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鎮的所有評鑑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3/29

我也忘記第一次聽到《血色大地》這本書是什麼時候了,不過幾年前我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原文書,就把它抱回家,看看目錄,翻翻前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又過了些時日,聯經推出了作者史奈德的《黑土》、《暴政》,心想這本應該也不遠了,果不其然。

血色大地(Bloodland),是作者使用的一個詞,指代的是東歐地區: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往,在講述二戰發生的大屠殺,吾人常聯想到的是不幸的猶太人,但其實,不只是這個族群,在東歐,遭到各種近似「種族滅絕」對待的還有波蘭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等。這些國家的故事較不受重視的原因有很多,但如今,都已攤在陽光下為人所討論。

“戰後歐洲的穩定是建立在希特勒與史達林的『成就』之上。”著名史家伊恩‧克肖(Ian Kershaw)在他的企鵝歐洲史‧現代卷上的《地獄之行》中如是評論。這句話雖然刺耳,但細細思量會兒,就會發現完全一語中的。東歐的民族交錯,在過往帝國一家一姓的統治下,都是臣民不分彼此,可以共存共榮。到了民族國家時代,為了各自的獨立(利益),就往往兵戎相見了。俾斯麥曾評論「巴爾幹那些破事情不值得我浪費一個擲彈兵」,便是指那個區域不斷爆發的民族衝突。
這些問題,到了二戰以後的意識形態世界,變得更加嚴重。希特勒在其扭曲的世界觀中,認為日耳曼民族要偉大,必須建立一個「生存空間」--這是那個世紀盛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下的產物--以奴役跟屠戮其他少數民族來獲取更多糧食跟領土。而他真的付諸實行了。
常被忽略或輕描淡寫的是史達林,畢竟他在二戰後是領導「打敗法西斯」的偉大領袖,人民的慈父,不會有人敢冒大不諱去提這些醜事;而且,為了讓蘇聯快速工業化,他曾冷血的餓死多少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少數民族,把韃靼人從克里米亞驅逐到中亞等,並在戰後把他控制下的鐵幕各國進行無情的領土重劃,居民遷移驅逐,弄出屬於史達林所想要的秩序。
這些「成就」就是本書作者史奈德在這本《血色大地》中想要述說的故事。

最近的時事再次把大家的目光拉回了這塊「血色大地」,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入侵烏克蘭之前,發表的演說提到「烏克蘭不過是蘇聯創造的國家」之類的言論。或許就歷史事實上來說,也許不算信口雌黃,俄羅斯跟烏克蘭的歷史糾葛與恩怨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但是我在本書中讀到這麼一段:

某個春天的早上,在哈爾科夫市場上的一堆農人屍體中,有個嬰孩還吸吮著母親的乳房,但她的臉早就是一片死灰。路過的民眾對這場景可說已經屢見不鮮,除了凌亂的整堆屍體,還有死掉的母親與活著的嬰兒,他們的小小嘴巴仍吸吮著僅剩的幾滴母奶,儘管乳頭早已變冷。烏克蘭人總是用一句話來描述這種景象,每次經過都會輕聲自言自語:「這不就是社會主義之春的花苞嗎?」


閉上眼,我想像著作者描述的這個畫面,試想如果自己身處該時該地又是如何光景,身體不寒而慄。在這些獨裁者的眼中,人命不過是數字而已。而為了他們的「理想大業」,一點犧牲又算得了什麼?
不過,有次我看到一位中國網友評論:「什麼人最自私,動不動要人無私的人最自私。」讓我感觸很深。
世界的動亂根源非常多,動輒要人犧牲奉獻卻不顧人的權益福祉,動輒把國家大義放在嘴邊卻自己躲在後面,動輒把標籤跟意識形態貼在別人身上當為非作歹的藉口與理由等,絕對都是禍首。作者史奈德無奈地強調,人們如果學不會正視這些問題,大屠殺就永遠無法止歇。


這本書在歐美學術圈引起不小回響,作者以前跟另外一位研究第三帝國的大史家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Evans)還鬧出學術公案,雙方唇槍舌戰好不激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London Review of book查一篇〈Who remembers the Poles?〉,看看這場攻防(?)。埃文斯在他的近幾年的著作中還拉出來罵過,看來當初真的鬧得很不愉快。

