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不阿雜的所有評鑑

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朵朵小語25週年紀念作】

朵朵小語:讓自己豁然開朗的100則提醒【朵朵小語25週年紀念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0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25週年紀念作,就如博客來書介所寫:「汲取文字的能量,使你內心強大。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讓自己從谷底揚升,豁然開朗。」是的,跟著讀者長大、全新長出的朵朵小語,是面對6種情緒的溫柔力量。

沮喪失落時、悲傷心碎時、憂慮不安時、自我懷疑時、憤怒委屈時、難熬難過時,都可以在不用力、親切平實的文字中找到能量,會發現每件事情都沒有好壞,每次的挫折磨難,都要試著找出它的意義,才不會白走一遭。

那些我跟「朵朵小語」一起長大的日子,是人生最多變化的20幾年,她也是滋潤我心靈的「小雨」。

那時還不流行勵志文學、心靈雞湯、金句語錄這些詞彙,但「書」對在人生跌跌撞撞的人們依然很重要,與眾不同的是,《朵朵小語》除了美麗的圖片,一篇篇的文句好溫暖,好像跟讀者在說話,讓人有被撐住、照顧的安全感。

考試、畢業、求職、戀愛、結婚……,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我也逐漸長大成熟,但生活中有些時刻,總有苦悶無法向人傾訴,閱讀是我的出口。

每次翻開「朵朵」寫的系列小品,自己彷彿就化身成一朵花的花苞,感覺有一股能量蓄勢待發,彷彿有了雨水的滋潤,陽光的啟發,空氣的打氧,花兒獲得了無限開展的力量。

有一種書,只想趕快讀完,很想知道結局;有一種書像出發的油門,催促自己要往前進;有一種書則像一幅幅的畫,讓人看見生命裡的風景。

「親愛的,你的意識就是你的全世界,你可以決定你的世界愁雲慘霧,你也可以決定你的世界豁然開朗。」

是的,我這株獨一無二的花朵,會跟哪一種心情相遇,抬頭會看見什麼樣的星星,都是生命的驚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孩子的不凡,來自你的不厭其煩:神老師的陪伴全教養,讓每個孩子的價值都能被看見

孩子的不凡,來自你的不厭其煩:神老師的陪伴全教養,讓每個孩子的價值都能被看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09

看見這本《孩子的不凡,來自你的不厭其煩》除了佩服 #神媽咪 過人的意志力,也對書名很有感覺,「天下父母心」的心情被同理。在我的心中,我的孩子雖然沒有不凡,但絕對不平凡,她是獨一無二的美好,我仍舊想不厭其煩地給她愛的叮嚀。

一篇篇與學生們及孩子互動的故事,在平實的文字敘述下,會被 #神老師 的「耐磨耐操」莫名打動,也小小慶幸自己的「功課」沒有她的難,也勉勵自己要像她一樣,繼續鍛鍊過人的耐心、平穩的情緒、細緻的敏銳度,我將書中的智慧,轉化到與我家已長大成人的女兒身上,繼續練習。

「我們的愛不該理所當然,不要習慣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再來怪罪孩子擔不起責任。……適時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去面對過錯、去接受處罰、去想辦法解決問題,一一修正、改過,孩子才能從錯誤中成長。」真的,鬆緊度都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啊!

我決定當「愛的陪跑者」,讓所愛的人知道他們是不凡的。

臉書:愛自己,不阿雜
Instagram:chinchintseng
方格子:愛自己理好生活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最近讀這本書愛不釋手,每個篇章可獨立閱讀,它讓我「看見」很多思考的誤區,也發現很多事情的原理原則,看穿了都是相通的。

書中提到「從現象看到事物本質」,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現象,優秀的人總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這就是 洞察力,照著做而缺乏個人思考,照著想而失去個人判斷,都帶來很大的風險。

我得到的三點體悟是:
1.將事情做完還要做快、做好
是要「行禮如儀」按著既定流程走,卻一錯再錯,或是突破現狀、看見盲點、優化流程,進而除錯改善、建立較完備的機制?這涉及流程、制度和系統,還有個人智慧的積累。

