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的所有評鑑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2/04

我們經常可以在武俠小說或者古裝劇裡看到說書人,在客棧裡、天橋下,靠著和聽眾說故事維生。這樣的文化之所以可以流傳,應該跟古時候的識字率不高、資訊流通有限有關,因此知識的傳遞,就仰賴這些說書人,將一則則鄉野奇談、軼聞流傳下來。


把時間拉回現代,在識字率普及、資訊取得非常容易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聽說過有說書人這個職業了。的確,當手機、平板點一點就可以有看不完的漫畫、讀不完的小說,誰還需要聽一個人專門講故事給你聽呢?


有趣的是,正因為資訊量一下子變得太多、各種理論又進化的太快,隨著生活步調加快,我們開始缺乏時間和精力去細細品嘗一本書,更不用說吸收了。


於是知識付費平台出現了,我把這樣的平台和創作者解讀為現代說書人。網路上開始出現講書、說書、或者書摘平台,只要訂閱,就可以用音檔或者文字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吸收一本書的精華。《讀懂一本書》,正是"現代說書人"樊登現身說法,教我們讀書、進而說書的方法,也就是進一步把一本書說給身邊的人知道,並產生興趣。無論你想成為一位有趣的說書人、或者想要把自己的認知邊界變得更深、更廣,應該讀這本書。

帶著目的閱讀
如果曾經參加過留學考試或者語言檢定,就一定對閱讀測驗不陌生。當題目看多、模擬題作久以後,我們開始覺得有些文章"似曾相識",別誤會,這裡說的不是猜中考古題或者機經。而是怎麼明明這篇的主題是地球科學、那篇在講天文史,但都有一個脈絡在?仔細對敲後,比較擅長總結的考生開始懂得"預期"文章走向,譬如這邊講了一個科學名詞,那往後會先對名詞作解釋,接著作出舉例。當文章走向可以預期,有時候也不難先想到待會題目要問什麼了。


閱讀其實也很像,我們當然可以放鬆的閱讀一本書,自由地讓作者決定帶我們往哪去。但如果要拓展認知邊界,請在讀完後問自己幾個問題:

架構是什麼?
開頭先說什麼?
最動人的故事是哪個?
最有價值的點在哪?

完整閱讀筆記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2/04

有位過胖的女士,曾經加入減重計畫,並進行了縮胃手術,減少了四十三公斤的體重,本來大家以為她的肥胖問題已經解決。令人意外的是,過了不久這位女士開始有自殺傾向,為了控制自殺的念頭和行為,又轉進精神病院進行電擊治療。深入了解後,才知道這位女士曾經遭受強暴。她說:「肥胖讓人看起來沒有吸引力,但那就是我需要的樣子」。


有時候我們如果錯誤的將解決方法當成問題,不僅得不到治療效果,甚至會衍伸其他問題。在上述案例中,其實肥胖是女士為了避免再度被強暴而得出的解決方案,在不了解情況的外人看來,肥胖卻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經過手術後,問題看似解決了,其實反而讓真正的問題以其他形式表現出來。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是一本探討創傷症候群的書,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創傷症候群的人的腦部構造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和許多心理治療或者腦神經科學書籍最大的不同是,作者在感性和理性中取得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在描述創傷症候群患者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同時,也能夠富有的同理心的告訴讀者:「只有一件事能使治療創傷的工作成為可能,那就是以敬畏對待患者為了求生存所作的一切努力」。

看完這本書,你會得到什麼?
認識數種處理創傷的治療法
理解創傷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以各種不同形式發生在許許多多的人身上,自己並不孤單
理解人的潛力無限,會慢慢變好的
理解自己或身邊親密的人為什麼有時候會那麼怪


完整閱讀筆記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電子書)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2/04

我曾在2019讀過這本書,那時覺得好喜歡。在書中介紹的Dollar Street也玩得不亦樂乎、嘖嘖稱奇,但竟然什麼心得筆記都沒留下來。最近在檢視曾閱讀過的好書,回想起這本,決定留下紀錄。


在網路上研究一陣後,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動筆。因為這本書太多人讀、分享了,已經有人做了詳盡書摘、將十種直覺偏誤以及避免方式一一列出,甚至有資料科學家以資料科學的角度切入寫了一篇分享。實在讓自己慚愧,不知道還能變出什麼新把戲。


因此,在本文的後半段我會分析自己生活中的實踐,畢竟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同,也許可以為你帶來一些新的想法。

作者分別是Hans Rosling以及他的兒子Ola Rosling與媳婦Anna Rosling Ronnlund。Hans是一位公衛教授及醫師。Hans為自己這一生的使命下了註解:「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