扯遠了。總之,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這本《血色大地》講述的故事雖然悲傷,但卻是我們在這個多事之秋,最好銘記的故事。


同場加映:《黑土》、《二次大戰後的野蠻歐陸》、《東線戰事》、《第三帝國三部曲》及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各作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0 人中有 10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1/06

絲路大概是這幾年最熱門的詞句。雖說這都是拜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所賜,但其實,它本身也是充滿魅力,只是華文圈給予的關注相對少。畢竟,想像著一支支商隊,在沙漠綠洲中穿梭,來往於不同文化之中,體驗異國風情,也是挺浪漫的。(其實是充滿危機跟艱辛)作者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自述從幼年時就看著歐亞大陸的地圖而心嚮往之,相信應該也有不少人抱持同樣心情吧。

不過,人們對於這條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命名的「絲綢之路」,實際上,與其說是一條刻意打造出來的商業通道,不如說是生活在這塊大陸上的各個文明社會之間,按照需求配合地理環境自然塑造出來的一條貿易軸線。畢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難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自給自足,交換彼此所需之物才是合理的情況。按照亞當‧斯密的說法,就是那雙“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這一切。作者在他這本書中,就是想跟讀者述說在這條商道上來來去去的人們與此起彼落的帝國種種互動經過,文化、財富、夢想、災難,不停地在這之中激盪著。

本書給我的感受跟之前閱讀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的《地中海三部曲》一樣的輕鬆愉快,兩位作者同樣的都是歐美那些有著雅俗共賞文筆的歷史作家,擅長用流暢的筆法講述龐大的故事,架構清晰,條理分明,穿插著有趣輕鬆的奇聞軼事引人入勝。例如作者說到一段,伊斯蘭文明興起後,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為了貿易當然也開始打造自己的貨幣。一開始他們學習隔壁的基督教拜占庭的樣式,也在錢幣上放了人像,據說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面容,但很快又拿掉了。因為這引起了許多認識先知的耆老們的不悅,而伊斯蘭的教義是反對偶像崇拜,禁止把先知穆罕默德的面容用任何形式呈現的。類似上述這樣的,都是容易讓讀者印象深刻,又能見微知著的小細節,也是這類作品吸引人之處。雖然本書比較偏向大眾,但它可以當作一種指引,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深入的去探索這個主題。


我曾經拜讀過譯者苑默文兩三部作品,他的知識跟譯筆都是足以令人信賴,之前在廣場推出的《中斷的天命》就是備受好評的佳作。相信這本《絲綢之路》,也不會讓大家失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4/03

基本上,自從知道本書要出版,小弟就是早也盼,晚也盼,一拿到後,就如同久逢甘霖般,一下子讀完它了。哈夫納加周全,有啥好懷疑的,快去買吧。

這樣就結束的話,應該會變成廢文。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較之三年前(好久!)的《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又把對德意志民族的歷史縮小範圍到僅限其中的一部分。以普魯士為主線來述說某些故事,有新意不至於老調重彈,同時也可以回溫先前說過的某些論點。

其實,所謂的“傳說”,基本上就是人們在回顧過去的事情時,往往有目的性的,喜歡在這上面加點什麼。通常呢,就是把當初的“偶然”變成了事後的“必然”。正如哈夫納所指出的,為何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一部分的普魯士公國,會變成“背負統一德國宿命”的領袖?這是事實嗎?還是只是會笑掉老普魯士人的大牙的謬論?

哈夫納在這本書想撥開的就是這些迷霧。

當然,作者如此讓筆者讚嘆的原因,還有其描述歷史的功\力,總是有辦法那麼的簡明扼要,卻又一針見血。同時,偶爾引述的例子中總是帶有一絲嘲諷跟幽默,往往令筆者莞爾。好比說在談到菲特烈大王打完堅苦卓絕的“七年戰爭”後,作者剛剛描述完這位偉大的國王是怎麼像個賭徒般四處招惹敵人,擴張領土,接下來就又引述了一段:「....菲特烈在他的後半生發誓“我連一隻貓都不會去攻擊了。”」前後反差想不讓讀者噴飯也難。

