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Lv.8
user-img
射手媽咪婷婷

354則書評

354本書評分

13位追蹤者

614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354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呼洛特上學去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7
你可曾有過一個不被打擾又能安心傾吐心事的「樹洞」呢?由於太有安全感,反而想跨出舒適圈看看外面世界的時候,卻缺乏勇氣而猶豫不決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困在自己所設下的牢籠,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可以面對未知的一切,更對於在眾人面前抒發己見而心存懷疑,於是我們替自己貼上了「沒辦法」、「不行」的標籤,也因此可以逃避實踐的機會來讓自己感到安心。

但事與願違,人總是必須要面對成長的挑戰,而第一道難題即是「上學」,不僅因為要與父母暫時分開而感到焦慮,更因為沒有熟識的人事物而感到恐懼,所以《呼洛特上學去》這本書的作者便替小貓頭鷹安排了一個軟綿綿的玩偶陪伴牠上學,也是穩定心神的重要夥伴。

特別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把街上一名穿著高跟鞋且帶著藍色帽子的女人以特寫背面的方式呈現,來強調小貓頭鷹內心對於世界的驚奇與不安。然而,最令我感到讚賞的部分是作者並沒有把上學的場景局限在教室裡,而是把一張張桌子擺放在樹枝上,也代表著在任何環境都可以學習,即便是大自然也能帶給我們許多全新體驗與智慧,藉此營造開放式教育的觀點,而不是單純從書本上汲取知識。

雖然這本書的主要用意是表達小貓頭鷹突破心理障礙而勇於在眾人面前表達,但我認為也同時鼓勵了孩子發揮想像力,就如同小貓頭鷹畫了香蕉貼在葉子上,並沒有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反而激起了其他人的好奇心與鑑賞力,甚至帶動了仿效的學習氛圍,都是非常值得稱許的部分。

最後要來說說這本繪本最吸睛的莫過於畫風,充滿著濃厚的法式風情,瞬間帶領我們抵達綠意盎然的街道,以及感受浪漫悠閒的步調,如實刻畫了作者居住的城市里昂,悄悄地替讀者安排了一場低調的南法之旅,滿足了視覺與精神上的饗宴。
展開
【醫學推理系列2】醫學之雛:破蛋而出的世紀大謎團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6
如果你在洞穴發現一個巨型的蛋狀物,你會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抑或是擔負起照顧的責任?

在上一集《醫學之卵》就曾提及主人翁「日本第一天才少年」曾根崎薰從未見過自己的母親,也因此故事走向描述從「發現生命」至「保護生命」的心情,同時也闡述人生在世有許多事情萬般不由己,當我們遭遇到困境的時候,又該仰賴誰的幫助?還是只能盡信自己呢?

這一集依舊有許多醫學推理的部分,尤其新物種的角色登場更是增添了劇情的懸疑性,其中還融入了代理孕母的議題,對於青少年而言,可以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省思,又同時兼具奇想的吸睛元素。

這一套醫學推理系列富含許多醫學專業知識,即便是成人也很適合閱讀,對照現實生活的不確定性,或許也能找到一絲的共鳴。
展開
【醫學推理系列1】醫學之卵:進擊的少年醫學生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4
一名14歲平凡的國一學生,竟然因為一場陰錯陽差的考試而踏入大學醫學院,也開啟了前所未見的冒險,光是這樣的劇情及角色設定,就足以吸引讀者的目光。

當原本成績差強人意的國中生成為了眾所注目的「日本第一天才少年」,即便內心覺得名不符實,卻也因為虛榮感及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大學教授的盛情邀約,因而逐漸體會到成人世界的黑暗與狡詐,原來自己被捧上天的背後是有其目的,而不單純只是資優生而被刻意栽培。

這一套醫學推理系列的首部曲《醫學之卵》是作者海堂尊於12年前問世的作品,當時不僅在青少年間掀起了一陣炫風,也收到許多成年讀者的熱烈迴響,除了打破過去對於醫學研究及實驗過程總是艱澀又枯燥的刻板印象,真正引人入勝的是到底一位國中生怎麼能夠在醫學院如魚得水?在真實世界裡真的有這樣的天才存在嗎?我想多數人在內心應該都抱持著懷疑的心態,卻又不自覺被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及其故事所吸引。

我認為作者想告訴青少年的是這個世界仍舊有正義需要我們去維護,但所謂的「好」與「壞」的界線並非總是清晰可辨,當每個人都站在利己的角度,自然會有許多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也很可能為了顧全大局而必須捨棄某些堅持,雖然世事無法圓滿,但我們還是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挺身捍衛自己的權益,而不要一忍再忍,最後讓自己失去了話語權,也輸了旁人對自己的信任。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認為這個故事一開頭既然是一場不公平的誤會,其實應該在當下就勇於揭露事實,這是我在這部小說中所沒有看到的部分,也認為在青少年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必須要有所覺察及省思。
展開
森林有多少樹?:幫助小孩學會多元思考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3
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些問題不見得有標準答案,也會發現回答問題的人多半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當我們聽到別人的答案時,是否會感到大吃一驚,原來從別人口中吐出的答案竟然是我們未曾想過的觀點!

