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商務印書館跨越三個世紀
一百多年來,隨著時代變遷而展現適應能力、堅持傳統與現代並進的商務印書館,一方面引進世界最新知識,另方面也致力發揚傳統文化,協助教育國民,促進國家發展。不論遭到任何挫折,在何時何地,商務印書館始終堅持理念,向讀者們提供開卷有益的書,在百年劇變的時代裏,跨越了三個世紀。

一、歷經劫難、百折不撓
商務印書館創立於1897年,當時正是中日甲午戰敗之後,1895年的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等地割讓給日本,民心激憤,有識之士已經體會到,如果不師法西方國家,變法圖強,將有滅種亡國之虞。許多國民開始學習外國語言,尋求閱讀西方國家的新知識。在這種時代環境的需求下,四位來自上海洋人印書館的先驅:高鳳池、夏瑞芳、鮑咸昌、鮑咸恩,集資創辦了商務印書館,接洽印刷業務之餘,出版了一套漢英對照的讀本《華英初階》和《華英進階》,獲得社會熱烈的迴響。

張元濟加入商務印書館
1898年「戊戍變法」失敗,許多逃過一劫的維新人士離開官場,流落民間,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蔡元培等,繼續從事宣揚變法圖強的工作。離開學部的張元濟,在上海南洋公學主持譯書院,於1902年接受夏瑞芳邀請,加入商務印書館,創辦編譯所,相約「吾輩當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從此帶領商務印書館走上出版書籍、教育民眾的艱辛道路。

張元濟在商務印書館主持編譯工作二十年,以出版中小學教科書、辭典、珍本古書影印為主,至1920年共計出版三千五百二十二種書、九千一百零七冊。
有鑒於西方文化對中國影響日深,中國正處於急需變法圖強,迎頭趕上西方現代化的階段,社會上對吸收西方文化知識頗為殷切。為了向社會知識份子提供西方知識,商務印書館需要一位通曉西學的人來主持編譯所。因此,張元濟聘請留學歸來的胡適博士,來館主持編譯工作。

胡適王雲五先後主持編譯所
胡適利用暑假期間在商務印書館工作兩個月,提出一些建議,同時推薦他的老師王雲五來接替這項工作。王雲五遂於1921年9月加入商務印書館,主持編譯所,開啟商務印書館第二階段的發展。
王雲五在編譯所八年,大量出版各種書籍,但是,工人運動日益發展,商務印書館一度成為上海工人運動的中心。王雲五不願以總編輯身分處理勞資問題,因而辭職前往中央研究院專任研究員。

王雲五帶領商務走過抗戰歲月
當時適逢商務印書館總經理鮑咸昌病逝,張元濟力邀王雲五回館擔任總經理,主持業務,王雲五遂從1930年起,在商務印書館擔任十六年的總經理,帶領商務印書館度過「一二八松滬戰役」、「八一三上海戰役」、以及對日抗戰期間的種種艱難困境。

當1932年1月28日松滬戰役發生,日軍針對商務印書館而轟炸,將印刷廠、編譯所、東方圖書館全部炸燬,沒有炸燬的部分再派人燒毀,意圖毀滅商務印書館。但是,經過短短半年的努力,商務印書館於8月1日復業了,而且宣布「日出一書」,決不向困境低頭。

1937年七七抗戰發生後,日軍於8月13日進攻上海,商務印書館採取分散策略,在長沙、重慶、香港等地,設置印刷廠和編輯部,上海保留辦事處,總管理處隨著總經理行止而遷移。
1941年香港淪陷以前,商務印書館的編印中心設在香港。香港遭日軍攻佔後,編印重心移到重慶,繼續供應大後方各地所需要的中小學教科書和一般圖書。

五館並存,各有一片天
抗戰勝利後,商務印書館在復員的過程中,逐漸受到內戰局勢的影響,王雲五辭職從政,張元濟獨撐大局,直到1949年局勢改變。
1949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後,國民政府遷到台灣,香港仍在英國政府管轄之下,兩岸三地並存發展的時代來臨。北京商務、台灣商務、香港商務,各自經歷了六十年的分別經營與發展,各有一片天。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