本書論點的核心當然還是在德國統一的部分,被揭去“傳說”的還有那位“鐵血宰相”俾斯麥,領導德國統一的他,其實是最不希望的那位,說來也諷刺。筆者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他跟威廉一世的搭檔,堪稱世界上很難找到相對稱的例子吧。這位普魯士的國王可不是傀儡,但他每次總都讓宰相牽著鼻子走,真的挺有意思的。


最後還是要稱讚一下周全先生的翻譯,他已經是一種高標了。至於左岸的編輯品質也無可挑剔,找不到錯字,這點讓筆者淚\流滿面。本書後面有搭配年表跟原書的地圖,都很有實用性,務必搭配著看。


以上,還是說,快去買吧。
共勉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8/17

這本書自從在博客來預告時我就打它的主意了,不過輾轉到現在才有空讀完。

讀這本書的時候是蠻沉重的,書中敘述的很多橋段,是我們這種生活在每天為了減肥煩惱的國度的人們,無法想像的事實。當我一邊在吃中飯後啃著香蕉配著伯朗咖啡閱\讀著北韓民眾怎麼在饑荒中求生時,忽然有一種食慾消失的苦悶感。

其實北韓人民的遭遇,許\多共產國家的“朋友”讀到時,應該是都會心有戚戚焉的感受;更有甚者,恐怕連納粹德國的人民,也都會有相同的感覺吧。唯一的差別,大概在於,至少希特勒是以讓人民溫衣足食上台,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做到了,當然,這種比較是無意義,且等而下之的。

讀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常常在思考,共產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當初誕生的作者馬克思,相信的確是基於一種可以讓人類過更美好的生活而凝聚成的一種理想與美夢。猶記得小時候讀過的《格列佛遊記》中收錄一篇“馬國遊記”,小時候不懂也就罷了,長大後回想方知裡面描述的不就是傳說中的共產主義大同世界嗎?然而,常聽人家說:「三十歲以前相信共產主義,叫做浪漫;過了該年紀之後就叫
做笨蛋了。」筆者相信這應該是指當每個人在社會化的洗禮後,對於人性的體悟而產生的破滅所致吧。




是的,任何再美好的體制,都會敗在人性底下,這才是不可違背的真理。

筆者無意在此討論人性善惡,但,不可否認的,誰的身上都有一體的兩面,而這個世界上的資源是稀少的,人口卻是眾多的。共產主義講究的是平等跟均富,試問,有哪個政府可以生出六十億台iPhone來分給所有人?

坦白說,筆者並沒有深刻研究馬克思的所有思想,僅止於略讀過介紹跟《共產黨宣言》而已。歷史上告訴我們的,是當俄國布黨革命後,才發現到馬克思祖師爺出張嘴,卻忘了教怎麼實行。最後多虧了列寧是個天才的行動派,打造出了這一所向無敵的革命政黨,這才讓共產世界呱呱落地。

但,這就是馬克思想看到的世界嗎?
恐怕連列寧都會皺眉頭吧?

今天再討論共產主義當然是已經過時了。它僅止於學術而已,雖然我們又陷入了經濟景氣循環中不可自拔,但顯然,歷史不可能再重演。許\多人對於北韓能撐到二十一世紀,甚至要進入第三代而詫異,但事實上是,這個國家依然有存在的理由。


出於東北亞的詭異政治平衡需求,北韓內部的財富分配使某些階級仍願意支持這個政權,金家王朝似乎短期內仍不可能崩潰。說真的,一個人口約略跟台灣相等的國家一旦瓦解,造成的問題將不只是朝鮮半島的困擾而已。雖然這都只是筆者個人的臆測,但思考至此,想到北韓人民仍須過的生活,心中忍不住想著這世界的不公平.........


