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2022的所有評鑑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3/2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可視為晶片發展史的教科書。
二戰後,美國的科學家發現半導體製成的晶片可以取代真空管在國防上的應用,不僅體積縮小且能有效提高武器的命中率。之後美國新創的晶片公司經技術和製程的精進,將商業策略轉向民間的電子消費。
晶片產業為了降低成本,需要將製程的某些部分外包到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當時日本從代銷為主,藉由政府的補助和寬鬆的資金借貸政策壯大,直至索尼開發出第一個晶片隨身聽大賣,逐漸取代美國在記憶體晶片方面的主導地位。而後韓國三星的崛起,讓美國晶片業在亞洲的佈局上,有了和日本對抗的利基點。
雖然各國都意識到晶片對國力發展的重要,但最核心的的技術仍由美國掌握。期間經過美蘇冷戰時期的軍事竊密和日本的商業間諜事件,說明晶片已取代以往評估國力的傳統要素。軍事上,誰能利用晶片武器來精準打擊,越能贏得戰爭。美國在波灣戰爭震驚世界的軍事能力就是一例。
商業上,越能掌握晶片產業鏈上的設計、製造和封裝優勢,越能獨佔商業利益。其中晶片設計軟體、曝光機台和光學透鏡等都是需倚賴少數廠商的專門技術。 
本書另外講述不少晶片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尤其提到台積電對於全球晶片製造的重要性、兩岸政治及中美貿易上的角力,基於中國在晶片科技上的企圖心,台積電重要性不言可喻。
自上個世紀五零代,美國科學家發現半導體的應用,半個世紀以來的資訊革命,無疑改變了人類世界的走向。現在人的生活離不開晶片,從提款機、汽車到個人電腦,一支智慧型手機上的運算能力早已超過二戰時期的軍用電腦,摩爾定律依然不斷在推進世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教你擺脫六大錯覺的操縱(最新修訂版)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教你擺脫六大錯覺的操縱(最新修訂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1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含金量很高,列出數種人們生活習以為常的心智錯覺,並探討錯覺背後的機制。明白這些錯覺,讓人在接收海量資訊時不會全盤接受;更重要的是,在作重要決策時,減少被被錯覺誤導的機會。
注意力錯覺
心理學上著名的大猩猩實驗,探討不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現象,受試者須觀察影片中球員的傳球次數,結束後實驗人員問受試者是否有發現影片中間亂入一隻大猩猩,大部分的人都沒發現。
不注意視盲是指對於客觀視野中出現之物,你將它視而不見,這是因為人類演化將注意力集中在預期會出現的目標,而省略意料之外的人事物。
這可以推導出在交通現場,為了避免同車道的汽車和機車騎士碰撞,與其呼籲機車騎士穿顯明的衣物,不如將機車改裝為較類似汽車的外型,因為開車者會專注在路中行駛的他輛汽車,而不會注意到意料之外的機車。
另外,有注意到大猩猩的受試者是否有什麼特別技巧或人格特質?這和智商、教育程度、年齡無關,有關的是專業背景,若是專業的籃球員,對於接球的場景和動態熟悉,自然不用將注意力資源大幅放在傳球者上,會有比較高的比例注意到大猩猩。
注意力影響生存,所以注意力的分散是零和遊戲,你分心專注兩件事,注定會比作一件事的效率差。

記憶力錯覺
人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回憶時,記憶並不像錄影帶一樣會如實回播,人的記憶往往是當時的素材和經驗的重構,或多或少帶有主觀的聯想。