在日常的教學與臨床經驗中,深刻認知到世人對於這個世界有各種錯誤認知,而且這種認知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領域的專家都有,甚至連自認為"已開發"、"很文明"的歐美國家也無處不在。因此開始做出各種行動方案想要抵抗這種現象。舉凡Ted Talk、Dollar Street、GapMinder,以及現在所介紹的這本書,都是作者一家人努力成果。


書中談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不以二分法,而是以所得等級來分類國家。」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免於進入「二分化直覺偏誤」,作者認為「未開發」和「已開發」等舊標籤已經失真。為了更切和現實,決定以所得來重新分類國家。

這張圖的每個人像代表十億人,呈現全球所得的分布狀況,其實只要能夠進入第二級,人類的基本需求能夠得到滿足。這是否跟你想像中的很不一樣呢?其實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身處於中所得國家。

完整閱讀筆記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正念減壓自學全書【MBSR課程│圖解加強版】:美國麻大正念中心CFM認證導師、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始人「胡君梅」不藏私解惑書

正念減壓自學全書【MBSR課程│圖解加強版】:美國麻大正念中心CFM認證導師、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始人「胡君梅」不藏私解惑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2/04

「你感到自在嗎?」、「睡得好嗎?」、「常常被人說想太多嗎?」,如果覺得有共鳴,《正念減壓自學全書》是一本非常好入口的工具書。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帶領我們從為什麼要學習正念、認識正念開始,進而鉅細靡遺解說各種練習方法以及中間可能會碰到的阻礙,並搭配上作者許多個案經歷,集結而成。

和許多工具書、指南不同的是,這也是非常溫暖、溫柔的一本書,可以感受到作者胡君梅有強烈的使命感,並且真心喜愛著正念,想要分享給大眾。如果能夠將正念帶入不同場域,讓每個人都能夠更妥善的照顧自己、並創造出好的連結,就能對社會創造出一種友善的氛圍。雖然書中提到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家庭、醫病、親子、職場,但我認為對應到戀愛關係一樣適用,因此也推薦在感情關係中感到迷惘的你閱讀。

這是本結構分明的書,一共有七個部分,第一先談為什麼要學習正念、正念能夠帶給我們什麼以及正念是什麼。接著進入實際操作,由正念練習的七大原則著手,從身體覺察、情緒覺察、想法覺察反覆推敲,並搭配上融入日常生活的練習,帶領我們進入正念的世界。第六部分則涵蓋從醫病、企業職場、家庭、青少年等不同場域的應用。最後章節則講述正念的起源及發展。

完整閱讀筆記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有聲書)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有聲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有聲書
  • 評鑑日期:2023/02/04

一直容易受寫吃的文章吸引,每次去書店,經過某一區,看到一張張精美的食物照片,總是忍不住駐足翻閱,尤其是搭配上當地人文、故事元素的,更讓我愛不釋手。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叫做「飲食文學」,已經自成一個分類。


除了書以外,現在許多美食節目也越來越懂得融入當地文化,譬如Netflix的紀錄片《世界小吃》、《主廚的餐桌》等,都不同於以往的美食節目,不再專注料理手法、食材製程,而更多的關注餐廳主人的成長背景、心路歷程,讓觀眾理解這些料理是如何隨著主人的人生故事長成今天這副模樣。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便是這樣吸引我的目光。作者洪愛珠筆下寫的台北拓展了我的認知邊界,她利用文字紀錄兒時回憶、也帶我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書中包含近三十篇散文,多以不同食物或者菜式為主題,延伸出愛珠的回憶。其中關於「如何泡茶」、「如何炸物」、「如何煮飯」最能和一般上班族的日常生活結合。

比起商業類、正向心理學、工具類書籍,散文之於我是為了「好玩」、「開心」,不帶任何目的性的閱讀,因為閱讀文字本身就能帶來快樂,極富價值。


我最早接觸到的飲食文學,應該是舒國治的在「高鐵月刊」上的「下了高鐵吃小吃」專欄。每個月搭上高鐵時,最期待的就是翻開座位前的高鐵月刊,迅速找到專欄,看看能不能找到幾家下次可以品嘗的店,作為口袋名單。

看專欄不過癮,還去找了舒國治的著作《台北小吃札記》。每到周末,最期待的就是按圖索驥,前往書上提到的小吃店鋪一探究竟。不過吃嘛,畢竟是很主觀的東西,有時候吃到喜歡的,便記下,下次帶朋友來,但也有的讓人感覺平淡,就這樣隨著時間流逝、消失在記憶裡。《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中也出現過好多讓人看得好餓的小吃,又或者只是想去瞧瞧、感受一下書中所描寫的人情味。感謝網友Jian Jian的熱心整理,將洪愛珠筆下的店鋪們直接整理成Google Map清單,我已存在手機裡,準備探訪。