2.最有效率的優化就是要改變系統
很喜歡書中提到的「分粥」案例,完全破解工作效率的本質,也看懂流程、制度、系統。
什麼是流程?流程就是基於時間線做完一件事的整個過程。流程是線性的、連貫的、客觀的,凡事皆有流程,只是效率有高低之分,流程管理(優化)就是不斷的優化一件事情的過程。
什麼是制度?制度就是做一件事的行為準則,它可以是權力機構發佈的規定,也可以是一種契約,屬於剛性的。
什麼是系統?系統就是若干部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體。
「流程」是分粥的線性、連貫的過程;「制度」是藉由順序輪流分粥、分粥人最後取粥讓結果公平公正;「系統」是選出德高望重人的系統、輪流分粥的系統、分粥人最後拿的系統。

3.優秀的人會善用治理的方式管理組織
改變流程、改變制度是管理;改變系統、改變模型是治理。「改變制度是改變結果,改變流程是改變原因,改變系統是改變模型。」作者劉潤 的說法很激勵:「一般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最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在職場上關注的焦點決定我們是什麼層級的工作者,有管理思維的人會去思考建構制度,執行者至少要試著專注在流程與系統,這兩個環節涉及到跨團隊或部門,優秀的工作者除了關注結果,還要增進工作效率、擴散影響力,優化流程與系統。

或許有人對這本書的架構有不同看法,作者的觀點、立場和信仰當然會影響一本書的呈現,閱讀時得到了自己可以據以行動的,就是書的最大價值。

臉書:愛自己,不阿雜
Instagram:chinchintseng
方格子:愛自己理好生活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7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12

人生最大的專案是追尋夢想。

很適合工作者,也適合感受到中年危機,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進入生命的停滯期,但不知道怎麼重新開始的人。

「人生就是一個專案管理的過程」,非常適切。

書中提到以終為始,還有彈性應變,滾動式管理和調整,實現夢想是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過程」,所以會有所變動是正常,因為這就是多變的人生和社會環境啊!他認為目標不是用來達成的,是用來開始的,隨時可以開始,又說「心法更勝於技法」,有些事無法sop,先做了再說,先行動後思考,循序漸進、與時俱進,可以打破很多人「想太多、做太少」裹足不前的拖延症吧!

從頭到尾把意見事情做完,就是一件大事,人生是大大小小的賽局,心法就是「願意、利他、學習」,他的3「不」曲跟別人大不相同,「不知道,好驕傲;不一樣,好獨特;不要怕,好有趣」,這樣的另類觀點也突破了我的思維,做就對了!

這本書的「專案的6」T讓我逐夢踏實。
主題(Theme),努力,更要關注 #選擇。「犧牲短期的小利,或許長期的大利」,「選擇永遠沒有最好,隨時調整修正就好」。
目標(Target),少就是多。夢想可以很偉大,但目標必須從小做起,因為每一個小目標,一直持續累積,一直不斷往前,就會像滾雪球一般。
任務(Task),隨時同步,緊盯目標,任務跟目標對準,不要埋頭,要抬頭。
工具(Tool),夠用、好用、常用,匹配需求就好。
時間(Time),有意義,有壓力,要知道為何而戰,避免可有可無。
團隊(Team),意願、能力、默契,當作一個整體,成為一個系統,放在一起考量。

看了郝旭烈寫的這本書,覺得能將複雜的理論寫得簡單,真的需要專業和實務的功力,我也將專案管理當做生活的工具,還有持續追尋夢想,繼續「愛自己,不阿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心控:日本NO.1讀心師最強人心掌握術!8秒之後,所有人都在你的掌控中!

