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Room826的所有評鑑

選擇障礙世代:受困於「無限瀏覽模式」,將成為現代最危險的文化病症

選擇障礙世代:受困於「無限瀏覽模式」,將成為現代最危險的文化病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5/0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不用說過多選項令人難以選擇了,我今天連要不要寫這篇書評,這種二選一的情況都陷入了「選擇障礙」!

令我不想寫的主要原因是本書的寫作方式。
作者表達的觀念很單純,他觀察到「開放的選擇」及「長期承諾」這二種相反的社會風氣在消長,並論證「無限瀏覽模式/開放的選擇」的風氣如何影響人們?他也提到了此風不可長的背後原因及破解的方法,並在書中列舉了非常多親友及名人的事蹟當例子來證明自己提出的正、反論點,但是,由於這些人的生活例子只有短短交待幾句話,在過多瑣碎例子的情況下,讓人讀到很疲憊及厭倦!換句話說:我會疑惑自己到底看到了什麼?怎麼重複同一個論述及類似的例子!

另外,翻譯也令我難受,例如:不論是「開放的選擇」或是「選擇的開放性」,譯者到底想表達什麼?我猜測是不是指「皆可選擇、隨意取用」之意?還有常常不用漢語的詞序;在詞法上也常常出現「什麼性」的詞,例如:複雜性、開放性、流動性…等等不合漢語習慣的情況。

其實,讓我推薦此書是因著贊同作者提出「承諾」與「群體」的理念,以及書中有許多名言及事件讓人可以延伸閱讀。作者提到了無限瀏覽帶給人的三項愉悅及痛苦後,他帶出了可能的解方,讓人在鼓勵「解構」,卻不知如何「建構」的死蔭幽谷中,找到了青草地及可安歇的水邊。全書也就圍繞著這主軸打轉,若能夠捱得過太多的例子帶來的煩躁感,這是一本鼓勵人研究、做事…等等要一門深入、避免陷入「樣樣通、樣樣鬆」的書。

勘誤表:
166頁:誤植,應為「記」字。談到《創世「紀」》故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陪傷心的人聊聊:重要時刻這樣傾聽、那樣對話【英國生命線志工訓練手冊】

陪傷心的人聊聊:重要時刻這樣傾聽、那樣對話【英國生命線志工訓練手冊】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5/0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當別人向您傾訴他的憂傷時,您有沒有說過類似「別想太多」、「哪有,你很棒」的話語去安慰別人?若有,您跟我一樣必須要讀讀《陪傷心的人聊聊》!想不到,即使是肯定對方的讚美之詞,有可能也會阻礙溝通,讓對方不願意再多說一點,原因是書中提到的其中一個觀念:不要急著給意見和妄加論斷,這論斷包含駁斥別人的感受。

本書作者凱蒂‧可倫波斯(Katie Colombus)在不少雜誌任職,她長期與撒馬利亞會合作,現在擔任該會公關部的副總監。撒馬利亞會的名稱來自於聖經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路加福音10:25-37》,簡言之,他是一位向瀕死之人伸出援手的仁者,即使他的出身被猶太人唾棄,但在耶穌的比喻中,這位令人意想不到的撒馬利亞人,卻是耶穌用來回應一位自以為義的猶太人,告訴他「你要當別人的好鄰舍」。

撒馬利亞會的創辦人查德‧瓦拉(Chard Varah)正是位牧師,他整理出「傾聽技巧」並登報徵求願意試行「主動傾聽療法」的志工,期間也造就了不少原本打電話求助的人,轉變成為接電話的第一線志工。這套技巧的主軸就是「專注傾聽」,真的就是讓傾訴者放心說出內心話,傾聽者主要的工作就是傾聽,其中有不少的NG行為,其實很常出現在你我的耳邊。雖然每項NG行為看似容易避免、每項傾聽的技巧看似簡單,但是,當自己遇到時,才知到在情緒反應的當下真的很難做到,箇中的原因,書中有從大腦的運作原理提出科學的解釋。作者舉了不少個案說明每項傾聽技巧,或許因為傾聽技巧的說明貫串整本書,所以看著看著會有重覆之感,不過,就當成加強印象吧!最後二章是希望傾聽者能保持心理健康而寫的,也是值得深思之處。

