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翎的所有評鑑

奪命炎上

奪命炎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24

從古至今,『罪與罰』一直是人類正義感的彰顯與拉扯。人們信奉『有罪當罰、論罪量罰』原則,但一個人的行徑是否有罪、罪行的輕重衡量、如何裁罰,除了現行法律的審判之外,人們更常以心中的尺度去評斷。在網路普及的現代,無遠弗屆的資訊迅速流動,在社群平台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的界線的催化下,一旦成為網路世界的公審對象便無所遁形,難以逃脫。日本作家淺倉秋成敏銳地觀察到此點,以時下常見的網路正義為題材,撰寫出引人深思的懸疑推理小說《奪命炎上》。

《奪命炎上》以一樁在網路上發酵的『疑似揭示殺人的網路貼文』事件揭開序幕,作者精心選用推動炎上的網友、炎上事件的主角、主角的親友、被害女子的親友、警方等多重視角,構築出網路世界的星星之火,如何在眾多網友的鼓譟煽動下,迅速炎上並延燒到現實世界的驚人態勢。作者的文字淺白易讀且兼具細膩與精準度,將書中每位角色對於『網路炎上』事件的看法和應對描寫到位。書中穿插多則X(Twitter)社群推文,每則推文內容極為寫實,不僅讓讀者身歷其境地成為炎上事件的一份子,更直擊讀者內心的正義感,向讀者發出一記直球對決——你所認為的『正義』真的是捍衛事實與真相的正義嗎?

本書節奏明快、筆觸犀利,尤以人性黑暗面的刻劃讓人印象深刻。例如:跟隨炎上事件起舞的網友們,假借正義之名做出種種不理性的荒謬行為;每則狀似聲援正義的推文背後,所暗藏的自私盤算;為了蹭熱度而憑空杜撰、散播不實資訊等。我很喜歡作者在處理這些內容時,不以個人觀點進行評論,而是客觀地呈現『正義感』一旦參雜私心便會失去原有的高尚本質,淪為恣意傷人的卑劣惡意的事實,讓讀者自然感受到濃厚的諷刺意味,並深深體會『人言可畏』的驚悚顫慄感。

《奪命炎上》顛覆了「公道自在人心」這份深植人心的信仰,戳破我們對『正義』的美好幻想。並揭示在『罪與罰』的理想前方,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公道』不過是一種自我滿足的傲慢,而非符合事實與真相的公義真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

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0

本次試讀的《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是作者吳洗娟拍攝的紀錄片《成粉》相關出版品,作者於書中藉著文字梳理自己對喜愛的偶像鄭俊英所傾注的感情,以及在得知偶像犯罪後所帶來的衝擊和生活影響。本書可略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作者本身的追星回憶,第二部份是作者與追星同伴的訪談內容,第三部份則是作者以追星經驗去探討追星者和偶像之間的不對等關係。試讀內容雖為跳段節錄且篇幅有限,但字裡行間皆可讀到每位粉絲對偶像抱持的真心。

在第一部份的節錄內容中,作者以平實而直率的口吻,述說自己成為鄭俊英的粉絲後,付出的情感與隨之獲得的快樂。追星者對偶像投射的感情雖然類似單戀,但偶像明星為公眾人物,屬於大眾財的一種,而且與群眾保持著曖昧的距離——既不能太過親近,以免破壞偶像與粉絲的界線,無法維持應有的幻想空間;又不能太過疏遠,讓群眾覺得偶像過於孤高、難以親近,影響演藝之路。
面對死忠支持自己的粉絲,我們都理所當然的認為那些被如此用心且大力支持的偶像會因此感到歡喜,並由衷感謝粉絲們的力挺,但作者喜愛的偶像鄭俊英卻以實際行動打破這份美好的想像與迷思。於是,曾經被粉絲視為寶貝並細心珍藏的追星心情,全在偶像褪去包裝精美的外衣、露出輕視粉絲的真面目後,轉變為讓自己痛苦難堪的可悲黑歷史。

這份沉痛的感情也在第二部份的追星族訪談中呈現。雖然我不曾像作者以及受訪的追星族那般如此著迷一位偶像,甚至因為追星而改變自己的生活,但我同樣也有喜愛與支持的公眾人物,並且為此付出我的熱情和時間。也因此,這群追星族在書中流露的真情觸動了我,使我不禁對選擇背叛粉絲的偶像深感失望與氣憤。

「給人夢想是藝人的工作。藝人販賣夢想,粉絲買的就是夢想,永遠買下去就能永遠作夢。」這段話出自我曾經閱讀過的小說,如今用來對照本書的內容,我深深覺得這句話說的不只是現代藝人(偶像)的定義,更是藝人必須正視且承擔的職責與覺悟!

