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hear的所有評鑑

為什麼大家都來問我?只因受苦的人想得更透徹

為什麼大家都來問我?只因受苦的人想得更透徹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10

這本《為什麼大家都來問我?》書名直白地讓我笑出來。

一位年輕攝影師幡野廣志,罹患了難解疾病,餘生有限。他先是以自己擅長的攝影,為家人留下身影,放在網站上受到矚目。但是接著,他開始接獲讀者諮詢,問的還七葷八素喔,從愛情、親子到人際關係,甚或是有被殺害者的妹妹來信述說內心的沉重。

他實在忍不住想,自己又不是法師或悟道者,只是個攝影師,那:「為什麼大家都來問我?」
這讓我想起近幾個月的《大誌》上有個奇特的專欄「來自販售員的啟示」。取材自日本《大誌》,由讀者來向這些銷售員提問請益,這些問答也已經集結成書。

從英國起家的《大誌》,銷售員是街友(遊民、無住屋者),可以獲得自己銷售雜誌的五成收入。在傳統認知上,這些銷售員大概不會歸作「人生勝利組」。但是《大誌》卻做了這樣的安排,有年輕人甚至詢問該如何選擇科系。他們認真回答,我看得也津津有味。



之前《大誌》曾經邀請銷售員寫一封信給年輕的自己。每封信都讓我們得以認識一個活得並不容易的人生,和他們溫柔對待自己那個「內在小孩」。曾經走到谷底的人,看待其他憂慮是不是蜘蛛螞蟻呢,而如果是問到陪伴的經驗,他們應該更能誠實的回應「被陪伴的需要」吧。

所以《大誌》這個「來自販售員的人生啟示」,可能更適合這本書《為什麼大家都來問我?》的副書名:只因受苦的人想得更透徹。

幡野廣志在前言一開始就說了自己對於這些問題湧來的莫名其妙,然而他仍然認真思考,誠摯回覆。為什麼呢,重點(洋蔥)來了,他說,他把每一個問題都當成 #兒子未來會問他的問題。基於這個心情,做父親的當然會竭盡所能地回答呀。

例如有人提問了,好像跟朋友一起喜歡上了社團裡的某人,看得出朋友展現了迷人的笑容釋出好意。她覺得對方好像對自己有點意思,也可能沒有。她想到三個人未來的關係就十分煩躁,自己是否應該做點什麼呢。

幡野廣志劈頭就說,「妳沒有獲勝的機會。」

他說,都看得出情敵比妳快了恐怕十幾步,而對方可能也是很受歡迎的人,妳只是在一旁等待而沒有餌食,絕對不會有魚上鉤的。「與其說她是個強敵,不如說身為妳敵人的妳實在太弱了。」
他並且給了一句打氣的中心德目:「能夠提起勇氣行動的人才能夠獲勝,這就是戀愛的幸福。」

想到這是他打算告訴苦惱單戀的兒子的話語,就不禁敬佩這位認真的爸爸。我們自己回答晚輩或思量上,恐怕都沒那麼認真吧。


記得多年前蘭迪教授一場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最後的演講」爆掉了全球的瀏覽紀錄。當時他罹患胰臟癌,受邀回校演講的題目是「全力實現兒時夢想」,爾後也受訪擴大寫成了暢銷書。

這場演講(書)的趣味與靈感四溢。不過當他講到最後帶回所謂人生中的「假動作」,他說,今天這場演講是個「假動作」,重點不在於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人生;他演講的對象也不只是現場聽眾,而是三名年幼的孩子。

這段話一出,相信很多人的心都跟玻璃般的匡啷響起。結尾時,他以生日蛋糕祝福妻子生日快樂,她上台後在他耳邊輕聲一句,現場演講時我們不知道,在書中蘭迪透露了,她忍不住說了:「求求你不要死。」

在體力有限還要準備演講之前,他的妻子曾經央求他再三考慮,不如把時間留給家裡,何況演講前夕正是兩人能共度的最後一個她的生日。但蘭迪認為,他在眾人前演講成就的內容,會讓他兒女們日後聽起來比較信服。



記得父親過世前,我居然也曾想過,還有什麼人生的大哉問趕快問一問這盞光明燈。這念頭實在也不太體貼,他都已經花巨大的心力要勇敢面對他的最後一幕,我怎麼還去煩擾他先給我幾帖祕笈。