心控:日本NO.1讀心師最強人心掌握術!8秒之後,所有人都在你的掌控中!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12

如何讓閱讀有趣又有用?就從這樣的書開始。

有陣子很流行 讀心術, 8秒讀懂人心?非常讓人匪夷所思。最近看到這本書,發現這不是玄學,而是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

心控是一種超自然力量?
沒自信和對方輕鬆說話、為職場溝通所苦、叫不動屬下、不知道怎麼跟上司相處……,面對這些只要掌握一個核心,就是抓住對方的心思。學會技巧、消除恐懼感,掌握溝通節奏,讓溝通不再有壓力。
第一步當然要破除對方的心防,雖然要有 被討厭的勇氣,但不成為 被人討厭的人,所以別讓自己變成 自我中心、不識相、消極被動 的那種人。

印象操控 是種騙術?
作者認為「好感」是可以操控的,其實簡單地看,討人喜歡和討人厭的差別,就是在於是否具有 他人本位 的精神。自我中心 的人總以自己為優先,就算要助人,也會以自己的利益或好處為出發點。
其實要贏得別人的好感,不必學習什麼特殊技能,也不用徹底改變性格,重要的是關心及體諒對方的心意,不是控制,而是理解,才能借力使力、互惠更好。

遇到不聽人講話的人怎麼辦?
遇到對方不喜歡聽我們說話,書中也有提到簡單的「3不」因應:不把話題導向自己想聽的方向、不要歸納對方的話題、不要搶對方的話。
人會跟自己相似的人產生親近感,這是一種鏡像效應,可以用聲調或話語的節奏呼應對方的喜怒哀樂,讓對方感覺到彼此的情緒是同步的。

8秒或許沒辦法做到事業成功、人際暢通、感情如意,但可以讓對方感覺自己的善意和誠懇,然後善用說服力及達成影響力。
溝通的技巧需要熟悉,但不要刻意使用,這樣才能讓情感自然的流動。

這本書提供許多在人際溝通時「愛自己不阿雜」的好方法。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1 人(5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允許自己活成想要的幸福模樣:幸福不是擁有最好的一切,而是有能力把一切變成最好的

允許自己活成想要的幸福模樣:幸福不是擁有最好的一切,而是有能力把一切變成最好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12

「換一種人生新演算法,找一種人生新活法」很喜歡作者這樣的論點。

作者的序中寫:「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生演算法和活法,有人用力地辛苦著,付出一切、犧牲一切,然後以此來追逐自己想要的,這是一種活法。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辛苦變成快樂,把努力變成享受,這也是另一種活法。三十歲以後的我,換成了後者,所以過著現在這種新生活。」

在懷疑「真的是這樣嗎?」之前,請先檢查自己的「人生方程式」,是不是提前將自己判了死刑?並將一時的困難誇大成永久的困境?試著來點 #逆思維,不要輕易說「不可能」、「沒必要」、「沒有用」,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

先著眼於完成小小的任務,當作對挫折的抵抗,在取得小成果後,及時用它們來激勵自己,慶祝每一個,「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一些事情」本身就是一種鼓舞。有時讓我們無助的,僅僅是無助本身,甚至是還沒發生的想像,這樣抽象的感覺卻壓倒我們。或許可以將它具體化一些,比如「我遇到了什麼事情(具體的),讓我感覺很糟糕」,這樣,我們就可以問「現在這個情況下,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多數的負面情緒,都來自於內心的恐懼和脆弱,人世間有太多令我們害怕的東西了,像是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不妨試著去承認「就是有人不太喜歡我」「就是有人比我優秀」「就是有人不認同我」,願意承認的恐懼和脆弱越多,內在的種種不安便會越來越少。

如何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作者說:「成年人真正的快樂是需要強大的智慧來支撐的,因為快樂是一個成年人明白『自己是誰、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這一輩子能夠做什麼、做到什麼』之後的樂天知命。成年人的快樂,它回答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這個幾千年來的哲學思考問題。」

信念經過攤開、打碎、重整,才能在這個從眾的社會中找出一條屬於你的路。我們常在愛情、人際、課業、工作、生活中有許多非理性信念,常把自己的期待套在對方身上,希望對方活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以「超完美」的標準苛求自己、永遠不滿意自己;批判自己或他人,總覺得好還要更好、還要更多……,唯有尊重自己與他人依生命的進程前行,才能互相鬆綁,讓愛得以自然流動。

別設限自己和別人的人生,就有無限可能,作者的 #相信 也是我的:「我一直堅信,找到自己的快樂,很重要。我們很多時候都以為『只有成功才能獲得快樂』……我將向你展示另一種找到屬於你的快樂的新可能,你就能獲得屬於你的成功。」

更多的書評,可以看臉書粉絲專頁「愛自己,不阿雜」,享受閱讀生活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博客來獨家書封版,台灣版限定附贈「動物智慧藏書卡」】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博客來獨家書封版,台灣版限定附贈「動物智慧藏書卡」】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2/05

我們跟尼采一樣都是想太多?