作者在書中提及因為自己喜愛的偶像犯下不可饒恕的重罪,連帶的產生罪惡感,只要想起自己曾經喜愛和支持過這位偶像,就會感到自責,彷彿自己也是助長犯罪的共犯。
對此,我想對作者以及出現類似想法的粉絲們說:「你們在追星之路上付出的情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千萬不要因為偶像犯罪而否定那段時期的自己。」
追星沒有對錯,即使偶像犯罪、背叛了粉絲的支持,也不要忘了自己不只是『那個人的粉絲』,更是擁有無限未來的獨立個體!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邪教【瑞典犯罪小說第一名卡蜜拉‧拉貝格】

邪教【瑞典犯罪小說第一名卡蜜拉‧拉貝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08

《邪教(Kult)》是瑞典作家卡蜜拉‧拉貝格(Camilla Läckberg)與亨瑞克‧費克塞斯(Henrik Fexeus)合力撰寫的推理懸疑小說「讀心術殺人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集。本書承接前作《箱子(Box)》的主角群設定,以「尤莉亞」率領的警察總部特殊小組偵查難解懸案為基底,探討人性的複雜多變為主軸,細筆描繪特殊小組的成員們風格鮮明的辦案過程,以及案件背後所隱藏的黑暗深淵。

一開始看到書名定為「邪教」,以為會是以神秘的新興宗教進行非人道儀式的過程為故事拉開序幕,但作者出乎意料地在開卷時安排了一樁兒童失蹤案,藉此觸動警察總部特殊小組介入調查。本集的故事背景設定在《箱子》事件完結的兩年後,特殊小組成員們的私生活也隨著時間的推進產生了有趣的變化,例如領隊的尤莉亞晉升為人母、持續進行心理諮商的魯本和前妻的關係出現轉圜的曙光、米娜向眾人極力隱瞞的過去……等,這些私領域的描寫全是為了鋪陳接下來的案件偵查過程。作者巧妙地將小組成員們各自面對家庭問題時的想法和處理方式,反應在兒童失蹤案的偵查行動上。讀者一方面可以更深入瞭解每位成員在工作之外的面貌,另一方面亦能理解為何看似平凡無奇的兒童失蹤案會受到特殊小組的格外重視——因為天下父母心,當自己有了孩子後,觀看事情的眼界不再單純的理性而漠然,小組成員們比以往更深感必須早日將兇手繩之以法的重要使命。《邪教》全書採用第三人稱的視角敘事,敘事鏡頭在特殊小組的成員間輪轉,並時而穿插受害者的脆弱身影。作者的文字輕快但敘事細碎,令劇情節奏不像是飆速的雲霄飛車,反而像是佛朗明哥舞者般,為讀者舞出熱鬧且華麗、快慢交錯且繁複的視覺饗宴。

閱讀至此,忽然感到有些疑惑,書名是「邪教」,但特殊小組的行動全圍繞著兒童失蹤案,似乎看不到任何邪教的蹤跡。孰料作者早在故事行進間埋下一個又一個伏筆,邪教的鷹爪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探入特殊小組,並與小組成員以及他們緊追不捨的兒童失蹤案產生意想不到的連結。相較於在前作《箱子》裡極早就與特殊小組合作,文森在本集裡是在接受米娜的私人委託後才正式回歸。在文森與米娜再度展開合作前,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描繪兩人對彼此的思念之情,儘管他們各自擁有無法輕易跨越的身份,但靈魂的高度契合讓他們似有若無的關係在體制外緊密相連。當文森正式回歸後,特殊小組的調查行動才終於朝向破案之路邁進。本書一如前作《箱子》的故事套路,自開卷即登場的兒童失蹤案不是第一樁更不是最後一樁案件,而且案件的危險層級隨著調查進度的延滯而節節升高。作者善用文字營造時而風趣幽默、時而詭譎神秘的多變氛圍,讓讀者的心情隨著曲折蜿蜒的情節擺盪。