《森林有多少樹?》這本書便是講述許多動物輪番表達自己對於森林應該有幾棵樹木的看法,每隻動物都基於自己的需求來闡述自己的揣測,並且認為自己言之有理,而認為他人的答案是錯誤的。

不料,看似不一定得仰賴森林及樹木的螞蟻拋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讓其他動物紛紛稱讚牠的聰明才智,再也沒有其他答案出現。

到底是什麼答案呢?期待你翻開這本書找尋驚喜,也令人不得不讚嘆作者的巧思,以及致力於培養孩子洞察世界,並培養多元思考的能力。

女兒看到結尾時盛讚:「這本書也太好看了吧!」

而我從這本書體會到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謙卑,當我們敞開心胸多傾聽他人的意見,其實也是一種獲得。
展開
這一天,也許會不一樣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2
你能想出屢試不爽的祈雨方法嗎?

只要拿出已經洗好的衣服晾在太陽底下,沒多久就會落下大雨?

這是《這一天,也許會不一樣》這本圖文書的其中一篇,讓人看了不禁佩服作者雷內.梅里諾天才的想像力,而這本書集結了120個極短篇,把我們人生中許多不可預期的事情,以天馬行空又極為精準的圖文表達,時常會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的對白被作者全盤托出,也驚嘆作者對於世事的觀察力,以犀利的文字搭配具象的圖文讓人莞爾一笑,無論閱讀的當下懷抱著何種的心情,都能讓思緒得以暫離,瞬間被這本帶有黑色幽默的圖文書給帶入另一個異想世界,從而得到許多人生的領悟與啟發。

未來雖然可能令我們感到不安與恐懼,而眼前的那個人所說出的話語也可能挑動我們的神經,甚至根本從頭到尾我們都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努力,而作者替我們說出了許多不可言說的真話,也批判了現實生活中打著反歧視名號的虛偽人士,更把我們不願意面對內在缺陷的話語坦然表露。

這本書就猶如每個人的心靈之書,能直擊我們的內心,又帶給我們面對每一天的力量。
展開
朋友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2
帶領孩子翻開這本書之前,我詢問她:「什麼是朋友?」

孩子回答:「就是對我好的人。」

我再追問:「如果他曾經對妳好,卻要妳做對他人不好的事,這樣還算是好朋友嗎?」

孩子說:「不是,他也要對別人好,不能只有對我好。」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朋友就是那個可以與我們共享秘密,並且是那個不論是非都力挺我們的人,但我更想告訴孩子的是真正的朋友不僅應該心存善念,還要能夠坦然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旦發現彼此的觀念不同,還能相互包容與理解。

在學齡前孩子的相處互動時常可以聽到一句話:「你如果不OO,我就不跟你玩了!」而多數孩子通常會勉強自己配合對方,只因為害怕對方生氣,也擔心自己在群體中被孤立,長期下來會不自覺感受到被支配而內心委屈。

在日本國寶級詩人谷川俊太郎的作品《朋友》當中便描述朋友是內心時常惦記又會彼此關心的對象,也提醒朋友之間不要做對方不喜歡的事,也拋出了被排擠、嘲笑、不受尊重的問題,更清楚闡述在別人背後道人長短是不好的行為,尤其遇到爭執之後想重修舊好也需要道歉的勇氣。

比較特別的是谷川俊太郎也把朋友的形式做了更寬廣的詮釋,比如夫妻之間也可以是朋友的關係,抑或是忘年之交也能相處融洽,甚至朋友的範疇不局限於人類,再擴大到未曾謀面但急需我們幫助的孩童也是我們的朋友。

在繪本的最後幾頁出現了幾張震撼人心的照片,可以看到坐在輪椅上的孩子、在沙漠中凝望天空的孩子、以及有錢人家小孩與窮人家小孩的照片對比,都是在提醒著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都有義務相互幫助,即便在遙遠的國度,或是身處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環境,都應該展現大愛用我們各自的方式去關心他們,因為沒有人應該被這世界遺棄,不管對於大人及小孩,都是一本值得令我們深切省思的作品。
展開
謊言小精靈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0
相信許多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經驗即是當發現孩子長大開始說謊,便會怒不可遏而加以懲罰,卻沒有意識到孩子之所以會懂得說謊其實也是發展的必經過程。

