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誠誌- Cool Head的所有評鑑

這次不一樣:金融風暴是可以預測的?

這次不一樣:金融風暴是可以預測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10/17

Carmen & Rogoff 跌破專家眼睛,未獲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書《這次不一樣!》在台灣的曝光率不高,卻是不可多得的泡沫史參考書。不同於多數學者採歷史敘事方式,解析金融、債務危機,Carmen & Rogoff 建立龐大的資料庫,收錄 800 年 66 個國家的金融危機歷史資料,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金融危機經驗對照。

相對的,數據圖表為基礎的書籍,就不如其他同類金融史書籍那樣有故事性,宋鴻兵的《貨幣戰爭》讀起來像本小說,演繹權貴和國際間的你爭我奪,有上演不完的陰謀。Neil Ferguson 的《貨幣崛起》流暢的串起歷史上重要的金融轉折,當時社會的共識和政治背景。

21 世紀初的這場金融危機,已經變成世界經濟史上的轉捩點,危機最後解決的方式,都將在政治與經濟上影響至少一世代的人,我們不知道世界最終會走向何方,往後看,可供參考的經驗也不多。作者研究了 800 年的歷史資料中,前一次可與這次危機規模相比的就屬第二次大戰前的危機,而這次的嚴重性有些部分更甚於上次。

不管是哪一種金融危機,都始於過度擴增的負債和樂觀情緒,認為「這次不一樣」! 高度仰賴槓桿的金融市場,特別容易受到信心危機的影響,這是所有經濟學家都會同意的。而作者也坦承很難預估危機發生的時間點,但總有些跡象可循。

預測銀行危機最有效的預警指標是:實質匯率背離、房價急漲、短期資本流入占GDP比重成長過速...等。

預測匯率崩盤最有效的預警指標是:實質匯率背離、本國銀行危機、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下降...等。

金融危機展開的順序有共通型態,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會危機升高和延伸。金融自由化常是金融危機的前導,金融自由化使銀行從事更高風險的業務,資本持續流入,資產價格榮景隨後出現;但經過一段時間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弱點便會顯現出來,而房價高峰時期,或房價崩跌後,通常立刻引發金融危機。政府為挽救金融危機,常透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舉債,以及擴張貨幣供給的手段,希望能拯救經濟。作者統計,銀行危機過後三年,政府債務平均增加 86%,房價持續下跌六年,失業率持續升高五年。

若危機前財政穩健度不佳的國家,常緊接著爆發政府債務危機,政府消除過大債務負擔的方法不外乎:(1) 違約或債務重組 (2) 通貨膨脹 (3) 強化金融管制,配合推升通貨膨漲:例如,訂定存款利息上限,同時推升通膨,造成存款實質負利率。

亞洲持續升高的房價,2012 後半漸漸陷入盤整,資金流入減緩。當香港多數報章廣泛報導潛在的金融風暴危機,台灣的報章仍缺乏警覺,政府方面只有央行乾著急。脫離基本面的漲幅終究會回歸基本面,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個泡沫,只是無人能預測何時是 the endgame。

- Cool Head 冷頭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Wealth, War and Wisdom

Wealth, War and Wisdom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9/24

Biggs 1932年出生,他的父親 1931 時加入 Bank of New York 親身經歷戰爭下巨幅波動的金融市場,Biggs 常引用 1920s 至 1950s 的文句,就知道他有多著迷於戰爭的歷史,研究戰爭對金融市場影響的學術論文不少,但普及版的讀物非常罕見,現在時局如此動盪,特別適合再重溫這類題材。

這本書的讀者如果能拿著百年長線的股市和債市圖,搭配這本書一起看,稍為對戰事的進展做個筆記,閱\讀上較容易進入狀況,畢竟這段歷史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有些距離。以下摘錄美國為主的戰事和股市交互影響實例。

1929 年美國股市崩盤,1932年股市到達最低點,1933年3月6日羅斯福宣布銀行進入歇業期,一個禮拜後資本健全的銀行可重新開張 (股市見低點),此後一年貨幣體制逐漸從金本位調整成貨幣本位架構,直到1937年羅斯福企圖影響美國最高法院的組成,令投資人不安。1929年股市崩盤後的華爾街,成交量低迷持續,和今日相比,似乎有那麼一點雷同。

戰亂中如何保住財富,鑒於戰時猶太人的財富被德國政府剝奪,Biggs 建議:

\"對於那些世代生活在某個國家卻一直被視為少數族群,而且是生意興旺的少數族群,對於他們而言…壞事隨時可能發生,永遠保持警覺。在印尼和菲律賓的富裕華人總是在新加坡或香港置產,因為它們知道自己在居住國的商業地國隨時可能被沒收。\"

關於其他資產類別:

\"土地在國家被占領時,可能被入侵者重新分配,但若戰爭最後獲得勝利,通常能夠依據之前的地產產權證明取回,而不起眼偏遠的可耕土地比都市裡的建築物好,因為它們可能被徵用或被炸毀,可耕地起碼可以在戰時餵飽自己和家人。在整個20世紀裡,即使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兩次股票大熊市、惡性通膨,那些贏得戰爭的國家,股票通膨調整後收益為 6.5%,債券為 1.8%,戰敗國的股市遜於戰勝國,僅有4.2%年收益,但若持有戰敗國債券,則可能歷經永久的損失。\"

最後,Biggs 建議常態性配置部分資金到戰禍發生仍能保值的資產,但不可因噎廢食,因為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時間無法預測。

\"黑天鵝的出現時間是完全無法預測的,千萬不要迷上這一概念。尼采說得很清楚:「長時間盯著深淵,最後你就會變成深淵。」如果你是個有錢人,拿出5%的錢放在安全的地方,再拿出5%的錢配置到農場裡。你還應該買一些美國通膨調整債券(TIPS)。不過這個比例差不多就5%~10%,而不是50%。尼采說得好:「閉眼不看過去,等於瞎了一個眼睛。沉迷於過去,那等於兩眼都瞎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年收入200倍法則!改變25萬人的錢包增值術!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年收入200倍法則!改變25萬人的錢包增值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9/20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這本書高踞熱銷書排行榜好一陣子,逛書店時,我被這個問句吸引,也順道翻了一下內文。我可以理解大眾想要輕鬆改變習慣,向有錢人學習致富的心情,但這本書的內容太瞎了,一瞎邏輯錯誤,二瞎有錢人其實很少用皮夾,三瞎內容和皮夾沒什麼關係,反倒是和〈秘密〉這本書的吸引力法則有關。吸睛的梗是封面那個皮夾設計得還不錯。

(1) 有錢人很少用皮夾:作者跟我接觸到的有錢人好像不太一樣,在我的經驗裡有錢人很少掏出皮夾,多半是身旁的秘書或助理在付帳。若在交際場合,親自付帳會中斷談話的熱絡,即便沒有助理隨行,通常也是最小咖的去處理付帳的事情,讓有錢人或老闆們在與重要貴賓分開前還能保有熱絡,讓重要貴賓留下好印象。

(2) 邏輯錯誤:有錢人之所以有錢,難道是因為皮夾貴?!難到不是因為有錢,所以可以買比較貴的皮夾?難道看著有錢人去吃高檔料理,也可以說有錢人都吃高檔料理,所以一般人也要去吃,體驗有錢的滋味,告訴自己要多賺錢,然後自然會變有錢,好神祕,冏。

(3) 作者真正想傳遞的訊息和皮夾沒什麼關係,這本書可用一兩句話總結:秘密法則中的心想事成,和珍惜每一張鈔票。如果要達成這個效果,別急著換又長又貴的皮夾,只要在你現在用的錢包夾層上放個小卡提醒自己就好啦!長皮夾,冏。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3 人(6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一本搞定 TOEIC、全民英檢、公職英文考試 (一書+1MP3)

一本搞定 TOEIC、全民英檢、公職英文考試 (一書+1MP3)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9/15

隨手翻了一下姪子買來準備考全民英檢的書,雖然排版看起來就跟一般的考用書沒兩樣,但我發現這本書的命題方向很特別,有創意,邊翻邊讓我驚喜了一下!

詩歌和廣告單元其實不單只是一般閱\讀測驗,而是將相同主題但觀點各異的幾篇文章並列,利用題型設計引導讀者發揮思考判斷力,有時挑戰讀者從文章裡異中求同或從同中求異,又或要讀者想想應在文內補上或消去哪個選項才能增強文中論點。

雖是閱\測和聽力題型,但其實也考驗了讀者對英文寫作的概念和語言邏輯。這和我之前考托福、GRE和GMAT時的考題精神一致,也蠻像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參加考試時可能遇到的題型。單字考題部分則是貼近時事脈動,點出不少各類考試的高頻率單字。整體而言,我覺得這本書有突破大家對考用書刻板印象的企圖,我猜作者大概是想傳達我們準備英文考試的同時,應該要從提升思考能力出發。對剛開始準備GMAT的讀者也很合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上億資金怎麼玩?