讀《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剛開始其實有點燒腦,因為豐富的哲學探討和動物行為知識交錯,並不輕鬆好讀。但讀到一半越來越有興味,閱讀本身就是樂趣,根本不需要糾結在部分的句子或觀念。

我們很容易問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還常思考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成為「為什麼專家」,有時卻是問題製造者,就像本書破題即言:「假如我們可以像動物一樣思考,一切是否會變得更美好?」

知識和智慧帶來幸福還是困擾?

書中以大量趣味橫生的動物故事舒緩嚴肅氛圍,引導讀者對人類與動物心智的討論,也以謙卑心態反思自身,為何號稱高智力的人類,是能為所有生物創造價值的物種,卻常用於破壞、侵略,甚至以宗教、道德為名,一再掀起戰爭或環境浩劫呢?

作者賈斯汀.葛雷格是心理學博士與動物行為學家,他認為人類的複雜思維有時是種負擔,想太多不見得有好處。而擁有單純、美麗心智的動物,遠超出人們所知,能做出許多有益生存的有效決定。「人類這個物種是『為什麼專家』,是將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其他動物區分開來的少數幾項認知特徵之一。然而,這股了解因果關係的強烈渴望,不見得總能助我們一臂之力。」這段文字會敲醒我們的 #自以為是。

明明人類是少數能理解「快樂」重要性的動物,但因思考的複雜、知識的誤用,或是「一句話各自解讀」,多思多慮易陷入種種煩惱,即便人在當下,思緒卻沉浸於不可挽回的過去與未曾發生之將來,煩憂、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

這本書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人,思考人生,智慧不僅是知識,而是如何運用知識的能力。也許我們不是要追求聰明過一生,而是要如何快樂幸福過好人生,不那麼聰明,卻更幸福的人生智慧。過「愛自己不阿雜」 的 「好好生活」。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4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30年紀念版)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30年紀念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15

引領我進入寫作的一本書,《心靈寫作》作者 娜妲莉·高柏的文字,直指入心,她提到「決心開始寫她知道的事,開始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去顧盼自己身外的事物」,我想或許在與人交際的時候,因為過度拘泥於想要表現什麼,反而讓自己無法放鬆,也無法直接而深入的與人互動。

書寫帶來微光
「重回初寫者的心靈狀態,重拾我對寫作最初的想法和感受。… …每一回都是一趟新的旅程,而且沒有地圖。」
她在書中提到她常辦理聚會,不見得是聊天談話,而是一起寫作,每個人在一小段時間寫完後,分批輪流朗讀,讓自己越來越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寫出內心的想法。這樣的聚會真令人嚮往,去除過多世俗的應對,只要專注的面對自己,安靜的傾聽與注視他人的朗讀,坦誠地分享及自由書寫,即使故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會因為同理而釋放、療癒了自己。

照顧自己的心和情
「你的世界因而變得比原來的寬廣,而初始的意念隨即顯現出來。它們並不掩飾眼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或感受。」
表面上我們同時在寫,但其實每個人心中在運轉的都是自己的生命,速度與節奏都不用跟別人一樣,也無需照顧其他人的感覺,只是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
這和我參加其他團體的經驗不同,不用在意別人,不必怕自己說錯話,只要看著剛剛自己寫出來的文字,有時笑,有時想哭,生命的一切答案,心都知道。
和我自己一個人書寫,有著很幽微、隱密的情緒不同,不是日記式的絮絮叨叨喃喃自語,也不是對已知事件的紀錄和整理,而是對「自己」這個生命個體進行的小小探索和冒險,原來,一群人聚在一起書寫,也很好。
有時因為寂寞,我們需要有個人聽我們叨叨絮絮訴說心情,但比起語言,我更喜歡用文字進行對話,寫給要溝通的人、寫給我愛的人,寫給脆弱的自己,寫給想對他說話的人,書寫是最動人的自我陪伴,就像一篇又一篇寫給自己的情書。
在書寫中可以被了解,被接納、被愛,也是一種敘事方式,可以大膽放肆地說出真正的感受,讓內心的東西流出來,讓它自由,讓它被看見,更是自我接納的過程。當說不出來、難以啟齒的話,能夠被「聽見」、被穩穩地接住、被充分的理解,就是自我療癒 的過程了。