《謊言小精靈》這本繪本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把媽媽的項鍊弄斷,第一時間被媽媽詢問的時候不敢說實話,於是便從嘴巴跳出來一個小精靈,也因為說了第一個謊而必須不斷圓謊,於是越來越多的精靈圍繞在身邊,不僅影響睡眠,還會不斷重複小女孩說過的謊言,讓生活受到干擾而苦不堪言。

直到媽媽發覺到小女孩的不對勁,也隱約猜到小女孩陰鬱的心情應該是與項鍊有關,終於讓小女孩向媽媽吐露實話,而所有小精靈也頓時消失不見。

小精靈所代表的是內在良心的不安,因為當我們不能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必然無法敞開胸懷而得到真正的快樂。

但我個人認為要讓小孩有勇氣面對錯誤,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倘若父母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自然不會讓小孩學會坦承,反而會想辦法極力去掩飾過錯。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一點是並非以威脅恐嚇的角度去告訴孩子絕對不可以說謊,而是很明白地表示孩子並不一定會把所有事情都告知父母,而小精靈也偶爾會出現一兩隻,但盡可能地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誠實以對,是非常符合現實與人性的表達方式,畢竟身而為人不可能永遠都不說謊,只要無傷大雅,很多事情不一定要過於追根究底。

這不只是一本教育孩子勇於表達的繪本,也告訴所有父母別用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必須要百分之百誠實,畢竟捫心自問,我們又比孩子坦承了多少?
展開
難過的話我可以把你吃掉(隨書贈送「快樂的秘訣」自剪貼紙兩款隨機一入+著色明信片組)
讀者評分
5.0
|
2024/07/19
你是否偶爾會覺得不管多努力都似乎無法讓自己感到滿意?

或是習慣遷就他人而無法真正發自內心感到快樂?

可以試著找朋友傾訴,或是找個安靜的地方把思緒放空,若有幸能得到一個微笑或擁抱,我想都能重新獲得前進的力量。

你可能會有所顧慮,也不想讓他人看見自己喪志的模樣,那有一個更好的選擇便是翻開《難過的話我可以把你吃掉》這本圖文書,能從許多可愛的動物插圖中找到與自己相似的身影,也會不自覺被無厘頭的情節給逗笑,更深深被許多暖心的互動與話語所療癒,讓我們相信這世界仍舊存在著美好,而不要被一時半刻的低潮給捲入無底深淵。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裡的動物是蛇,作者把大眾對蛇的恐怖刻板印象給抽離,賦予牠一個有趣又貼心的形象,還有許多令人噗嗤一笑的對話,可以讓人暫時拋開煩憂,完全進入圖文的異想世界。

無論你對現狀有多灰心或不滿,都請記得停下腳步,也不要勉強自己盡快融入人群,而是學會先放過自己並肯定自己,等待疲憊的身心修復,又能迎接每個嶄新的明天。
展開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從每天洗澡時、睡覺前、回家路上的親子對話中,練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者評分
5.0
|
2024/07/18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經歷過小孩不斷問「為什麼」的時期,尤其當你回答得越多越詳細,隨之而來的「為什麼」將會充斥在生活對話中,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小孩,可能偶爾會讓我們一時語塞,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不受框架限制的思考力與想像力。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這本書的作者史考特・赫修維茲本身是法律與哲學教授,也擁有政治學學位,在書中分享自己與兩個兒子的日常相處及探討哲學問題的實例。他說小孩之所以是一名優秀的哲學家是因為他們經常質疑大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每個大人總是認為自己懂得比小孩還多,這個論點並不能說錯,畢竟我們的人生經歷與生活經驗確實比小孩豐富許多,加上我們也受過許多知識教育,所以時常會以「老師」自居,但卻時常面對孩子提問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我們根本從未想過這些問題,因為我們已經把許多事視為不變的真理,以至於沒有產生任何的懷疑,直到孩子點醒了我們,才意識到許多知識及思維都是單方面地餵養我們,卻沒有認真去思考並找出答案,也或許根本沒有正確答案也說不定。

作者在書中提到許多家長不認為支持孩子成為一個思考者是自己分內的事,我認為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當孩子擁有了獨立思考,就很可能讓家長的權威備受挑戰,也會增加管教的難度,所以即便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也是對於成年後的期望,在此時此刻並不希望孩子頂嘴或提出迥異於我們的意見與想法,是不是非常矛盾呢?