完整閱讀筆記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 (電子書)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2/04

談心理學的書已經很多了,但要找到一本兼具實用性與閱讀樂趣的不容易。《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是一本提出解決方案、工具,並以大量案例佐證,同時讓大眾容易入口,又不淪於雞湯的心理書。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自救工具書,這本不會讓你失望。


作者之一Jeffrey E. Young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希望能為「長期性的重複行為模式」提供完整的解決方式。回想起自己「剛出道」的時候懷著滿腔熱情,想要幫助個案。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體認到過去使用「個人主義療法」與「認知行為療法」的不足,因此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更好的幫助個案?既不會像「個人主義療法」,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讓個案找到解決方案、也不會像「認知行為療法」,忽略了個案豐富的內心世界?

於是「基模療法」出現了。作者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後,做了完整的分析,發現在這麼多個案中,每個看似截然不同,但有軌跡可循,因此將這些個案的問題彙整成十一種「人生困境」。以背後牽連的核心問題分類,再分別深究,提出解決方案。由於脈絡清晰、用語淺白、案例豐富,所以讀起來非常過癮。

你的人生中是不是有一種固定模式?就好像劇本一樣,不斷重演。例如重複和擁有類似特質的人交往、因為相似的理由分手、或者無論達成了任何成就,卻仍然感覺不到快樂或成就感?《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整理出十一個最常見的人生困境(Lifetraps)。

早在原始人時代,人類就已經發展出這三種反應,因應各種危險狀況,譬如打獵時碰到猛獸時,可以把野獸殺死、否則就盡快逃跑,如果不知道怎麼辦了,就會動彈不得、僵直在那。時至今日,雖然我們早已脫離要靠和猛獸搏鬥維生的生活方式,面對各種壓力時仍然會出現這三種反應。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中談到的創傷症候群患者,正是因為對這些壓力源過度敏感,而容易產生這三種反應。而這本書的使命正是讓我們不需要再時時投降、逃離和反擊,能夠回到健康的心態中。



完整書評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電子書)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2/04

會發現這本書是因為閱讀過作者Newport所寫的《深度職場力》,好奇身為一位在電腦資工領域深耕這麼多年的人對於「資訊成癮」會有什麼樣的見解。令我驚訝的是,Newport的資訊成癮程度其實很低,甚至沒有社群媒體帳號。


儘管自己沒有成癮的困擾,Newport透過讀者的回饋,明白這個現象很普遍,且不容忽視,因為人們普遍想要塑造美好的生活。因此著手做了許多訪談、閱讀,並分析後得到一套論述,鼓勵讀者進行數位斷捨離、加入注意力抵抗運動,成為數位極簡主義者。

作者首先說明了資訊成癮現象,以及所造成的影響。接著,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成癮,揭穿社群媒體的商業模式以及演算法。其實已經不乏有意見領袖分享了自己與之對抗的方式:譬如刪除app等,但作者認為這樣彷彿治標不治本,認為應該要有一套更完整的理念來應對人們對於所有科技的使用方式,就是「數位極簡主義」。


之後,書中詳述基於數位極簡主義下的數位斷捨離計畫、以及一千多名執行計畫者的回饋。好不容易斷捨離了各種社群媒體,多出來的時間要拿來做什麼呢?作者分享多位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倡議者的生活方式。

完整書評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2/04

說到「適合做什麼」、「找到熱情與天賦」這類話題,從小你我可能已經聽過大大小小的課程、書籍、心理測驗、建議,這些方法各有各的原理。我自己在人生中不同階段,曾接觸過由人力資源顧問、諮詢公司或者學校輔導室開發出的不同工具、方法、框架,甚至小時候也由媽媽帶著做過各種「星座命理」、「皮紋檢測」、「八字論命」,建議可以說是百百種,這些建議有些相符,有些卻又完全相反,到後來我都說不清楚自己適合與不適合做什麼。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不直接給答案的工具。這是一本以「設計思考」的方式出發,講述關於如何追求理想職涯、規劃幸福人生的書。「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被廣泛地用在許多產品及服務開發。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設計師,曾為蘋果設計第一隻滑鼠,也在大學擔任設計系主任。他們將設計的元素放入生涯規劃中,在加上許多實驗、個案研究,終於生成了這套工具。


既然是自己的人生,既然我們沒有像這個世界上其他物品一樣,一出生就有定義好的功能、要解決的問題,何不自己動手去找呢?


