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的所有評鑑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2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你的『努力』通常結果都不怎麼好。」

一位熟識的朋友開玩笑的對我說這句話。

乍聽之下,好像是批評,事實上是因為他太了解我的個性。

我常常「很努力」(或者說很用力)的過日子。

我的「努力」常是用高標準檢視自己,不容許自己做不好,不容許犯錯,不容許讓自己跟他人失望。

過去有陣子曾要求自己即使上班,也要每天煮晚餐,給孩子健康的飲食。要求自己把家事做好做滿,維持一定的狀態。假日要找些有建設性的事情做,比如整理家裡、閱讀、上課學習或者利用時間做許多事情。我習慣性的把自己時間塞滿,不能停下來休息玩樂,只要日子過得太過輕鬆,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偷懶。行程排得越滿,我越有安全感,感覺日子過得很充實有意義。

直到有朋友好奇:「你為什麼非得要把你的行程排得這麼滿?」讓我好像從夢裡醒過來,驚覺自己的忙碌成癮,意識到自己的「過度努力」。

《過度努力》書封上寫著,「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 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這幾句話,像是重重一拳打在我身上,我頓時感到胸口緊悶、肩頸僵硬,有股複雜的情緒湧上來。

回頭檢視,才發現潛意識裡,是不斷努力追逐著他人的期待,這樣的壓力讓我長處於緊繃狀態,也忘記照顧自己。

我在《過度努力》書中的每個主角身上,看到自己每個部份的影子。不犯錯小姐總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忘了自己。完美媽媽一定要先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才有機會做自己。自責小姐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

周慕姿心理諮商師透過書裡的故事和剖析,讓我看到,原來我害怕的是讓別人失望。在每一次的失落中,感受到嚴重的「自責」與「自我厭惡」,感覺到自己很糟糕。而「過度努力」是一種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然而過度努力也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因為過度努力的人,追逐的是他人或社會眼光中的自己,而非真實的自己。

在這麼多的努力之後,除了擔心自己表現得好不好,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我,好不好?」

如果,你很怕麻煩別人,什麼事都攬在自己身上;或者你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在意他人的評價;又或者你一直很嚴格要求自己,要盡力符合他人的期待。

那麼這本書可以提醒你,有時候,當我們放棄「努力讓自己變好」,而是「希望多了解自己一點時」,拿掉「過度努力」,可能就有一些空間,讓「改變」自然而然發生。

如果,你想改變了話。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青少年身心正值劇烈變化,敏感又脆弱,很多事都藏在心裡。如果老師與家長沒有發現,可能就會讓憂鬱或焦慮持續,到最後影響正常作息。

「#孩子常以不滿憤怒做為表現。」「#有時難以具體說出他想做什麼或需要什麼。」

不要說孩子,大人有時也是這樣!有次我說晚上有課不回家吃晚餐,女兒就突然莫名的對我發脾氣,後來才知道她生氣的背後,內心真正想說的是她很孤單,沒有人陪伴。曾在某親子社團看到有家長分享,小孩想要什麼都不直說,每次都用生氣來表達,她常常要這樣猜感覺很疲累。我想其實不是孩子不說,是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青少年的憂鬱與焦慮比你想像的更常見。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這本書從個案故事展開,進一步教你#認識憂鬱與焦慮,如何#陪伴青少年以及#培養心理韌性。發現青少年的憂鬱成因不外乎是#人際關係,#同儕團體壓力、#學業成就以及#家庭因素,加上#網路媒體的使用,讓青少年的內在與外在面臨了許多挑戰。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情緒慣性:利用一個人也能做的家族系統排列,解開世代遺傳的負面信念和反應模式

情緒慣性:利用一個人也能做的家族系統排列,解開世代遺傳的負面信念和反應模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男主外,女主內。」這是傳統社會對男性與女性的期待。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家庭結構的變化,漸漸的,許多女性也要在外工作,但這個「女主內」的觀念,像孫悟空的緊箍咒,仍緊緊束縛著現代人。