書中有大量的哲學思辨,也分析了何謂「權力」與「權威」,也指出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理解他人眼中的世界,所謂的「真相」亦非絕對,而是因人而異,我覺得這也是對所有人非常好的提醒,也教會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感受與想法。

如果你也喜歡哲學思辨,這本書絕對能協助你找到思考的樂趣,也能帶領你在教養孩子的時候學習如何培養正面的自我意識,同時也學會如何判斷資訊真偽,並且懂得在不同時空背景環境下總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與對事物的評價。
展開
媽媽什麼時候才會來接我?
讀者評分
5.0
|
2024/07/14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的孩子而言,無疑讓他們的世界產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也伴隨著難以言喻的恐懼與擔憂。

《媽媽什麼時候才會來接我?》這本繪本把孩子第一次上學的心聲如實呈現,雖然學校安排了許多活動,但心中仍舊惦記著媽媽,期待放學見到媽媽的那一刻。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尚且對時間沒有概念,所以如同書中以具體化的方式去跟孩子描述會比較能夠使其理解,比如玩一場遊戲、畫一幅畫、唱一首歌不僅能轉移孩子的分離焦慮,也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時間的漫長。

以我個人育兒的經驗,我建議父母最好可以把學校一整天的作息先跟孩子做清楚的說明,而不是讓孩子不斷去追問及等待,如此可以增進心理安全感,也能更順利適應校園生活。
展開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
讀者評分
5.0
|
2024/07/13
雖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每當老師問台下的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的時候,多半是一片靜默,即便心中有所疑惑也不敢貿然舉手發問,因為無法預知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反應,所以讓擔憂的心情蓋過了求知的慾望。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中有所疑問卻遲遲不敢舉手發問,因為他擔心被同學嘲笑,更擔心被取綽號,甚至聯想到可能需要搬家到一個沒有人知道他的地方,最後可能只能移民到外星球孤獨度日,但又心念一轉想到在外星球不就更沒有人替自己解答疑問嗎?於是鼓起勇氣舉手發問,沒想到這個舉動意外帶動其他同學們也踴躍發問,讓原本心中的擔憂全部一掃而空。

我們過去的教育環境其實一直不鼓勵我們提問,因為老師是權威般的存在,即便我們發現老師教錯了也很難真正鼓起勇氣指出,同時也因為有些老師對於同學的問題感到困窘而惱羞成怒,於是單純的發問成為了挑戰權威的象徵,一不小心也會曝露自己的無知而被恥笑,所以學生們選擇不在課堂上發問,轉而下課後去補習班尋求解答。

我認為真正健康的學習環境是接納多元意見,而老師與同學也要學會尊重每個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承認自己的不足,用正面的心態去回應及面對自己不知道的問題,這才能讓整個學習環境有良善的循環。

雖然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教育孩子要有提問的勇氣,但我更認為老師也要有面對自身不足的認知,並且以鼓勵的方式跟學生們一同成長學習。
展開
瘦身藍圖:中醫師的40堂減壓減重課,養成致瘦的子彈習慣,一步步成就美好身心。(附「正念減重8週獨家打卡筆記」)
讀者評分
5.0
|
2024/07/12
你曾經聽過有人批評連身材都控管不好的人,遑論在其他方面也擁有自律能力的說法嗎?其實過去的我認同這句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體悟到原來人會發胖不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睡眠不足,也都會令體重日益攀升,而非單純是嘴饞或懶得運動所導致。

近年來坊間關於瘦身的書籍應有盡有,而各式減肥法也應運而生,在呂桓毅中醫師的《瘦身藍圖》這本書中不僅以中醫的觀點告訴我們少吃乳製品及水果,也運用了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四個法則,更點出很多時候飲食是為了得到自我掌控感,所以在我們決定立下目標訂定瘦身計畫之前務必先接納自己,並且重新塑造自我形象。

許多人深信「少吃多動」就能瘦身,其實真正執行過的人會發現關鍵還是在於到底我們吃了什麼以及是否在正確的時間進食,而這本書中特別提到的是睡眠的重要性大於運動,也就是說倘若我們犧牲睡眠拼命運動,其實不僅會讓身體造成負擔,還會影響瘦身的成效,所以先在飲食內容上下功夫,再每天睡足七小時,接著搭配每週兩次的運動,就能慢慢達到瘦身的效果。