除了辦案過程的描寫一如前作的精彩之外,本書另一個著墨重點放在深入剖析與重組「邪教」的定義,顛覆了讀者對「邪教組織」的刻板印象。書中藉由米娜分離多年的女兒娜塔莉的視角,解析邪教組織的內部運作。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側寫缺乏家庭溫暖且正值青春期的娜塔莉,在一個機緣下接觸了名為「伊比鳩拉」的哲學組織。原本娜塔莉也與一般的青少年一樣,對於什麼哲理、心靈成長之類的學說不感興趣,甚至以半吊子的輕浮心態旁觀這個組織。然而,人心其實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隨著和組織成員的頻繁往來,娜塔莉逐漸被組織的理念吸引,不由自主地成為組織的新成員。從排斥、認同到歸化,讀者可以透過娜塔莉短期之內的變化,深刻感受到組織的渲染力其實是超出預期的。這也是為何以往常在新聞事件中看見邪教組織鼓吹成員進行不理性的行徑時,成員非但沒有反駁與抗拒,反而欣然且熱切地聽令行事。娜塔莉的例子反映出,其實所謂的邪教不只侷限於一般人通常以為的宗教組織,也不見得擁有明確的邪惡教義與目的,邪教的行動也可能與正常的團體活動內容無異,讓人完全沒有踏入邪教的感覺。然而真正令「普通組織」變質成為「邪教」的,是成員的盲目追隨與領導者的集權所產生的「腐化」。這種「腐化」宛如癌細胞,一方面掏空組織長久建立的正向能量,一方面透過語言與共識凝聚的渲染力,趁隙侵蝕成員的身心。

《邪教》延續了前作《箱子》的世界觀,再次探討「家庭」的健康程度,對於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和未來之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本集的米娜和第一集的文森一樣,在逃避多年後終於鼓起勇氣去面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並接受今日讓自己的內心有所遺憾的局面,是由當年的自己一手促成的。本集的最後為第三集內容埋下伏筆,究竟在第一集中揭露的文森兒時所發生的事件,會在第三集如何繼續發酵並襲擊文森?而米娜與文森基於許多的相似之處互相吸引,兩人的未來又將會如何發展呢?當我讀完《邪教》的最後一頁時,我已忍不住期待續集的出版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3/19

原作小說的暢銷度與改編影劇的成功經常是相輔相成,榮獲2023年艾美獎與MTV影視大獎多項提名的美國影集《黛西‧瓊斯與六人組(Daisy Jones and the Six)》,其原作同名小說有著令人迷眩而又悵然的魅惑氛圍。在閱讀原作小說之前,我曾經擔心自己並非搖滾樂迷,也未曾看過這部小說所改編而成的影集,對於書中所敘述的搖滾時代能否有所共鳴。但在正式開始閱讀之後,我完全忘了這份憂慮,任由作者流暢而節奏明快的筆調,帶領我全心沉浸在璀璨、火熱、又狂野的搖滾世界……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是我繼《銀幕女神的七個新郎》後,再次閱讀由泰勒‧詹金斯‧芮德(Taylor Jenkins Reid)創作的小說。猶記閱讀《銀幕女神的七個新郎》時,我驚艷於書中將好萊塢巨星幕前的亮麗風采、幕後的辛酸苦澀描繪得栩栩如生。此次閱讀《黛西‧瓊斯與六人組》更是對這位作家大膽的寫作手法敬佩不已。僅以人物對話構成的作品容易流於平板沉悶,且因缺少情境描述極易讓讀者的想像空間難以豐富立體,因此除了現實中的人物專訪之外,一般的文學體裁不會考慮選用此種書寫方式。但本書作者不只是具有嘗試的勇氣,更用精湛的技藝克服這種寫作手法常會顯露的缺失,並透過各角色的視角述說同一個事件的回憶與反應,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帶給讀者層次豐沛的視覺饗宴。《銀幕女神的七個新郎》和《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皆以演藝圈生態為故事背景,兩部作品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的女主角艾芙琳追求的是個人成就,而後者的女主角黛西則是渴求真心相待的愛。艾芙琳的所作所為皆有利益的盤算混雜其中,即便她後來也是渴望擁有真愛,卻無法完全放棄已掌握在手的名利地位。而黛西的欲望相對的單純許多,她想用在樂壇的成就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她想像普通人一樣擁有理解自己的朋友、戀人,於是黛西獻出真心,透過她的歌聲、音樂創作傳遞,期盼能遇見聽出隱含其中的心意的伯樂。

