王子在一起,皮諾丘最後變成了人。

但其實我覺得以前的小八並非真正的勇敢,因為不懂得害怕的勇氣不是真正的勇氣,沒有意識到世界的邪惡面是種無知。不知道危險的存在就無法逃開,就是因為小八不知道危險,所以才會去舔滾動的卡車輪胎,沒有認知到人類的黑暗面,才會覺得和朋友小七一起去購物中心是安全的。就如同小八自己說的,他像是個小寶寶,在可怕的世界裡睡得很熟,不知道世界其實有多可怕。以前的小八感到快樂幸福,但那是種假象,而假象經不起現實的考驗,就像小八做的那些白日夢一樣,雖然很美,卻沒辦法一直活在夢裡。體認到良善和邪惡並存讓小八成長,不再是個無知魯莽的孩子,除了語言,這是小八從人類身上學到的另外一堂課,殘酷卻真實。

小八最可貴的特點不是勇氣,而應該是「懂得學習」,他會思考,他還懂得要去找答案,因為他知道如果無法在苦難中尋找到意義,那麼就只是白白受苦而已,他要為了即將出生的孩子,再次變得強壯充滿希望。所以小八寫了這封信給人類,他想學習,這樣他便能成長,在我眼中小八就像皮諾丘一樣,變成他們最渴望變成的人類,一個真正的人,會學習,有想法,能辨善惡。小八身為一隻狐狸,已經盡到他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給我們人類了。作者說:「故事的結局,往往會因為人的想法而改變。好的故事改變想法,才有可能改變命運。」希望人類在讀完小八的信之後,會試著變好一點,變成小八喜歡的那種人類——「擁有最棒的技術和良善的心」,不要再讓同樣的悲劇重演在小八的孩子們身上,動物和人類能共生共存,這應該會是作者喬治.桑德斯最期盼的結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Think Again: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

Think Again: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8/08

Adam Grant 所著的《Think Again》強調「重新思考」、「再學習」的重要性,在混亂多變的時代,為了能快速解決複雜的問題,除了有學習及思考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像個科學家一樣,不斷地去驗證自己的假設,再次去思索自己想法的正確性及合理性,在這程中一再學習、進步、演化。這本書非常適合現代人閱讀,因為我們傾向活在同溫層當中,尋求志同道合者,但這個社會卻因此愈來愈對立分裂,我們不喜歡自己的想法被挑戰,更不願意承認錯誤,固執己見,只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也不管自己有沒有進步。作者強調「承認無知」是一種力量,更是智慧,抱著好奇心和謙虛開放的態度,才能學得更多更好。他從「個人的」、「人與人之間的」以及「群體的」三個方面探討「重新思考」的重要性,提供許多例子和故事來佐證,並且在最後整理出三十項實踐方式來訓練我們重新思考的能力。

「沒有改變,不會進步;那些無法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什麼都改變不了。」“Progress is impossible without change; and those who cannot change their minds cannot change anything.”- George Bernard Shaw

作者Adam Grant 提到大部分的人思考或是表達意見的模式,不外乎是傳教士般地宣揚、檢察官般地詰問或政客般地威脅利誘,用上述這三種方式試圖說服別人改變他們的想法,但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以及「重新思考」,甚至主動地去找出自己論點的錯誤,讓公正客觀的研究和證據說話,不要讓偏見和驕傲主宰想法,不要讓想法變成一種意識型態。不要害怕改變自己的意見,因為這些想法不代表你,也不能定義你,你在意的事,你的價值觀才能代表你的身份認同;想法意見本來就不該是一成不變的。

在和他人溝通或協調時要懂得傾聽,而不是一味批評,理解他人思考的脈絡和背後的動機,找出彼此的共同點,不要試圖去控制別人,左右他們的想法,而是以平等的態度和對方溝通,針對「任務」本身來討論,而不做人身攻擊。我們沒法強迫他人接受我們的想法,能改變他們想法的,只有他們自己,但我們可以詢問對方,「需要什麼樣的證據或證明」才能改變他們的意見,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來來討論事情。我認為只要不要老想著要贏,其實你就不會輸。

在群體生活中,我們必須要認知到「黑或白」的極端議題,很少存在,事實上,每一件事都有它的複雜性,大部分的人之所以選擇「反對」或「贊成」,其實是因為這樣比較簡單,也比較不花腦力,但簡單的答案卻不一定是正確的答案,甚至不一定是比較好的答案,重點是不要過度自信,要能靈活變通。