其實我認為光是準備及安排三餐就是一件非常燒腦的事,即便我們知道哪些食物是理想的選擇,但不合胃口也實在難以下嚥,更不用說要長時間執行,所以書中也很貼心地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外食的建議,還有大夜班作息的飲食指南,盡可能在便利的範圍內才能讓習慣得以順利養成。

閱讀這本書可以感受到呂桓毅醫師很用心地想要把所有知識及正念減壓的觀念傳遞給讀者,沒有很艱澀的專業術語,反而鼓勵讀者用心體會食物的滋味,並以疼惜身體的心態去正視現有的飲食習慣,讓人可以用放鬆的心情去期待未來美好的自己。
展開
優雅毒舌的高情商回話藝術:與其暗吞悶氣,不如機智應對!向京都人學曖昧表達,以腦科學為基礎的表達絕技!
讀者評分
5.0
|
2024/07/11
我們時常會聽到描述某個人說話很「毒舌」,也可以很自然地聯想到尷尬的場面,但人與人之間的言語溝通,有沒有可能在意見相左,甚至是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還能以委婉且不傷和氣的方式做表達呢?

或許有些人認為不需要與每個人都維持友好關係,也絲毫不在意得罪他人而堅持直話直說,但日本的腦科學專家暨醫學博士中野信子在《優雅毒舌的高情商回話藝術》這本書中告訴讀者與其想盡辦法以言語駁倒對方,不如以言語安撫對方而得到支持與認同才更為重要,因為畢竟未來難以預料,當我們單純地認為講話直白是天經地義,但可能帶來的風險是確實存在的。

書中闡述京都人講話向來迂迴又充滿技巧,不僅幽默中帶嘲諷,還包裝否定與拒絕在讚美與肯定的語句中,即便聽的人無法意會也能避免彼此的尷尬,而懂得箇中含意的人也不至於感到沒有面子。

我覺得最有趣的一段對話是當肥胖的外貌遭到嘲笑時,京都式的回答範例是:「就用我的胖和你的禿頭決一勝負吧?」是不是非常幽默,又能立刻以毒舌反將一軍,同時又不需要氣急敗壞而保持優雅呢?

或許你也與我過去一樣曾經認為講話拐彎抹角很矯揉做作,也認為不需要說謊去維繫關係,但讀了這本書之後理解到真正的溝通目的在於維繫關係,所以盡可能避免造成傷害便至關重要,也必須要去認知並學習不需要把心中真正的想法全盤托出,有時候視情況保持沈默或妥協都比辯駁更能創造雙贏。

若你也想改善人際關係,或是學習如何圓融與人相處,我想這本書不會讓你以委屈或討好的姿態去應對他人,而是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培養智慧的回話藝術。
展開
最強時間營養學:何時吃比吃什麼更重要!讓你吃不胖、身體好、改善睡眠品質的健康新觀念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9
過去對於瘦身的認知都在於要控制卡路里的攝取,進而有飲食順序的觀念出現,再接著有「間歇性斷食」的方法被許多人所實際運用,卻很少聽到有人大聲疾呼用餐時間的重要性,而這本《最強時間營養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時間營養學研究所教授柴田重信所著的新書,便告訴我們在對的時間點吃對的食物才能達到健康又瘦身的效果。

書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在於「一定得吃早餐」,原因在於可以透過吃早餐來校準生理時鐘,若是沒有習慣吃早餐的人,多半生理時鐘會往後拖延,而越晚進食也容易吃過量而造成發胖,不如把晚餐的碳水化合物減半加到早餐,不僅可以提升學習表現及工作效率,也因為早餐之前長時間空腹,所以可以啟動較佳的身體代謝機能,而這樣的特性則僅限於早餐,所以不用擔心早餐吃得太過豐盛而發胖,反而要注意晚餐別吃太多。

至於早餐之前的空腹時間,書中建議至少要12小時,也就是說前一天晚上若是七點吃完晚餐,那隔天至少要等到早上七點後再吃早餐,若可以的話慢慢拉長時間至14小時空腹,原因在於盡可能在生理活躍的時間內進食,其他時間則採取間歇性斷食,可以預防及改善肥胖及代謝。

這本書也提到一天三餐是最有利於穩定血糖的進食方式,也有別於另一種「餓了再吃」的說法,根據作者的論述是空腹的時間不長,就不至於會飲食過量,而透過預先設定進食的時間,也能同時掌握規律的作息,更好制定節食的計畫。