台灣多少還是比較幸福點的國家,尤其是讀了本書之後。
願與大家共勉之。



PS:筆者唯一不認同的是本書作者說南韓是東南亞工時最長的國家,難道這不是我們目前唯一“勝過”的地方嗎?:P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罪行

罪行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7/28

我很喜歡《告白》這部小說,它在年初時給我不小的震撼。
到了年中,來自德國的《罪行》再次讓我有了相同的感受。

本書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本職是律師,他把自己這些年所接手過的案子,挑出十一個特別引人省思出來,撰寫成這部作品。所有個故事的本質都不太相同,唯一共通的就是,它們都呈現出一種人性,讓人不斷反覆咀嚼思量的。

我每看完一個故事,都要闔上書,默默的沉澱良久,有時是嘆息,時而無言,更多的是一種苦笑。

不過,筆者個人認為,席拉赫選出的這些故事固然都有它不平凡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這位德國人說故事的功\力,真的讓我深深的覺得“他不當作家去當律師太可惜了。”很多平凡的橋段,在他的筆下都是如此的鮮明,彷彿真的重現在讀者眼前,同樣喜好寫作的筆者也不得不甘拜下風,自嘆相差之千里計。(當然,翻譯也功\不可沒)

據說本書要拍成電影,筆者倒是不太看好,畢竟原作太優秀了,而且這裡面的故事,要呈現在螢幕上,恐怕編劇跟導演沒有兩三下是不行的。





不論如何,本書非常推薦給廣大喜好閱\讀的朋友,特別是喜歡有內容,可以深思咀嚼的作品之人,保證不會讓你失望。在眼前台灣司法如此令人無力的年代裡,席拉赫的故事更加可以提供許\多借鏡予吾人。

共勉之。



最後這句是給看過的朋友......
筆者最喜歡的是卷末的故事“衣索比亞人”,最感到無奈的“夏令”,但最哀嘆的是第一個,“費納醫師”。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美元圈套:全球經濟大逆轉,如何創富與避險

美元圈套:全球經濟大逆轉,如何創富與避險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7/19

王伯達先生的《民國100年大泡沫》一書,去年我有注意到,不過當時我把它當作是跟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系列同類,也就沒有去更加注目。只是我發現似乎蠻多從商的人都在看,有留上了心。

從去年到現在為止,整個台灣的社會一直浮現幾個議題(其實也圍繞很久了),少子化、薪資負成長、通膨、高失業率等等。自從離開象牙塔踏入這個職場後,這些議題也從一個茶餘飯後變成切身關心的焦點。筆者常常翻閱\一些雜誌,專書尋求解答,不過,受限於非經濟系出身,看到算式圖表就會暈倒的先天弱點,總有些茫然的感覺。如《商業週刊》、《遠見》等雜誌,雖然點出了問題,給的答案卻有些片面,或不容易理解,只讓疑惑不停地擴大。

這個月初,《美元圈套》這本書問世了,筆者在架上看到後,忍不住拿下來翻閱\,感覺它也許\有筆者想要的答案,於是就買回家看完了。

作者撰寫的方式是力求易懂跟容易理解,所以從一開始就切入重點直言,然後補充讀者在理解他所想要論述的事情所需要的常識後,運用一些過去二十年發生的金融時事補充論證,配合資料數據,給予了問題的解答。

這一期的《遠見》雜誌的封面是以台灣的持續低薪跟留不住人才做為標題,頗令人心驚膽戰,而《美元圈套》這本書,也同樣是回答了這個問題,但用不同的角度切入。




現代的國際貿易由於出現了“貨幣”這種產物,讓很多事情複雜化了,但回歸某些自由貿易主者的論點中,兩個國家間彼此交換生產物,應該是以各自的優點彌補己方的缺點,即使在國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也能互得其利。換句話說,A國擅長生產麵包,B國擅長生產牛奶,兩國就可以在滿足各自所需的前提下,把多餘的拿出來跟對方交換,但由於牛奶跟麵包的價值不一,當人類使用貨幣來做為媒介時,就可能產生“盈餘”的現象。當B國生產的牛奶所能換到的貨幣,在換回足夠滿足己方的麵包還有剩時,如果它只把那多餘的部分留在手中,沒有使用掉,那麼,其實對於B國的人民來說,其生活福利是無任何改變的。

套用在現實生活中,台灣是個許\多資源都需要進口的島國,但我們靠人為壓低匯率的方式拚出口,雖然賺了許\多外匯,但也由於這樣而無法提高購買力來進口民生必需品,對於國民的生活水平一點提升也沒有,等於是一種變相的壓榨跟剝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聽到“台灣的外匯存底全世界前幾名”,但大學畢業生還是只拿22k的真相,有人因此有感到幸福嗎?或許\有,但不是我們這些死老百姓或者是在竹科夜夜爆肝的工程師。那麼,真正的得益者是誰呢?當然是那個持續進口廉價貨,然後又可以享有台灣刻意壓低匯率保證自國購買力且讓資金不停回流以提升國家經濟跟發展的美國老大哥啦。