改變盲的實驗可以反映出人的記憶和自認記憶力的落差。試驗將兩組相似但有部分差異的照片或影片先後給受試者看,大部分的人無法正確回答有何不同。當實驗人員在實驗前給予提示,答對的人提升了,若問受試者如果沒有提示,有自信正確回答者和實際答對者卻有不小差距。
閃光燈記憶是人對於重大事件如911、大地震等災難,因為當下情緒的波動,對當時情景有顯明的記憶,如閃光燈般呈現許多細節,但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間推移,後來的記憶往往會比第一次的回憶增加不同的細節,甚至自相矛盾,受試者甚至不自覺兩次的記憶有何差別。事實是,閃光燈記憶儘管增添了許多事件的脈絡,但和人對日常瑣事的健忘程度一樣不可靠。

自信心錯覺
人普遍會有高估自己能力的錯覺,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裡提到一個實驗:實驗人員讓受試者玩一項遊戲來評估自己能力,一般人在表現好時會傾向認定自己的能力較佳,表現不佳時會傾向認定遊戲設計不良或與自己無關的外在因素,只有憂鬱症患者的自我評價和實驗人員的評估結果最一致。
研究顯示,越無知者(能力低)越會過度自信。一般來說,當你的技術或能力提高後,會較有自覺和知道自己的侷限(學然後知不足)。自信雖然也會隨時間增加,但幅度較小,能力和自信的曲線會趨於一致。
自信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和外向關聯,在團體決策中,決定成為領導者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第一個發言或發最多者,而他們通常表現出自信的魅力。
自信的人在現代備受推崇,但我們要避免過度迷戀自信的陷阱。會承認對病狀不熟而需要查資料的醫師,通常較有自知之明而不會誇大自己的能力;相反地,法庭上的目擊證人將目擊場景講的栩栩如生,陪審團除了要考量他是否有記憶力錯覺外,也要小心不被自信心錯覺誤導,尤其在直接間接證據都不足的情況下。當團體作決策時,受到自信心錯覺影響的決定不見的都是最好的,一個猜測罐中糖果數目的研究顯示,團體討論後決定的數字,沒有每個人獨立提出數字後,相加再平均來得準確。

知識錯覺
雖然你每天都在使用抽水馬桶,但若問你對它的作用原理或內部結構的運轉機制,大部分人無法回答出來,即使你認為對馬桶很熟悉,這就是知識錯覺,你以為你知道和實際知道事情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但不懂馬桶怎樣運作,並不妨礙我們使用它,尤其在網路時代,我們只需知道要如何找到這些知識就夠了。
知識錯覺一方面來自膚淺的熟悉感讓你對現有的知識的過度樂觀;一方來自人傾向於簡化複雜和不能掌握的事物。
愛因斯坦曾說:所有事物都應該盡可能維持簡單,但非簡化。
日常的知識性錯覺影響並不大。但有時卻會帶來的大災難 ,如預測經濟市場的走向。研究指出,較多的短期數據回饋並不會帶來比較好的投資績效,多不等於好,較多資訊不代表你的預測的知識增加,知識錯覺除了讓人易對資訊解讀錯誤,加上過度擬合(過度依賴過去數據來預測未來)和自信心錯覺,往往避不開黑天鵝事件的波及。
既然如此,為何要演化出這麼多日常的正向錯覺,美化自己真實的心智能力呢?或許是為了激勵我們每天醒來,都樂觀面對生活的挑戰。

因果錯覺
因果錯覺常見的三種方式:一是模式知覺的濫用,模式知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包括許多專業和職業技能,是一種能快速辨識態樣的能力,如醫師診斷、運動員的運動技巧或防火員的危機研判等,一種內化的直覺。但幻想性錯視則是模式知覺的濫用,屬於對隨機事件中,胡亂感知出有意義的視覺樣式,像烤土司中看出聖母瑪利亞的臉或牙科X光片上的基督像等。
第二為對於同一時間點發生的巧合事件,傾向給予有意義的聯結,甚至跳躍性導向因果關係,多見於新聞聳動的標題,這樣才容易吸引眼球及引起熱議。
科學上,要證明事件間的因果關係,唯有實驗,沒有實驗驗證的因果關係都是需要存疑的,而能否實驗的前提,是在資源上或倫理上有沒有可能隨機將群體隨機分配到不同群組。