不過幸好,我還有他多年來的文字家書,也還有《傅雷家書》,也還有如《最後的演講》《為什麼大家都來問我?》這樣刻骨銘心的各位爸爸的愛的家書,得以借鏡思量。
.
.
幡野廣志今年還受日本媒體邀請,前往311震災區紀錄「十年後」的影像。依然在專業的崗位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0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像我一樣黑》,是我在第三級自律前與後,看了兩次的書。直接先說:非常好看,也非常值得看。

我分兩次就閱讀完畢,當時雙北確診狀況沸沸揚揚,每次闔上書時,我真的有一種「閱讀就像掉入另一個世界忘卻現實」的感覺歸來。閱讀真好。

起初我從某次瀏覽上看到,1959年,一名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想要認識種族議題的真相,他決定進入黑人群中,而且--是把自己「變黑」。什麼叫做把自己變黑?我掛心兩個月覺得一定要讀這本書。

居然真的就是這樣,他靠著藥物和光線照射,在比醫生建議更短的時間內,將自己會裸露在外皮膚部分染黑,每天再以藥物和化妝品維持。在他走出診所的那一刻,醫生握了握手跟他說:你將進入遺忘之地。

我從來沒聽過這麼奇特的一件事,這麼奇特的一個人!實在要為出版本書中文版的八旗出版社認真的唱首歌,並且推薦大家一定要讀。

這本non-fiction實在是十足的fiction。

他的臥底滲透,不是以白人之姿跟黑人做朋友,他就處於一個「黑人對黑人」的普通且真實狀態。這麼說,就像電影「阿凡達」,你變成納美人以認識納美人。

他竟然就發現自己很快就習慣於卑下忐忑,眼神自動低垂,因為他人仇恨的眼光就能讓你無法維護自己。公車司機高興就可以不讓黑人下車去上廁所,或甚至「在站牌下車」都可以任意跳站;你連電影海報上的女子都不能看;再怎麼和善的白人還是不會讓你上近在呎尺的廁所,上個月常常服務你的店家,拒絕為你換鈔;那些願意讓你搭便車的白人,無非不是採取施捨或好奇的原因,甚至想知道黑人生殖器大小。

在紙本書第161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搭便車對談,讓我一讀再讀。我是否能對於抱有成見的人,把握機會,娓娓以理以情說明?還是就以為「你們果然是這樣想、你怎麼不那樣想呢」,便沒有上進強化自己論述?

正因為從「他者」變成了「同類」,你才能真實知道每一張黑人家庭的餐桌上,喜怒哀樂是一樣的。在被羞辱憤怒之時,黑人們如何調適抗爭邏輯;黑人對待彼此,有更深重的照顧,他每次進入異城,就有陌生人關心他的安危,例如落腳住處,提醒不適宜前往的區域;當然也有黑人被睥睨後企圖養成的優越(混血兒)或自暴自棄。

這趟旅程是一個與「深褐」雜誌社合作的計畫,路線圖就以旅行日期依序畫在本書開場(非常為讀者著想)。在完成旅程後,格里芬將為雜誌社先撰寫專欄,爾後才出書。他每天寫日記,也是這本書的主幹。每天包括了疲累與思索。格里芬在每個城市都有緊急聯絡人,知道他的真實身分和計畫,隨時準備援助。



黑白議題的電影並不少,印象最深是在影展搶票的電影「藍色比爾街的沉默 」。電影的開始就是一對兩小無猜,女孩未婚懷孕後,兩家人截然不同的反應令人捧腹,你都已經在電影中的世界與他們建立情感了。但是他們想租間房子會被拒,買個水果會被白人警察糾纏--直到店家及客人(白人)出來制止。節日來到,走在歡慶的街上時,卻會因為白人警察就在鄰近而刻意限縮步伐、轉換角度,只希望不引進注意。我的心情跟著不知所以的驚懼。

剎那我想到《深井效應》這本書。這是一本講述「童年逆境經驗」沉默的影響。試想一個總處於出門上學要躲子彈、 回家就是爭吵家暴的孩子,體內永遠處於戰/逃狀態,內分泌賀爾蒙都不是正常協調,即使長大功成名就,深井裡的毒水效應還是被他的身體記住。



格里芬終於受不了了,決定美白恢復,昨天對他斥之如敝屣的人,今天全變回「原樣」。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終結。他與雜誌攝影師聯繫合作,攝影師必須假裝與黑色格里芬不期而遇才能拍照,他因為貼近而驚訝地發現從未見過的遭遇。

接下來,1960年,他準備專欄,接受媒體專訪。並且在接下來的年代參與民權運動。而他與家人因專欄公開受到的侵擾遠大過於支持,一度移民墨西哥。書籍的這部分發酵,寫得也不馬虎。是一本哲思泉湧的實踐集。



話題要跳回來格里芬。這人本身的人生也夠離奇。少時他就奇妙的申請到獎學金去法國求學,而他不會說法文。在那裏他第一次看到白人與黑人同學坐同桌,大為震驚。他在歐洲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協助猶太人潛逃。戰爭中,他受傷了,發現自己的視力逐漸消退,終至全盲。他潛心研究哲學神學和寫作,結婚生子。在1957年,他突然發現視力隱約若現,直到重現光明 !!!