讀到這邊時,筆者這才恍然大悟,同時也感到冷汗浹背,原來這麼多年,國人引以為傲的經濟奇蹟,其實都是在為人作嫁。當然,這也不全面是美國的刻意壓榨,畢竟台灣的生活水平因此提升也是事實,但停滯不前也是明擺\著的。更多的情況也是我們咎由自取。以最明顯的來說,產業轉型這點早就開始有人在呼籲,但我們始終看不到政府有什麼樣的明顯作為或計畫,反而還是依舊以低匯率保護政策,甚至跟同樣陷入窘境的中國綁在一起做為解套方案,實在不得不讓人為之心驚膽戰。


當然,本書中持續說明的點還有很多,最具說服力的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失落的十年”早已經是關心世界貿易動態的人耳熟能詳的字句,之所以如此,也是跟這個被王伯達稱之為“美元陷阱”的貿易困境有關,而更令人害怕的,就是那即將是台灣未來的寫照。

王伯達先生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要恫嚇讀者,在結尾的部分自然也提出了他的見解跟解決的可能方案。雖然不是很創新或獨到的,但由於王伯達在本書中點出了問題的核心點,如果能夠讓國人都了解的話,才可能真正的用選票跟聲音推動政府走上正軌(但願啦),這也是他的苦心之所在。

筆者對於經濟學到底是個門外漢,很多關鍵名詞還是一知半解,不過本書的易懂程度顯然是相當的親民,到底王伯達所傳述的有多少是“真相”,仰或是另外一個陰謀論,筆者暫不予置評。但至少此刻,他已然說服我接受其論述,也讓我撰寫本文向各位推薦之。



事實總是越辯越明,最怕的是被淹沒,而不是被戳破。
共勉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辛亥:搖晃的中國

辛亥:搖晃的中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5/09

這本書前幾天還是聯經的重點銷售,不過很快就變成了星巴克了。不過,今年是民國一百年,我一直在注意市場上有哪些“祭典書”,看了很久,就這本讓我心動吧。老實說,買的時候也只是匆匆掃過,多少有點衝動跟直覺,不過後來看了序言就大概知道自己沒花冤枉錢吧。

辛亥這個主題其實,對海峽兩岸來說,是既神話又有點忌諱,政治化的色彩總甩不開。對讀者來說,不想看到的事情太多,尤其是一些陳腔濫調,所以看到這類書,總是會猶豫再三。其實作者張鳴想寫什麼,他的後記倒是表白得很清楚:「如果有人看了此書,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這場革命符號化,從歷史書的雷池裡爬到了邊上,我就心滿意足了。」想來大家也都知道這本作品的內容了。

是的。
做為一本祭典書,《辛亥》的內容多少是有點“大不敬”,滿滿的吐槽跟戳破神話的敘述,相信掩上本卷的讀者,應該都能如作者所希望般,重新對這場革命評價吧。




張鳴這本書是有點散文性質的,他把每篇每篇依照主題分類,可能是大局的,有的是敘述人物,有的則是說每個省光復的經過等等。但重點是,作者的文筆平鋪直敘,簡潔易懂,而且字裡行間所說的都是些觀察入微的細節,卻點到了當時所發生的每個關鍵。此外,夾雜在之中的,是作者隱含的深意,有時是一點對史事的嘲諷,有時是對現實的影射,可不知為何,每次總讓筆者的嘴角失守,可能是實在太幽默了。




其實筆者對辛亥的史書看得不多,究竟張鳴寫的多少是“事實”,筆者也不知道。但,筆者相信,對於很了解這個主題的人,看本書,就算忙著吐槽他,也能有所得。跟筆者一樣印象還停留在一些很基礎的概念的朋友,則強烈建議讀讀本書,如果你對於這個主題還有興趣的話。


再來談談書的本身好了。
聯經的印刷是頗為精美,選了一些照片穿插就還蠻普通的,只是本書的字數多了,也還是有些小瑕疵,錯字,漏字等都還在可以接受範圍內,附的詩文也還挺有意思。



書讀多了,發現過去很多革命都只是擦槍走火,有時候只是幾場小誤會造成的火花,跟著最後卻被神化的不成原樣。但不論如何,一百年前的中國的確是發生了場革命,一場看似人人都認為應該讓中國從此富強,人民從此幸福快樂的大改變。結果,一個世紀過了,參加革命的先烈們想要看的結果,在如今的海峽兩岸見到了嗎?