第三是根據事件發生的時序,即簡單推導前面發生的事件為後發事件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兩個事件的發生往往還夾雜第三方因子。
書中提到美國三合一疫苗和自閉症的因果錯亂,就是這三種方式共同加諸的結果。
這三個方式的因果錯覺,常是因為人腦不喜歡不確定感,容易對事件彼此間定調出簡單的因果關係,以便之後能輕鬆預測,即使後來科學實驗和大數據統計推翻這些因果,甚至有連關聯都稱不上,但因果錯覺還是影響深遠,再加上傳聞證據常在第一時間散佈,朋友間偶發的軼事和情節比冰冷的數據更能帶動情緒,深植人心。新冠疫苗開打初期的各種副作用常就是因果錯覺的典型。

潛能錯覺
除了有錢,我想沒有人不想變得更聰明或釋放大腦未開發的潛能。不幸的是,莫扎特效應、潛意識學習、益智遊戲開發大腦等都已被證實是偽科學,因為後來的實驗無法複製同樣的效益。
不斷重複一些號稱可以改善認知功能的智能活動, 只對訓練該項目有用,或頂多是對同一個領域的他種項目有幫助,正是所謂的狹窄轉移 (narrow transfer),並不能廣泛轉移到他種領域,也就是特殊練習可增進特殊技能,無法改善生活能力或增加工作表現。
大腦的認知功能無可避免隨著年紀退化,但以累積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則不會,有時候甚至還會進步,因為這些比較不依賴大腦的處理速度。
與其相信前述的偽科學能夠幫助人的開發大腦,不如加強體適能。有氧運動是唯一證實,能改善行為和認知能力,讓你的大腦更健康的方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1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很有趣的一本科普書。作者為神經生物學家,以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看傳統宗教的七大罪,探討這些宗教認為的人性之惡背後的生物基礎和演化機制,並提出因應之道。
七大罪可大致分心理性的傲慢、貪心、暴怒、嫉妒和生理性的貪吃、懶惰、好色。
傲慢
以現代觀點來看,就是自戀,自我感覺良好。許多在臉書、IG 每天上傳自拍照或實鏡秀的參加者都屬於自戀人格。神經科學家經由腦部掃描,發現自戀人格者遇到外在環境矛盾時,體內壓力激素會比一般人上升得高,腦部組織反應不悅的前腦島和衝突的前扣帶皮質也較活躍,這顯示出自戀者感受的社會痛苦比非自戀者來得大,因此他們需藉由外在行為來獲得他人的正向回饋來緩和,所以我們常說過度自戀就是內心自卑的反射,但這只說對脆弱型自戀那一半,另一種浮誇型自戀則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別人的肯定和正向評價在他看來都是理所當然。
當自戀到極端就屬自戀型人格障礙,他們在未得預期的他人肯定時往往會出現反社會行為,也往往伴隨酒精和藥物濫用的問題。
傲慢為罪惡之后,常聯結其他種原罪。因為自戀,你認為資源不該公平分配,所以貪心;因為自戀,和大家共桌吃飯時,你選擇最大那份餐點,所以貪吃;因為自戀,你傾向別人應該負擔更多的粗活,所以懶惰;因為自戀,當別人的財富和人氣比你多時,你嫉妒、暴怒;當別人的妻子比較貌美時,你會好色。
貪心
神經科學有一個分支為神經經濟學,研究大腦如何以價值和利益的判斷來做決策。科學家好奇貪婪是屬天生的人性或是後天的抉擇。實驗證明,當受試者需要很快做出利益抉擇的反應時,傾向於公平行事;但如果有較多時間作考慮,人往往會比較自私。換句話說,貪心並不是本能,而是需要用意識刻意控制的,在深思熟慮過後,人比較會採取自利的行為。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人會第一時間選擇公平分配,也許是不想遭受不利益的本能,最後通牒遊戲已很明白告訴我們,人類寧願拒絕天上掉下來的錢,也不願眼睜睜看著別人拿得比你多。
另外,就社經地位來觀察,社經地位較低者較不貪心,而傾向公平分配,也許是因為他們更害怕貪婪行為一旦被揭發,會引致對現行處境更不利益的後果;而社經地位較高者則無此顧慮,因為他們可以在事後鑽法律漏洞而敢放手一搏。
暴怒
