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Lv.3
user-img
地才先生

12則書評

12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21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2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讀者評分
4.5
|
2024/07/03
在2015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關於Ronald Read的驚人故事!

這位先生既不是菁英白領,也沒有富裕的背景,而是一位在加油站工作了25年的普通員工。加油站退休一年後,又跑去其他地方當兼職清潔員。令人驚訝的是,他在2014年過世時(享年92歲),竟留下800萬美元股票遺產!其中多數捐贈給當地醫院與圖書館,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後來許多媒體分析出他的投資成功之道──「省吃儉用地存錢,持續買進並長期持有看好的股票。」

你會不會在想:投資成功之道真的這樣嗎?

《持續買進》能提供你一些解答。這本書主要透過研究與數據來回答一些常見投資疑問,例如:應該定期定額或逢低買進、何時該買該賣、如何提早退休、要買個股或基金、基金要選主動型或被動型等。可以讓你在投資路上,更清楚要走的方向。

本書作者是尼克‧馬朱利──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經濟系,有近十年財務與經濟分析師的經驗,目前為黎索茲財富管理公司營運長暨資料科學家。在自己創辦的「金錢與數據部落格」發表許多財經文章,也曾在《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CNBC等媒體發表投資理財文章。


書中3大重點

1. 為何你應該愈早投資愈好?而非平均投資(類似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

原因如下:
(1) 據調查,全球各地「多數市場在多數時候是上揚的」。多等一天,表示未來需要付更高金額購買。因此,不要等待最佳投資時間,「現在」就把你的錢拿去投資。

(2) 你還沒有投資的現金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

(3) 作者做了一個「現在買VS平均投資」的研究

● 總投資金額:12,000美元。

● 投資商品:美國S&P 500。

● 投資時間:1920至2020年。

●「現在買」方式:第一個月即投入全部12,000美元。

● 「平均投資」方式:第一個月投入1,000美元、第二個月再入1,000美元……以此類推至第12個月。這裡平均投資,你可以看做「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

研究結論1:平均而言,每一個12個月投資期,現在買的績效比平均投資「高4.5%」。

研究結論2:所有12個月投資期中,現在買的績效,有「68%的時間」,高於平均投資。

由以上兩結論可知──「現在買的績效」優於平均投資(不只S&P 500,作者做了其他投資資產的研究,得到幾乎相同答案)。

研究結論3:唯有重大股市崩盤時,如2008年金融海嘯與1929年經濟大蕭條,平均投資的買入均價才會低於現在買的一次買入價格(這句意思是「平均投資的績效」比較好)。

問題是這種情況極少見,你不可能等到重大崩盤才入市,這也是為何歷史大部分時間裡,現在買的績效優於平均投資。另外,不要忘了「人性」,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敢在崩盤時入市!


2. 為何你應該用平均投資(類似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而非逢低買進

作者做了一個「平均投資VS逢低買進」的策略研究

● 研究背景:你可以穿越回到1920年至1980年的某個時間點,然後必須在接下來的40年投資美國股市。

● 「平均投資」方式:接下來40年,每月投資100美元。

● 「逢低買進」方式:每月存100美元,只在股市下跌時買進。不過作者想讓這定義更極端,使你像神一樣,知道市場何時會來到介於任何兩個歷史新高點之間的絕對底部,也正是你都能買到「最低點」。

● 此研究有一個限制:你不能頻繁進出股市,一旦做出一筆購買,必須一直持股到這期間的終點。

研究結論1:在1920~1980年之間任何一個時機點開始投資,在所有40年投資期當中,有「超過70%時間」,平均投資的績效優於逢低買進。即使你擁有神的預知能力,這結論依然成立。

研究結論2:逢低買進只在市場大跌時(如1930年的大熊市),績效才會優於平均投資。

此外,逢低買進還有一個問題,當你抱著一堆現金等待低點進場時,投資報酬可能還不如及早購買。因為市場持續上漲,你等待的低點沒來,由於沒有進場,失去更多時間的「複利成長」,使得績效甚微。

更重要的是,沒有人知道「底點何時會來」,因為我們不是神!


3. 你應該何時賣出?

市場長期多數是上漲的,照理說不應該賣出投資資產,如果真的要賣,要「愈晚賣愈好」(買則要愈早買愈好)。作者認為只有以下狀況時,才適合賣出:

● 沒閒錢時,透過售出資產,再平衡投資資產的組合。例如:設定持有的股票與債券理想組合是60%與40%,當有一天變成70%與30%時,就要賣掉股票。

● 某一投資資產占總資產比率過高。例如:當在一家公司工作很久時,公司發給你的股票,占你的總資產比率愈來愈高,可以賣掉股票改買其他資產。

● 某一投資資產持續虧損。例如:你買的宏達電股票持續虧損,並且看不到該公司的前景。

● 過你想要過的生活或需要用錢的時候。例如:買房、環遊世界、退休。


我的後記

綜合前面第一、二點的研究(現在買、平均投資、逢低買進),作者提出《持續買進》核心理念──「你應該盡早投資,且盡量經常投資。」

看完這本書時,對於這個核心理念以及其他投資問題的回答,大部分我都滿認同。但還是有以下兩點疑慮:

● 有些研究時間太短或太舊,如平均成本VS逢低買進的研究時間為1920至1980年,年份有些遙遠,為何沒有更近代的研究?

● 書中許多研究的投資資產,有時候寫美國股票,有時候寫S&P500,會讓我有些疑惑?雖然我猜在書中許多時候,作者投資美國股票應該指的是S&P500,因為要符合長期上揚的投資資產,S&P500最有可能,所以希望作者這部分應該要寫得更清楚才好。

屏除這兩點,我還滿推薦這本書的。

不過要提醒大家:要執行持續買進這個理念,你投資的資產,必須是「自己有花時間去研究」,並判斷「資產價格長期是上揚」的才去購買。不要沒研究或亂聽別人說就去買,否則傷的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錢!

最後分享我很喜歡查理.蒙格(波克夏副董事長)的一句話:「不要在意立即的勝利,而是尋求長期的成功。」



書名:《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作者:尼克‧馬朱利
譯者:李芳齡
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業周刊
初版:2023年6月
ISBN:978-626-7252-71-0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為何不應該選擇主動型基金
● 為何不應該買個股
● 為何以及如何再平衡你的投資資產
● 愈簡單的生活方式能愈早退休
● 何時可以退休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一下「有幫助」。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在網路上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自律神經超圖解:身體怪怪的,都是因為它?學會與最不受控的人體系統和平共處
讀者評分
4.5
|
2024/06/05
你也有以下問題嗎?

● 經常失眠、睡不著、醒來後還是覺得累?
● 消化不良,常常便祕?
● 有時覺得心悸、胸悶,好像無法喘氣?
● 時常容易頭痛、頭暈?
● 情緒不穩定,容易煩躁?

那你可能已經「自律神經失調」!

然而你不用太擔心,這病其實很常見。有神經科醫生受訪指出:每個人一生,多少都會有一次的自律神經失調。

此病雖然常見,我們仍要特別注意,因為它是個「警鐘」!表示身體的運作機制已出現問題,剛開始出現各種小病,如果放任不管,久了會產生大病──三高、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因此,我們平常一定要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避免身體開始崩壞。


《自律神經超圖解》本書主要用圖文方式,輕鬆地讓你了解「何謂自律神經」以及「如何避免自律神經失調」。只要平衡好自己的自律神經,不管大病或小病,罹病機率皆會下降許多。

本書作者──小林弘幸目前為順天堂醫學系教授,是日本自律神經研究第一把交椅,在消化系統與腸健康的臨床治療上亦極具權威,常受邀參加日本各大健康節目與講座活動。先後曾在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皇家兒童醫院、愛爾蘭聖三一學院附屬醫學研究中心服務。


一、自律神經介紹

為人體其中一種神經系統,它不受意識控制,負責身體自主功能的調節,像是呼吸、消化、內臟運作、血液流動、調節體溫、排汗等。為了維持身體運作,不管清醒或睡著,自律神經都會24小時不停地自主運作。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簡單來說,你可以把身體想像成一台汽車:

● 交感神經為油門,負責「驅動身體、承受壓力」,所以在白天時活躍。當交感神經活躍時,血管會收縮,心跳與血壓會上升,身心呈現興奮狀態。

● 副交感神經為煞車,負責「讓身體休息、睡眠」,所以在晚上時活躍。當副交感神經活躍時,血管會放鬆,心跳與血壓會下降,身心呈現放鬆狀態。


二、何謂自律神經失調

指的是油門(交感神經)與煞車(副交感神經)其中一方太活躍或不足。像是副交感神經在白天太活躍,你會委靡不振;交感神經在晚上太活躍,你的身體則無法好好休息。而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會產生許多身心問題:

● 身體問題──疲勞、頭痛、便祕、心悸、失眠等
● 心靈問題──煩躁、意志消沉、集中力不足、情緒不穩定等。

除了上述身心問題,如果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副交感神經又無法正常運作,長期下來,血管會不斷收縮,讓血液循環變差,產生高血壓問題。而血液變黏稠,使得血管內皮會受傷,進而出現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三、平衡自律神經的4大面向

維持自律神經平衡,最重要基礎為「規律的生活」。

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哪個活躍與我們的生活是連動的,所以只要生活不自律,自律神經會紊亂,久了就失調。接下來看看我們如何透過睡眠、飲食、運動、壓力來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

1. 睡眠

● 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

晚餐愈早吃愈好,至少要「睡前三小時」,如果能睡前五小時更好。我們的身體,從活動狀態(交感神經活躍)進入睡眠狀態(副交感神經活躍),大概需要三小時,所以晚餐與入眠時間差距不到三小時,會出現以下狀況:

首先,進食造成的血糖上升會來不及降回正常值,血糖則容易轉換成脂肪,這正是「吃消夜容易變胖」的由來!