我不清楚。





在此推薦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貨幣戰爭 3 金融高邊疆

貨幣戰爭 3 金融高邊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5/05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系列應該蠻多人看過吧?

有時候我覺得這系列書也蠻難分類的,說它是“稗官野史”的話其實我也不反對,只是宋鴻兵挾著他廣博的金融知識,寫起來似模似樣的,又讓人不得不相信。例如,在第二集中他解釋希特勒怎麼崛起,如何解決經濟危機的篇章,也是我看過眾多書中解釋的最清楚詳細的,所以當我知道第三集一推出,就忍不住追著看了。
第三集有個副標題叫做“金融高邊疆”。
這是本書的主旋律。
宋鴻兵先生認為近現代國家,如果要維持獨立自主,就要能夠捍衛自己的邊疆,陸、海、空之外,第四個就是以貨幣本位、中央銀行、金融網路、交易市場、金融機構與清算中心共同構成的金融體系,確保貨幣對資源調動的效率與安全。反之,作者以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為例,認為以銀本位為基礎的大清就是被英國掌握了金融體系,所以之後不論任何的改革,都難以挽回。相反的,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成功\的死守了日元貨幣,控制了自主的發行權及拒絕外資滲透,才能翻身變成亞洲霸主。比起前兩集都在敘述歐美的貨幣金融,這一集顯然放在亞洲,從清朝、國民黨、共產黨到日本,作者明列出其成敗優劣,為的只是表達一個更深層的概念--人民
幣不能被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穩固其“金融高邊疆”。很明顯的,這本書是針對於美中之間的匯率戰爭所寫的,而且作者在書末幾章把重心轉移到另外一個其所欲闡述的大膽預測:白銀身價將暴漲,成為重點資源。
讀完本書後,不管認不認同宋鴻兵在書中所說的,關於人民幣如何走出自己道路的方法,或者是白銀的價值,但其論述的許\多關於貨幣的概念,特別是針對於共產黨當年如何在沒有金銀本位的情況下,利用“貨物本位”跟“盯緊物價水平”成功\的發行自己的貨幣,並擊敗了四零年代末、五零年代初導致國府敗走台灣的原因之一的惡性通貨膨脹,種種的經過,都非常精彩,且值得令人深思,引以為
鑑。而且他在書中對於美元的種種指責,也並非全然無的放矢。
在這個通貨膨脹的年代,沒有金銀本位為基礎的貨幣世界裡面,你我手上的鈔票價值其實很脆弱,當貨幣交換不到任何“勞動成果”時,它只是張廢紙罷了。筆者相信大家應該都有感同身受,否則在台灣的書店暢銷排行榜,財經類的書不會總在前幾名。特別是最近關於貨幣匯率的主題似乎越來越多。
《貨幣戰爭》系列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很正統的書,它有它背後的一套思想跟目的,但撇開這些不談,其可讀性,娛樂性(?)跟作者為了讓讀者了解而說明的貨幣知識,都是值得推薦的。
第三集的繁體版出現在台灣也算快了,雖然我四月初買了簡體版,這篇也是我當時寫的心得,但不論如何,關心這方面的朋友也是可以買來參考看看。
共勉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1683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與土耳其人的對決

1683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與土耳其人的對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9/27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對於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等這些古老的帝國有著濃厚的興趣。不過在台灣,相關的書不多,就連對岸,一些簡體的專書也不好找。

所以當左岸一推出這本《1683維也納》時,我在書店約略翻了下,回家就下訂單了。

這是一本以哈布斯堡王朝跟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數百年來的戰鬥為主題,圍繞著基督教世界與回教伊斯蘭世界的悠久故事。作者表面上以1683年的那場維也納圍城戰為基礎,實際上整本書如同洋蔥般,一層一層的撥開許\許\多多的故事,讓讀者一步一步踏入這中心點,了解跟明白前因與後果。