往往和報復相關,文中舉出幾個高社經地位的知識份子犯下的暴力罪行。據統計,因暴力犯罪而入獄者有相當高的比例屬精神病態。精神病態和精神病不同,精神病態者的外觀和一般人無異,但缺發同理心。廣義的同理心除了無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外,也對於未來的自己也缺乏同理,亦即他們在犯行當下沒有想到犯罪的後果和未來的自己是否會感到後悔;而精神病則是無法掌控現實而有偏執妄想和幻聽。
嫉妒
這宗罪是我認為最有趣的。從生物學觀點來看,嫉妒也許是因為在早期人類感到資源分配的不公而激發動力去提升自己群體裡位階的演化。
研究發現,要產生嫉妒需要四個先決條件,首先被嫉妒的人和自己的社經地位不能差太多,正如一般百姓不會嫉妒王宮貴族;再者被嫉妒的標的必需和自己切身相關,如財富、權利或名聲等,離自己太遙遠的目標也無從嫉妒起。接著是被嫉妒的對象或目標是自己現階段能力無法企及的,最後會產生酸葡萄心態,也就是你認為被嫉妒者不配擁有這些。
另外,嫉妒和幸災樂禍是不同的。幸災樂禍是當你看到名星發生醜聞或富豪逃稅被通緝那種見獵心喜的心情,但你的生活可能和明星及富豪一點關係也沒有。
貪吃
古代人類為了避免食物匱乏的生存危機,多吃是一種身體能量的存糧概念。但在現代人面臨的卻常是能量過剩的問題,演化和環境變化兩者速度的"不匹配",以及現代生活活動量急遽減少的結果,貪吃不可避免地造成肥胖的文明病,再加上忙碌的生活養成吃太快的習慣,即使已經吃進飽足的食物量,抑制食慾的膽囊收縮素和瘦素卻還沒來得及發出吃飽的指令,食物不斷塞進嘴裡,無怪乎肥胖成為世界的公衛問題。
懶惰
懶惰的罪不是因為生病或過勞而懶得動,而是沒有動機。如網路世代的網路成癮者,缺乏和現實世界交流的動機。動機的機轉涉及多巴胺系統和和報償迴路,研究發現,成癮者涉及此機制的大腦組織如紋狀體和內側額葉眼眶皮質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
懶惰和其他兩項生理罪好色和貪吃是很有關聯的。網路色情成癮者整天在電腦前瀏覽色情網站,沒有動機和他人交往或發生真實的性愛,屬於廣義的懶惰;網路成癮者的飲食習慣不自覺成就貪吃之罪,伴隨而來肥胖問題就是典型的沙發馬鈴薯。
好色
在演化上當然和基因延續相關。性慾大致可分為心理上想要和別人做愛的性衝動及生殖器官上發生血流增加的陰莖勃起和陰道濕潤等性興奮。
有研究發現,讓女性看猴子性交的畫面,女生也會產生生理性的性興奮,但你不能說看了畫面的女性會有想和猴子性交的性衝動。這個實驗讓我們發現女性的性衝動和性興奮也許是兩個不同的神經路線或生理機制,性器官會有反應只是演化上讓脆弱的陰道不被傷害的不隨意反應。因此,當一個女性的性侵受害者站上法庭,你就不能說在被性侵的當下,因為她的陰道濕潤或者有高潮反應,就認為被害者樂在其中或默許強暴的發生。
最後,雖說傲慢為為罪惡之后,但很少有人只犯”單純之罪”,這些罪彼此之間都有關聯或因果關係。探究其根源,這些是人類感到內心衝突和社會痛苦的反應,如人會貪婪地剝屑他人來賺錢,是因為感到貧窮的不安全感;人會嫉妒他人的成就而想把他從高處拉下來,是因感到己不如人的痛苦;人會寧可在家發懶無所事事,是因為害怕求職被拒的失落等。要消弭原罪造成的反社會行為,必須瞭解根源而不是去壓抑,原罪造成的小惡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卻可經瞭解和掌控來避免更大的衝突發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高手思維:《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要新、要硬、要讓你「得到」最有用的知識

高手思維:《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要新、要硬、要讓你「得到」最有用的知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0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是作者萬維鋼高手系列之一。有些是他菁英日課說書的內容,基本上這個系列是講成為高手的工具書,包括高手如何學習、思辨和決策。 