書中也分享了在不同時間點有適合吃的營養素,比如早上應當補充蛋白質,而鈣質的吸收則是晚上最好,尤其在傍晚運動能得到最好的燃脂效果,這是我過去所不曾知悉的資訊,也同時提到早餐前不適合運動太久,因為若是血液中溶出的脂肪酸濃度太高會有心臟衰竭的風險,也在此提醒所有習慣於早餐前運動的朋友們,要注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也要多補充水分。

作者在這本書所提出的研究報告及觀點有許多都是我在其他的書中未曾讀過的,相信能提供讀者謹慎而正確的生活指南,原來吃對時間才能吃出營養,也要配合晝夜節律及生理機能去做適當的運動及睡眠,如此不僅能讓血壓及血糖穩定,也能擁有充沛的精神與愉悅的情緒。
展開
請叫我「遊民小姐」!:躺平、安靜離職很可以!勇敢出走,做自己人生的老闆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7
文學家毛姆著名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描寫的是一名英國股票經紀人在中年過後突然拋家棄子而嚮往成為藝術家的故事,而讓我想到這個例子的原因是翻開《請叫我遊民小姐!》這本書,也很驚喜地在書中看到作者遊民小姐寫道毛姆曾經說過:「你想幹什麼?我想遊手好閒。」

普世價值中的「成功人士」多半是相當勤奮,並且是達到名利雙收的狀態,但可曾想過一介平民要晉身所謂的「成功人士」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放眼望去,可以同時擁有健康、美滿的婚姻、和樂的家庭應該鳳毛麟角,極為罕見吧?

作者「遊民小姐」其實一開始並非遊民,而是一名在職場上非常積極向上想要爭取好表現的廣告創意人,卻在長期睡眠不足之下導致睡眠障礙,最後還得了鬼剃頭而毅然決然離開職場,這也讓我想到自己過去的職場經歷,真的有一種「不離職就沒命」的既視感。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第一個即是「生理需求」,也就是說如果無法好好吃飯及睡覺並擁有健康,根本連最低階的需求都達不到,遑論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的需求?所以我非常認同作者在發現健康拉警報的時候斷然離開職場,更佩服休息過後仍投入職場繼續打拼的衝勁,也因為有這五年的努力奮鬥,並且在不需要負擔家用並賣掉老家房子之後成為了真正的「遊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時光。

「財富自由」是許多人嚮往的,但到底需要多少錢則因人而異,有些人需要吃好住好還要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但有些人沒有太多的物質慾望,只要讓精神及心靈滿足即可,與其說是「財富自由」,對我及作者而言,擁有「時間自由」才是更具有魅力的,因為當我們不再被任何人所支配及指使,更不需要為了五斗米而做出許多委屈自己的事情,會更感受到自己身為一個人的尊嚴與自信,也更能用正向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

這本書向讀者揭示了許多國內外「遊民」的思想與實例,也挑戰社會過去認為不上班就是「遊手好閒」的刻板印象,更帶領讀者去思索理想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模樣?而非夙夜匪懈只換來疲憊的身心與千瘡百孔的身體,到頭來我們理想的生活是否窮得只剩下錢?抑或是等到真正能退休的時候卻忘了該如何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及適時地放鬆休息?

這絕對不是一本鼓吹大家離職當遊民的書籍,而是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應該包容多元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現有生活的健康度,是否在「需要」與「想要」當中始終無法取得平衡?又或者是我們把「金錢」看成是我們人生的唯一追求,卻往往忽略了金錢以外更重要的東西?

對我而言,這本書不僅滿載作者的推薦書單及電影戲劇片單,而是有種惺惺相惜的感受,畢竟我也當了遊民七年,也深刻體會生活為己所用更能激發對生活的熱情與理想。
展開
睡在掌心的舞台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6
人生的舞台上,很多時候可能是原本素昧平生的人與我們締造了奇妙又緊密的關係,以一種他人看似有些不合理或奇異的方式維繫著,在我們獨有的世界裡築起一座只有彼此能懂的城牆。

小川洋子的新作《睡在掌心的舞台》總共有八個篇章,分別圍繞舞台及戲劇而展開的八段特殊關係。

虛假交錯的劇情參雜著真實的情感,也在動物與生物的消亡裡萌生活著的意義,讀起來或許會感到奇幻或荒謬,但不知道為何依稀能從中感受到潛藏的溫柔與平靜。
我認為這就是小川洋子的魅力吧!把許多我們在腦中曾經幻想過的超現實情境融入真實世界,即便旁人看起來可能有些怪異,但找到讓人可以安放自己的位置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不是嗎?