儘管本書的故事背景定調為七〇年代,但閱讀時除了有令人著迷的復古懷舊感,各段情節即使擺放在現代社會也毫不違和。特別是書中藉由幾位女性音樂人的視角,探討女性在職場上常遇到的困難與抉擇,以及她們和男性一樣有自己渴望追尋的夢想、有想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的野心,以及她們主張自己擁有感情與身體的主導權。這對當時父權盛行的社會風氣而言無疑是一種抗爭,同時也是泰勒‧詹金斯‧芮德(Taylor Jenkins Reid)的著作中最重要也最吸引人的元素。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朵朵小語25週年紀念作】

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朵朵小語25週年紀念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23

最早接觸〈朵朵小語〉是在〈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的花編副刊,每週三日的報載,分享了朵朵暖心正向的三則箴言。無論是想激勵自己,感受休假時的放鬆喜悅,或是心情低落想尋求支持時,朵朵小語總能在那小小的角落裡,靜靜地散發出柔和的光與熱,療癒每位讀者的心靈。

這次試讀《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重拾了當初在報紙上與朵朵小語相遇時的感動。朵朵的文字輕柔溫和,不使用華美絢麗的詞彙,僅是以平實簡單的詞語重新組合,化為一道我們本應擁有卻經常錯過或是未曾注意到的生命曙光。心思溫柔細膩的朵朵替我們捕捉住這些曙光乍現的瞬間,以文字為媒介,將它們一一保存並集結成冊。

本書收錄的一百則朵朵小語,依照各自的語意分門別類。人生路上悲歡離合時時流轉,宛如繁星點點的朵朵小語總有一句適用於當前的情境。這時候與其獨自沉淪在無邊無際的情緒海洋之中,不如讓自己短暫放空,翻開朵朵小語,從中擷取能讓自己重新獲得繼續邁步向前的力量的篇章。我想這是作者朵朵撰寫小語的初心與用意,更是我們閱讀朵朵小語時,應該給予的最佳回饋。

最後我想分享幾則節錄自書中的暖心小語,以及我對這些朵朵小語的感觸。
「親愛的,相信自己就是相信奇蹟。給自己時間,就是給奇蹟發生的時間。」
身處在進步繁榮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生活步調早已不知不覺地被大環境影響而撥快。有時快得讓自己倍感壓力、幾乎快喘不過氣,有時快得讓自己被迫忽略能讓自己開心快樂的微小瞬間。『時間』看似人人平等擁有,但個人感受到的『時間感』卻各異,這句朵朵小語說的既是要擁有相信自我的信念,同時也提醒著我們『等待』的重要性。許多事情當下不一定能有好的解方,但時間是極好的潤滑劑,水到渠成之時事情自然圓滿完成。多給自己、給奇蹟、給世界一點時間,我們的人生路將會更具彈性與美好。

「親愛的,傷心的時候更要愛自己,所以就從好好吃飯好好穿衣這種日常瑣事做起。」
『愛自己』這句話在現代社會早已流行多時,但什麼才叫『愛自己』呢?是否需要大量的物質享受加持,才能達到『愛自己』的目標呢?朵朵小語提供了最簡單、基本卻也真實無比的做法:我們可以吃喜歡的美食、穿喜歡的衣服,但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能感覺到快樂。享受快樂的時光,便是愛自己,所以『愛自己』一點都不難,對吧!

「明白自己不必討人喜歡,就是自信的開始。」
能讓別人喜歡自己,是一件令人開心愉悅的事情,但如果為了『讓別人喜歡』而刻意去討好,不僅本末倒置,更反倒讓自己受了折磨,失去『讓人喜歡』的原意。朵朵小語提醒我們,最需要取悅的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也是自己。如果為了得到別人的喜歡而捨棄了『自己』,那麼為此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不必要的、多餘的、不具意義的,我們無須將寶貴的生命時光浪費於此。

如果這幾句朵朵小語有觸動你,如果你覺得這些摘錄還不夠,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有更適合你的朵朵小語,翻開《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細細品味,也許你一直在尋找的那道曙光早已在此等待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讀完這本小說,愛情細胞全部活過來!