這就是「情緒慣性」這本書裡提到的,我們繼承了身體DNA,也繼承了「情緒DNA」,傳承多代的決策、思想、感覺、行動、反應和心態模式,它們悄悄的、 無意識的 支配著我們的人生。

尤其是像 家庭格言、 家訓、 家規等等,有的甚至傳承好幾世代的內容,在書中稱之為「 系統句」。我們自小就被教導要服從並遵守這些信念、規條。而服膺這樣一套規則,讓我們覺得安全,在家庭、社會中有 歸屬感。


舊模式在你身上佔有一席之地,不能被排除在外,它也沒有對錯之分,畢竟是它帶著你生存至今,但現在舊模式發出訊號,請求你解決成因,然後繼續成長。

並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的環境狀態,能夠有更好的調整,才不會造成個人或是整個 家庭系統 的功能不良。

情緒DNA僅是你個人的真實,你可以自行選擇在任何時刻改變它。當你清楚看到問題,並做出不同選擇的時候,就進入了 創造者 的角色。就能 轉化 並改變自己的人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最黑暗處仍有光:透澈痛苦的根源,還原與生俱有的愛

最黑暗處仍有光:透澈痛苦的根源,還原與生俱有的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最黑暗處仍有光」這本書所述,學習釋放( 靜心覺知),可以讓我們穿透表面問題,看到真正的問題點。

只要願意,一切的遭遇都可以是一面鏡子,藉由這些發生,我可以看到我的解讀、反應模式和信念。

當事件發生,我可能就戴上綠色的濾鏡,看出去所有東西都是綠色,認為這世界只有綠色。我的執念和觀點,讓我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其他顏色。唯有覺察到自己的狀態,鬆動之後,不再執著只是綠色。

很多時候,真正讓我們受苦的,不是外在事件,而是我們的 #解讀與反應,它們就只是記憶,也就是能量。

每個人散發的能量、氣場有如鏡子,真實反映出內心狀態。

心裡有愛的時候,看到每一個人都感覺包容。
心理若住著仇恨和憤怒,看待每一件事就都有問題。

我們的行為模式或生命劇本,常來自過去的傷害與思考慣性,也因此又複製類似的困境。

為什麼老是同樣的問題一直在發生?為什麼這些問題來到我面前?為什麼我會重複經歷這些痛苦?這個問題可能就是要讓我去鬆動。要去探究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和障礙,是來自過去的經歷,才有機會從困境中真正的解脫。

我們的行為觀念皆來自上一輩教導,不知不覺複製到下一代,或者反其道而行。可能我被上一代逼著念書逼得很緊,現在我反而處處順著小孩,這是出自被逼迫而形成的另一面,所以一直走不出這些制約。

原本的痛苦或悲傷始終存在,只是被我們壓抑埋藏,也許逃避久了,遲鈍無感了。可是這些被忽略的能量,會轉成任何形式,一直掌控著我們的生命。


我們習慣向外尋求幫助,卻未曾檢視自己的內心。如果面對自己的痛苦,不論多麼不堪或醜陋,都可以沒有批判的如是同在,這份態度就是愛。

保持一顆安靜的心,一種安靜的態度,一個安靜的頭腦,我們才能看到、意識到。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為自己出征【燙金珍藏版】

為自己出征【燙金珍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我們常活在自己的期待與他人的眼光之中,日復一日的過生活,但好像沒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在迎合別人的同時,也逐漸遺失某部分的自己。

就像「為自己出征」這本書裡的武士,不斷的追尋他人的肯定,卻受困於自己的盔甲之中。堅硬的盔甲,讓他難以吃喝睡,甚至無法跟家人相處,過得很痛苦。終於,他想要尋求方法掙脫盔甲。

