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節往來是朝貢冊封體制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傳統時代人際交往、文化交流以及通商貿易的重要途徑。明清時期中國與朝鮮關係密切,使節往來頻繁,留下了大量《使朝鮮錄》《朝天錄》《燕行錄》等相關記錄。...more
二戰期間,被俘虜並被判處死刑的納粹國防軍逃兵有3萬多人。他們許多人並非在戰鬥過程中臨陣脫逃,而是不願參與種族滅絕的罪行而作出抵抗。戰爭結束後,倖存下來的逃兵長期被斥為懦夫,受到社會的否定,但他們最終成功地揭露了軍事法庭的不公正的真相,恢復了名譽。...more
歷史學家該如何向當權者講述真理?這一點為何至關重要?就規劃未來而言,為什麼500年的視野要優於5個月或者5年?為何歷史——尤其是長時段的歷史——對理解造成當今社會種種矛盾的多重過去如此不可或缺?撰寫《歷史學宣
“斜陽殘照”的意象,是對徽州文化的恰當定位。如今,我們研究徽州,是希望通過對歷史斷片的綴合,盡最大可能地複原社會歷史的原生態,追尋審美的愉悅和發現的欣喜。收錄文中的十題中,有七篇是圍繞着徽州的社會與文化
長期以來,“中世紀”是西方歷史敘事的一個符號,是現代之前愚昧、停滯的“黑暗時代”。《光明時代》則以新的視角回溯中世紀的千年歷史,從拉韋納的禮拜堂開始,以詩人但丁結束,重新審視了羅馬
《活着,或者創造:里爾克、羅丹與二十世紀初的巴黎》圍繞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里爾克與現代雕塑的奠基者羅丹之間充滿矛盾的友誼展開,是這兩位大師的雙傳記,記敘了羅丹與里爾克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誕生過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