用書寫來調心
「用寫作來修行,幫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
這些年因為照顧老母親,有時很累、會生氣,更多時候要面對老和病的無奈,每個人面對壞心情的方式不同,只要有效、不成癮、不傷害自己或他人,基本上都是很好的。若要及時、不受限場地或時間,也無需擔心「倒垃圾」給朋友造成負擔,拿起紙筆「自由書寫」是頗好用的方法,不用考慮文筆、會不會寫,就像幼兒拿起紙筆塗鴉般自然自在。
曾經在生命的低谷、重要他人的離去、生命歷程的創傷,寫下許多的文字,那些當下都曾想找人訴說,但有時詞不達意,有些話說不出口,有的事不好明說,有些時間不合適,更怕情緒快結疤的傷口經過再三撕開,會難以癒合,所以選擇用日記、手札、部落格、臉書當作心情的照護所。

我,愛自己不阿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23

我們落入了什麼樣的思考陷阱?

「為什麼我會被他這樣說/那樣對待呢?」、「為什麼我沒被別人認同呢?」、「為什麼我就是不討那個人喜歡呢?」以前的我在人際關係或群體裏,有時會有這些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然後就落入自怨自艾的情境中,心情也跟著低落。

看似一直在「想」,其實是無效的思考,陷入負面偏誤的漩渦,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其實不僅「眼見不為憑」,甚至根本沒發生,很多是自己的臆測。而且很常過度檢討自己,不斷情緒反芻,陷入 負面漩渦,進入 慣性思考、認知偏誤。

我們被怎樣的偏誤綁住了?《#思考101》是有趣又有深度的書。談思考?!原本以為是一本不容易讀懂的書,翻開卻讓人一讀再讀,欲罷不能!很多生動、生活化的例子,讓腦洞大開!跟著書,可以跟自己的思考進行一場場的辯證,平日因為生活節奏快速的關係,我們已經常常被迫要「快思」,卻忘記要有邏輯、合乎常理的「慢想」。

為什麼不要一直問「為什麼」?這會挑戰我們的預設認知,所受的教育不是告訴我們,要常常發現問題,問「為什麼」,然後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嗎?作者提到,我們要怎麼判斷一個「為什麼」問題是可回答還是不可回答?嚴格來說,沒有哪個「為什麼」問題是可以回答的,我們絕對找不出任何結果的所有真正原因。當我們一直執著於那些或許無法回答的問題,試著找出答案,我們的感覺可能會愈來愈糟。

自己的生活經驗中也多次驗證,或是從自我檢視中發現,有時候問「為什麼」其實是一種自我免責,只是要表示有在思考,或是以為可以找到「正確答案」,其實只是找到可接受的答案,希望下次碰到類似情況,必須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只想要歸因或指責會讓事情陷入負面漩渦?「反芻思考」會讓我們不斷思考同樣的想法,以及問更多的「為什麼」,更極端是不當地指責自己或錯怪他人,或是全數歸功自己,這都是落入錯誤思考。有學者提出我們在檢視他人的失敗時傾向於使用內在歸因,也就是覺得別人犯錯是因為他個人特質;但當犯錯的人是自己時,則比較會用 #外在歸因,就是將錯誤歸咎在環境因素或他人身上,而非負起個人責任。