作者研究這兩個國家多年,實際在中歐的這些實景遊歷奔走過,書中不時有許\多他的親眼見聞,還有一些史實上的辯證,不論是從“西方”的觀點,還是從“東方”的觀點,令人深刻感受到其嚴謹。


此外,本書是以戰爭為主,作者在這方面也下了許\多工夫,不論是軍事政治上的解說,還是實際戰事的經過的描述,都非常生動而且詳盡,令人閱\讀時,腦海也忍不住跟著浮現實景,彷彿歷歷在目。


總而言之,閱\讀本書,令我收穫甚多。尤其是關於一些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零零總總事情,這在台灣是不算多的資訊。比如說,當我閱\讀到本書內提起當君士坦丁堡陷落後,奧圖曼皇室認為自己擊敗了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也算繼承了羅馬帝國,並認為同樣號稱是後繼者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家族是“僭越”,這也是挺有趣的事情。看來這種“正統”觀念倒是東西方皆然啊。

PS:有沒有書在講這種西方對於羅馬帝國情結的?






本書的最後也提到了這兩個帝國的結果,經過數百年的爭戰,最後卻走到了一起,然後還幾乎同時的滅國,歷史上的巧合的確是讓人十分值得玩味吶!只是一個分裂成了許\多小國,依然是歐洲的許\多糾紛的源頭,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個年代,好幾場戰爭都在巴爾幹打的火熱,許\多前因後果都可以追朔到這段歷史。而另外一個則是在那“近乎神人”(筆者評語)的凱末爾的領導下,邁向進代化國家,最近這些年企圖加入歐盟,引起了不少的爭論。教宗本篤十六世甚至說:「讓土耳其加入?那麼1683年那場戰爭不就白忙一場了嗎?」這也是很有趣的一段故事啊!


回到書的本身。
左岸出版社的品質一直是相當的出色,只是這次在校編上似乎有比較明顯的小瑕疵,比如在前言導論部分,明明就沒有註解,偏偏就出現了幾個無謂的小註腳。此外,也有一兩個頗明顯小錯字出現。不過都還是能夠忍受的範圍。


基本上,站在筆者的喜好,自然是非常樂見這類的書推出,尤其是以土耳其為主的專門史,更是希望能夠在市面上看到。而,如果你是與筆者相同喜好,同樣對於這方面感興趣,也喜歡軍事政治之類的,那麼,自然是非常推薦本書了。與大家共分享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隋亂典藏套書

隋亂典藏套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8/28

這部小說從推出的時候就引起我不小注意,
只是自從台灣的出版社開始大量引進對岸的作品後,
小說內容的優劣一直很難去判斷,加上背景不是特別吸引我,所以也沒特別的想去買回家看。加上網路上又流傳這套小說的結尾收的很爛,就讓我更提不起勁,直到我在圖書館發現有一整套,想說可以免錢,這才動念帶回家看。

在這邊順便提的是,這套書的排版。也許\出版社是想製造一個古色五香的氣息,不過我倒覺得因為小說的字數太多,這種排法有一種讓版面變的很擁擠的感覺,反而讓早就習慣閱\讀大長篇的我有一種莫名的壓迫感,這也是一開始我不是很想越讀的原因。
而且出版社在校閱\上似乎也有不少瑕疵,這點在總編的Blog上也有人反應過,有讀過的人至少都能抓到五個以上的缺失,雖然以總字數來說比例並不能算高,但總覺得讓人認為是可以更好或改進的。
雖然這些也都早就被我習慣,在第二套《開國功\賊》中也都延續了下去,不過既然是要寫心得評價,當然還是要拿出來談談才對。

《隋亂》全書總共六冊,網路上流傳的作者所寫的是七冊,從目前已出版的內容而言,先前評價說“收尾很爛”這點倒是沒錯。明眼人一看都知道現行六冊的結尾根本就是腰斬續上的。
關於這點,在野人出版社的編輯之Blog的回應是說,這是作者本身的版權問題,對岸也只有六冊。不過據說野人已經親自跟作者接洽,等待他修潤後,可能會把第七冊逍遙遊補上吧。要是如此,也許\出版社不知道要怎麼修正現行已經結尾的版本?不過,至少我會在觀望一陣子,免的有啥憾事發生。:P
反正我也還在等《開國功\賊》出完。(先買了兩冊回家放)