武士這段求解方的過程,並不輕鬆也很難熬。因為每道關卡都教他,必須先誠實的面對自己。

「安靜,才能與自己獨處。」

我們在生活中有許多角色,員工、主管、伴侶、父母、兒女...,每天在這些角色之中切換,忙碌著。當脫掉這些角色帽,回到自己身上,我怎麼看自己。有真正在意過自己的感受與情緒嗎?尤其是孤單、寂寞跟害怕,我們常習慣用逃避或假裝沒看見,來躲避自己內心的聲音。

常忽略那些糾纏不清的情緒,不斷把它們拋開,這樣就可以繼續若無其事地過日子。後來才明白,情緒並沒有消失,只是不斷的累積。然後等著高築的水壩潰堤。

「你有沒有把需要當作愛?」

武士需要太太為他做很多事,需要外界的掌聲。他以為那是愛,但那只是他的需要,需要別人愛他。

「你愛自己多少,就只能愛別人多少。」

跟著故事中的武士,走上真理之道,闖關沉默之堡、知識之堡以及志勇之堡。彷彿自己也歷經一場未知迷惘的心靈探險,一步一步更靠近自己,感受到那武裝的盔甲逐漸鬆脫的自在與自由。

「如果人能夠常常安靜下來,接受和欣賞,而不是跑來跑去的想抓住什麼,那個時候他們就會真正了解由心而生的野心是什麼。」

如果你對自己或在關係中感到困惑,也邀請你為自己走上征途。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臣服實驗:從隱居者到上市公司執行長,放手讓生命掌舵的旅程

臣服實驗:從隱居者到上市公司執行長,放手讓生命掌舵的旅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真實故事經歷,像小說般的敘事,高潮迭起,又令人有所啟發。

作者麥克辛格曾經在森林靜心冥想,有過美好的經驗,感受到生命平靜、超脫自我的喜悅,因此想不斷的追求那個夢寐以求的理想狀態。他試著隔絕各種生活的瑣事雜訊,找一片緊鄰森林原野的僻靜土地離世獨居,好去靈性修行他想要的境界。

然而在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中,為了擺脫自己腦袋叨叨絮絮的各種小聲音,麥克辛格決定展開「臣服實驗」。


他始終相信,每件事自有其道理,是要讓他有所體悟跟學習。只要是出自善意,對眾人有貢獻,他都願意試著去做,即使他內心"不喜歡"去做那件事。

很多事情似乎都早已安排好。就看自己選擇哪條路。



我們常常試圖控制和決定發生在自己生命裡的大小事,無怪乎我們會這麼緊張、焦慮和恐懼。我們每個人都真心相信,事情應該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式進行。常希望眼前的事實,符合我們個人的喜好。

我們習慣這樣說:「今天最好不要下雨,因為我要去露營。」或是:「我最好加薪成功,因為我真的很需要那筆錢。」如果事實不如我們期待,我們內心就會有抗拒,日子因此過得非常辛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跟生活搏鬥。

臣服實驗,是「讓生命帶領意志主張,而非由我掌控人生走向」的故事。當個人意志和周遭的自然力量密切合作時,會導致出乎意料的強大結果。

我認為,麥克辛格之所以在碰到各種事件,都能從容坦然地的應對,在於他持續不斷的早晚靜心,維持著他的初衷,靈性修行。他並沒有讓混亂偷走他內在的平靜跟喜樂。

我想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生命不會給你無法克服的難題,面對恐懼,放下喜惡,跟隨生命之流。接受他、面對他,宇宙會帶你去生命應該去的地方。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生氣爆炸時,怎麼辦?:正向教養的「生氣選擇輪」,教孩子如何正確管理憤怒情緒

生氣爆炸時,怎麼辦?:正向教養的「生氣選擇輪」,教孩子如何正確管理憤怒情緒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你會生氣嗎?

生氣時都怎麼做呢?

那你的孩子可以生氣嗎?

孩子生氣時,你都怎麼應對呢?

