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醫師與生死

醫師與生死

  • 作者:趙可式
  • 出版日期:2007/07/24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二章 從震撼到麻木:
找回醫者的初心

王醫師是某大醫學中心內科第一年的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告訴他:「五一三病房患肝癌的病人林先生今晚可能會去世,你今晚要留在病房隨時待命。」王醫師不敢怠慢,晚上值班時每隔十幾分鐘就去探視林先生一次。誰知林先生一整晚都在罵人,罵太太、罵兒女、罵醫護人員,總之樣樣都使他不滿意,人人都不順他的心。到清晨兩點多,他突然大吐血,一臉盆一臉盆地吐,王醫師手忙腳亂地急救,插上各種管子,輸血、打強心針,一整夜彷如戰場,到了早上七點多,病人宣告死亡。急救車上狼藉一片,王醫師也如打敗仗的軍士,拖著一身疲乏,回宿舍休息。然而在床上輾轉難眠,滿腦子都是林先生的景象,他想,「人的死亡為什麼這麼猙獰恐怖?」習醫以來第一次處理死亡的經驗,只能用「震撼」兩字來形容。
身為一個醫師,需經過醫學系七年的漫長教育年限,畢業後至少四至七年的住院醫師生涯仍算是持續教育過程,直至升到主治醫師,才算在一個醫療專科中立足。在這十一至十四年的歲月中,每一位醫師都會經歷不同科別的實習或代訓之經驗,無論在哪一科,也都有病人死亡發生,如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神經科、急診、加護病房等等。從實習醫師到快退休的老教授,每個醫師都有一段心路歷程。
他們在初次遇到自己所醫治照顧的病人死亡時,到底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以下是十七種醫者的初心:

一、震撼感

當醫師第一次遇到病人死亡時,儘管表面上仍維持「專業的形象」,一切醫療過程依規定謹慎行事,但內心的澎湃可能久久無法淡忘,產生只能用「震撼」來形容的情緒激動,甚至還會失眠。以下是摘錄醫師的話:

◎當實習醫師的時候,你接的第一個病人後來發現末期了,真的會讓你銘刻於心,讓你放在心上,你真的會睡不著覺。
◎如果你自己早期不是很了解這過程,當然就會很激動,覺得說怎麼可能會這樣?怎麼會這麼快就造成病人的死亡?
◎第一次碰到這一類的病人,會覺得很震撼!

可惜的是台灣的醫學教育中,大都教的是「醫學科學」,年輕醫師的內心震撼,是很少被提出來討論的,老教授們也不覺得這需要被教,「每位醫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習慣就好了!」,因此「震撼感」的初心,被壓抑、被忽視,一代傳一代,等這一代醫師長大後,又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下一代年輕醫師。
「沒想到第一次離死亡那麼近!」、「因為以前都沒見過別人去世,一下子遇到當然會覺得很震撼!」,大多數醫師在頭幾次接觸到自己所醫治的病人死亡時,會有這樣的震撼感。

二、失敗感

病人死亡,就是表示醫療失敗、醫師無能或疏忽,總之就是醫師的錯!在與疾病奮戰的戰場上,似乎醫師是主將,病人只是小兵。作戰失敗,就是主將的戰略錯誤,是主將的錯。這種想法加給醫師巨大的壓力,有些醫師雖自己能坦然接受病人的死亡,卻又怕病人與家屬不能接受。以下是醫師的表白:

◎如果說這種病人你覺得應該很有希望會活,後來超乎你的預料,這時候會很難過,如同敗兵之將。
◎病人如果死了就表示是你治療失敗!第二,當然表示說自己能力不夠,哪些地方疏忽了,或者怕人家批評你沒有做好!
◎西方醫學科學教育其實是把病人治好為目標,這樣的話就會覺得如果病人治不好是不是就是你的失敗,而病治不好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病人去世。

年輕的醫師初遇病人死亡時會感覺:「沒想到醫學是這般的無能為力!」難以置信醫學也有無計可施的時候,覺得自己能力不夠的失敗感,擔心被人批評做得不好。

◎我手上有這麼多的武器,怎麼可能說病會治不好!剛開始好失望,表示我失敗了!

三、無助感

醫師是一種「助人專業」(helping profession),是病人與家屬求助的對象。因此當醫師自己也感到「無助」時,教病人/家屬怎麼辦?
資深的醫師慢慢生出生命的智慧,了悟醫學的極限——醫學非萬能;年輕的醫師在教育過程中缺乏生死學及對臨終病人心理與靈性的輔導知能,因而會更感覺無助。以下為三位醫師的表白:

◎醫師當得愈久,愈發現醫學是有極限的,很多病到現在醫學發展上都沒有可以解決的方法,所以會比較謙卑;就是說醫師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凡人而已。
◎感覺那時候面對病人會有很大困擾,因為不知道怎樣去幫助這個臨終病人,精神上怎樣給病人一些支持。
◎因為我做小兒心臟外科,許多很複雜的心臟毛病需要開刀,我比較沒有辦法得知患重病小孩子們的心理感受,也不知要如何做心理上的安慰。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