本書的作者是兩名設計師與史丹佛大學的教授,Bill Burnett與Dave Evans常常聽到來自於學生或者客戶的對於生涯規劃的想法,其中幾個典型的包含「大學念什麼,以後就要做什麼」、「只要成功,就會快樂」、「一切都太遲了」、甚至是「工作本來就不會讓人感到開心」,有感於這些「無效想法」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將課程融入自己設計本業的元素,用以人為本的商業手法來幫助人解決人生困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前半段先提出許多對人生無意義的「無效想法」,並佐以「重力問題」和「船錨問題」說明為什麼無意義。緊接著提出生命中的幾個重要元素:健康、工作、遊戲、愛,要我們為自己在各項的現況評分。再給出「人生羅盤」,強調「人生觀」與「工作觀」的一致性(Coherency)為什麼重要。接著一路從「心流歷程記錄」、「好時光紀錄」開始,帶領我們著手設計人生,開發屬於自己的「奧德賽計畫」。當然,旅途上總會出現阻礙,因此書中也談到「心智圖法」、「打造原型」、「心領神會」因應。最後,也不忘指引如何降低失敗機率、處理失敗。

別等別人告訴你這輩子該做什麼了,自己上路吧!

完整書評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2/04

會發現這本書是因為閱讀過作者Newport所寫的《深度職場力》,好奇身為一位在電腦資工領域深耕這麼多年的人對於「資訊成癮」會有什麼樣的見解。令我驚訝的是,Newport的資訊成癮程度其實很低,甚至沒有社群媒體帳號。


儘管自己沒有成癮的困擾,Newport透過讀者的回饋,明白這個現象很普遍,且不容忽視,因為人們普遍想要塑造美好的生活。因此著手做了許多訪談、閱讀,並分析後得到一套論述,鼓勵讀者進行數位斷捨離、加入注意力抵抗運動,成為數位極簡主義者。

作者首先說明了資訊成癮現象,以及所造成的影響。接著,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成癮,揭穿社群媒體的商業模式以及演算法。其實已經不乏有意見領袖分享了自己與之對抗的方式:譬如刪除app等,但作者認為這樣彷彿治標不治本,認為應該要有一套更完整的理念來應對人們對於所有科技的使用方式,就是「數位極簡主義」。


之後,書中詳述基於數位極簡主義下的數位斷捨離計畫、以及一千多名執行計畫者的回饋。好不容易斷捨離了各種社群媒體,多出來的時間要拿來做什麼呢?作者分享多位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倡議者的生活方式。

完整書評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電子書)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2/04

說到「適合做什麼」、「找到熱情與天賦」這類話題,從小你我可能已經聽過大大小小的課程、書籍、心理測驗、建議,這些方法各有各的原理。我自己在人生中不同階段,曾接觸過由人力資源顧問、諮詢公司或者學校輔導室開發出的不同工具、方法、框架,甚至小時候也由媽媽帶著做過各種「星座命理」、「皮紋檢測」、「八字論命」,建議可以說是百百種,這些建議有些相符,有些卻又完全相反,到後來我都說不清楚自己適合與不適合做什麼。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不直接給答案的工具。這是一本以「設計思考」的方式出發,講述關於如何追求理想職涯、規劃幸福人生的書。「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被廣泛地用在許多產品及服務開發。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設計師,曾為蘋果設計第一隻滑鼠,也在大學擔任設計系主任。他們將設計的元素放入生涯規劃中,在加上許多實驗、個案研究,終於生成了這套工具。


既然是自己的人生,既然我們沒有像這個世界上其他物品一樣,一出生就有定義好的功能、要解決的問題,何不自己動手去找呢?


本書的作者是兩名設計師與史丹佛大學的教授,Bill Burnett與Dave Evans常常聽到來自於學生或者客戶的對於生涯規劃的想法,其中幾個典型的包含「大學念什麼,以後就要做什麼」、「只要成功,就會快樂」、「一切都太遲了」、甚至是「工作本來就不會讓人感到開心」,有感於這些「無效想法」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將課程融入自己設計本業的元素,用以人為本的商業手法來幫助人解決人生困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前半段先提出許多對人生無意義的「無效想法」,並佐以「重力問題」和「船錨問題」說明為什麼無意義。緊接著提出生命中的幾個重要元素:健康、工作、遊戲、愛,要我們為自己在各項的現況評分。再給出「人生羅盤」,強調「人生觀」與「工作觀」的一致性(Coherency)為什麼重要。接著一路從「心流歷程記錄」、「好時光紀錄」開始,帶領我們著手設計人生,開發屬於自己的「奧德賽計畫」。當然,旅途上總會出現阻礙,因此書中也談到「心智圖法」、「打造原型」、「心領神會」因應。最後,也不忘指引如何降低失敗機率、處理失敗。

別等別人告訴你這輩子該做什麼了,自己上路吧!

完整書評請見部落格:中途筆記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12上一頁 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