最後作者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行動和作為,不要專注在享樂上,而要把人生目標放在找到生命的目的及意義,而學習及貢獻會是很好的起點。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6 人中有 14 人(8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凡事皆有出路

凡事皆有出路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9/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瑪莉·佛萊奧在《凡事皆有出路》這本書裡提倡「出路哲學」,一種她從母親身上學到的人生觀,她媽媽告訴她,「人生沒那麼複雜,你只要捲起袖子,動手去做,什麼都難不倒你。凡事皆有出路。」從此「凡事皆有出路」(Everything is figureoutable)在瑪莉心底生根,變成她的信念,在每一次遇到挫折,或沒有自信的時候,改變她的想法和感覺,驅策她向前,讓她積極地拿出行動,做出成果。書中列出了十大原則幫助讀者走出困境,展開自己的夢想,並且附上行動考驗。這些原則都不複雜,甚至對很多人來說並非新知,但「知道」不等同於「做到」,作者鼓勵大家一起做練習,從微小的行動開始,那麼轉機就會出現。

訓練「成長型大腦」
一開始,瑪莉就說了兩件很重要的事,這兩個心態可以運用在許多地方,第一:別說我已經知道了,要問我能學到什麼,第二:別說這對我沒用,而是我能如何利用它?我覺得人是種很矛盾的生物,太常自以為是,卻又太過沒有自信,自以為懂得很多,所以失去了「成長型思維」,扼殺進步的空間,但真正要去追求夢想時又不夠有自信,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如果連蘇格拉底都說:「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是我一無所知」的話,那麼凡人如你我,或許更該抱著成長的心態,不斷去學習。所以不要再說這些練習或觀念你都知道了,選幾項,真正去做吧!

何謂「出路哲學」
「出路哲學」不是一種盲目的樂觀,而是在哭過、抱怨過之後,繼續走下去,出路哲學是務實的,因為知道對人生耍賴沒有用,所以選擇正面對決。「出路哲學」的可行之處在於,它強調的是「行動」,先試了再說。行動幫助我們克服疑慮和恐懼,它是積極的,鼓勵你掌握自己的命運,當你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時,這會給你控制權,給你力量。所以不要再找藉口說自己沒時間、沒錢、沒知識,作者說:「如果時間夠重要,我會變出時間,如果不夠重要,我會變出藉口。」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會觀察自己的行為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譬如你每天花三十分鐘運動,看到這樣的自己,你會相信自己是個有恆毅力的人,所以就更持之以恆地運動,啟動了良好的循環。相反地,如果看到自己寧願花時間滑手機,也不願意為訂的目標做努力,那你就是在告訴自己,你的目標根本就不重要,至少沒有重要到為了它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那麼你就會離夢想越來越遙遠。

「十年後,你會後悔嗎?」作者說,做決定前問自己這個問題。
你會不會後悔當初沒有提起勇氣接受挑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進入成長圈?如果只選容易的路走,永遠不會變強。書中有一個練習,要我回想一個人生經驗:沒準備好,就出發的經驗,我想了很久,竟然一時想不到,我才驚覺自己是一個若沒有百分之百肯定,就不願意做嘗試的人,我現在就可以想到幾次錯失的機會,相信我,不用等十年,大概一個月後就感到後悔了。

「清楚地定義自己的目標,讓它變的具體、可行、可以衡量」
把目標貼在自己隨時看的到的地方,問自己:「我今天做了什麼實踐夢想的事?」我有沒有用行動縮小真實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間的距離。把目標定出來,便知道該如何分配時間和資源,就不會老是覺得自己很忙,卻還是感到內心空虛。

「這世界需要你獨一無二的天賦」
你可以想像如果愛因斯坦說反正牛頓已經為科學界帶來那麼多的貢獻,我不可能再有什麼突破,然後就放棄他的研究,那世界會變得怎樣?如果馬丁·路德或甘地說他們要達成的夢想根本不可能做到,就轉身離去,那這世界又會變成怎麼樣?沒錯我們不是這些偉人,但他們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偉大的,他們是因為他們的行動而變得偉大。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改變世界,所有的偉人一開始也都是凡人,但他們放手去做,無所保留,所以才有無數的人因為他們的給予而獲益。

當你無法下定決心朝夢想前進時,你可以換個角度想想,你的夢想可能不只關乎於你自己,而是關乎於更多的人,搞不好你就是某個人的「那個人」。可能你的努力會鼓舞你的孩子,你的家人,愛人或朋友,讓他們也充滿希望,這樣想你或許就會比較有行動力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