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img
chichi

2則書評

2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3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2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讀者評分
5.0
|
2024/05/17
原本打算帶《我可能錯了》在出差時閱讀,沒想到上週六陪女兒看病,一打開就欲罷不能,真的好。好。看!

這本書與其說是本佛法書,更像是一個西方人因生命中的困惑、走向佛法/禪修,集結近20年禪修經驗、佐以生命經歷(還俗後罹患憂鬱症、最後罹患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漸凍症)的心得分享。裡面字字珠璣,讓人忍不住想做筆記,就如一位好友所說,「整本書都可以劃重點」。

這本書觸動我的地方很多,如果真要寫心得,恐怕每個章節都可以寫一篇,也許最觸動我的,就是那份真誠與真實吧!

作者說,當初因爲失戀而報名泰國北部、開給外國人、為期一個月的禪修冥想課程,結果待在寺院4天就逃走了。還有他打坐時,那些漫天飛舞的念頭/妄想,常常是我練習的寫照。

以及,面臨還俗後生活的高度不確定性,因而罹患憂鬱症的他,如何運用禪修所學走出生命的低谷,在一個又一個自我否定的念頭下,得到喘息與休息。
還有他對「四無量心」的說明與體會,也貼近近年所學:「只要你無法對自己慈悲,你對他人的慈悲就永遠有缺漏。」(詳見下圖)。(我覺得這是漢傳佛教常常忽略的一點,過度強調利他,卻忘記利人必先利己,這無關是非對錯,而是人性。唯有先利已,在種種利他的行為中,才不易失衡,最終才有機會做到忘我/無我的利他。)
作者曾身為泰國森林修行派的出家僧人長達17年,該派的創始人是阿姜.查,自己剛接觸佛法時所閱讀的著作,多是阿姜.查、佛使尊者、鈴木大拙所著,雖然內容早已忘光,仍深感親切。

今年自《歸零 遇見真實》後,又多了本值得一翻再翻的好書,推薦。
展開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讀者評分
5.0
|
2024/05/17
年過50,思考的事情和之前不太一樣,包括後半生如何過自已想過的生活,健康與財務的準備是否足夠;在自已的大限來臨之前,更要開始準備身邊長輩的老病死。
依據內政部2020年統計,女性平均壽命為84.7歲,但整體國人死亡前不健康餘命(臥床、依賴他人照顧) 長達8.47年。

這是一本嚴肅的書。作者透過母親的故事,講述有小腦萎縮症遺傳性疾病的母親,在身邊親人一一確診離去後,如何努力練瑜珈,延緩發病時機至60多歲;又明確表達自已不想纏綿病榻、靠維生系統那樣受盡折磨的死亡,如何在生命末期,靠自主斷食,在家人的支持下,有尊嚴的離世。

這是一本療癒的書。作者的母親是被苛待的,不論是被自已的父親,還是丈夫。設定斷食時間點後,作者透過孫輩一次次訪談,讓母親講述自已的生命故事,從而放下對父親與丈夫的怨懟,和自已和解,也讓子女有機會和母親道謝、道愛、道別。也在母親一次次敘述中,作者也看見了自已對父親的不諒解及怨懟,從生命底層療癒自已,看見父親身上的限制,慢慢做到原諒。(讀相關章節時,覺得作者一定上過薩提爾及敘事治療,在後記得到印證。)

這是一本慈悲的書。作者爬梳國內外文獻,指出台灣的法律在幫助病人「尊嚴死亡」仍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國內仍有數十萬的家庭,為了照顧重病臥床、靠維生系統續命的病人,心力交瘁。在現行法令規定下,如果病人意識清醒下簽署DNR或《預立醫療決定書》,醫院可以在病人病危之際撤除維生系統。但在簽署相關文件前,萬一病人因為意外腦死、重度失智症、或未滿18歲,維生系統的撤除就屬違法。作者在書中一再請命,不論是現行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或《病人自主權利法》,都旨在幫助病人生命末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與痛苦。那麼我們為何不能在法制上更往前一步,讓人有選擇,「有尊嚴的死亡」?

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