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讀完這本小說,愛情細胞全部活過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25

或許是每當情人節的到來,各家商店紛紛賣起包裝繽紛、氣味香甜可口的巧克力緣故,巧克力與愛情自此產生了密不可分的強烈連結。以往選購巧克力時,除了依照個人口味偏好之外,有時也會參考星座建議或商家的文案內容,但若要說哪一款巧克力可以對應何種愛情形式,卻又缺少相關的說法。本次試讀《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時,看見作者以此作為小說切入點的巧思格外驚喜,更對書中藉由描寫巧克力種類與製作過程來對應愛情觀,覺得新奇有趣又有所共鳴。

《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整體以巧克力專賣店所設立的愛情諮商室裡分享的各種愛情故事為主,一如造訪巧克力專賣店的多數客人,皆抱持著藉由贈送巧克力向心上人告白的心意。願意在店內附設的愛情諮商室分享故事的當事者,正身陷單方面的愛情。可能是青澀的初戀、遲未結果的單戀,或是殘存餘溫的苦戀。傾訴心事的行為本身即是療癒自己的開始,店長靜心聆聽客人們的心事,在諮商的尾聲亦給予適合品嚐的巧克力,化為一股推動當事者前行的溫柔力量。

作者金藝恩以店長的視角進行書寫,溫暖誠摯地接納每個翻閱《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的讀者。書中陳列著多款巧克力種類,讀者可以依照個人的喜好或需求選擇品嚐,我選擇了看似最為基礎且外觀樸實的「可可粉」。可可粉的應用範圍寬廣,可直接沖泡飲用、加入西點成為主要調味、擔任包裹住固體巧克力或其他甜點的粉衣等,如同單戀的結局有著無法預測的多變性與可塑性。作者以「可可粉」獨有的防水特性,延伸出一段宛如可可粉需要適宜的水溫才能成就滑順好喝的可可飲品的戀曲。愛情的溫度在最初的曖昧時期十分暖心,隨著兩人的互動熱絡持續加溫而變得滾燙,然而當兩人的想法與步調不再和諧一致,愛情的溫度便會開始下降冷卻。此種特性與巧克力的製作過程極為相似,可可粉最適切的沖泡時機正是愛情最火熱之時。倘若錯過了最佳溫度,可可粉是否就此浪費了呢?不,只要我們懷抱信心與希望持續攪拌,再如何頑固的可可粉最終還是會溶解化為無形,屆時我們便學會掌握正確沖泡可可粉的適宜溫度,亦能敞開心扉飲用滑順適口的新戀情。

進入《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被喚起的不僅是曾經歷過的戀愛記憶,還有被現實生活日漸消磨的「愛」的心意。無論這份心意品嚐起來是甘甜或苦澀,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咀嚼與品味的珍貴悸動。下一次,我想一邊品嚐著濃郁順口的巧克力,一邊閱讀《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讓嘴裡、眼裡、心裡浸潤在怦然心動的溫暖愛意裡。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透明夜晚的香氣:渡邊淳一文學賞得獎作品,直木賞名家千早茜感官書寫的顛峰之作!

透明夜晚的香氣:渡邊淳一文學賞得獎作品,直木賞名家千早茜感官書寫的顛峰之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日常生活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氣味,有些氣味讓人聞著便能心生歡喜,有些氣味連結到令人動容的記憶。作為五感體驗中的「嗅覺」,竄入鼻腔的氣味帶給我們的影響會是僅限於嗅聞的當下片刻,還是不由自主地沁入身心靈並持續發酵?

本次試讀《透明夜晚的香氣》,是市面上少數以「嗅覺」為題材創作的小說。試讀內容不多,以一位前來委託製作指定氣味的女子個案內容為主,她所委託的對象正是本書的主角、擁有「絕對嗅覺」的調香師「小川朔」。作者千早茜的文字平實好讀,以調香師的家事幫傭「若宮一香」的視角側寫出小川朔神秘低調且具備令人驚嘆的嗅聞能力的獨特身影。藉由若宮一香的雙眼,讀者可以清楚掌握委託人所呈現的外貌,逕自在心中形塑出委託人的形象。然而正所謂「人心難測」,我們以「視覺」定義的形象不見得就是對方真正的模樣,小川朔不依賴普遍使用的「視覺」,而是以旁人無法理解的優異「嗅覺」識破謊言,覺察出委託人意欲隱藏的真面目。