每個章節舉出很多腦科學、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書籍、文獻,經作者消化吸收後,整理出重點再加上自己的觀點來呈現。
和許多類似的工具書不同是,以作者說書和寫作的功力,讓人念起來不會覺得生硬和千篇一律,可以很順地唸下去。
舉幾個印象深刻的亮點:
1. 高手之所以成功,除了天賦、刻意練習,運氣太重要了。運氣可以加大、可以累加,越競爭的領域運氣越重要。如體育界,圈內有天賦和努力的人太多,能夠有運氣加持才能勝出,。
2. 評價一個人成功可分成四維度:幸福、意義、成就和遺產。每個人側重的項目不同,沒有對錯只有選擇。選擇在哪些項目做到滿足(60分)或拔尖,這也關乎著生活和工作間的平衡。而選擇可分兩種型態:
你可以是被動的chooser,依現有選項評估最適合自己者,自己去適應選項。
或者你也可以當個主動的picker,評估自己最適合什麼,就現有選項不選擇或另外創造選項。
3. 關於成功者的迷信這一章論及,內向或外向,到底何者是成功者需要的性格?一個關於高中生畢業生的研究顯示,前1/5外向者比前1/5內向者畢業後,收入高 10%。
統計上,企業的領導者以外向者多。外向者喜歡嘗試,而好運似乎也較常向外向者招手,這其實是因為外向者嘗試的次數夠多。
內向者卻有一個重要但外向者少有的特質:堅持,這是成功的必要因子。堅持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你需要有對自己和他人說故事的能力,故事的價值不在是否真實,而在自我暗示和提供人生的意義。
話說回來,內向者要成功也須保有一定的外向,將社交當作一件正事去維持,因為成功需要關係網。
4. 要做決策或預測事件未來走向時,常犯了”過度擬合“之誤,也就是數據崇拜。過於推求細節以符合現有數據的曲線往往和現實差異更大,因為每個現有數據當中或多或少會有不符常規的例外,過度擬合等於也把這些例外數據放大造成失真。避免過度擬合,可以在做決策或討論時縮短時間,精簡內容,並盡可能汰除不合理的數據。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保護家人、事業、財產,需要評估的情勢,必須採取的行動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保護家人、事業、財產,需要評估的情勢,必須採取的行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2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的受眾是一般大眾,將兩岸衝突的各種假想情況正反條列,並穿插專家說法,有些類似宣傳手冊。
目的是喚起台灣民眾對於對岸威脅的自我防衛意識,透過查訪澄清網路上關於中國武統台灣的不實訊息,讓人在較接近事實的資訊下,不至於過度樂觀和悲觀。
書中的重點在:
知己知彼。雖然兩岸軍備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台灣近年來對於軍事武器方面的補強,已使戰爭一但來臨有反擊能力,不會只於消極防禦,而是除了能積極防禦外,還能夠攻守兼備。 
先自助而後人助。兩岸情勢的穩定,很大一部分是靠盟友的加持,讓中國考慮到開戰成本不敢輕啟戰端。 即使台灣不主動求戰,平時也該保持積極備戰狀態,畢竟各國都有其利益考量,沒有一個盟友有義務在台海衝突時協防台灣。
建立起全民防衛的觀念。國防不單單是國軍的責任,現今的歲月靜好不是理所當然。台灣不像以色列全民皆兵,平時更需有防衛意識,才能將戰時的折損降到最低,畢竟同島一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午夜圖書館

午夜圖書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0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好看且富有哲思的一本小說。當人生爛到一團糟時,你是否想要重啟人生?