曾經聽過一位小說家說過小說家最高的境界就是即便讓讀者感到有些不適但仍會讓人想一直看下去,我想這本書有點類似的感受,或許會對於部分情節感到荒誕,依舊無法阻擋繼續翻頁的手指與轉動的眼球。
展開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相處起來愉快,彼此有分寸、低內耗的人際關係【全民教育學者齋藤孝的「人生教育」系列vol.3】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6
你曾經因為朋友突然疏遠自己而感到落寞不已嗎?

相信當我們第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肯定心中都會感到非常不解,也會很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但逝去的友情多半難以恢復,而這也是我們人生當中會不斷面臨的課題。

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是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人,抑或是志同道合的對象?其實在齋藤孝教授的《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書中提到人會因為年齡漸長而意識到要與每個人當好朋友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也理解到即便不能夠與所有人維繫緊密的人際關係,也應當保持和諧的相處氛圍。

還記得以前聽過「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嗎?朋友確實重要,但在書中也提到「朋友」這個詞被過度美化,因此讓我們誤以為朋友越多越好,或是為了朋友可以不論是非,甚至是迎合對方的需求只是避免得罪對方,其實這都不是健康的朋友關係,而是讓自己陷入錯誤的價值觀與混亂的思維,還會因此消耗自己的情緒能量,其實這種朋友真的不要也罷。

我非常認同書中提到關於「死黨」是危險字眼的說法,甚至我認為「閨密」也沒有必要,這並不是提倡不需要有心意相通的朋友,而是我認為很容易因為你認定某個人與你交情特別,所以就容易失去了客觀判斷,而在很多需要思慮清晰的時刻淪於「瞎挺」朋友的窘境。

到底要如何與人相處可以感到愉悅又保持適當的距離呢?作者提到必須要有獨處的勇氣,而這也需要我們先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因為當我們不怕獨處,才能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患得患失,也不至於失去自我而討好他人。

當然,與人相處的時候有許多說話的技巧及拿捏的分寸,更忌諱結交喜愛說人壞話的朋友,因為那並不能真正締結良善的友誼,還會讓我們的生活陷入負能量,所以當我們的朋友慢慢離我們遠去,或許我們應該要思考一下是否自己說話太直來直往而不加修飾,抑或是太過自我為中心而無法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

雖然說齋藤孝教授這一系列的書籍是針對學生族群來做指導,但其實也非常適合給成人閱讀,千萬別認為個性已成定局就無法改變,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展開行動,事情將會有意想不到的轉變。
展開
讓孩子變得幸福的話語:榮登日本亞馬遜育兒類暢銷榜No.1!把家長的煩惱轉變成幸福的29句話語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4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感到安心,其實都在站在自己的立場為出發點,而不是抱持著同理心或好奇心去了解孩子做與不做的真正原因。

《讓孩子變得幸福的話語》這本書的作者田中茂樹是一名醫師及心理師,同時也是擁有四個孩子的父親,他以自身養育孩子的經驗及多年輔導許多家長度過養育難關來與讀者分享如何讓孩子變得幸福,也告訴家長該以何種心情來面對煩躁不安的時期。

比如書中提到小孩挑食的問題,我非常認同作者提到逼迫孩子吃下不喜歡的食物是弊大於利,也不要以「如果不解決會成為大問題」的心態來看待。由於我本身從小到大一直被長輩逼迫吃各種不喜歡的食物,也確實每次都成功抵禦,但仍舊很難理解為什麼會寧可破壞他人的心情,也要堅持他人接受自己的命令呢?即便出發點是好的,難道不能以尊重的心態去面對他人的選擇嗎?說到這裡,想必會有許多人會說「好的東西為什麼要拒絕?」但換個角度去思考,拒絕又怎麼樣呢?再更深一層去思考,其實希望他人聽命於自己是一種控制欲,而背後潛藏的很可能是自己內在的焦慮與不安,而這也是許多父母最大的問題,而小孩無形中成為了被壓迫者,還要被灌輸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思維。

作者也同時提到許多家長讓孩子克服不擅長之處的方法是「讓他習慣就好」,並且稱為這是一種「鍛鍊」。其實這是很常聽到的一個論點,但我也一直難以苟同,原因是既然孩子不喜歡或感到不舒服,為什麼還要勉強他處於這樣的環境或情況,這難道不是一種虐待嗎?我認為所謂的「克服」必須建立在當事人本身也有意願做的情況下,而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抗拒的狀態,這很容易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而造成長久的影響。

其實,要讓孩子變得幸福,並不是在學業成績上取得良好的成績,而是父母給予孩子充分表達自我想法的能力,這不僅能讓他們對父母產生信任,也會培養他們能在他人面前暢所欲言的能力,而不是難以拒絕或貿然接受他人的意見。