繪本《生氣爆炸時,怎麼辦?》藉由生動的圖畫,從手足紛爭開始,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管理憤怒的情緒,甚至大人也可以跟著孩子一起練習,一起討論,如何面對"生氣"這個情緒。


引導孩子動動腦想一想,生氣時可以怎麼發洩怒氣,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影響或傷害他人。比如捶打枕頭、捏捏布偶,還是盡情的畫畫,或是把頭埋在棉被裡大叫......


是一本很適合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親子共讀的情緒繪本,推薦給朋友們。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

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刻意放鬆》書裡提到,人們通常不怕忙,而是怕混亂。尤其是在忙碌之中,突如其來的各種插曲,都可能讓你理智線斷裂,覺得心累。


書裡講到,生活中有時會處於多工處理模式,其實非常耗損腦力,會對大腦造成傷害。或者忙碌成癮,習慣性的把自己時間塞滿,不能停下來休息玩樂,只要日子過得太過輕鬆,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偷懶,充滿懈怠恐懼。
我看得頻頻點頭,賓果全中!這幾項症頭通通都有耶!我感覺到自己竟然有些開心。

當很多狀態一一被點出來,就會覺得終於有人理解我了。另一方面是,既然有提到,表示書裡就會有解方!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以心理專業角度結合正念,協助我們意識到形成壓力的原因,在有覺察、有意識的紓壓練習後,選擇適合照顧自己的有效方式,從內而外改變慣性疲累,進而能夠回歸內在的安定與平靜。

很喜歡這本書的內容,時不時會拿來翻翻,提醒自己慢下來,停下來。覺察一下自己,好好照顧自己。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表達吸睛:從個人到小組,重量級講師教你的升級說話課

表達吸睛:從個人到小組,重量級講師教你的升級說話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我們隨時都在表達,跟人講話。跟主管開會,交代下屬,和客戶談話、提案、簡報,和孩子溝通。但是常常講話對方都沒聽到重點;或者明明說A,對方卻聽成B。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你講的重點,是不是對方想聽的重點,是核心關鍵。

就像,我們常常給對方我們想要給的,卻沒想過對方要什麼。或者,我們覺得這樣做對對方好,但對方真的覺得這樣是好的嗎?

表達要思考對象是誰,想聽什麼。
主管可能想知道有助業績、解決問題的內容。
家長可能對教養溝通的內容比較有興趣。
學員可能對方法目標的內容較專注。


印象最深的是,在說明交代事情上,明確清楚的表達,條列式很重要。

核心概念就是,想抓住聽者注意力,就是先把自己當聽者。
同理聽者想要什麼,在乎什麼,投其所好,是最基本的。其他更多技巧與心法,可以找表達吸睛這本書來詳讀,會有更多收穫。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13

有些人只是生命中的過客,需要耗費這樣多的心力在他們身上嗎?也許需要關注的,是那些值得在意、關懷與深愛的人,尤其是自己。

「我可能錯了」書中提到,我們大多數的念頭是不自覺的,我們是帶著印記的生物,這些印記的編碼來自我們的成長方式、經歷、帶著甚麼來到世上、自己的文化、生活處境,以及接觸到的周遭環境訊息。

我們無法選擇念頭,也不能決定他們應有的樣貌。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那些念頭。我們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而作者這十七年僧侶生活精神修練中,最珍視的一點就是: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

「我可能錯了」這句話,作者用來提醒,仔細覺察每個念頭,這是真的嗎?可能是可能不是。「我可能錯了」也有著謙虛的概念,讓自己與腦袋的想法保持距離,有空間可以接納不同的想法進來。

當你在跟某人爭執,或者是對某件人事物,有了主觀的想法與詮釋時,觀察一下自己的念頭,試著對自己說「我可能錯了」,停頓一下。

「我可能錯了」這是一句緩衝的魔法咒語,有可能讓你有不同的想法與看見。

作者比約恩用當僧侶修行的智慧,再次面對還俗後的憂鬱症與絕症,他的人生故事,真實的反映他內心的各種想法與轉變。生命中不同的困境,讓他一次次有不同的蛻變。

生命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