我曾聽過有人納悶地提問說:「聽就有用嗎?問題又沒解決!」、「面對長期都在訴苦又抱怨的人,我們一再地傾聽,會不會讓對方認為用這種方式可以得著安慰,所以每次都用吵鬧的方式討拍?」其實,讓對方願意說出來是第一步,解決的選項早在傾訴者的心中了,傾聽者要做的正是引導他們自己說出來。至於面對長期訴苦之人,書中建議交給專業的醫師及心理治療師,畢竟,撒馬利亞會志工的任務是傾聽願意踏出關鍵第一步之人,幫助他們整理自己思緒,甚至接受後續的醫療。

這套傾聽技巧不涉及醫療行為,卻可以幫助身旁的人打開心房,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單一人。請相信,讓別人訴說自己的事,本身就能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讓人有好心情!你我都可以成為向人伸出援手的好撒馬利亞人。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8 人中有 8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4/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您曾經有過類似的想法嗎?
「根本沒有什麼真相!因為每個人解讀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我們也不可能找得到真相,也不必白費力氣。」如果您曾經有,但現在已改變了,恭喜,您已脫離「後真相」的陷阱,也不容易成為暴政體制操弄的人了!作者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的這本小書用二十堂課揭露暴政慣用的各種伎倆,例如:獨裁者如何利用恐懼與謊言,讓人民乖乖雙手奉上自由與思考、求真的能力。

本書更告訴人民要如何「勇敢地」對抗暴政?勇敢並非不害怕,而是拒絕被恐懼操弄!書中提供不少對抗的方法,我舉出其中一項:「勇於尋找真相」。首先,我們必須相信有真相!「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若沒有什麼是真的,那就無人能批判強權,因為再也沒必要這樣做了。」我們也要趁著真相尚未死亡前去勇敢尋找,猶太裔的語文學者維多‧克蘭普勒(Victor Klemperer)提醒人們真相會在四種情況下死亡:1、公開敵視可驗證的真相,視虛構的故事與謊言宛如事實。2、薩滿咒語般的語言,也就是無止盡的重覆謊言。3、樂於自相矛盾。4、錯置的信仰。最後二項也可以說是人一邊故意撒謊,一邊真心相信自己的謊言,也好比說要拿了同一顆雞蛋給家人,又說要還給母雞孵小雞。

面對謊言,歷史與真相是帖藥方,我們人民可以從歷史學到規律,雖然每一個事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仍可找到其中的相似之處。第九到十一課即是戳破暴政如何無視真相事實,用煽動人心的謊言來達到目的;作者也同時教導人民可以如何破解這些伎倆,前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維爾(Vacalav Havel)曾寫道:「如果維繫謊言是整個體系最重要的支柱,那麼也就不難想像,對這一切的最根本威脅便是活在真相之中。」

若我們遇到一件事,必須先問自己這是確實發生的事,或是個人的情緒發言?我們在解釋之前,收集了多少經檢驗的相關資訊?我們在詮釋之前,是否弄清楚事件的原委,也就是梳理來龍去脈了嗎?我個人相信求證、尋找真相是對付暴政謊言的最佳武器!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4/2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誠實面對自己使用手機的習慣吧!請去下載追蹤手機使用量的APP查看自己每天花幾個小時在手機上?或許我們會說自己是因為工作、聯絡客戶而需要隨時查看手機,但是,APP會忠實的記錄我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常用的應用程式上面。若您和我一樣,也與本書作者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平均一天要花3小時在手機上,請趕快來看要如何拯救被手機綁架的大腦!其實,這也不能怪你和我,我讀了前幾章之後比較能釋懷,原來,這一切都是手機開發工程師的「誘餌」。