再者,入眠時身體原本在副交感神經活躍狀態,卻由於飲食關係,身體還在消化運作,變成身體的交感神經還在活躍狀態,會造成自律神經紊亂以及睡眠品質不佳。


● 創造自己的睡前儀式

要有優質睡眠,身體要完全進入副交感神經活躍狀態,上述提到約需三小時。這三小時如果有好好的「放鬆心情」,可以有效活化副交感神經。

因此,建議這三小時內有一些「睡前儀式」──吃飽後去散散步、泡澡、看書、聽音樂、使用薰衣草香氛商品、把燈光改為黃光(讓身體以為已經日落,準備進入休息狀態)。

切記!不要再碰3C商品、不要讓房間太亮、不要洗42度以上的熱水、不要抽菸,以上皆會使交感神經又再度活躍起來。


2. 飲食控制

● 喝適量的水

你有曾經心情煩躁或不安時,喝杯水就可以緩和情緒的經驗嗎?喝水確實有調節自律神經的效果。水能刺激腸道神經,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使自律神經穩定,所以平常記得要喝「適量的水」。

另外也建議早上刷牙後喝一杯常溫水,除了補充睡眠流失的水分,還可以讓身體知道一天即將開始,調節生理時鐘。


● 攝取足夠蛋白質

自律神經的原料是蛋白質,而且「動物性蛋白質」遠比植物性蛋白質更適合做原料,所以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肉類、魚類、雞蛋等蛋白質。

可是要小心的是:動物性蛋白質通常含有脂肪,過多脂肪會在血液中氧化與破壞腸道環境。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吃動物性蛋白質時,也要多吃蔬菜與水果,它們有避免油脂氧化的「抗氧化物質」,像是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E,都是抗氧化物質的一種。


● 喝咖啡

來一杯熱咖啡有助於穩定自律神經,因為咖啡中有「咖啡因」與「綠原酸」。

咖啡因──能促進腸道分泌被稱為幸福物質的血清素與多巴胺,還有提振精神、擴張末梢血管、紓解壓力、放鬆心情、促進大腸蠕動等作用。綠原酸──具有抗氧化與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不過喝咖啡建議一天不要超過二至四杯,過度攝取咖啡因,有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最好也不要加糖,畢竟糖對身體有許多壞處。另外,睡前至少三小時不要喝咖啡,以免咖啡因影響睡眠。


3. 運動

現代社會中,許多工作都是坐辦公室。坐久了自然血液循環變差,營養無法傳送至每個細胞,身體會開始出現各種不舒服,嚴重則變成自律神經失調。

要解決這種狀況就是要「運動」!

但要做的是「輕度」運動而非重度運動,因為重度運動(如慢跑)會導致呼吸急促,交感神經變得極度活躍,副交感神經活性則降低;如此自律神經會因為重度運動而失衡,所以雖然重度運動能提升肌耐力,但對自律神經的調節不一定有幫助。

輕度運動則是可以有效調節自律神經,例如:散步、伸展操、爬樓梯、深蹲。它們不會造成身體負擔,還能令自己深呼吸,讓副交感神經的活性維持在高檔,可使血液循環愈來愈好。


4. 心理健康

● 培養不被他人影響的精神力

在這個社群當道年代,除了網紅炫富博取流量,一般人通常也只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給PO出來(僅有少數人會PO自己過得不好)。就連媒體也喜歡寫一些人生勝利與失敗組的新聞。這些東西看久了,自卑心態便產生,開始覺得自己人生是不是很失敗,心理壓力就跟著來。

因此,為了擺脫這種壓力,請不要比較,保有「他人是他人,自己是自己」的心態。如果你真的特想要比較,就跟最顛峰的自己做比較吧!看看今日的自己有沒有比之前有所成長。


● 將注意力專注在當下,非下一件事情

每天睜開眼睛,從家庭到工作有一大堆事情等待我們處理,常常陷入千頭萬緒的「焦慮」裡,像是不知道該先做哪件事、擔憂未來的事情等。

這樣的焦慮,嚴重也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為了減少焦慮,建議你將一整天的待辦事項,按照「要完成的順序」寫下來。

首先,你能知道今天要完成哪些事。再來,將注意力放在「當下」最該優先需要解決的事情,先不要擔憂其他事情,這樣能避免恐慌,進而冷靜地處理事情。最後,只要一步一步地把事情解決,「自信」與「成就感」就會產生,可以減少焦慮的出現。


● 打掃能放鬆心情

在電影《孤單寡女》有幾幕中,劉德華與鄭秀文碰到不好事情時,即瘋狂跑去打掃家裡!

其實這真的有用,「打掃」確實可以使心靈平靜,並有效調節自律神經。因為打掃完,環境變得整潔,會讓心情有放晴感覺。

不過要注意的是:打掃要找出你覺得最舒服的方式與時間。建議一次打掃小部分範圍即可,時間最好在30分鐘內,由於一次打掃巨大範圍或花費很長時間,有可能因為打掃不完讓自己陷入煩躁,反而使自律神經變得紊亂。


四、我的後記

我有一個長輩常常暈眩,看了腦科、耳鼻喉科都沒有辦法治好,經過好幾年時間才發現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才解決掉暈眩問題。

郭育祥醫師是國內自律神經權威,他曾指出──每名患者平均需要看過7個科別、5家醫療院所、12位醫師,花上三年多時間才會得知自己罹患自律神經失調!那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很難被診斷出?原因有:

● 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病,理所當然認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會去看神經科。

● 有時醫生不會發現患者的病是自律神經失調,因為這種病,它不只有一種樣子,根本是千面女郎;失眠、消化不良、心悸、頭痛、頭暈、心理生病等,大病小病皆是它的化身。

因此,閱讀《自律神經超圖解》,至少讓我們認知到「自律神經失調」的存在。未來當你或你的親友,生病一直無法治好時,可以考慮改看一下神經科,或許根本是自律神經失調。

最後分享一句話:「如果你的生活與飲食不自律,自律神經失調就會找上你!」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自律神經開始失調的年齡
● 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的理由
● 心道與腸道連結在一起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一下「有幫助」。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在網路上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讀者評分
5.0
|
2024/05/08
「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達賴喇嘛

本書作者比約恩26歲時,在瑞典燃氣公司任職。他擁有公司的配車、一位秘書、出國時可搭乘商務艙、在海邊有一棟房子,並且再過兩個月,成為該公司旗下子公司史上最年輕財務長。

不過大家都沒想到:他竟然拋棄人人稱羨的工作,跑去泰國「出家」。

經過17年的森林派僧人生活後,他決定還俗,卻因為不適應社會而罹患重度憂鬱症。

好在他透過奉獻自己所知,像是閉關教學、演講、錄PODCAST、上節目、巡迴講座等,重新找回自我。

後來也找到人生伴侶,原以為會生小孩,與家人平靜地過一生,但生命的試煉又再度降臨──他罹患了「漸凍症」!

作者在書中有一段感觸:「你不覺得很奇怪嗎?!從小到大,十多年學校教育,竟然想不起來,哪堂課有在教導我們遇到人生低谷時,該怎麼辦?」

確實,作者的疑問亦是許多人的問題。

因此,人生道路上,如果你也需要一些建議,那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當閱讀《我可能錯了》,你會感覺就像待在作者身旁,一起陪他走過命運多舛的一生,而在這過程中的故事、體驗與感悟,必定對你有所幫助。


以下分享書中3個智慧

1. 喜歡他人本來的樣子

許多人以為在寺廟當僧人就沒有複雜人際關係,可以獨處修行、享受平靜時刻。作者出家前也這麼想,但事與願違,其實是加入一個全年無休的群居團體。

首先,不能選室友,而且每個月要交換一次房間。再者,寺廟其實有頗多事務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例如:寺廟有些東西需要建造與整修、許多草木需要清除與照料、檢查收集雨水的水槽過濾器、接待眾多來訪客人等。

在這樣團體生活裡有許多怪咖,作者討厭一些人;同樣地,有一些人討厭他。

剛開始這對作者是極大挑戰──當其他僧人行為舉止不如他所意,作者會不開心並討厭這些人。漸漸地,內心產生的抗拒帶來痛苦。不過他後來領悟到一個念頭:「不要對別人有太多意見,讓他們做自己,並且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因為他發現:「為什麼有人要由於我們的批評,就要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我們並沒有這麼偉大!」

況且為什麼他們不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我們便要折磨自己的心?討厭別人相當正常,大家都會,問題是代價太高,會讓自己筋疲力盡。

於是作者改抱持新的念頭對待人:「嗨,你儘管保有自己的樣子,你就是你,這真是太棒了!你不必是其他的樣子,我接受你所有習慣、古怪行徑、任性又反常的一面。你儘管在我的世界做自己。這裡有你容身的空間。」

在人際關係中,大多數人是很敏銳的,可以感受到你對他是否真誠,並且通常以相同方式對待於你。所以只要令對方感受到我們真心地接納他,並讓他保有真實的樣子,雙方相處起來自然會融洽許多。


2. 解決衝突的魔法箴言

有一晚,新的英國住持──阿姜‧賈亞薩羅──走上講台並開始講座,但他的第一句話卻出人意料:「今晚,我要傳授你們一個魔法箴言!」

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因為泰國森林修行派最著名為:屏除一切有關魔法與神秘主義的事物。

那時,阿姜‧賈亞薩羅平靜地告訴大家,下次當你與對方感覺開始有衝突時,請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說三次這個魔法箴言──「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因為衝突常來自於覺得自己「瞭若指掌一切,我才是對的」,常見的情況為:自認對發生的事情相當了解、能準確解讀各類事情與周遭世界、可斷定各種現象的是非好壞、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希望與計畫發展等。

不過情況通常並非如自己所想那樣!

因此,不要讓自己陷入過度自信,也不要高估自己所知。如果你在這種「自滿狀態」,除了會變得很難接近之外,你又如何看到新事物、又如何學習呢?

保有「我可能錯了」這種謙虛觀點,你會較願意拆除自己的心牆,聆聽對方觀點。這不僅能助你獲得更多知識,對方也因為你願意聆聽他的觀點而感到開心,如此一來,雙方產生衝突的成因則會降低許多。

「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阿姜‧蘇西托(英國寺院住持)


3. 生活中的一切,沒有人知道是好是壞

作者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同樣是阿姜‧賈亞薩羅所說。

在一個村莊裡,有一個老農夫與他的成年兒子靠著一匹馬,種田維生。有一天,那匹馬突然不見了。隔壁愛說閒話的鄰居就跑出來:「天啊,馬不見了,你們要如何種田?太衰了吧。」

有智慧的老農夫平靜地回答他:「可能是,可能不是。」

過了幾天,沒想到那匹馬竟然帶著兩匹馬回來。那個鄰居又說:「你們現在有三隻馬,也太幸運了。」

老農夫再回答:「可能是,可能不是。」

又過了幾天,農夫的兒子訓練新馬時,不小心摔斷了腿。鄰居又說:「唯一能幫你種田的獨子,現在他腿斷了,無法再幫助你,真是太可憐了。」

老農夫又回答:「可能是,可能不是。」

後來戰爭爆發,國家開始徵招青年入伍,但由於老農夫兒子的腿斷掉不用被徵招,可以留在村裡。鄰居又說:「別人兒子被徵招去打仗,不太可能回得來,你的兒子卻保住了,多麼幸運啊。」

老農夫仍舊回答:「可能是,可能不是。」

從以上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對於生活中的事情,不用判斷好壞之分,因為人們不可能知道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到底是好是壞?那就別去判斷了。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解放,也是一種智慧!」


我的後記

閱讀完此書,使我想起一位擁有高學歷的大企業高階女性經理的故事。

她從小到大都是學霸,並且在職場上取得成功,但由於高成就使得自尊心有點高,即使犯錯,也拉不下臉跟親友說「對不起」。這種態度讓她與親友的人際關係常常不是太好,她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想要改善這個問題。

後來她想了一個方法:養了一隻貓取名為「對不起」。

她每天藉著叫貓時一直說對不起、對不起,過了一陣子覺得其實說「對不起」也滿簡單的!於是對親友也愈來愈說得出對不起,漸漸地,她與親友的關係有所改善。

不管是上述故事中,女強人想說出「對不起」的念頭,還是這本書中提到的許多念頭──我可能錯了、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接納他人與自己最真實的樣子、勇於面對人生不確定性等。

這些念頭對人們來說,聽起來很簡單,可是因為「人性」的關係,做起來卻很難。

不過沒有關係,儘管我們無法立刻改變自己。至少我們可以跟這位女強人一樣,先接納這些念頭並一步一步地實踐,總有一天,我們自己會有所改變,並改變生活!