《像我一樣黑》翻開書,第一篇日記在1959年10月28日只有一頁半,立刻切入正題,他要進行這項計畫。

「關於一個人如何摧毀另外一個人(包括他自己)的靈魂與身體。」

最後一點很重要,紙本書的設計,字體清楚,觸感舒適。三分球投進加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 從鳥糞到外太空,從暗光鳥到恐龍,沒看過這樣的鳥類學!

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 從鳥糞到外太空,從暗光鳥到恐龍,沒看過這樣的鳥類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08

這本書真是太出乎意料的好看了。

知道它是來自於,有回我跟朋友聊天說,ㄟ萬一有那種書是看起來目標讀者打不到我們,但是它其實很歡樂很好看?

朋友馬上回應這本我一聽是什麼碗糕鳥書的書。在圖書館翻閱時我還挺忐忑,明明裡面就是一堆學名鳥名是哪裡歡樂。但我堅信其中有詐,硬帶回家,從頭一讀馬上就愛上它,每天都要帶牠去wc和床上。

作者實在是太有才了我的天,描繪鳥類與研究者的生活超級綜藝,大概就像黃震南寫《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整個讀得很忙。而且誠摯地向譯者致敬,能夠把文內暗藏的幽默玄機注釋出來--這又要好比黃震南自己註釋《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裡面周星馳的電影,老師你沒寫的話我真的會漏勾--都盡可能讓讀者沒有錯過而且拍腿叫絕。

最重要的是,我走在路上還會開始觀察「鳥爪」!這書是有沒有成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是金智恩:揭發安熙正,權勢性侵受害者的劫後重生

我是金智恩:揭發安熙正,權勢性侵受害者的劫後重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11/08

如果沒有耐心讀關於 #metoo 的兩本《性,謊言,吹哨者》《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的追蹤過程,那麼韓國的《我是金智恩》是很好的選擇,也可能是更優的選擇。流暢好讀,也不需要被各種中文名詞後()內落落長英文影響閱讀。

金智恩是南韓政治明星安熙正的「隨行秘書」,跟我一樣不認識他沒關係,從書內可以一窺安熙正的權力之大,以及「隨行秘書」根本不是人做的工作--即使沒有發生性侵事件。西方兩本書多少描述了一點點性侵的情節,由旁觀者採訪,大量著重於消息求證與被權力壓制過程的攻防;本書是完全從被害者金智恩主述心路歷程。

書籍一開始就是安熙正把已經下班回家的金智恩又叫過去住所,為了確認她不會參加「#metoo」聲明,然後進行第四次性侵。那是2018/2/25。3月5日,金智恩接受媒體專訪,正式宣告 #metoo。

從這本書學得了幾處:

一,南韓職場的光怪陸離(在他們來說是正常)。
集體意識、眼光的箝制和男女地位差異,讓我忍不住為生長在台灣感到慶幸一點(同志仍須努力)。政治圈「隨行秘書」工作內容的「非人」,也叫人瞠目結舌。
之前南韓支援阿富汗難民記者會,讓幕僚跪地為發言的長官撐傘,也就是冰山一隅了。

二,受害者的習得性無助。
金智恩充滿創痛、娓娓的說明人們質疑她「為什麼不反應」「為什麼不報警」。當她開始向職場前輩反應時,她得到的資訊是「忍耐」或是「自己再放聰明再保護自己一點」,不然以後吃不了兜著走;當她每天為安熙正代接警政高層的電話,完全理解他的權力,也知道她的投訴會第一時間被通報給安熙正。她沒有理由相信體制會幫助她。

她之所以能出面打了這記有如犧牲打,只是為了「希望沒有下一個」。這也是《性,謊言,吹哨者》中,追查真相的記者在面對受害者不願重掀往事時,唯一能提出的意義。

我想到《龍紋身的女孩》莎蘭德。如果你是初聽這個故事,很容易簡化成被害者的復仇。但是作者拉森很綿密地編織出她的選擇,莎蘭德在「體制內」就求助無門,因為她就是被「體制」侵犯,那麼她怎麼還能相信誰會幫她?