與其說這本書是教導父母如何說出讓孩子幸福的話語,不如說是告訴所有的父母應該以輕鬆的心態去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並且以觀察者及陪伴者不疾不徐的腳步去引領孩子一同學習茁壯。

非常推薦所有的父母閱讀這本書,作者在書中所闡述的想法與論點都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同時又給予孩子足夠安全感及空間去自由發揮,也可以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重新省思自己是否該放慢速度,給孩子多一些傾聽與耐心?
展開
傻瓜與超人:30個超越自我,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
讀者評分
5.0
|
2024/06/28
第一次接觸「台灣超人」的故事是始於《台灣超人AR數位親子繪本》這一套繪本,當時女兒尤其喜歡《小海的夏天》這一本,也對於這些從未聽聞的勵志故事感到好奇與震撼,直到我再次閱讀到這本《傻瓜與超人》又再度激起不識國字的女兒拿起來翻閱的慾望,並且聽著我一個個講解每個台灣超人的故事而深受啟發與感動。

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身障發明大王劉大潭老師,他在三歲的時候因為施打有問題的小兒麻痺疫苗而導致下半身不能動,但最後他從鄰居口中只能趴著走路的廢人成為了擁有兩百項專利的發明大王。這一路走來都源自於早早就替自己設定人生目標,劉大潭老師表示當有了目標就會有自信,也不會去計較別人說什麼話,這也讓我思考過去雖然認為人生不一定要擁有夢想,但有了明確的目標確實能更激勵我們去努力達成,也理解到原來每個人都擁有無窮的潛力,看著劉大潭老師不因身體的障礙而限縮了自己的發展,也讓我們反思擁有健康身體的我們,是否更不應該找藉口停下持續向前的腳步?

女兒問我說台灣超人就一定是很可憐的人嗎?我說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台灣超人,因為超人代表的是「超越自我」,即便是我們身體健全的人,都可以不斷挑戰自我,而我也順勢告訴女兒千萬不要覺得這些身體殘疾的台灣超人很可憐,我們應該從他們的故事當中體會到積極向上的重要性,以及幫助他人不僅可以令自己感到快樂,還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而我也請女兒思考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所為何來?我們要當一個只滿足自己慾望的人,還是成為一個心有餘力可以關懷他人的台灣超人?

這本書收錄了三十個台灣超人的故事,或許在某些人的眼裡看起來都像是不為私利的傻瓜,但他們確實造福了更多需要幫助的台灣人,以及同時找到人生的使命,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深受感動,也重新省思自己到底能為台灣或這個世界貢獻什麼?
展開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讀者評分
5.0
|
2024/06/22
以我過去工作的經驗,若要我回答哪一個國家的人最高傲?我的答案應該會是「法國」,殊不知在我翻開《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的第一篇才知道我誤會大了,原來法國人的不理睬很可能只是在「裝死」,而這只是他們的生活日常,並不代表他們對你抱有惡意,而得知這個真相也不禁令人感到莞爾,到底該用什麼姿態與法國人相處呢?

這本書的作者就讀過許多名校,包含台灣大學、耶魯大學、巴黎高等商學院等頂尖學府,不僅在求學過程中近身與許多富二代及天賦異稟的學生們相處,更跨入法國、日本、香港、美國金融業職場中體會箇中滋味,看著作者穿梭在不同國家的職場猶如上演著一場場叢林生存保衛戰,在文化如此迥異的各個國家中卻如出一轍地感到不自在與身不由己。

相信許多人都非常嚮往海外的職場生活,但透過作者的這本書可以得知在很多時候,我們都變得不像自己,是為了能迎合不同的職場規範與文化,卻犧牲了生活品質或真實表達自我的權利。

比如書中提到丹麥的面試經驗,沒想到是一道道的情境題還不打緊,竟然還需要賺人熱淚的演技才能吸引面試官的目光,當然這不代表所有丹麥的公司皆是如此,但也確實打破了我過去對於丹麥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打碎了許多人對於北歐的美麗幻想。

我很驚艷於作者在生動流暢又不失犀利的筆觸下把這些職場經驗描繪地如此引人入勝,讓人一翻開便停不下來,忍不住想跟著作者的文字去世界各地一探究竟,時而令人嘆為觀止,也時而讓人感同身受,更佩服作者不斷地在各個職場轉換的勇氣。

無論你有沒有機會踏入海外的職場,這本書可以是引路人,也可以打開我們的視野,跟隨作者的腳步來一場奇幻又華麗的大冒險。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