最後,我想分享書中很喜歡的一句話:「你能不帶偏見與評斷的聆聽,這可不是小事,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大事。」



書名:《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譯者:郭騰堅
出版:先覺出版
初版:2023年2月
ISBN:978-986-134-445-4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當下的智慧
● 勇於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
● 不要陷入過度自信狀態
● 你是否無遺憾地離開人世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一下「有幫助」。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在網路上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 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讀者評分
4.5
|
2024/04/09
某天,一位富豪去佛寺找禪僧訴說煩惱,正當說的起勁時,禪僧分心注意到一隻蒼蠅──牠要從室內飛出室外,卻撞到紙拉門摔落,掉下去後又馬上飛起來去撞紙拉門,就這樣不停地重複。

禪僧跟富豪說:「蒼蠅真奇怪,明明這扇紙拉門有許多破洞與縫隙可以飛出去,牠卻一直飛撞同一個地方,再如此下去會死掉。」

富豪:「大師,你不專心聽我的煩惱,反而擔心一隻蒼蠅?!」禪僧:「我只是想到許多人跟這隻蒼蠅一樣,看事情的角度僅有一個,難怪無法解決問題或時常產生煩惱。」

富豪聽到後,嘆了一口氣說:「原來我的煩惱與蒼蠅相同。」

上述故事讓我們理解到,許多人常常被自己的思考所框住,可是當我們多用不一樣角度思考時,往往可以海闊天空!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主要說明:閱讀這本書,讓你多了99個不同角度來看待事情,有效減少心靈負擔,使你可以心靈平靜地度過每一天。

本書作者──枡野俊明為日本著名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庭院設計師。從事以「禪思想」與日本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禪庭院」創作活動,被日本版《News Week》雜誌票選為「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以下跟大家分享書中5個智慧

1. 日日是好日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不管碰到多大的好事、壞事,過幾年回頭看,似乎就那樣,沒什麼大不了。這便是禪宗所說:人生碰到的事情,沒有好壞之分。因為對我們來說,皆是「經驗」而已,所以每天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請心平氣和地接受它。

經驗都是成長的養分,只要我們抱持這種想法,每天均是成長的好日子,這正是禪語所說「日日是好日」。


2. 遠離比較

人們真的是很喜歡比較,比功課、比工作、比收入、比另一半、比小孩、比包包、比汽車、比房子……似乎所有東西都要拿來比較。就連媒體也喜歡把大眾做比較,稱贏的一方是人生勝利組、輸的一方是魯蛇(Loser)。

可是我們要追求心靈平靜的話,就要遠離比較,因為沒有比「比較」更沒有意義的事了!

比較是永遠比不完的,況且無論我們是什麼樣狀態,絕對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再者,比贏產生的得意感、比輸產生的沮喪感,對我們都不是什麼好事。

但如果你真的不比較會渾身難受,就跟最顛峰的自己做比較吧!

看看今日的自已,在各方面,有沒有比「最顛峰的自己」有所成長。那才是對你的人生,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3. 不要太在意他人對你的期待

從小到大,身旁總有人對我們有所期待。

上司:「我期待你的表現。」

長輩:「我期待你進入一流大學與公司。」

但其實,不用太在意他人對我們的期待,因為想要呼應對方期待時,自己就已經產生「壓力」。這般壓力可能使我們反而做不好,嚴重一點,甚至影響我們身心狀況。

再者,對方的期待有先問過我們嗎?或許我們並不想被期待、不想進台大、不想唸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不想進台積電。為什麼我們的自由意志要因為他人期待而被束縛?他要期待是他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

因此,遠離他人期待愈遠愈好,這樣我們被迫背負的期待壓力也會愈來愈小。同理,我們也不要期待他人。

「『期待』這個舉動,不管是對於期待者或被期待者來說,都是一種痛苦。」──枡野俊明


4. 對於事情不要過度期待

上面提到不要期待他人,對於事情,我們也不要過度期待。

由於事情發展常常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所以碰到事情時要「盡力而為」,至於結果則輕鬆看待,也就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樣事情發展不如預期,我們不會不滿;事情發展超乎預期,我們的快樂也會加倍。


5. 諸行無常

「生命終將死去,事情終會結束」,這個理所當然的道理,稱為「諸行無常」。我們要將這個道理銘記在心!

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理解到,雖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過碰到壞事時不用一直低潮沮喪,畢竟壞事總有一天會結束;同樣地,好事亦有結束的一天,所以我們碰到好事時,也不要持續得意忘形。有句台語說的好──「囂張沒有落魄的久」。


我的後記

我很認同作者的一句話。

現代人應該都要學習「放下力」──知道哪些人事物放下會更好。

書中就有提到有兩個應該放下:首先是「社群媒體」,因為它帶來複雜人際關係、假資訊、比較心態。再來是「無法控制的事」,比如別人的事、過去的事、未來的事。

當放下愈多負面的人事物,我們便有愈多餘裕接觸正面的,並將心力放在「此刻正在進行的事」、「現在能做的事」。這樣我們才能減少心靈磨耗,讓自己可以好好度過每一天。

「該放下,就放下,也放過自己,工作也好,人際關係也罷,沒有什麼不能捨棄。」──枡野俊明


書名:《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 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精誠資訊
初版:2023年1月
ISBN:978-986-510-264-7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別試著想改變他人
● 豐富獨處的時光
● 大多數的事情都能夠一笑置之
● 面對資訊,嚴禁暴飲暴食
● 丟掉東西改為放手它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
讀者評分
5.0
|
2024/03/12
一、前言

志明正開著車帶春嬌回家,但她發現春嬌似乎不太開心,就問:「妳怎麼了,好像不開心?」

春嬌:「沒事。」

志明:「不開心什麼,可以直接跟我說。」

春嬌:「我在不開心什麼,你不知道嗎?」

志明:「我怎麼知道?!」

春嬌:「你不要再裝傻了,我不想講!!」

志明:「我哪有裝傻??」

春嬌覺得志明要不在裝傻,要不猜不到她在生氣什麼。不管哪個,她都對志明不爽。然而志明覺得春嬌不爽就直說啊,幹嘛不說?奇怪欸!我又不是她肚子裡的蛔蟲,怎麼知道她在想什麼,志明也開始對春嬌不爽,雙方便開始冷戰或爭吵起來。

上述情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不過這種男女之間的不開心,可能僅是對異性說話模式不了解而已,只要你理解兩性說話模式的差異性,後續因為說話產生的爭吵,一定會下降不少。

《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主要在說明:由於兩性百萬年來「生活模式」與「大腦」不同,造成男女有所差異。經由書中知識,可以幫助你了解異性思維與行為,讓自己更有同理心,將大大有助於你與異性的關係。

本書有兩位作者:亞倫‧皮斯──世界知名肢體語言專家,其著作《肢體語言》銷售400萬冊,同時也是擁有高收視率的電視主持人;芭芭拉‧皮斯──暢銷書《記憶語言》作者與訓練單位總經理。這對夫妻合著《為什麼男人~,女人~?》等一系列兩性書籍,雖然以科學角度說明男女差異,但幽默風趣且易懂的寫作手法,深受全球讀者喜愛,每本皆高踞各國暢銷排行榜。


二、百萬年造成的兩性差異

人類歷史已有上百萬年,可是進入農業時代才近一萬年,所以99%以上時間,兩性的職責與生活模式不同。

1. 男性負責養家、帶回食物,造成:

● 好的空間感──認得長程路途,知道哪裡有食物並得以順利回家。
● 視野較窄但較遠──能看得到遠方的食物或能射中獵物。
● 說話能力較弱──打獵過程中,靠的是肢體語言。而且為了等待與不驚擾獵物,男性可以彼此不交談好幾個小時,導致說話不是他們強項。

2. 女性負責顧家、養育小孩、和團體中的其他女人來往,造成:

● 視野較寬──需要隨時注意家裡四周安全,所以會有較寬廣的視野。
● 說話能力較強──白天時,女性在洞穴或在家中,就是與其他女性和小孩待在一起,為了建立、維持、提升彼此關係,她們發展出良好的說話能力。
● 敏銳觀察力──不管是警戒住家附近安全、注意小孩狀況、與其他女性維持良好人際關係,女性都需要敏銳的觀察力!

以上兩性的生活與行為模式,隨著長久時間,深刻在人類大腦與基因,使得下一代多數男女也有相同模式。


三、兩性大腦不同

1. 女性大腦
除了「有一個專門區域」,在處理說話能力之外,女性說話時,還同時用到「左右腦」,所以女性說話能力較好,也較愛說話。

而且因為女性說話能力,大腦中有專門區域在處理,其餘部分可以同時處理其他事情,這正是女性為什麼能邊說話邊做其他事情(一心多用)的原因。

2. 男性大腦
說話能力沒有一個專門區域在處理,並且說話時只用到「右腦」,導致男性說話能力較差。

此外,大腦朝「專門化」發展,腦中每個區域能力劃分十分清楚,這正是為什麼男性「一次僅能做一件事情」的原因。


四、兩性說話不同

由於生活模式與大腦構造的不同,使得男女說話模式差異如下:

1. 不愛說話vs愛說話

● 男性
從小被教導要成為「戰士」,在社會壓力下,戰士不能有懦弱的一面,以致男性心中有害怕或疑慮時,不會表現出來或求助他人。

加上大腦結構的關係(說話能力較弱),使得男性碰到問題時,不習慣說出來;他只會與自己說話,然後開始面無表情地思考,直到想到解決方式,才開始有表情。

因此女性看到男性面無表情或沉思時,他可能在與自己對話,並不是情況有什麼不對勁或不想理妳,請不要去打擾、中斷他的思緒,他會不開心,畢竟男性無法一心二用。

● 女性
男性大腦釐清和儲存訊息能力較強,會把訊息分門別類的儲存下來。可是女性大腦不會以相同模式儲存,於是問題都停留在大腦。然而女性大腦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透過「說話」發洩,而非尋找解答。

因此女性碰到問題時,會把腦中要思考的事情通通講出來,聆聽自己的選擇以及可能發生狀況。例如:她會說早上要先去市場買哪些菜、上班碰到什麼問題、晚上要去哪裡跟姊妹淘吃飯、叫男性伴侶記得倒垃圾等。

再者,女性認為把腦中想法說出來,是一種「友善的表現、分享的感覺」,藉由說話得以提升彼此關係。

由上可知,當女性一直講話時,男性不要認為她在嘮叨,更不要認為她在丟問題給你,並沒有!女性不需要你告訴她怎麼做,她只需要你「聆聽」!男性要理解:女性把問題說出來,是解決問題與紓壓的方式,當說完話,她們會感到輕鬆愉快。


2. 有話直說VS拐彎抹角

● 女性
說話喜歡拐彎抹角、旁敲側擊,也就是說,用繞圈子或試探方式,表達她所想要的事物。

在古代,白天只剩女性在家中或洞穴裡,指東說西的說話模式──是想與其他女性「和睦相處」,不想破壞關係。不過這種說話模式,女性間沒有問題,但男性無法理解!