主角諾拉企圖自殺後,她來到午夜圖書館。書架上的每本書都是諾拉不同版本的人生,帶她重回心中認定的“如果當初”,當初不同的決定將在那刻產生蝴蝶效應,走向另一條人生道路。
但你重新選擇的人生真的會比較好嗎?諾拉第一次的轉變,在於作為冰河學家的那次人生,面臨飢餓的北極熊攻擊,原本人生有尋死念頭的她,生死瞬間反射出求生慾望,讓她發現她有多想活著,因為她沒有真正死過。
第二次的轉變在於終於進入她想像的理想人生,因為太理想,她漸漸沒有存在感。在這裡,她遇到原本的鋼琴家教學生里歐,他沒有學琴卻走上犯罪的岔路。諾拉當初發現他的音樂天份,間接幫助里歐走往較正向的人生,那麼也許自己本來的人生並沒有那麼糟。即使人生裡的缺憾一直在內心深處發酵,諾拉漸漸能以別的角度正視這些問題,或者面對問題。如書中反覆出現的一段話:重要的不是你看到的事物,而是你怎麼去看。
人生是一連串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決定了無數不同人生。人往往以後見之明來評價當初做出這個選擇是好是壞,當初如果沒有分手、當初如果選另一間學校、當初如果有搭上那班飛機、當初如果、、、
儘管有無限的”當初如果”可以想像,但現實是,人生面臨的永遠是”當下的結果”。世上沒有可重新選擇的午夜圖書館,但你能選擇認真看待當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遠山的回音

遠山的回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胡賽尼擅長描寫戰亂中,流離失所的親情羈絆。不同於追風箏的孩子和燦爛千陽,遠山的回音聚焦在手足之情。手足間不僅有愛,還有疏離、背叛、嫉妒等複雜情感。
故事以阿布杜拉兄妹起始,之後的章節用相關人士的視角描寫各自的際遇和問題,每章人物間又有所牽連。時間橫跨半世紀,地點跨越阿富汗、法國、希臘和美國。
雖然末章以阿布杜拉兄妹分離數十年後的相聚作結,呼應書名遠山的回音,但在閱讀各章節時,完全可以融入該章主角的人生故事,不會有需拉回主線故事的違和感,這是作者的寫作功力。
胡賽尼的文字渲染力很強,描寫中東人文風情時非常有畫面感,手足之愛的流露往往只是一個含蓄的動作,卻有飽滿的後作力,這一方面也需歸功於譯者李靜宜女士(她亦是追風箏的孩子和燦爛千陽的譯者)。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1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以更全面的觀點來看學習這件事。作者並不否定一萬小時定律或刻意練習,而是闡述在一個領域成為頂尖,需先區分所處是屬於”和善”或”不和善”的學習環境。
和善的學習環境適合贏在起跑點,及早投注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熟習各種模式,經不斷反饋和修正後,可達到近乎完美的模型。然這種領域在未來極有可能被能深度學習的AI取代,作者舉的例子為西洋棋。眾所周知,紙上談兵和實際的戰場是兩回事。若不然,一個國家面臨軍事威脅時,命優秀棋手為軍事參謀,勝負可期。
善於對奕者並不是優秀將領的保證。詭譎多變的戰場上,除了要考慮天候、軍備、物資和情報外,最重要的是人性,而人性的不確定性最需要臨機應變,此非事前刻意練習能掌握,這便是”不和善”的學習環境。
“不友善”的學習環境的跨能整合正是本書的重點:
刻意練習還是刻意”不”練習”?
在刻意練習這關觀念大紅後,作者提出刻意”不”練習的重要性。著名的艾賓豪斯遺忘曲線,強調學習後要打鐵趁熱,短時間重複所學內容以加強短期記憶內化為長期記憶。然矛盾的是實驗顯示,機械性的重複不如”吃力”回想這個過程重要,即使回憶錯誤或想不起來都有成效,甚至更好,重要的是”吃力”這個過程。複習時間間隔加大,讓大腦經歷挫折,長遠來看對學習也許更有效。
繞路,有助於找到自己的路
很少有人早期就明白或選對自己的終身志業。梵谷不是 ,達爾文也不是。他們都是在許多的職涯轉換後才找到那個讓他發光的所在。
儘早試錯,提早排除掉不適合自己的路,反而更有機會早點走上符合自己質度的康莊大道。這樣的繞路不是徒勞,而是一種必要的探索,雖然聽起來和”贏在起跑點”的觀念背道而馳,但早期了解自己比了解專業知識重要。
沈默成本效應成為質度選擇的阻礙
人生和職涯選擇重點在符合質度,當過早作出一項不合質度的選擇並投注大量心力反而深藏危機。因為我們投入愈多或失去愈多,愈會覺得再硬撐下去就會雨過天晴,這是經濟學上的沈默成本效應。沈默成本效應容易阻礙最佳質度的選擇。
話雖如此,人生難在設立停損點,你很難明白放棄是屬於失敗的半途而廢或為未來的成功另闢蹊徑。
