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Lv.2
user-img
糖醋可樂

3則書評

3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0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時光:草莓圖騰的散文記事
讀者評分
1.0
|
2013/06/29

其實連一顆星都不想給......

草莓圖騰的這本書被踢爆光是一篇文章<香蕉林的秘密>有些地方不符合現實:
1.國軍撤遷來台後已經沒有「黃埔軍校」這一名詞,改為「陸軍官校」,但她在<香蕉林的秘密>中卻提到鄰居去讀黃埔軍校,除非她認識的鄰居是在1927年之前到對岸讀黃埔,那才說得通,但草莓圖騰約是1970年前後出生的人......
2.此外,在上述同一篇文章中提到她的母親去叫救護車。據查證,高雄要到民國74、75(西元1985、1986)才有救護車,而就她之前寫的其他篇文章推算出,她的母親約在1981年過世,這樣要說筆誤就太誇張。

此外,她的人生跟小說家亦舒筆下的女主角雷同到驚人的程度,若說她是在寫小說,那大家可以看看、笑笑帶過,但這本書的「賣點」就是她的「真實人生」。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時周校稿時究竟有沒有用心?而且有人想反應這樣的問題,卻不了了之。

讀者的權益究竟何在?
展開
善心女神(上.下合套不分售)
讀者評分
4.0
|
2010/09/28

這是部給人不一樣觀點看二戰的書。
至今,世人認知中的納粹黨衛隊是冷血、高傲的,但他們究竟還是人,對於殺人這件事,他們是如何被洗腦成毫無知覺,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樣。關於這點,總令我不解,而作者卻讓我一窺當時許\多黨衛隊成員的心理。
人對生命的威脅恐懼一如渲染上墨色的宣紙,只要點墨,心中的純淨就會被擊殺、侵噬,直到宣紙的最後一絲纖維。而其中主角麥克斯就是如此,故事中後期他逐漸不再描述童年時期,對於美麗的事物也已經毫無感知。最後當他能毫不猶豫的殺了好友時,他已經成為自己早先那類怎麼也無法理解的人了。
而小說中出現許\多鮮明的人物,當看完作者的描寫後,再來對照戰後大審的狀況,與世人對他們的評論,有些覺得諷刺,有些卻讓人感到些許\惆悵(比如奧赫藍道夫(Otto Ohlendorf)與布洛貝(Paul Blobel)等人的下場與評語)。
當然這些後續在小說中是不會提到的,有興趣的話就必須慢慢一個個人物查起,可惜的是因為這些人名都是音譯,一些在黨衛軍中的次要人物查起來實在很困難。
(話說我很喜歡故事中風流且及時行樂的湯瑪斯,以及那溫潤卻富活力的沃斯博士。)

雖然它是部小說,但其中提到許\多具歷史性的事件,讓我身在歷史中,卻感受不到歷史的沉重,雖然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述說,全文卻以輕快中帶著一絲人性黏涎的溫度筆調進行,不會過於封閉,也不會失去第一人稱的獨特性,很容易讓人閱\讀(當然這也要歸功\於中文譯者的努力)。
有些人可能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但我想,這是麥克斯的故事,故事結尾也就代表麥克斯個人某些部分的完結,說是身份、人性、善良的一面......,都可以。而書的結束,卻也代表麥克斯另一段人生的啟程,他雖然擁有那些死去的友人再也無法企求的生命,卻也必須一輩子背負著罪惡而行。我想這應是作者給我們的另一個意涵。

在這建議搭配電影「惡魔教室(The Wave)」與「帝國毀滅(Downfall)」(以及一些二戰德軍相關的紀錄片)來看,會更了解其中局勢變化與人心丕變的關鍵。(畢竟小角色的第一人稱很難在這麼混亂的情況下清楚寫出大環境的改變)

最後,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人們對二戰時歐洲西部戰線頗為清楚,但東部戰線相對的就被忽視了,而作者的重點著重在東部戰線,如果對二戰歐洲東部戰線沒這麼清楚的人(我指的是「很清楚、很了解」),很可能會變成走馬看花卻不知道現在到底在做什麼,不了解主角其實現在正在一場有名的大屠殺、戰役之中,讀者卻渾然不覺,這是讓人感到遺憾的。
然後,在看的時候會很希望出版社能附地圖,要不然有時作者提到的一些地方而我卻狀況外(悲慘的是這樣的狀況經歷太多次了),還要特地將書擱在一旁,努力GOOGLE地圖,實在有些狼狽......。
展開
憑神
讀者評分
5.0
|
2009/04/04

在還沒翻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將會看到一個哭笑不得的人生,但當我讀到中後段時,就逐漸能體會彥四郎幽默中帶著無奈的心情。

而尤其是當他拿著家中不成材(好聽點是太隨性了)的大哥,因沒有好好保養而成為廢鐵的刀,給鑄刀師磨刀那段,就可以想見之後彥四郎將選擇怎麼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段,使文章中的氣氛急轉直下,彥四郎開始思索忠於人與忠於家門,究竟何者是他應該要做的,他到底該跟兩千多人的彰義隊一起反抗天皇;亦或接受親天皇長官的提拔,在新世代中一展長才?
結果他跳脫框架,選擇了他最應該,也最想的方式去貫徹他的原則。

我想,如果沒有死神在一旁催促,他是不會想到這麼做,或不會這麼堅決去執行的。而這也連結到人的慣性。
總是有測驗問: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現在最想做什麼事?
因為人一直以為還有明天,所以不願完成該做的事;因為還有明天,所以因循苟且的度日;因為還有明天,所以不願去想身為人最應該擁抱的幸福是什麼。
但這些事一定得要再死前一天才想得通嗎?
聰明如你,肯定不用說也知道真正的答案,只是沒有去做、不願細想罷了。

或許\,窮神、瘟神、死神不是最恐怖;最讓人畏懼的,會是自己隨波逐流,甚至淈泥揚波的心性。

PS 除了要讚揚淺田次郎寫得好之外,我還要感謝李美惠小寫的翻譯,她的文字少了我對一般日文翻譯書的距離感。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