因此男性對於女性講話拐彎抹角不要感到生氣,這是她們說話的模式。男性要做的是仔細聆聽,並注意語氣變化與肢體動作。

● 男性
職責是獵捕動物、擊退敵人,所以男性間說話的重點:用字精準、陳述事實、切中要點、解決問題。試想一下,如果說話拐彎抹角或旁敲側擊,那男性還能一起成功獵捕動物、擊退敵人嗎?

因此女性跟男性講話時,不要拐彎抹角或旁敲側擊,請「有話直說」!因為男性無法理解女性的說話模式,也無法猜中女性在想什麼。


3. 兩性一天說話量不同

由於大腦構造不同,女性一天說話量大概「20,000字」、男性大概「7,000字」,男性僅有女性的三分之一。字數間的差距就常常造成以下情況:

晚上回到家,男性的說話量已在上班時用完,他只想做一些盡量不用說話的活動,比如看電視、看報紙、玩遊戲等。可是如果女性上班沒講完說話量,或者她是一位家庭主婦很少說話,就會想跟伴侶一直說話。

這時男性會覺得女性好嘮叨,而女性覺得男性不跟她說話,是不是不關心她甚至不愛她了,雙方便會產生衝突。這種情況,其實只要理解「兩性一天的說話量有所不同」,互相體諒就能減少衝突產生,行為建議如下:

● 男性
聆聽女性講話,不需要提供任何意見(除非她有要求),偶爾簡單回應,讓女性知道你有在聽她說話。

● 女性
如果男性真的累了,就讓他休息,自己可以找其他親友說話。或者直白地跟男性說,請他聽妳講話,並偶爾簡單回應即可。


五、我的後記

我沒看這本書之前,對於女性伴侶一直講話、抱怨、不講重點、用字不精準等,可能有時候會感到不耐煩或生氣。後來看完這本書,覺得對我的幫助非常大!理解「兩性說話模式不同」,令我更有耐心並知道如何與伴侶說話。

因此,不管你是男性與女性,我都很建議閱讀這本書,一定可以讓雙方更了解彼此並同理對方,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男女是否平等,是政治和道義上的事情;男女本質相異,是屬於科學的範疇。」──亞倫 & 芭芭拉



書名:《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
作者:亞倫‧皮斯(Allen Pease) & 芭芭拉‧皮斯(Barbara Peace)
出版:平安文化
初版:2000年10月
ISBN:978-957-803-306-1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為什麼女性不會看地圖
● 為什麼男人憎惡勸告
● 男女各自想從性中得到什麼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AV帝王說服術:推銷、借錢、搭訕、求職、吵架……甚至躲債,AV帝王村西透只要一開口,難纏客戶也能變朋友。
讀者評分
5.0
|
2024/01/16
劇透警告

《AV帝王說服術:完全揭密村西透的成功之道》


一、前言

「說服他人」向來不簡單。

尤其現在的人充滿警戒心與好勝心,想要突破層層心防,難上加難。

可是需要說服技巧的情況比比皆是,於私──要說服家人、愛人、朋友;於公──要說服老闆、同事、部屬、客戶。

不誇張地說:人生要過的順心,必定要學習說服能力!


2019年Netflix影集《AV帝王》紅遍全球。男主角村西透成為AV帝王之前,做過業務員工作,負責販售英文教材,在公司的業績為全日本第一。後來他轉戰AV產業,身兼導演與男優,成功拍過3000部影片。

你可以試想:要到處陌生開發客戶,讓他們購買英文教材;或者在那個保守年代,讓女優願意接拍AV影片(有時還要說服女優家人),是多麼困難!

不過村西透辦到了,靠的便是「說服」能力。

《AV帝王說服術》內容正是作者村西透的說服技巧大全。因此,想學習如何透過話術、技巧來說服他人,達成想要的目的,此書絕對能幫助到你。

「在社會上走跳,我們需要各式各樣武器,說服力堪稱最強武器」──村西透


二、書中教我們的3件事

1. 重複法──附和客戶拒絕的理由

假如客戶嫌棄地說:「你的東西太貴了!」
你就立即附和:「確實有一點貴。」

當客戶說出拒絕理由,不管真假,你可以馬上表示:英雄所見略同。客戶會覺得你們是同一陣線,對你的印象會變好。


曾擔任國外名牌模特兒的安妮塔‧卡斯蒂洛,那時在日本演藝圈前景看好,村西透認為她拍AV一定大賺,於是找上她。

「妳想不想拍AV?」村西透問。
她不可置信地回答:「怎麼可能?」
村西透用重複法附和:「是啊,怎麼可能,真是抱歉。」並立即轉移話題:「妳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我的夢想是開一間計程車公司。我要開著計程車帶日本遊客,到夏威夷各地觀光。」她興奮回答。
村西透用重複法附和:「坐計程車到夏威夷各地觀光,聽起來真有趣,實現這份夢想吧!」
「我也想實現這個夢想,但沒錢。」她說。
村西透堅定地說:「那些錢由我來出,別擔心。」
她誇張地上前抱住村西透並說:「真的嗎?我可以相信你嗎?」

之後村西透提出六千萬日圓酬勞並不斷遊說,最後安妮塔‧卡斯蒂洛答應拍AV,作品果然爆紅,她也真的拿著六千萬日圓回到夏威夷開了計程車行。


「說服別人時,我們要盡量避免提及導致意見分歧的話題,先從雙方意見一致的問題開始」──村西透


有一天,村西透迎面而來一位日本自衛隊青年。
「你現在有在學習英語嗎?」村西透向他搭話。
青年立刻不屑地回答:「我覺得沒有必要。」
村西透用重複法附和:「你說的沒錯,比起英語,每天訓練更加重要吧?」

青年的眼睛突然亮起來:「沒錯,我們每天都很拼命練習。」
村西透用重複法提問:「冒昧請問一下,你有從事什麼訓練嗎?」
青年自信地說:「雖然我身為自衛隊成員,不過由於射擊技巧不錯,被選為奧運選手。」

「若要跟外國選手交換技巧與意見,是否需要語言能力?」村西透說。
青年感概地說:「能說一點英語就好了。」
村西透首先讓青年了解,對於選手辛苦訓練,他感同身受。接下來轉移話題──經由英語得以與外國選手交流。到最後,他成功地說服青年購買英文教材。


2. 先肯定,再否定

人類有一種本能需求──獲得別人的認同。

你必須尊重客戶的立場與面子,經常給予「肯定」回答,因此當客戶拒絕時,你可以用「先肯定再否定」的回答。像是「你說的沒錯」,再接「不過」、「但是」。

如果直接回覆:「不對」、「我不認同」、「沒這回事」,就像是在否定、不尊重客戶,會引起客戶的負面情緒。

在以前,拍AV不像現在這麼開放,女優承受著極大的社會壓力,使得她們答應拍片卻又反悔的情況屢見不鮮。

當女優說:「我還是不要拍好了」。

村西透會說:「說的也是,像妳如此優秀女性,不會這麼簡單答應拍AV。隨口答應拍AV的女孩,從製作人的角度來看沒有魅力。若不是像妳這樣考慮謹慎的人,我們哪有幹勁、熱情來拍出一部好片?坦白講,妳這樣猶疑不定,我內心反而大聲叫好!」

當這些女優的「拒絕」被肯定與讚賞時,她們通常就會繼續拍下去了。


「身為業務員,嚴禁任何可能會傷及對方名譽的說法;必須尊重對方立場與面子,並且經常給予肯定」──村西透


以前村西透的AV公司賺錢時,他會帶當紅AV女優去一間名牌精品店買東西,犒賞她們的付出。這間老闆娘是他看過把「先肯定再否定」運用到最極致的人!

「這件衣服會不會太花俏了?」當某位女優問老闆娘。

老闆娘從不會說:「沒有這回事。」
而是會說:「確實像妳所說,沉穩顏色比較適合妳喔。可是不看顏色的話,這件衣服的剪裁合身,相當適合妳,根本是妳的衣服。買衣服最重要為舒適度,穿起來不舒服會顯露在表情上。這樣的話,無論穿什麼都不會好看。若妳在意顏色,要不要試試看用領巾等配件來搭配呢?」

老闆娘不僅以「先肯定再否定」的技巧迴避女優的拒絕,還能引導加購配件,真是太厲害了!

因為老闆娘如此厲害的話術,曾經讓村西透一晚給女優們買了六千萬日圓精品。


3. 實例法

要是你有許多「實例」可以提供,能消除客戶心中許多疑慮,這也是許多品牌會邀請明星擔任代言人的原因。

有許多女性不敢拍AV原因──怕被人認出來。村西透會給她們看許多妝前、妝後完全認不出來的女優照片,幫助她們知道藉由妝髮確實得以變成不同人,進而安心接受演出。


「藉著具體例子,不僅能夠增加說服力,還能令對方感到親近與安心。對業務員而言,這可能為最有效的話術」──村西透


村西透昔日在跑業務時,隨身帶著100份已成交的英文教材銷售合約。

當客戶對於購買英文教材有疑慮時,他即會拿出與客戶「背景相似」的合約,並說明:為什麼這位背景相似的客戶「願意購買教材的原因」。不僅可以使客戶感到放心,甚至有時還會激起客戶的較勁心態。


三、作者後記

首先,村西透表示:要說服別人,除了前面所說的話術、技巧,「熱情」更是不可或缺!