上億資金怎麼玩?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9/15

Barton Biggs 離開我們了,想用第一篇財經讀物導讀來向他致敬。為何檯面上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這麼多,出書、演講、上電視的不知凡幾,但我特別選 Barton Biggs 呢? 這一個行業裡有許\多裝腔作勢,不可一世的傢伙,但這位老前輩他誠懇,從書的字裡行間就讀得出誠懇。書中除了他個人的募資和管理歷程外,也分享了他在這個行業接觸過,形形色色不同生活態度、投資態度的基金經理人和投資的理念。

他誠實的道出基金經理人受煎熬的痛苦,像是做錯一陣子虧了錢,連幾十年交情的朋友都會抽資金。

\"我有過負面反應排山倒海而來的類似經驗。你做錯一陣子後,全世界都在厲聲吶喊,說你瘋了,好像厄運轉捩點總是伴隨著蜂擁而至的辱罵,以及一些長期顧客大量撤資,這種信號萬無一失,要是變成有效的信號,打擊造成的痛苦必定超過皮肉之傷。\"

在基金草創初期,剛進場交易時內心的掙扎和雜音。

\"讓我們這麼害怕的是,我們是生是死,要看未來一年的變化,我應該說,要看未來七個月、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變化。這麼短的時間裡,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我們可能犯錯、可能運氣不好看來不行。如果我們在短短的第一年裡表現差勁,基金會萎縮一半,要靠好幾年的良好績效,才能恢復我們的信用,吸引新資金。誰知道我們三個能不能一起熬過去。\"

面對投資決策時的揣揣不安。

\"投資的判斷是以平凡的事實與數字空間為基礎,參與的遊戲卻是在情緒的第三空間和夢幻的第四空間裡上演。「現在」總是最難投資的時候。\"

投資團隊內的意見衝突。

\"在我看來,獨斷獨行和獨裁一樣,總是很脆弱、很危險。只要獨裁者仁慈而正確,運作和效能就會很好。有些人會問,即使這種方式不理想,但你希望由誰做決策? 是由多年以來賺大錢的人做決策,還是由一群沒有經過考驗的年輕人? 然而我卻覺得席德的問題是沒有保持開放的心胸,養成了手下怕跟他作對的氣氛,這樣完全沒有好處,很快就會摧毀團隊。…\"

獨自經營投資管理、完全靠自己,為特定大筆資金承擔全部責任很有道理,壞處是會有沉重的情緒壓力,還會有寂寞的感覺,但是追根究柢,決策是個人的行動。…\"

\"合夥人之間應該有個諒解,就是如果甲合夥人的績效長期落後,丙合夥人表現最好,遵循古老回歸平均數的嚴格、冷酷理論,丙的資金要減少,甲的資金要增加。當然這樣一定暗示要有另一個諒解,如果甲的績效在很長時間都不好,必須針對甲在公司的表現,進行令人難過的重新評估。我認為,每年根據績效重新評估合夥人在公司的利益行不通…最後通常會導致合夥關係破裂。\"

語重心長的結語

\"對我來說,投資的藝術成分遠遠超過科學,量化派的信徒大概不會同意。智慧、經驗、勤勉、歷史知識、開放的心胸和執著的天性,全都是操作避險基金成功\的重要元素—還包括直覺、想像力、彈性,可能也包括一點點透視眼。這些性格你應該怎麼搭配,怎麼樣才是最適當的組合,就不是我所能回答的了,模式當然不會只有一種。 投資之道並不簡單扼要,在我看來,投資成功\跟年齡沒有關係。憤世嫉俗的老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說過:「人的智慧跟經驗不成比例,但是跟人掌握經驗的能力成比例。」我在書裡設法說明投資沒有對照表,只作多的投資人或避險基金專家也沒有單一的模式,但是我的確認為,投資專家想要成功\,必須喜歡知識性的競爭,從中得到鼓勵,而且要能夠應付壓力和逆境。這種遊戲不適合柔弱無力的人,也不適合在知識上懶散的人。貪心的動機和心性不足以成事;你希望自己的投資經理人真正愛上這種複雜的遊戲,沉迷其中。然而,我所描述的這種遊戲顯然消磨了業界一些最盡心盡力的信徒,業餘人士在尋找投資經理人時,必須注意戰鬥疲勞的跡象。 避險基金經理人難為,要利用避險基金經理人也大不容易,我只能說祝你好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