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租書店與漫畫的奇妙旅程」國際展2022年11月26日於日本北九州市漫畫博物館正式展出,是「北九州國際漫畫節」的主題特展。本次展覽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漫博籌備小組策劃展覽內容,在許多單位的大力協...more
賴永祥為知名臺灣教會史與圖書館學之學者,同時也是長老教會長老。其生長背景、人際交往、學術歷程與個人關懷,不僅與長老教會有密切關連,更是臺灣近代社會發展史的重要縮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重視賴長...more
賴永祥為知名臺灣教會史與圖書館學之學者,同時也是長老教會長老。其生長背景、人際交往、學術歷程與個人關懷,不僅與長老教會有密切關連,更是臺灣近代社會發展史的重要縮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重視賴長...more
賴永祥為知名臺灣教會史與圖書館學之學者,同時也是長老教會長老。其生長背景、人際交往、學術歷程與個人關懷,不僅與長老教會有密切關連,更是臺灣近代社會發展史的重要縮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重視賴長...more
回顧黨禁報禁的年代,世界各地的「台灣之音」不僅突破島內新聞封鎖,聯結海外台灣人社團網絡,同時還激發台美人印刷媒體的興起,並成為打破島內報禁與黨國媒體操控的觸媒。「台灣之音」在民主運動史上,早...more
本書收錄知名漫畫研究學者、資深從業者及臺史博漫畫研究策展團隊等,針對臺灣漫畫的發展史、文法、命運轉折、未來以及策展推廣過程,撰寫7篇專文,並完整呈現臺史博在2019年至2020年間舉辦的兩檔漫畫特展...more
本書編譯臺灣乙未之役外文史料,分(一)至(三),史料分為英文編及日文編,選譯重要抗日史料,此為(三)。 乙未之役係指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後,臺灣在馬關條約中被割讓日本,臺灣軍民為抵抗日本接收,而於1...more
當今身為臺灣公民的我們,享有言論自由,可以民選總統,能夠意識到核能、空污等環境問題,追求工時、工資等工作權益,探討性別、居住、教育等相關議題,理所當然地關心臺灣的土地、鄉親,同時懂得自組組織...more
《賴永祥文集》主要蒐羅位處各方之相關撰著作品,進行重新打字、編排與校對,並分別從教會、歷史、資料3個方向加以歸納,以將賴永祥先生作品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呈現。...more
《賴永祥文集》主要蒐羅位處各方之相關撰著作品,進行重新打字、編排與校對,並分別從教會、歷史、資料3個方向加以歸納,以將賴永祥先生作品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呈現。...more
《臺灣青年》是1920年於東京創刊,是一份屬於臺灣人的政論雜誌。為紀念1920年代臺灣人在海外,以刊物的編輯,與固有文化的反省,表現出文化啟蒙意識,同時討論社會、國族、民主觀念,凝聚認同,也提供當時...more
本書將居家文物的保存及維護的專業知識,分別以文物維護篇、保存環境篇、文物整理篇、文物研究篇、活化利用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一般民眾在家也可以建立屬於家族的「博物館」!...more
本套書為將1930年至1937年間出版的《臺日畫報》(日文原名《臺日グラフ》)的現存部分復刻出版,原始出版有81期,此次共計復刻現存雜誌期數為65期。該雜誌為《臺灣日日新報》的附錄,為當時大眾娛樂雜誌,可...more
本書由策展紀實出發,整合文字、圖表與文物圖像,引導觀眾認識臺灣近代教育歷史及教育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more
本書係編譯臺灣乙未之役外文史料,預計分(一)至(三)出版,史料分為英文編及日文編,選譯重要抗日史料。...more
為紀念臺灣文化協會當年推動文化啟蒙的革新貢獻,以理性民主的公民意識,抵禦殖民統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臺灣文化協會為軸心,重新啟動相關調查,將1923至1927年東京發行的《臺灣民報》復刻出版,嘗試...more
本書為「南方共筆:輩出承啟的臺南風土描繪特展」展覽專刊,根據展覽分區內容介紹,透過不同世代記錄者之眼,看見空間、時間及人群不斷轉變的臺南風土故事,進而呈現臺南研究從他者到在地視角轉換的軌跡。...mor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年編輯《荷蘭國家檔案館資料彙編》原文篇第一輯三冊,收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十三任臺灣長官當中的前五任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的書信。...mor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年編輯《荷蘭國家檔案館資料彙編》原文篇第一輯三冊,收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十三任臺灣長官當中的前五任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的書信。...mor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年編輯《荷蘭國家檔案館資料彙編》原文篇第一輯三冊,收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十三任臺灣長官當中的前五任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的書信。...more
《賴永祥文集》的主要目標,即是蒐羅位處各方之相關撰著作品,進行重新打字、編排與校對,並分別從教會、歷史、資料3個方向加以歸納,以將賴永祥先生作品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呈現。...more
《賴永祥文集》的主要目標,即是蒐羅位處各方之相關撰著作品,進行重新打字、編排與校對,並分別從教會、歷史、資料3個方向加以歸納,以將賴永祥先生作品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呈現。...more
1880年夏天,一位生於德國科隆的旅行探險家暨民族學者Wilhelm Joest(1852-1897)造訪臺灣,主要目的是要對臺灣北部的原住民進行觀察與研究,結束之後卻陰錯陽差地在臺灣府(臺南)滯留了三週,停留在臺灣的時...more
本套書分為《臺灣女人記事─歷史篇》與《臺灣女人記事─生活篇》,歷史篇是內容是以臺灣歷史上所發生的重要女性事件為主,從荷蘭時代開始至2007年為止,舉凡相關的人物、事件、法律、規約、貞節牌坊、教育、...more
1894年,清日兩國因朝鮮問題爆發甲午戰爭,這場戰事的結果,使得臺灣在1895年被清國割讓給日本。對於當時的臺灣人而言,可謂數百年未有之變局,對於清國來說,也是從未想過的結果。臺灣史上除了1661年鄭成...more
是一劇本,由J. Nomsz所寫,1796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此書講述荷蘭人治臺的最後階段,特別是關於新教牧師韓布魯(A. Hambroek)的事蹟。標題處說明這是一齣悲劇(Treurspel)。韓布魯牧師在鄭成功圍攻熱蘭...more
眷村,在臺灣的歷史結構和環境因素之中成形,惟「眷村」此一概念與實質內涵,無論是從臺灣近代歷史發展的鉅觀視角,或是從庶民生活層面的建築、飲食、器用、衣飾等不同的微觀角度,對於臺灣這塊土地以及社...more
本書為「古城.新都.神仙府:臺南府城歷史特展」展覽專書,本展覽主要回顧的歷史時期為17世紀至19世紀中葉左右,當時府城是清代台灣政經運作的核心,是清代台灣的首都,也是府城認同與文化形成的時期,希望...mor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赴德國 Kreismuseum Oberhavel展覽圖錄專刊...more
這本《跟我一起遊台江》繪本的誕生,所訴說的是家鄉的故事,範圍僅侷限在安順國小附近的小區域,但它所展現的意義,是孩子們腳踏實地去認識家園。希望這本繪本只是一個起點,全台灣每個小學如果都能創作屬...more
本書以荷蘭時期(1624-1662)臺灣史研究相關史料、論著及研究專文為收錄範圍,同時涵蓋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事蹟及西班牙統治臺灣北部時期(1626-1642)的相關研究資料,收錄自17世紀始迄2001年發表之史料、論文...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