本書先介紹腦神經的運作原理,說明人類為什麼這麼難以抗拒手機?原來,手機開發者為了讓使用者對手機「高度黏著」,每項設計都是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而來,簡言之,讓人產生期待感。例如:我們一聽到提示鈴聲就想滑一下手機,一發文就期待有人按讚…等等機制,都是精心設計的「芋香黏鼠板」,讓人甘心上當。另外,多樣的手機功能也投人類所好,容易使人回到「分散注意力」的本能,但這對強調「專注力」的學習卻有很大的阻礙。

作者提出了五大拯救手機腦的解方(206頁),最後也整理了實用的建議(215-220頁),讀者們可以在生活中實證這些解方。我分享其中一點,作者提出「睡眠」有助於大腦建立長期記憶及過濾掉損壞的蛋白質,由於本書主軸的關係,他建議我們睡前不要使用手機,我個人提供一點其他的建議,若是經濟許可,買一張適合自己的床好好地睡覺。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若沒有的話,至少也有六分之一。人這麼長的時間躺著睡覺不只要恢復精神及體力,更是白天提升專注力學習新知後,固化學習的成效;而且適當的床也有放鬆肌肉和骨頭壓力的效果、增加好的睡眠品質…等等好處。像我為了一張床,花半天到處去專賣店試躺,更花了半個月的薪水,只為了一躺上去感受到壓力被釋放的感覺,能好好睡一覺。長期來看,我相信是值得的投資。

作者為了說明手機與精神狀況之間的關連,舉了不少實驗佐證手機引發了焦慮和不安,但是,這些實驗連作者本人都說「間接關係」、「不能百分之百確定」的情況下,就判斷是手機造成的,會不會太過寬鬆?而且不知是否本書從日文再翻譯成中文,書末並沒有註腳,當然也沒有附上各項實驗的來源。

或許可以這麼說,人的善妒、競爭、比較、危機感…等等性情,不論手機出現與否,其實一直都存在人的基因,與其說手機造成了焦慮及壓力,不如說人類對這些性情無抵抗能力,手機不過是集合了各種誘因的媒介,把人的這些性情激發出來了。人類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社群媒體上的各式比較也更頻繁地出現在人的眼前,況且,手機還便於隨時隨地攜帶的特性,也使人的心思與它綁在一起。

願各位想拯救手機腦的人們,一起來場「數位排毒」。

另外,本書每一章的圖畫設計真是一絕!設計者把經典名畫的人物配上了3C產品,真令人會心一笑,每章的主題與名畫搭配得極貼切,例如:從頭說人類一些本性的第一章,搭配了人類始祖被蛇引誘時,夏娃仍不忘拿手機自拍,還有梵谷累到頭趴在擺著筆電的桌上、聖母與聖子一同低頭滑手機、封底的耶穌在主理最後晚餐時,仍忙著用手機和平板工作…等等,都有不少想像空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9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4/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很難想像猶太大屠殺的歷史在冷戰時期十分冷門!在二戰結束後不久,這件事竟然就可以被德國、蘇聯以及血色大地上的各國「忽略」;與其說他們忽略猶太大屠殺,不如說是各國領袖們為了政治目的,不得不把死亡人數灌水,好使自己「國內的受害者人數」比猶太人多,或者,至少要差不多!為什麼各國要強調自己比較慘?各國的國界又是怎麼決定的?為什麼作者提摩希‧史奈德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去計算永遠算不精確、只能「合理估算」在血色大地死亡的人數呢?從《血色大地》的作者序以及結語來看,作者為了要讓這些死亡數字變回活生生的人而寫了這本書!他更為了紀念好友的親人們,讓他們在這片大地上喪命的苦難故事能被世人哀悼,例如:東尼;並揭發喪失人性的政權有多少詭計來屠殺百姓,以此來悼念因飛機失事而喪命的好友及其受苦受難的國家─波蘭文化部長:托馬斯‧梅塔。

也很難想像,還有「比」惡名昭彰的奧斯維辛…等等集中營「更廣泛」的屠殺事件發生在作者稱為血色大地的區域。作者回應了「苦難不能比較」這件事,他讓資料自己說話,並認為「歷史是一場對於真相、理解與責任的追尋,而不是一張畫滿犧牲、指責與意義的繪卷」。作者寫出東歐這片夾在史達林與希特勒二強之間的大地,因著狂人的帝國願景而被百姓的鮮血染紅。這二位狂人希望透過改革帶來經濟成果,但在改革過程中不惜使用可怕的手段,甚至不把人當人看待!