如同村西透一樣,對銷售英文教材與AV產業有熱情,才能努力不懈工作。再加上,人們會自然地尊敬並推崇懷抱熱忱的人,故而當客戶與女優感受到你的熱情時,會被打動、進而被說服。


再者,那如何保持熱情?答案正是要有「目標」!

像村西透的目標:在公司英文教材的銷售領域上,要成為業績第一名、在AV界則是要賺錢與當上性愛帝王。有了目標,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熱情,驅使你不斷前進。


最後,需知道一個人生道理──「不斷跌倒就不斷再站起來」。

你有熱情,可是在前往目標的路上,一定會不斷跌倒,倘若不願意再站起來,那不會達成任何成就;要知道的是,人生不會一帆風順,跌倒相當正常,只要你不斷地再站起來走下去,總有一天,必定會抵達目標。


分享一句,作者村西透最喜歡的話:「最大的榮譽不在於永不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後都能再站起來」──納爾遜‧曼德拉(前南非總統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書名:《AV帝王說服術》
作者:村西透──本名草野博美,日本人。在工作前期,就成為英語百科全書的頂尖銷售員。後來轉戰AV界,身兼鑽石映像創始人與影片導演,巔峰時期年收入可達100億日圓,不過後來投資衛星電視事業失敗,也曾負債50億日圓。傳奇的人生故事於2019年被Netflix改編為《AV帝王》,在全球創下驚人的觀看時數。
出版: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初版:2021年2月
ISBN:978-986-5548-18-6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讓人不自覺說YES的問話絕技
● 笑容是最強大的武器
● 聆聽佔對話的七成
● 用稱讚認同對方,操縱人心的最佳技巧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最強睡眠術:權威醫師指導,徹底擊敗睡眠障礙,完全消解身心疲勞,每次清醒都神清氣爽
讀者評分
4.5
|
2024/01/03
劇透警告

《最強睡眠術──讓你成為家人最強的後盾》


一、前言

你也是睡不好的人嗎?

我就是!!

我雖然入睡特快,可是整晚會醒來3至10次,隔天都覺得爆累,甚至常頭痛,讓我不堪其擾。

我看過神經科、身心科、中醫,不過西醫藥品的副作用,總是使我隔天不太舒服;中醫藥品沒有副作用,但幫助有限。於是我開始閱讀睡眠的書籍,獲取各方面有關睡眠的知識,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非一直吃藥。

之前我閱讀《為什麼要睡覺?》已了解睡眠對身心有重大影響。

接下來希望透過閱讀《最強睡眠術》解決「不良睡眠」,使優質睡眠成為我們內在強力的能源,為新的每一天充滿電!


二、自律神經系統

解決不良睡眠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與睡眠息息相關的「自律神經系統」。摘錄本書中定義:能調節呼吸、消化吸收、血液循環、體溫、心跳等的神經系統,幾乎所有身體裡的器官均是由自律神經的中樞運作。自律神經系統由以下2神經組合而成:

1. 交感神經──主要控制身體的動作。
2. 副交感神經──能發揮讓「身體休息」的效果。

簡單來說,交感神經優先運作時,代表身體還在運作的清醒狀態。因此準備睡覺時,使身體進入「副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休息狀態」,才會有良好睡眠品質!


三、如何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1. 建立與睡眠有關的好習慣

(1) 固定時間起床
身體有內建「生理時鐘」──大約24小時為循環週期,所以起床時間決定你產生睡意的時間。

例如:小王睡眠時間約8小時,上班日起床時間為7點,產生睡意時間約為晚上11點;但假如週末睡到早上10點,那產生睡意時間大約變成凌晨2點。故而,想快速入睡便要「固定時間起床」!

(2) 午覺不宜過多與過晚

● 勿超過20分鐘
睡午覺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因為超過時間會進入「深層睡眠」。

除了睡起來有「睡眠慣性」(身體還有睡意,感覺昏昏沉沉),導致工作效率下滑,原本「身體累積的睡意」,亦被午睡消除,使得晚上睡意不足而產生不良睡眠!

● 勿超過下午3點
朝九晚五的人,倘若要睡午覺,要在「下午3點前結束」;否則就算只睡20分鐘,也會由於午覺離晚上睡眠時間太近,對晚上睡眠造成不良影響。

(3) 睡前2小時不要運動
運動會令交感神經優先運作,進而影響到睡眠!若是你想要動一動,可以做「伸展運動」──除了舒緩肌肉、讓身體感到放鬆,還使副交感神經優先運作,可以幫助晚上的睡眠。

(4) 睡前1小時讓自己放鬆
建立「睡眠習慣」──睡前1小時,建立令自己放鬆的時光。

可以聽音樂、看書、伸展身體、按摩、嗅聞精油等,使副交感神經順利交接交感神經的運作,幫助身體進入休息模式。

不要做讓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活動!例如:激烈運動、工作、看3C產品、回EMAIL等。

(5) 只在床上進行與睡眠相關的活動
人類在「特定環境」與「特定行為」會有所連結,《原子習慣》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此即為什麼在圖書館,人可以比較專心讀書,因為「圖書館」連結「讀書」行為。

因此,除了睡覺之外,盡量不要躺在床上;要是你在床上看3C產品、看書,身體會認為床上是看3C商品、看書的地方,大腦會呈現「清醒」狀態,便會難以入眠!


2. 飲食習慣

(1) 睡前不飲酒
睡前飲酒的確有助眠效果,卻會造成睡眠品質下降。原因如下:

● 酒精有「利尿」效果,會使人半夜感到尿意,而容易醒來。

● 酒精會使睡眠品質下降──非快速動眼期減少。「非快速動眼期」有助於恢復身體疲勞,所以減少的話,自然無法恢復疲勞,隔天會覺得還是很累。

● 酒精有「麻痺自律身經中樞」作用,使得睡眠變淺,睡到一半容易醒來。

(2) 睡前不抽菸
抽菸令人感到安心、放鬆,但也具備「清醒」1至2小時的作用,因而睡前2小時前不要抽菸。

(3) 睡前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
「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且時間長達4至5小時,因此睡前5小時不要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例如:茶、咖啡、碳酸飲料、巧克力。

(4) 睡前不吃東西
睡覺其中一個目的──讓身體好好休息。

由於腸胃消化食物最少要兩小時,睡前吃東西,會使消化器官在睡眠期間持續工作、無法休息!為了更好的睡眠品質,睡前三小時最好不要飲食。


3. 睡眠環境

(1) 床墊
選「軟硬適中」的床墊──是否適合還是以現場試躺為主。因為太軟可能對腰部造成負擔、太硬可能對背部與臀部造成負擔。

再來,選擇床墊要「容易翻身」。若你整個晚上都沒有翻身,身體同個部位一直壓迫,使得血液循環變差,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2) 枕頭
不要選擇過高或過低的枕頭,否則會對肩頸造成負擔。

有個簡單方式可以判斷:你拍一張平躺在枕頭上的照片,然後轉90度,假使身體與頭部像「平時站著的樣子」,表示枕頭高度適合你。

(3) 房間燈光
燈光顏色與亮度皆會影響「退黑激素」(能幫助睡眠的賀爾蒙)分泌!尤其白光使身體以為還在白天,便不會分泌退黑激素。

建議你在晚餐到睡前,使用如夕陽般的昏黃燈光、間接照明燈光或者將屋內燈光調暗,幫助身體知道準備要休息了,而開始分泌退黑激素;睡覺時,房間可以全黑,或者有一點微弱光線,達到「讓房間看得見人影,但看不清是誰」的程度即可。

(4) 粉紅噪音
像是海浪聲、河川流水聲。當人聽到「粉紅噪音」,會感覺身處在能令自律神經放鬆的環境中,副交感神經會優先運作,即有安眠作用。


四、我的後記

李開復(曾任微軟副總裁、Google大中華區總裁)跟比爾蓋茲一樣,人生前半段都不重視睡眠:他每天睡不到6小時、失眠便靠安眠藥。

直到得到癌症,才驚覺「睡眠」非常重要!

雖然李開復不認為癌症與睡眠有絕對關係,但應有部分影響(《為什麼要睡覺?》提到睡眠的確與罹癌有相關)。因此他開始重視並倡導睡眠的重要性。

我們幸運的是──不用罹癌,就可以理解「高質量的睡眠,是幸福的源泉,擁有了它,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



書名:《最強睡眠術:權威醫師指導,徹底擊敗睡眠障礙,完全消解身心疲勞,每次清醒都神清氣爽》
作者:梶本修身──日本醫學博士、醫師,專攻大腦、疲勞與睡眠醫學。經歷為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系疲勞醫學講座特任教授、東京疲勞與睡眠診所院長。
出版:尖端出版
初版:2018年5月
ISBN:978-957-10-7999-8
連結:本書幾乎絕版,建議從圖書館借取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了解人體產生疲勞的原理
● 12個無法消除疲勞的「不良睡眠」徵兆
● 睡眠可為人體帶來的9個功效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最高休息法: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腦科學×正念】經耶魯大學精神醫療研究實證
讀者評分
5.0
|
2024/01/02
劇透警告

《最高休息法:愛護身心的冥想入門書》


一、前言

你知道「冥想」可以讓你身心休息嗎?

你懂得如何冥想嗎?

我之前完全搞不懂「冥想」跟「發呆」有什麼不一樣?就算讀過兩本冥想書籍,還是難以理解。直到我看了《最高休息法》──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只要幾步驟,即可進行冥想!

此書的作者更特別,並非宗教學者或心靈大師,而是一位醫學博士兼醫生!

他從「醫學」角度出發,說明冥想不單是宗教活動,更經科學研究與數據證實──「冥想的確是令身心有效休息的一種方式」。

因此,如果你想學習如何幫助身心休息、如何進行冥想,《最高休息法》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入門書籍!


二、書中教我們的6件事


1. 大腦非常消耗能量

大腦約占人類體重2%,消耗的能量卻占人類整天總消耗量20%!

大腦耗能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最有影響力的說法為:大腦中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DMN)是罪魁禍首。

摘錄書中DMN定義──由多個大腦部位構成的「腦部迴路」。

DMN在大腦未進行有意識活動時,會負責執行基本運作,耗損能量占大腦「整體消耗量60~80%」;簡單來說,即使我們發呆時,DMN仍在消耗能量,就像手機運轉但沒使用任何程式,記憶體也會被吃掉60~80%!


2. 疲勞感是一種大腦現象

「疲勞感」來自於大腦產生,要降低疲勞感,則要「減少大腦能量損耗」──不要讓DMN過度活躍,盡量使它冷靜。在不用藥情況之下,如何抑制DMN失控暴衝?有兩個方法:

(1) 穿顱磁刺激(簡稱TMS):一種可產生磁力的特殊裝置,能直接治療大腦的方法。不過TMS屬於醫療設備,無法隨時隨地使用。

(2) 就是「冥想」!