====================

再來談談小說內容吧。

《隋亂》這部小說,是以楊廣的三征高句麗,終結大隋盛世為開場背景,唐人小說虯髯客為主角的故事。本書的主要基調定位在“一個出身微寒的人,怎麼在看重血統門第的社會中出頭”的奮鬥史,加上“不想被歷史洪流淹沒的小人物開創歷史”為副旋律,任何讀過的人都可以輕易感受出來這雙重奏的烈度。
很多人以為,隋文帝開科舉之後,就終結了始於東漢,於魏晉南北朝全盛的門閥政治,但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歷史的冰層,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融化的。
一直到了宋朝,社會階層的流動才真的大量的向下開放,但,這也造就了新的階級出現。北宋的名臣有云:「陛下與士大夫共天下。」
這也是實情。

但不論如何,作者以一個農民出身的李旭為主角,在經歷了許\多“傳奇性”的經歷後,終於出人頭地的故事,來刻畫出這樣的歷史背景,顯得相當有劇情張力。每次跟那些權臣世族的勾心鬥角,或者是李旭努力的想要不同流合汙,都一次一次的刺激著讀者的思緒,讓人感受到處於這種社會中,一個寒門子弟的無奈與悲哀。
更可貴的是作者對於主角李旭的性格刻畫,並不會因為他的定位而走的死板,生硬。率直、重感情、講信義的他,也會有價值觀動搖,挫折的時刻;感念於楊廣的知遇之恩,卻也明白他才是亂世的禍源而兩難....在在的都顯示出這個角色的真實感。也更接近普通人,更像是作者想寫的“小人物”。

另外一個我想討論的人物是楊廣。
這是我認為酒徒在本書中的另外一個亮點,讓我欣賞的地方。
近年來的翻案文很多,有的引人省思,有的則令人嗤之以鼻。
對於楊廣的評價之重新定案,是我一直很關心而也很樂見的事情。
這個被冠上“隋煬帝”而有千秋罵名的人,究竟有多少不為人注意的色彩?他有多少的“事蹟”,是有心人出於政治的目的而添加的佐料?
這如果討論下去就嚴重離題了。
不過如果就《隋亂》中所呈現出來的楊廣,則是一個“聰明胡塗蛋”的形象,大半生順遂,遭遇到挫折後就開始逃避,不能面對現實,然後坐看江山易主的天才。
我相信這種刻畫,距離我認為中的“真實”,是非常的接近的。
楊廣是個有才的人,但歷史證明了有能力的人敗家速度甚至可能比笨蛋還快。
小說中,作者曾藉一個角色之口問“那麼,大隋是為什麼會走向滅亡呢?”。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之,我希望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都能重新看看過去曾被王夫之稱之為“逆廣”的皇帝,是否真的就是如唐初的人所建構出來的那樣形象。

這部小說的男女感情世界,對比在政治權謀還有戰爭經過的刻劃上,就相對薄弱些。除了前一兩集與陶闊脫絲那段讓讀者也為之惆悵的露水夫妻,之後就跳到李宛兒姐妹跟石嵐上。相對於前者,我又更喜歡後者的那種糾葛,還有作者對於她的個性設定上。可惜沒有發揮的更多就讓她領了便當。

另外一個刻畫的不錯的人物是宇文士及,看完正史中的記載,相信也不難了解作者會特別選他出來多做描述的原因。

這部小說的劇情相當的緊湊,環環相扣的張力讓人欲罷不能,我這段時間下班除了上網逛逛之外,就是在閱\讀。而且作者在戰爭場景部分,雖然描寫的十分生動而且讓人手不釋卷,但有時候也失之於過“詳細”,似乎佔了過多的篇幅之嫌。但不論如何,仍是值得稱讚之處。

=============

總之,對比於上一部同樣是“盛名在外”的《狼廳》,這套小說更讓我覺得有“名符其實”的感受。
最後還是回頭談談那“失落的第七集”,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小說唯一的遺憾。希望作者跟出版社能夠早日補完這點,那麼,《隋亂》絕對是喜愛歷史小說的朋友書架上一定該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