在有限的試讀篇幅中,已可預見《透明夜晚的香氣》一如往常受到大眾喜愛的日系懸疑推理作品,作者精心埋下多重伏筆包覆著小川朔,再藉由若宮一香的探尋,一步步揭開小川朔的神秘面紗,並同時向讀者揭露若宮一香不為人知的過往。兩位主角深藏於心底的傷痛會因為氣味的重現得到救贖,抑或是墜入更加黑暗的深淵,如此耐人尋味的鋪陳讓人期待謎底揭曉的時刻。若要說這本小說除了主角的秘密有待釐清之外,還有什麼讓人驚艷或期待的閱讀之處,我想是對於「氣味」的存在意義與價值的延伸描繪。如同本次試讀所節錄的「依戀:花香調香氣」委託內容,委託人因為思念失去的心愛之人,想藉由重現對方的氣味得到慰藉,而小川朔對於這樣的委託動機卻抱持反對意見。乍看之下會覺得小川朔有些不近人情與冷酷,同時亦能理解備受相思之苦折磨的委託人為何會想依賴人造氣味。然而隨著劇情發展,原本預定的立場逐漸反轉,讀到最後不禁對「嗅聞氣味解相思」的正確性改觀。

『味道越聞越想念。鮮明強烈的記憶會使人發狂。』這是小川朔對於本次委託下的註解。「氣味」在現實世界中的停留總是如此短暫,卻能藉由複雜的人心恣意加值而延長保存期限,甚至是改變「氣味」的本質與存在價值。其實人想要抓住的從來不是虛無縹緲、無法看見與觸摸的氣味,而是造就出那股味道的人或物,抑或是與那股味道產生連結的往事。對於「氣味」,我們應該順應自然讓它隨風飄散,或是經由人造模仿重現並不時沉浸其中?藉由《透明夜晚的香氣》這本題材別緻的小說,或許能讓我們找到與「氣味」最適宜的相處之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2/22

一個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不外乎是母親、妻子、女兒,當然也可能是他的異性貴人、戀人與紅粉知己,或是其他各種的組合。在正式閱讀《死刑犯與三個女人》這部小說前,不禁好奇書名提及的三個女人對這名死刑犯而言究竟是正面或負面存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女人都和這名死刑犯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糾葛。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講述著死刑犯安索的人生故事,這其中包含了他的犯罪。本書的敘述視角相當特別,當故事鎂光燈聚焦在安索身上時,作者選用第二人稱來描寫安索的舉止與部份想法,完整呈現安索伏法前的時光。作者以慢條斯理的口吻搭配時而低柔、時而尖銳的筆觸,不斷探究安索的本質。讀者閱讀這個篇幅時,可以用『讀者』的角度觀察眼前的安索,也可以代入其他的角色之眼去凝視近在咫尺的安索。
當故事鏡頭從安索的身上移開時,作者又以一般小說常見的第三人稱來陳述事件。由於讀者處於上帝視角的高度,因此可以明白那些用第三人稱旁述的事件皆與安索有關。這些事件敘述的內容,有時是描繪安索陰暗的成長歷程,有時是側寫警方調查三名無辜少女被殺害的命案的辦案過程。更多的時候是細筆描繪因為安索的存在而改變人生方向的女人們,或徬徨或堅韌的探索生命之旅。
各種陳述的片段交錯呈現,讓安索的形象既真實又撲朔迷離——真實的是,安索有著悲哀且令人同情的童年,讓人可以理解何以安索日後的人格發展會出現嚴重的偏差,導致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撲朔迷離的是,安索犯案時的想法並未以文字全面揭露,而是讓讀者藉由安索向不同對象吐露的隻字片語,半是拼湊、半是感覺的去還原安索的內心世界。

本書的書寫重點除了安索這位男主角之外,與他牽連甚深的女性皆有各自獨立的篇幅,而這些篇幅最終又會因為安索的緣故產生交集。此方面可以看見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對於女性情感的描寫功力相當紮實且細膩,每位女性角色的形象皆有明確的辨識度。例如安索的母親從原先的軟弱到為母則強的自我意識覺醒。曾與安索短暫共度童年時期的薩菲,幾經輾轉後成為前途無量的年輕警探,然而安索當年的身影仍悄然地成為她生命中難以抹去的印記。