要看得出去,先放下熟悉的工具
經驗老到的專業人士,有時會難以放下熟悉的工具,就像當你手裡只有錘子,在你看來,所有東西都像是釘子。 過度內化為反射的行為,甚至會讓人認不清那是特定情況才使用的工具,見樹不見林成了解決問題的盲點。 書中提到的例子,當消防員遇到不可控的火勢蔓延時,若能及時脫下裝備或丟下隨身工具,反而有較高的比例全身而退。這些存活的消防員還會因為丟下工具而認為自己做了反常舉動。
你可將單一專業的能力看成戰術,跨領域整合或水平思考的能力屬於戰略。AI能在封閉穩定的系統勝任有餘,因此未來可逐漸取代單一專業。但世界的多變使得面臨變局的應變能力突顯,這正是跨能人才的優勢,也是AI短時間難以企及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本書作者 Matthew Walker 是研究睡眠的頂尖科學家。以往睡眠對在人類演化上的功能定位,一直裹著神秘的面紗。睡眠並不單純只是深度的休息來節省能量耗損,因為睡眠比不睡眠所節省的熱量約150大卡,這些能量並不足以和睡眠時段所面臨的生存風險相比。顯然,睡眠對人體有其他更重要機能和任務 。
直至今日,研究人員運用高端的醫療儀器在受試者睡眠時對他們的腦部進行監測,才發現睡眠對人的生理、心理,甚至生存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提幾個書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1. 青少年的近日節律和成人不同
青少年的褪黑激素升高到有睡意的濃度約比成人晚2-3小時。明白這個就能理解,家中處於叛逆期孩子晚睡晚起的作息並不是要和你作對,他們而只是服從生物學上的命令。
2.作夢並不是日間事件的重演
作夢通常發生在快速動眼期。根據研究,這些夢境的內容並非日間人事物的重演,比較相關的是日間的情緒,而這種帶有相關情緒的夢正是睡眠修復心理創傷的重要機制。
作夢並不是比較淺或品質比較差的睡眠,和較少作夢的非快速動眼期相比,兩者有不同的功能,非快速動眼期強化記憶和學習;快速動眼期整合知識和激發創意,不能互相取代。
3. 鬼壓床也許是只是睡眠麻痺
進入快速動眼期睡眠時,身體的肌肉會處於癱瘓狀態,這在演化上是為避免非現實的夢境活動在現實中演出的保護機制。當睡眠結束進入清醒,麻痺的肌力會同時恢復,而睡眠麻痺就好像清醒狀態和肌力恢復沒有同步,導致清醒的自己被困在無法動彈的身體裡。
4. 睡眠對於免疫的重要性
你曾想過在打疫苗前要好好睡覺來增加疫苗的效力嗎?研究發現,打流感疫苗前一週平均睡八小時的人,打完疫苗的抗體反應比未睡足八小時的人高50%。
5. 老人並非隨著身體退化需要比較少的睡眠
老人所需要的睡眠和中年人差不多,只是因為某些原因在量或質上無法獲得充足的睡眠,如夜尿問題而頻繁起床,導致睡眠片段化;或褪黑激素提早釋放加上近日節律強度的減弱,讓老年人無法維持八小時的睡眠。

看完本書,會對睡眠這件被認為理所當然,甚至輕忽的生活日常重新改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五味八珍的歲月

五味八珍的歲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是傅培梅老師的自傳。傅老師的料理人生並非家學,而是從零開始。契機在於婚後被先生嫌棄她煮的水餃不堪入口,因而激發她不惜重金聘請老師來家教學,至此一頭栽進料理世界。
獨當一面後,她自貼廣告招徠學員,教學相長。有了名氣開始上電視、出版食譜,進而出國講學,擔任比賽評審和企業顧問,甚至研發出台灣第一個泡麵肉塊料理包。
書中紀錄不少她當年到各國展演的實況,故本書也是我國料理外交的發展史。
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傅老師對料理精益求精的精神外,還有在教學風格上不留一手的風格,令我想到日本的拉麵之神山岸一雄,他的配方對徒弟絕不藏私,對於拉麵只要有興趣的生手也可在廚房觀摩,同樣的大師典範。
另外,令人感動的還有她和先生間的情感和互動。在以丈夫為天的那個年代,已成為台灣料理代名詞的傅老師,每每出國用料理為台灣增加可見度的同時,心中念念的還是先生及家人,在先生身體狀況欠佳後不遺餘力地照料,鶼鰈情深。
這本書在正文中穿插不少傅老師拿手菜的食譜,內容包括料理意涵,備料和作法。書裡依然呈現傅培梅色香味俱全的風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3123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