作者合理的運用歷史想像並透過人的行動與作為去揣測參與其中的人們心裡在想什麼,不只是希特勒與史達林,也包含了手無寸鐵等死的百姓及為求多活幾天而出賣同胞的通敵者。另外也有幾件事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根據什麼來劃分敵我?結語有一段話說:「烏克蘭科維爾市那間猶太大教堂牆上留下遺言給母親的猶太女孩,究竟應該算是波蘭、蘇聯、以色列抑或是烏克蘭史的一部份呢?(612頁)」請問語言、生活的地域、政治體制及思想、國籍、國界…等等哪一項能明確劃分「誰是他者」呢?又或者其中幾項能標示出「我」屬於哪一個群體嗎?作者跨國界、以事件為主題的書寫方式,為我們寫出一個「普世的」價值,這些是身為「人」應有的價值。我們從書中找到了哪一項?願我們各位能用此來善待我們的鄰舍!

勘誤表:(提供給出版社二刷時參考)
83頁:重覆「瓜分」一詞。
258頁:重覆「另一方面,誤解的可能性卻非常高」一句。
499-500頁:脫落「年」字,(一九四五「」六月二十日到…)。
507頁:誤植,應為「後」字,(戰爭結束「於」回到了波蘭…)。
551頁:誤植,應為「位」字,(德國「為」於波羅的海…)。
573頁:誤植,應刪去「遭」字,(不但在東歐「遭」剝奪了猶太人的特殊地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9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

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9/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終於,我找到一本把各時期、各地區的猶太史依照主題串連起來的一本好書!能讀到大量引用猶太經典的書,更是令人興奮的事!
目前坊間的猶太史書籍大多侷限於某地、某時、某事件,然而本書作者Simon Schama把這些片斷用某個主題貫穿起來,真的顯出他豐富的學識。尤其是猶太社群與其他族群的互動,更是難得一見的好論述!
舉幾個例子,第四篇「古典猶太人?」提到歷代的猶太人一直在定義「誰才算是猶太人呢?」要依血緣?靠政治?還是根據信仰來界定呢?最後一小段還隱約地提到了基督徒也來湊熱鬧。當然,我承認作者運用了不少隱喻,這使得讀者必須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識才可以通順地讀完本書。
第六篇「信徒之間」提到了住在阿拉伯半島的猶太社群與穆斯林的互動,特別是猶太人如何面對一個自稱也傳承一神信仰的烏瑪Umma?猶太人與基督徒之間的關係如何?我很高興讀到了猶太人從自身的信仰去反思這問題,尤其是看到了猶太人如何解釋了自身的經典!作者提供了讀者從希伯來聖經(舊約)、妥拉、塔木德、米示拿…等等猶太經典的觀點去反思,這完全反映出猶太人是以經書為信仰中心的族群,對非猶太的讀者來說,更是難能可貴的詮釋角度!我想,若非作者是猶太人,他可能不容易引用這些經典!
第六篇後半段及接下來的章節更顯出了作者高深的歷史書寫功力,這些篇幅提到了猶太人在伊比利半島的情況!這一大段歷史糾結糾了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這幾大社群的互動,作者能有條理的把這些串連起來,真的很不簡單!
作者能大量引用猶太經典來看待自己,這是我大力推薦本書的原因之一!台灣出版的猶太書籍不多,在奇談和教導致富的相關出版品中,本書是鳳毛麟角!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