閱讀完《死刑犯與三個女人》後,不禁感慨書中發生的所有悲劇,其實背後都是源自於渴望擁有『愛』。安索的母親因為渴望愛,而與安索的父親共組家庭,豈料識人不清、遇人不淑的結果,反而將自己與孩子逼至絕境。安索自始至終都渴望一份專屬於自己的愛,卻因他不懂得如何向他人正確的求愛,更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而不斷地屈服於自己的心魔,最終鑄下連自己都無法明白緣由的大錯。薩菲的心中一直有份渴求,但無論是工作上的成就或是短暫的戀情都無法令她感到滿足,直到最後她才發現這一切全是因為自己缺少了真正的愛。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尾聲解開了圍繞著安索的重重謎團,也讓各個角色的傷痛與愛找到出口,那麼書名所指的三個女人的真實身份揭曉了嗎?儘管本書的文案介紹早已披露,但我在閱讀之後驀然發現另一個層面的『三個女人』——文案所述的三個女人是深受安索影響的三名女性,但反過來想,深深影響安索的三個女人其實也在故事之中。我想無論是從哪一種角度去尋找『三個女人』的身影,都能感受到作者特別安排的巧思,而這也是閱讀本書的另一種樂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堇莊的房客

堇莊的房客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2/18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究竟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還是經由長年的互動與關心累積而成?由日本知名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撰寫的《堇莊的房客》,以日本常見的分租公寓為背景,藉由『堇莊』的年輕管理員和久井一悟的視角,描寫他與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三名毫無血緣關係的房客,以及親生母親和弟弟等人際關係上的互動,以既是身處其中的重要關係人,又似是局外人的旁觀角度,思索與探討人生常見的各種課題——親情、友情、愛情,以及人的情感歸屬。

本書中作者以不急不徐的溫和筆觸,細膩地描繪主要角色們面臨的困頓與心境變化。例如多次歷經家人離散的一悟,必須跨越的障礙是『家庭』,而這點關乎到獨力扶養他的母親,以及自幼便因父母離婚而被迫分開的親弟弟。年輕的單身女性美壽壽苦苦尋覓一份理想的『愛情』。拋下夢想、屈服現實生活的隼人,正處於職場與友情皆不如意的人際關係大考驗。堇莊的資深房客青子平日給人溫柔體貼穩重的印象,但實際上她有個深藏心底的秘密,這個秘密宛如慢性毒藥不斷侵蝕折磨著她……

以『堇莊』為中心的所有關係人,原來各自背負著無法向他人言明的痛苦與陰暗面。從章回目錄可以發現,本書除了身為主角的一悟之外,其餘的主要角色皆有坦露內心陰暗面的自白篇幅,這是否代表著一悟的心靈純淨無瑕呢?細細閱讀《堇莊的房客》後便會發現,一悟狀似是『堇莊』中最善良無害,但其實他的內心也有陰暗面。只是一悟長年苦於自己的體弱多病,故而對他人多一分體貼、少一分責難,且一悟也無多餘的心力去滋養惡意,這使得他心中的陰暗面受到良好的控制而未曾出格傷人。

一悟尚且如此,那麼『堇莊』裡的其他人會單純只是惡意滿盈的罪人嗎?不,其實所有人皆只是基於心中的『愛』,而做出不同的選擇。人有七情六慾,原先單純美好的『愛』,容易因為加入各種意念而扭曲變形。但這樣的『愛』就不是愛了嗎?有沒有可能在某個契機下,讓變形的『愛』回復到原有的純粹模樣?透過《堇莊的房客》的細筆梳理,讀者不僅能看到『人』所擁有的多面向,還能從中看見各種『愛的可能』。

每次閱讀凪良汐的作品,總會因為作者特別揀選出的語句剖析而感到震撼與感同身受。例如《流浪的月》和本次試讀的《堇莊的房客》皆有出現的「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我想許多人應該都有從旁人口中聽見的經驗。然而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情境下,這句話可以讓人感到暖心,亦可讓人覺得沉重甚至不悅。我很喜歡作者在作品中對「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的另類觀點剖析——「自以為的善意擅自加諸在別人身上,其實只是一種傲慢的表現。」乍看之下,以為這樣的觀點是不知感恩、無視甚至是踐踏別人的好意,但實際經歷過這類的人情壓力後,便能理解到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不是對方需要的善意,最終都會演變成無謂的壓力。」