成功的時候也可能會有錯誤歸因,在自己成功時,比較有可能使用內在歸因,但面對他人成功時,卻傾向使用外在歸因,認為是他人「運氣」較好所致,錯誤的因果歸因,一味地「想當然耳」,就偏離了事實的本質。有一部分人失敗是因為壞運氣或者外在環境影響,這樣對我們來說既方便又具有防禦作用,但也有一部份人會過度自責 或將不舒服的感覺不斷地 反芻,也就是所謂的「鑽牛角尖」及 過度思考。

這種思考方式,會大量地消耗自己的心力,跟失眠、情緒困擾的關係密切,也使得好好生活的能量被干擾。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充滿謬誤的慣性思考中,卻認為自己並沒有「想錯」,因為落入 #慣性思考 中,沉迷於偏誤認知而不自知。因此,我們必須從這個狀態中醒過來,直視人的本質,承認自己的慣性思考是偏頗的,而且想得快,卻不一定想得正確。

作者對於思考的目的想得也很中肯:「為更好的生活學習如何思考。」是的,我們面對大大小小的事,不就是在生活中嗎? 是地,要記得「愛自己不阿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雪力獻給16型人們,找到最舒服的自己

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雪力獻給16型人們,找到最舒服的自己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23

讀這本,就是打開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每個人心中都有16個房間,最符合的人格類型,只是你最喜歡的房間,不代表你永遠只能待在那裏。」這是對近年很流行的 #MBTI 的最佳詮釋。MBTI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用4個光譜的傾向組成16種人格類型,E/I是指專注的焦點,是「向外探求」或「向內聚焦」;S/N是指獲取訊息靠「感官細節」或「推理全局」;T/F是指做決定時,偏向「理性思考」或「情感同理」;J/P則是執行決定時喜歡「按部就班」或「隨機應變」。

也就是從哪裡獲得能量?如何接收資訊?如何做決定與執行?了解自己在每個向度的傾向後,就可以把這四個字母拼起來,那就是最傾向個人的人格類型。
是「傾向」而不是「等於」,因為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會學習到最適合的生存方式,除了的人格類型外,也有其他類型跟自己相似的地方。

我是哪一型?有準嗎?其實如果沒有正確理解 MBTI,只是給一個定義的名稱,或當作是做坊間的心理測驗的話,信度與效度都會受影響,測出來的結果也容易被誤解。
測出來的只是「慣用思考模式」,就像《#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的作者是「雪力」所提「找到貼近真實自我的解答」。我覺得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而不會被誤認是人格測驗。

可以預測他人和自己的未來嗎?MBTI 不應被用來做任何的「預測」,因為每個人的行為和反應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先天性格、成長環境、當下的狀態等。它或許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質,但不能因此給人貼上標籤或帶著偏見。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這個世界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沒有所謂好壞優劣,當然也不可能粗分成16類。不需要所有人都很務實,這會阻礙創新;也不需要每個人都是領導者,因為每個角色都非常重要,都有獨特性。

我們要放被社會框住的價值觀,覺察及真實地面對自己,只有找到自己的優勢,才能發揮潛能;只有發現自己的盲點,才能突破 #自我侷限;只有理解及 #自我接納,才能認可 #自我價值。

對自己有何幫助?運用這個工具,可以有效了解「我」這個產品如何使用,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和升級,不用跟他人比較,就像是對自己的人生可以有不同的見解,沒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可以由自己定義及詮釋。不要執著在「我到底是哪一型」,我們每個人都有這16 個人格類型的部分特性與潛能,所以多專注在覺得對自己有建設性的建議上,透過這本書的協助,找到自己的內在力量,開啟新的蛻變,好好鬆口氣,重點是「不當完美的自己,成為最舒服的自己」。

我們都是有潛力的種子,MBTI的結果其實只是告訴我們是哪一種種子,有的人或許是像花兒的種子,有些人可能是蔬果,也有人其他植物的,就算是同類型的種子,放在不同的土壤、溫濕度,長出來的樣貌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生長,會影響我們的成長狀態,但我們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可以跟著因應及調整,因為內在特質是穩定的。

找到並接受自我壓抑的那一面,我們可以努力成為一個更完整、更成熟的人,並從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人都不需要完美,但要能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多元性,並不帶批判的眼光看待彼此,更能「愛自己不阿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3123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