聽到冥想,大家可能想到在日本寺廟打坐、僧侶拿根棒子走來走去的畫面,但事實並非如此。

據說冥想來自於佛教。它不僅在宗教上有意義,並且經過現代大腦科學研究,證實──「實行冥想,DMN活動程度量明顯降低」!換句話說,大腦能量消耗減少,得以休息。


3. 長期進行冥想的好處

冥想不只可以讓大腦休息,據研究「長期實行冥想」,對大腦還有以下好處:

(1) 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數值較低。代表大腦抗壓性較高。

(2) 大腦「皮層」增厚──代表大腦整體功能提升。

(3) 可抑制人體老化帶來的「腦萎縮」狀況。

冥想經由科學證實有用之後,開始在全球知名人士與公司之間風靡起來!像是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曾是男子網球排名世界第一的諾瓦克‧喬科維奇、知名好萊塢女星艾瑪‧華森、Google、Facebook、高盛投資銀行等,皆有在進行冥想相關活動。


4. 如何靜態冥想

(1) 輕鬆坐在椅子上

(2) 將意識專注在呼吸或身體感覺
提到冥想,一般人以為是「除去意識」,其實是誤解!冥想要做的剛好相反──「百分之百專注地把意識集中在呼吸與感覺」。

● 呼吸:不必深呼吸亦不用刻意控制,自然呼吸就好,然後將意識集中在呼吸的感覺上(每次呼吸的深度、通過鼻孔的空氣、因呼吸使得胸部的起伏等)。

● 身體感覺:感受身體與周遭接觸的感覺(屁股接觸椅子、腳底接觸地板等)。

(3) 出現雜念
冥想過程中,「出現雜念」很正常,將意識重新拉回到呼吸或身體感覺即可。

(4) 時間長度與地點
時間可以5或10分鐘,重點是要「固定時間與地點」的「每天持續實行」,讓大腦掌握此習慣。


5. 如何動態冥想

(1) 步行冥想
走路時,把意識集中在手腳的肌肉、關節的動作、腳底與地上接觸的感覺。

(2) 伸展冥想
有時想要活動身體時,可以做伸展冥想──你在伸展時會做許多動作,把意識集中在肌肉與關節上。

(3) 餐食冥想
吃飯時,可以把意識集中在「五感」:食物長什麼樣子(視覺)、聞起來什麼氣味(嗅覺)、吃起來什麼味道(味覺)、輕敲食物(聽覺)、壓一下食物(觸覺)。


6. 為何要專注於當下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要把「意識」專注在「呼吸與感覺」?因為DMN消耗如此大的能量,原因在於大腦不斷地惦記2類事情:

(1) 過去──已結束的事情
(2) 未來──煩惱還沒發生的事情

所以冥想是「幫助將『意識專注在當下』,促使你『不去思考過去與未來』,進而讓大腦休息」。


三、我的後記

忙碌的你是否會常常忘記休息?

我是一個只要醒著的時候,腦袋便會在想各種事情的人,但我看了一些身心健康書籍,都有提到「適時、適當的休息」對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看完本書之後,開始刻意使自己大腦休息:走路時做步行冥想、工作坐太久時做伸展冥想,感覺疲勞感與頭痛次數的確有下降。

別忘了──在辛勞的生活中,片刻的休息,是對自己最深刻的愛護。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休息一下,可以試著「冥想」,或許會有所收穫。

最後,分享Diana Winston(美國加州大學正念研究中心的教育總監)的一句話:
「將身心從過去及未來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就是冥想的目的。」



書名:《最高休息法: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
作者:久賀谷亮──日本人,畢業於耶魯大學精神醫學系,同時具有日本與美國的醫師執照。主要領域為精神藥理與尖端腦科學研究,著有50篇以上論文,並獲得許多學術獎項。
出版: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2022年8月
ISBN:978-986-510-238-8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防止腦部疲勞的飲食
● 冥想可以讓人漂亮
● 當情緒不佳、身體不適時,冥想也能幫助你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紀錄【投打雙封面設計】
讀者評分
5.0
|
2023/12/05
劇透警告

二刀流的大谷翔平──窺探一流人才的秘密!

一、前言

「大谷翔平的活躍傳遍了全世界,每當我打開電視,就會看到他打出全壘打。看到他全票當選最有價值球員,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事了」──王貞治(世界紀錄全壘打王)

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的冠軍賽最後一個出局數,日本隊投手大谷翔平三振美國隊的隊長Mike Trout(同時也是大谷翔平在洛杉磯天使隊的隊友)。

這次對決也讓全世界棒球國家為之沸騰,更讓球迷直呼:原來漫畫劇情是真的(日本漫畫棒球大聯盟也有相同劇情)。經典賽最終由日本隊拿下冠軍、大谷翔平獲得MVP──最有價值球員。

「大谷翔平」這個名子,即使你不看棒球也可能如雷貫耳。

他到底是誰?
為何能讓全世界棒球迷為他瘋狂?
為何美國視他為拯救大聯盟票房的特效藥?
為何日本現在視他猶如神一般的存在?


二、大谷翔平簡介

大谷翔平是1994年出生在日本岩手縣的棒球選手。他紅到出圈,繼承了百年前美國棒球之神──貝比‧魯斯(Babe Ruth)的奇蹟。大谷翔平,是職棒史跨越一世紀後,再一位能投能打的明星,也就是「二刀流選手」!

大家可能會在業餘聯盟(尤其是國中或小學聯賽)看過二刀流,那為什麼「職業聯賽」不會出現二刀流球員,原因如下:

1. 競爭激烈
能當上職業球員,能力絕對都是怪物級別,能佔據一個位置就不錯了,更何況是投打兩個位置。

2. 分工精細
隨著時代演進,職業運動愈來愈講求「效率」與「分工精細」,因為不同位置,需要不同的身體天賦與訓練菜單。所以幾乎不可能有球員同時在投打天賦上,都勝過大部分的人,以及在有限時間訓練之下,繳出亮眼的投打成績。

因此,大谷翔平的出現,再次震撼了棒球世界!

「大谷翔平將成為世界第一的棒球選手」──鈴木一郎(首位美聯MVP的日本人)

截止2023年大谷翔平7大輝煌紀錄:
● 2015年日本太平洋聯盟勝投王、防禦率王
● 2016年日本太平洋聯盟年度MVP
● 2018年美國聯盟年度新人王
● 2021年成為歷史上首位在美國棒球明星賽同時擔任投手與打者的人
● 2021年獲得美國大聯盟球員工會、多本美國棒球雜誌的年度最佳大聯盟球員
● 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帶領日本隊拿下冠軍並獲得MVP
● 2021、2023年美國聯盟年度MVP(史上第一位2度勇奪全票MVP球員)

由於大谷翔平如此優秀,筆者希望透過《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紀錄》──尋找他身上值得借鏡及學習的地方,讓我們都可以成為自己專業領域中的大谷翔平!


三、大谷翔平教我們的3件事

1. 因為熱愛,才能卓越
每當有人問大谷翔平:「為何想成為職棒選手?」

他的回答永遠不是因為崇拜誰、或為了名或利,就只是個很簡單回答──「因為我喜歡棒球」!

在工作上,如果你只是想成為A等級人才,不一定要從事有熱情的工作;但如果想成為A PLUS等級人才,一定要從事有熱情的工作。因為在熱情驅動之下,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不斷學習、成長、累積實力,讓你在邁向金字塔頂尖人才的路上,可以度過重重難關。

大谷翔平對棒球的熱情超乎想像,彷彿人生「只有棒球」:
(1) 小時候在家一直拿著球棒與球玩耍,因為想要持續尋找在球場上可以表現更好的靈感。

(2) 後來家中有了電腦,就不斷看Youtube影片,研究達比修有、松井秀喜或其他優秀棒球員的姿勢;思考自己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只要一有靈感,就會從窗戶玻璃的倒影,檢查自己的投打姿勢。

(3) 青年之後,不管睡覺、飲食、練習、重訓、閱讀,放鬆……所有行為,都與棒球有所關連,一切都為了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球員。

(4) 在日本職棒時期,每月消費竟少於5,000台幣!因為生活中,除了球場與訓練的地方,幾乎不去任何地方。

(5) 在一次球季結束時的訪問,記者問大谷翔平想要什麼聖誕禮物,他竟然回答:「我想要更多時間──希望可以多一個月時間讓我可以準備開季。」

「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你必須先熱愛你的工作」──Steve Jobs(蘋果創辦人)


2. 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使可能成為不可能
大家一定常聽到有人說:做不到啦、怎麼可能、沒有辦法喔……

你可以觀察這種人的成就,大多數都很有限。

再看看世界上頂尖的知名人士,沒有人會說這些!他們的座右銘幾乎都是衝了再說、不做怎麼知道,他們敢做夢、敢冒險,因此才能達到不凡境界。

雖說如此,大谷翔平小時候也認為「二刀流」是不可能的。他認為:職業運動是每個人拚死拚活、只想搶得一席之地的世界,他自己怎麼可能又投又打?

直到他的母親問說:「為什麼你不可以又投又打?」

加上後來高中棒球恩師跟他說:「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使可能成為不可能。」

這才使大谷翔平丟掉做不到的想法,改變觀念──「二刀流是可以辦得到的」。即使日本與美國棒壇起初都認為二刀流辦不到,但在他的堅持努力之下,在日本與美國都繳出極優秀的二刀流成績單。

因此,如果未來有人跟你說這件事「辦不到」,你可以跟他說:「辦不到是你的極限,不是我的極限!」


3. 目標管理
不管工作或人生,都需要有目標,但如何設定與管理不是一件簡單事情,我們看一下大谷翔平如何進行:

(1) 目標設定高一些
孫子兵法有一句話:「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設定目標就是這樣的概念,要設定「高一些」!

就像老闆心中業績目標是800萬,但說出來的目標卻是1000萬,因為如果部屬業績真達到1000萬,那多200萬算賺到;就算部屬業績達成只有750萬,也相當接近老闆心中目標了。

大谷翔平高一球速為130公里,他希望自己高三能投出160的球速,因此將目標設定為163公里;就算到時候投不到163,但應該也能投到160。後來在高三時,他不只投出160,而是達標的163公里!


(2) 宣示效果
他把目標貼在私人及公領域──不僅讓自己常常看到,也透過「對第三方的宣示」,激勵自己一定要達成目標。


(3) 每天都比昨天進步一些
其實就是「聚沙成塔」的概念──每個目標的達成,都是每天一點點進步所累積。大谷翔平深知這個道理,成功絕非一蹴可幾,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每天持續的「思考」與「訓練」,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

怎樣的睡眠,讓自己的身體狀態恢復更好?
怎樣的飲食,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
怎樣的重訓,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有力量?
怎樣的釘鞋,讓自己可以在球場上踩得更穩?
怎樣的訓練,讓自己可以表現的更佳?