儘管作者直指人性真實面的筆力如此犀利尖銳,卻很巧妙地運用輕柔細膩的文字讓閱讀感受變得柔軟舒適。當《堇莊的房客》的角色們一個又一個隨著劇情的推進而卸下偽裝,讀者一方面驚訝於這些角色乍然顯露的真實樣貌,一方面又能勾起自身的人生經驗與回憶。或是對應書中人物投射自己的情感,或是對書中的某段敘述、某句對白產生共鳴與感觸。內心更不由自主地因各個角色的境遇而覺得心痛或是感傷落淚。然而在哭過、痛過之後,又能因作者藉由筆下人物傳達的真情與誠摯善意,而讓內心獲得療癒與感動。
《堇莊的房客》再次施展了我所熟悉的凪良汐獨有的文字魔法,也讓我又一次愛上凪良汐的文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宛如星辰的你【2023年本屋大賞TOP1】(博客來獨家燙印簽名紀念扉)

宛如星辰的你【2023年本屋大賞TOP1】(博客來獨家燙印簽名紀念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15

繼2020年《流浪的月》後,日本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再度於2023年以《宛如星辰的你》榮獲本屋大賞NO.1的殊榮。本次有幸搶先試讀《宛如星辰的你》,從開卷起即被書中緩緩流動的細膩情感緊緊抓住目光,越往下讀越加深陷其中,精準刻劃人性的字句宛如一波波時而平緩、時而澎湃的浪濤不斷拍打心頭。

《宛如星辰的你》以從小生長在瀨戶內海的小島上的女主角「曉海」的人生為故事主線。作者先在序章揭露曉海目前的身份已是嫁為人妻,但婚姻狀況在旁人眼中可說是問題重重,小島上的居民們皆對此議論紛紛。雖然曉海默默承受著外界帶有同情和興味的異樣眼光,表面上仍不動聲色、一如往常的過日子,但其實她的心早已遺落在十七歲的過往回憶之中。這是本書埋下的第一個伏筆。

時序回到曉海十七歲時,她的原生家庭正處於即將破碎的邊緣,無法逃離但也無力改變的現實讓她不知所措。徬徨無助的曉海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和來自京都、出身於單親家庭的轉學生「櫂」有了交集。因為父親外遇而造成家庭關係日漸崩壞的曉海,與因為外貌風情萬種、為了追求愛情可以不顧一切地移居他鄉的母親,而被島上居民視為「異類」的櫂,看似立場截然不同的兩人,卻有著相似的孤獨和無法向他人傾訴的愁思。

十七歲是個微妙且尷尬的年紀,既非可以獨立自主生活的大人,亦非天真無知、需要受人保護照顧的孩童。十七歲只是個外表成長至近似大人,但對於世界的現實殘酷仍心思懵懂的半大孩子。然而,無論是曉海的父母或是櫂的母親皆忽略了這一點。也許不是他們故意忽略,而是這些大人並未如一般大眾所期望的成熟穩重,每個人都因為忙著處理自己的感情問題而無暇顧及孩子。被父母精神上遺棄的曉海和櫂只能自立自強,被迫在不良環境中一夜長大。『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曉海和櫂因為交換心事、互相扶持而逐漸堆積情感……

我很喜歡作者採用曉海和櫂兩方的視角交錯呈現的書寫手法,既流暢而感性地鋪陳兩人的相遇、相處、相知進而相惜的過程,更能讓讀者理解兩人面對家庭問題、外界盛傳的流言蜚語所秉持的觀點,以及雙方對於彼此各自抱持的看法。或許是我曾在都市和鄉村居住過的關係,對於書中描繪櫂從都市移居到偏僻小島後,總是感到格格不入的心境,以及曉海自幼便深深體會這座小島是個極為封閉的微型社會,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成為島民們熱議的話題,這些情節讀來都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

每次閱讀凪良汐的作品,總能感到自己飄蕩在茫茫塵世中的靈魂,終於有個能被理解、被療癒的歸屬之地。這次試讀《宛如星辰的你》的過程中,我的內心不禁湧現第一次閱讀凪良汐的作品《流浪的月》時所產生的震撼、感動、共鳴,以及無法抑制的心疼。即便試讀範圍有限,但《宛如星辰的你》帶給我的感觸,卻已強烈到讓我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對我而言,《宛如星辰的你》不只是紙上虛構的故事,而是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於過著『非正常人生』的族群們,所展現的關懷與慈愛,並讓我的心有所歸依、不再感到孤寂的溫柔之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812345678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