三,除了性侵事件本身之外,安熙正夫婦、團隊甚至動用政治人脈、公器的全力反撲,噬血媒體及盲目網民的興風作浪,司法上不得公開資訊的外洩隱私,假消息散布,不僅對於金智恩、也包括想要幫助金智恩的同事都受到迫害及汙衊,讓訴訟還出現所謂的「二度傷害訴訟」。

四,有關支持系統的認識。
在金智恩公開受訪之後,她既失去工作,也無法回家生活。所以她申請進入受害者保護機構,她如何在團體生活中找到恢復一點秩序的機會。即使後來還是過不了關,在協助下搬入一個小房間自住。是好也是不好。

而她部份勇敢的同事,組成了「與金智恩同行之人」。他們為她與網民開戰、遞交請願書、收集「二度侵害」證據,對金智恩來說更重要的是,甚至是陪她吃吃飯、不讓她獨自。她過去的同事、同學、師長甚至父母友人,早已失聯,卻從社交平台上紛紛恢復聯繫,為她打氣,表示「我們相信金智恩」,這都讓她在棉被裡痛哭無助的時候,好不容易有的一點力氣。

就像從世界裂縫裡伸出的手。

金智恩說,自己之所以能走向 #metoo 這步,就是在當時打電話給工作上的前輩,也是深受安熙正重要的幕僚,這位前輩聽完電話之後對她說:「我幫妳。」這是第一次她得到正面的回應。
知名X japan樂團主唱Toshi,曾經被妻子引進邪教洗腦12年,散財無數,天天挨打挨罵,甚至導致樂團解散。在《洗腦》這本書中,他描述了即使身體自由但就是無法脫逃的「被洗腦」狀況。最後Toshi能夠成功「脫離」,也是因為是受朋友協助,逃到陌生人的家中,那位伯父,就是無條件願意為他付出的人,在伯父伯母平實又真實的溫暖,讓他擠出了剩餘的力氣。



生活過得如驚弓之鳥,連跟社運人士們吃個飯都必須遮掩但又有小小的歡喜,金智恩說,她不再夢想平凡的生活,她想「記住曾經握住的手、也抓住她人伸出的手,才能更懂得如何守護安穩的生活。」

她的描述讓我感受到,無論多麼小的支持,對當事人都是力量。在那些時刻,我們能不能成為別人的那雙手?

她的訴求卑微到我幾乎想要寫信給她,告訴她,台灣這兒有人讀了這本書,也會真心推薦他人閱讀,希望她有機會能夠如「給台灣讀者的序」中,來吹吹陽明山上清爽的微風。

【備註】

紙本書翻閱很順,字體大小及行距適中,紙張蓬鬆所以書籍重量不重。是非常滿意。
唯一痛苦就是在若干原文照登時(例如專訪逐字稿,聲明,請願書,文件等等),不知那個為何要用「灰,底,灰,字」呢呢呢.......
但是因為書很好看,所以還是搏命閱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罪行》德國律師的思索

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罪行》德國律師的思索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07

馮席拉赫寫故事很揪心。這在歡喜地拿到《罪咎》看到第一篇〈慶典〉就凍結在現場就記得。
馮席拉赫寫散文很燒腦。這在《可侵犯的尊嚴》每篇怎麼都像是新看一樣傑出就記得。

新書並不厚,原本覺得閱讀時光又要飛逝。讀了卻發現,長文的一篇,跟往常一樣不得不看得很慢,因為每句拆解都有思索。解了這段,下段又來。說不定真的需要自主隔離14天來好好享受。

由於散文篇幅不一。看到極短篇的時候有點傻住,但是再定心一看,卻似乎可以撥出他想要表達的價值。在台灣,幸運地,宗教及種族的衝突相較於歐美根深歷史是低得許多,我們不易理解但更值得理解。這些極短篇,對我有點像推理劇來google看看,或是作文試題內容--考生請發揮。
200頁給讀者的思索功課,並不簡單。

有時候會想起吳念真說的「等待馮席拉赫的文字,就像等待一個節慶,一個女人」。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蜜蜂與遠雷

蜜蜂與遠雷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8/05/08

【此時無聲勝有聲】

先請猶豫的讀者看看網頁上試讀內容。馬上就能發現這個故事描述的特別。

一場讓評審覺得無聊找不到「期待」到打瞌睡的初賽XDD,卻驚見一份叫人忌妒的履歷。評審抱著「好好來看看」的心態,少年演奏絕美--作者恩田陸寫了兩頁,在毫不知道到底他彈的是莫札特、貝多芬、巴赫的哪一首,我們依然能跟著感覺震撼。
(唉,作者能用文字描述聲音,我卻很難用文字描述她的文字。)