「達到驚人境界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平凡小事的日積月累」──鈴木一郎


四、我的後記

你知道一般選手和頂尖選手的最大差異嗎?

一位奧運教練回答:「令人不可思議的熱情──願意每天除了睡覺,剩餘時間都奉獻於所愛之物。」

因為他們每天就是進行枯燥乏味的訓練,不斷做重複的事情,其實到最後非常無趣(你可以像郭婞淳每天一直舉重嗎?)。所以如果沒有深愛這項運動,以及願意為它奉獻一切的熱情,通常選手是無法成長到最後的。

因此,若你將有興趣的事情變成你的職業,那它就不會只是你的事業,而是會成為你一生的志業,相信你也會成為該領域的大谷翔平!


書名:《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紀錄》
作者:張尤金──網路人稱「尤金大」。曾任《Yahoo奇摩運動》特約作家、《美國職棒雜誌》外稿作者,目前是《運動視界》榮譽名人堂專欄作家。
出版:奇光出版/遠足文化
初版:2022年3月
ISBN:978-626-95469-3-0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

● 大谷翔平的家庭教育
● 大谷翔平欺上瞞下的趣事
● 投打二刀流的萌芽與轉機
● 大谷翔平的金錢觀
● 大谷翔平小學有多強?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讀者評分
4.5
|
2023/11/21
劇透警告

比爾蓋茲活到60多歲,他才明白的一件事


一、前言

不知道你有沒有常聽到這句話:「睡這麼多幹麼?以後進棺材就可以一直睡了。」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有這樣的觀念!

他認為睡覺是一件浪費時間又懶惰的行為,於是常跟同事比較──看誰每天睡更少(據說常常只睡5、6個小時)。

直到比爾蓋茲父親得到阿茲海默症;又得到他女兒的贈書──加州大學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Matthew Walker所寫的《為什麼要睡覺?》,才改變了比爾蓋茲。
此書不但令他重新思考睡眠觀念與習慣,還入選他的2019年度推薦書單!

為什麼要睡覺?這問題到現在仍是一個謎,科學界無法有一致答案;也由於沒有答案,導致人類忽視睡覺的重要性!

不過,地球上所有物種都離不了睡眠,可見睡覺一定有其必要。

因此,作者撰寫《為什麼要睡覺?》,透過書中許多研究與數據,說明睡覺對人的好、壞處,從不同角度出發,回答「人為什麼要睡覺」此問題。

進而幫助社會大眾重新認知:「『睡覺』絕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它不僅會影響我們身心,更是能讓我們在人生中不斷前進的燃料!」


二、睡眠週期

在了解睡眠對我們影響之前,必須先了解睡眠有兩種形式:

1. 快速動眼期
睡眠時,眼皮下的眼球會快速移動,這時候腦波快而混亂,且沒有固定模式,活躍程度與清醒差不多。而快速動眼期與做夢緊密相關,所以又稱夢境睡眠(dream sleep)。

2. 非快速動眼期
睡眠時,眼皮下的眼球不會快速移動,這時候腦波活躍程度較平靜──緩慢上下起伏。而非快速動眼期又依深沉程度分為一到四期(最深沉為第四期),其中一、二期為「淺度」非快速動眼期;三、四期為「深度」非快速動眼期。

這兩種睡眠形式,以大致規律的模式,在夜晚不斷循環發生;並且對腦部與身體有不同好處,不管缺哪一種,皆會導致身心出問題。


三、睡眠對我們的影響

1. 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睡眠不足會造成我們得到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原因如下:

(1) 傷害冠狀動脈(供給心臟血液的血管)
睡5到6小時的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機率,比睡7到8小時的人,可能提高200至300%!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會導致冠狀動脈「變窄或阻塞」,供給心臟的血液或氧氣不足,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2) 缺乏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可修補「血管內襯(皮)」。但睡眠不足,會缺乏生長激素,使得無法修復血管,血管會不斷磨損而脆弱,容易發生血管阻塞狀況;最常見是中風與心臟病發作。


2. 變胖及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
睡愈少,得到糖尿病可能性會顯著提高,原因如下:

(1) 血糖狂升
飲食後,你血液中葡萄糖會上升,胰島素會刺激細胞快速吸收葡萄糖。每晚只睡4到5小時的人,細胞會拒絕吸收葡萄糖,令血糖狂升,達到糖尿病前期程度的高血糖!

(2) 飲食過度
人體有兩種控制食慾的激素:

● 瘦素──濃度高時,會有飽足感,不會想要吃東西。
● 飢餓肽──濃度高時,會有飢餓感,就會想要吃東西。

缺乏睡眠時,瘦素濃度會降低、飢餓肽濃度會升高。換句話說,當飽足感訊號減少、飢餓感訊號增加,食慾得不到滿足之下,人們會暴飲暴食以至於肥胖,因此罹患糖尿病風險也增加了。

(3) 想吃垃圾食物慾望增加
我們缺乏睡眠時,對垃圾食物的渴望會提高30至40%!

因為睡眠少,會令腦部能夠深思熟慮、控制欲望的區域變得較不活躍;血液中刺激食慾的「內生性大麻」濃度也會升高。以上這兩原因使得好吃的高熱量食物,對我們變得更有吸引力。


3. 生殖系統出問題
睡眠不足可能是導致少子化原因之一,所以睡眠不僅是個人問題,亦是國安議題。

(1) 對男性影響
睡眠時間少、品質差的人,較睡眠好的人,精子數少了29%,而且精子本身有較多畸形問題!另外,如果男性只睡5小時,較睡眠充足時,「睪固酮」顯著下降,會讓男性覺得疲勞、性慾降低,進而影響工作與性生活。

(2) 對女性影響
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濾泡釋放激素降低了20%,此激素在受孕上相當重要。另外,女性睡眠不足8小時,較睡眠充足時,懷孕前三個月「流產」風險明顯較高!


4. 罹患癌症風險提升
睡眠不足會令我們免疫力低下,除了容易感冒、生病,罹癌風險也會增加。原因如下:

(1) 免疫力低下
只要睡不好,免疫系統中「自然殺手細胞」會減少。而自然殺手細胞對付的其中一個壞東西,便是「癌細胞」!

(2) 交感神經系統活躍程度升高
缺乏睡眠會使得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引發免疫系統不必要的持續性發炎反應。而癌細胞會利用「發炎因子」增加腫瘤的能力,或幫助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簡單來說會加強癌症的增長與擴散。


5. 睡眠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科學家證實──缺乏睡眠和躁症或憂鬱症的發作,有「因果關係」!另外,加州大學研究亦證實,藉由改善睡眠質量,對於治療憂鬱症、躁鬱症、自殺等,有顯著效果。


6. 睡眠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
當睡眠進入「非快速動眼期」,才能有效清除一整天神經活動產生的代謝廢物。而清除的有毒廢物之一,正是「類澱粉蛋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毒素。

因此,非快速動眼期很少的話,類澱粉蛋白斑塊會累積愈來愈多,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也會上升!


7. 睡眠與記憶、學習能力的關聯
「知識」是「記憶」的一種。我們在學習時,腦部就是不斷接受新的短期記憶。

新的短期記憶會暫存腦中的「海馬迴」區域,不過此區域類似隨身碟有容量限制,滿了則無法存取記憶並影響學習。那滿了怎麼辦?腦部有兩個方式處理:

(1) 清醒時,把新的短期記憶覆蓋舊的短期記憶(類似硬碟滿了,只能將新檔案覆蓋舊檔案)。

(2) 睡眠時,在深度非快速動眼期,透過慢速腦波,將記憶從海馬迴(短期暫存區)搬到皮質(長期記憶區),騰出新空間;這個過程叫「記憶鞏固」。

因此,我們睡眠時要有足夠「深度非快速眼動期」;它可以把我們學習到的知識變成長期記憶,並騰出短期記憶暫存區的空間,以學習新知識。

由上述可知,深度非快速動眼期的重要性!這亦是為什麼我們老年時,學習與維持新記憶能力會衰退,原因在老化時,深度非快速動眼期也會減少。


四、我的後記

看完文章,相信大家都了解睡眠的重要性。
我個人認為人生不斷地在拋接三顆球──身心健康、親友關係、工作事業。

親友關係是橡膠球,掉了有機會重修舊好。
工作事業亦是橡膠球,掉了有機會東山再起。
身心健康卻是玻璃球!掉了即碎了──無法挽回。

所以我認為人生第一重要是身心健康!而「睡眠」又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你先讓自己有充足且高品質睡眠,才會身心健康,接下來才有能力顧好親友,並在工作事業上大展鴻圖。

最後,我想分享一句話:「睡眠是一種禮物,感謝它給你的一切,並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睡眠。」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內容:

● 為什麼會想睡覺的兩個因子
● 我們一生中的睡眠變化
● 安眠藥真的能安眠嗎?
● 咖啡因、3C產品、鬧鐘、睡前小酌對睡眠的影響
● 「夢」是什麼?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讀者評分
4.0
|
2023/11/15
劇透警告

「別人家的兒女都好孝順,家用也給好多錢,每年還帶爸媽出國玩。看看你……」

「我給這麼多工作,是為了訓練你,別人想做還沒得做。如果不想做,也沒關係,反正取代你的人多的是!」

「不要問我為什麼要管東管西?因為我是你的伴侶,管你是應該的!」

上面類似的言語,要是時常聽見,表示你已身陷情緒勒索的泥沼中……

無論你是想要「擺脫情緒勒索,釋放心靈的枷鎖」;還是想要「了解情緒勒索的觀念與行為」,這本由周慕姿寫的《情緒勒索》,值得一讀。


一、何謂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節錄書中概念: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導致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這些感受,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讓情緒勒索者以這些手段控制、左右自己所有的決定與行為,失去「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

簡言之:情緒勒索者提出要求時,會透過某手段,使你產生負面情緒──可這些情緒會讓你忽略自己、順從勒索者的要求,去做不願意的事情。

因而,辨別是否有人正在情緒勒索你,簡單判斷──他們不是用合理的方式,而是用壓力或威脅,逼你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某件事。


二、如何不被情緒勒索──建立情緒界限

何謂「情緒界限」?書中解釋:我們在情緒上,與他人拉出一個距離,找出自己不能被侵犯的「範圍」;而當有人侵入時,即會感覺不舒服。

若沒有建立情緒界限會如何?我們便頗容易把他人的情緒,當作自己的情緒,或者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所影響。結果自然搞不清楚這個情緒到底是誰的責任!