而最後,這位評審心裡想,這簡直是惡魔。
她從不安轉為憤怒。

惡魔?憤怒?我嚇了一跳。著實一個萬萬沒料到。
於是開啟了我決定閱讀《蜜蜂與遠雷》。

這樣的「萬萬沒料到」不斷地出現,我從皺眉想著恩田陸「竟然寫出這招」,到乾脆好好享受她還要提供什麼,每一個彎處都叫人驚喜著迷。看本鋼琴比賽故事的速度竟然跟懸疑小說差不多。而且還更難停手,百轉千折所設計風光,音樂賽事描繪飛揚但是都為了襯托出人類心思的複雜與美麗。如此自然,每個配角(包括負責提示賽者出場準備的舞台監督)都有自己的觀察心想。這些彎處太奇妙了。

所以,非常慶幸這本書的字體很不小!「不小」到我翻開還本能退後了一下。如果出版社硬要縮減頁數怕嚇跑讀者,大可以把字縮小多塞幾行。但我很感謝這樣的選擇,不要把我逼到去買電子書@_@。事實上這個厚度也還好,恩田陸沒有放過一個細節說飽說滿。

書中夾有一張書籤,掃描QR Code後可以進入APP聽取整個賽程的所有曲目。但不知怎麼就算我讀完小說後,還是沒有很急的興致要配樂著聽。應該是作者描述得即使沒聽音樂,以文字依然能教讀者驚心動魄,非常的純粹,我遂暫時不想用音樂來掩蓋了這樣的鋒芒。

大概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7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錢已匯入你的戶頭

錢已匯入你的戶頭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5/01/23

故事就是漂亮的開場在前,劇情愈來愈奇幻,
但又無法放下想搞個究竟,
最後還緊張到怕發生「寂寞拍賣師」的情節......

不過更驚喜的是在網站上才看到作者的〈後記〉,
請不要錯過啊,讀小說「後」一定要搭配服用!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來不及說我愛你

來不及說我愛你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7/30

我常常在咖啡廳、或候診的時候攜帶書籍閱\讀。所以閱\讀量很大。
女兒日前拿這本書給我,很少看中國小說的我,幾天來竟然因它腦海揮之不去!

匪我思存實在是太會寫了,節奏、情節都很緊湊,描寫得真是深刻,結果讀到第152頁的時候,我終於因為過度激動而有頭皮發麻的感覺,趕快把書闔起來不敢看!等我呼吸休息,過了幾個小時之後再繼續看。

我已經72歲了,為什麼會對於這樣愛得死去活來的愛情故事還有感覺呢?真的太奇怪了。我問女兒和孫女,阿嬤是不是有毛病啊?(而且在咖啡廳看的時候,我都不好意思把書封朝上)

大一的孫女毫不在意的說「為什麼這樣有毛病?」女兒則建議我正面思考:那就是作者真是太會寫了。

我想想她說得也對。

(我娘的反應太妙了,代母留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罪行

罪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7/13


請不要誤會這本書是為加害者說項。這也是我們必須尊重制度之所以規畫各種角色的存在(我倒覺得這本書順便提醒了法律人的「初衷」)。

因為每一個故事,就是在地球上曾經發生。有些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巧合,和不甘;也有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掙扎,和心疼。這就是人生。你不是他,你永遠都說不出「如果我是他」。請讓我們試著更有耐心。

人生的答案,有時候很簡單,有時候萬言難盡。Well,你一定懂的。

這11個案例充滿了劇情和心情轉折,十足是一本精彩的短篇小說合集,作者寫得精簡洗練,讓我們飲恨只有200頁,但只要想到所探討議題的真實深沉,我也不忍心讀600頁吧。幸好還有幾部媒體專訪的短片能稍略滿足更進一步的念頭。(也或許\這就是作者逼使我們回到清醒,不得不向內探索的手法?)

在對於「罪」最敏感的德國,討論著當今各種真實的罪......。非常期待作者更多的作品和更多的專訪能以中文版出現。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農會好好玩──嚴選45點,好玩、好買、好用旅遊小百科

農會好好玩──嚴選45點,好玩、好買、好用旅遊小百科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7/08/07

怎麼會有一本旅遊書會有讀故事書要一口氣讀完的感覺!
而且會非常衝動的想要去農會買東西致贈親友,那些從自己的土地長出來的東西,內容好可愛,包裝好可愛啊。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