於是,有了情緒界限,得以明白「這個情緒屬於誰的責任」!接著帶出情緒界限另一個極重要的概念:「我們為自己的行為與情緒負責,不為他人的情緒負責」。

換句話說:情緒界限如同一條護城河保護我們並分離雙方,這樣我們的情緒就不會受到他人的要求或情緒所干涉影響。且不會為了顧及對方,忽略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另外,情緒界限「不是固定的」,可依照自身的狀況與意願有所調整。自身狀況較好或想多幫助別人時,可將界限往內縮小;自身狀況較差或想多照顧自己時,可將界限往外擴大。


如何建立情緒界限?必須從兩層面──「內在、行動」執行:

1. 內在層面

(1) 先和自己好好對話

我們常常由於害怕情緒勒索者產生負面情緒──生氣、受傷、失望──而被予取予求。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應問自己兩個問題:

「如果,真的拒絕他,或是表達我的感受,最糟的結果是什麼?」
「我還願不願意,為了維持這段關係,繼續委曲求全,忽略自己的感受?」

無論問題的答案如何……你都要重視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可以承擔最糟的結果。

因為,第一、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第二、你可以面對勒索者的情緒反應,因為他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不過假如面對的是言語攻擊,請你轉身離開!

不管如何,勒索者皆有自己對你的看法與評價,我們既無法改變他人,亦不需要爭取勒索者的認同。我們可以評價自己,並且相信自己並不是勒索者認為的那種人。


(2) 只要我決定了,這就是界限

許多人設定情緒界限時,會產生以下的擔心:

「不顧他人的感受,我會不會太自私?」
「這會不會是我的問題,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這樣做,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難相處?」

當我們有新思維模式時,感受到不舒服是正常的,但那不代表是錯的!

這個思維正是要以我們的感受做為最重要的依歸,然後設定一個界限;而這個界限,由自己決定,不需要他人認同。倘若他人不認同,那他們必須找出我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來溝通相處。


(3) 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去感受,情緒勒索者對我們的傷害?」

因為感受這些傷口,並不是要你去「恨」,而是要感受到「痛」。

這樣才會有所體悟──你不應該被如此對待、不應該把他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自己卻選擇了痛苦,進而開始產生保護自己的勇氣。


(4) 你的人生,不需要為他人負責

從小時候,許多長輩或教科書教導我們,要聽長輩的話、當個乖孩子;要在乎他人的感受,不要讓別人不開心,當個體貼的人。

漸漸地,我們受困於這類的觀念,忽略自己的感受。即使他人令我們不開心,為了他們的感受,或者怕破壞團體氣氛,我們會選擇隱忍下來;甚至他人不開心,原因不在於我們,我們也會想取悅那些人、令他們開心。

事實上應該是:「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但不需要為他人的情緒負責」。

「如果你承擔了他人的情緒,就代表為他的人生負責」!若是你連自己的情緒都不去理會,又如何在人生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因此,請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要讓他人知道:「當有任何要求,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是否要幫忙;而非義務」。

真要說「義務」的話,是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前提之下,應該最重視自己的感受、先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


2. 行動層面
碰到情緒勒索者,記得以下口訣:「停、看、應」

(1) 停:停止對話、轉移情緒、離開現場

當情緒勒索者提出要求(不管這個要求是否很急),可能伴隨聲音、情緒或某種方式,令你感覺壓力或焦慮,這時可以不用立即回覆答案;你可以停止對話、轉移情緒、離開現場,等心情平靜下來、思考後再回答。

想停止對話,可以說:「我了解你的意思,不過現在沒有辦法給答案,讓我想一下,之後再跟你說。」若是他們堅持當下要得到答案,你就跳針回答一樣的說法即可。

想離開現場,可以說:「我去上一下廁所」;想掛掉電話,可說:「我有事等下再打給你」。


(2) 看: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剛剛發生什麼事

等你離開現場或掛掉電話,接下來的步驟:第一、先深呼吸使自己平靜下來;第二、對於剛才的不舒服感,分析是他們要求的事情或是對待你的方式,是否已經侵犯你的情緒界限;第三、安撫拒絕他們所產生的罪惡感,提醒並堅定自己的情緒界限。


(3) 應:擬定因應策略、練習並應用

分析之後,要是不舒服的感覺來自對待你的方式,可試各種不同的策略,向對方表達你的感受,看他們能不能修改,以促成雙方「正向的溝通方式」;要是不舒服的感覺來自不合理的要求,同樣地,想各種策略拒絕。


三、我的後記

我對於情緒勒索的觀念與作者類似,秉持「能合則來、不合則走」的作法。

在多數情緒勒索的關係中,我們並不是每段關係都想放棄,很多時候會想要修補這些關係。

這些情緒勒索者雖然有可能在乎或愛我們,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用錯了方式。所以我們僅能透過各種溝通方式,讓他們了解自己使用的溝通方式令我們感到不舒服。

他們如果真的在乎我們、尊重我們,請用我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來溝通;如果不願意改變,表示不尊重我們,我們便可斷然捨棄這段關係,大家永遠井水不犯河水,當個熟悉的陌生人就好。

最後,分享書中的話:「別忘了,自己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別人,而是為了滿足自己所需。我們的人生,由我們自己選擇!」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內容:

● 情緒勒索者的模樣
● 為何碰到情緒勒索,就無法動彈
● 怎樣的人特別容易被情緒勒索
● 情緒勒索對我們的影響
● 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

如果你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或按下有參考價值。想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500萬冊紀念版)
讀者評分
5.0
|
2023/11/07
劇透警告

懂不懂說話,才是人生決勝點!


一、前言

「現今社會,外表很重要沒錯,但懂得說話,才是人生決勝點!」

好看的外表,的確可以帶來吸睛的第一印象。可是人與人相處──感情、家庭、職場──不是一時的,而是需要透過長久溝通,來建立與維持關係。

不誇張的說,你人生要過得順遂(職場升官、家庭和樂、感情和睦),「懂說話」絕對是必要條件!

放眼台灣公眾人物,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絕對是懂說話的佼佼者。

他非常喜歡研究「說話」這件事,於是寫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希望藉由多年的見解與主持經驗,提升大家的溝通、進而改善人際關係。

蔡康永:「你說的話,會變成別人對你的印象、評價你的依據,甚至定位你在他人生中該占的比重。」


二、書中教我們的5件事

1. 請人幫忙要給對方好處
為什麼有人請求幫忙總被拒絕,有人卻總被幫助?

差別在於──如果你僅是單方面請求,例如:「可以幫我處理一下明天開會的資料嗎?」對方願意幫忙的意願就會比較低。但加上「誘因」或「雙贏局面」,對方願意幫忙的意願即會提升。

(1) 誘因(請喝星巴克)
「可以幫我處理一下明天開會的資料嗎?明天我請你喝星巴克。」

(2) 雙贏局面(雙方皆可提早下班)
「可以幫我處理一下明天開會的資料嗎?這份資料處理完,你也可以提前準備明天報告的資料,就可以提早下班囉!」


2. 少說「我」,多說「你」
人關心自己的程度,絕對高於關心他人許多。只要聊到自己的事情,通常會欲罷不能!因此,想要聊天熱絡起來,要將焦點放在對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有一個技巧可以達成此目的──交談中盡量不說「我」,而是多說「你」。如此一來,大部分話題會在對方身上,只要讓對方暢所欲言,便會喜歡與你說話。


3. 用「問句」驅使話題持續下去
聊天時,大家應該很怕碰到「句點王」。為了避免自己成為難聊的人,建議說話少用句點、多用問句,話題自然而然會持續下去,建議如下:

(1) 關鍵字問句
對方:「不敢相信!我們副總竟然跟祕書搞外遇。」像這句話的關鍵字:副總、秘書、外遇。你只要回問:「副總?」、「秘書?」、「外遇?」這三個關鍵字其中一個,對方會覺得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繼續講下去。

(2) 大白話問句
無論對方說任何話題,你不用管回問的深度,一律用大白話回問:「為什麼?」、「真的喔?」、「怎麼辦?」、「後來呢?」便可以刺激對方繼續講下去的慾望。

「你不必假裝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賞別人的深度,已經是一種美德了。」


4. 如何問尖銳問題
有時候想問人「尖銳的問題」,為了避免冒犯或像審問對方,建議如下:

(1) 藉著第三方來問
假使老闆做了極爛的行銷活動,你想要提醒老闆,就把問題推給老闆「比較沒轍的第三方」。

你可以說:「老闆,經銷商要我來問你,這次行銷活動內容,有些部分怪怪的?」

老闆通常會比較重視經銷商的想法,因此他聽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再想一下活動是否規劃不周。

(2) 陳述事實
小孩成績下滑,你不要說:「你是不是最近都在玩,沒在唸書!」而是要說:「我看到你的成績單,名次下降了十名,平均成績也降了60分,發生什麼問題了嗎?」這種問法帶有事實數據,感覺是在就事論事,而非指責。

(3) 問題倒推一兩步
假設你有個看似沉迷毒品的朋友,你想關心他、卻又怕問題太尖銳。此時,可以先設下最主要的問題、倒推出引導性的小問題,再從小問題開始關心他。

像是想問:「最近你在吸毒嗎?」以此問題開始分析吸毒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不快樂,而不快樂的原因可能是離婚。

你就可以先問:「你離婚之後,是不是過的不太好?」然後再看對方答案,是否是你想的那樣,再決定要不要問出:「所以你現在有在吸毒?」此般問法便感覺有在關心他,而非審問。


5. 別人讚美你一句,你便回一句讚美
別人稱讚你的時候,你的態度扭扭捏捏或回說:「還好吧、沒有啦」之類的,會令對方尷尬或氣氛冷掉。

你就大大方方接受對方的讚美。除了說謝謝之外,馬上也回一句讚美(要是你能覺察並讚美到對方最渴望的部分,那是再好不過),然後再加一句問句,即可促使氣氛繼續熱絡下去。

像是對方說:「你的穿著滿好看的。」你可以回說:「謝謝,我覺得你的穿著也滿好看,你平常是怎麼選衣服的?」此回話不僅讚美對方,還讓他講自己的事情,通常對方都會滿開心的。


三、我的後記

閱讀完這本書,我對其中一個章節──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特別有感。隨著年紀愈大,愈懶得與人爭論。第一、能改變他人的,往往不是你說的話,是他親身的經歷;第二、爭論之下無贏家。因此,我相當認同作者所說的:「將無意義的勝利留給對方,把有意義的認輸留給自己,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更多收獲。」

最後,分享一個可保持心平氣和的故事給大家:

小明問:「大師,保持心平氣和的秘密是什麼?」
大師:「不要跟笨蛋爭論!」
小明:「我覺得不是欸。」
大師:「是,你說的都對。」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內容:

● 不應開啟地雷話題
● 交談不是競賽,勿搶答
● 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
● 提出的問題要具體
● 稱讚別人最渴望的部分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想看更多歡迎搜尋「地才先生」~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