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創意心靈:美學與創意經濟的起手式

創意心靈:美學與創意經濟的起手式

  • 作者:李仁芳
  • 出版日期:2008/10/30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創意心靈的差異空間

  造訪過東小金井「吉卜力工作室」兩次,可以說大略知曉宮崎駿、鈴木敏夫及宮崎吾朗醞釀創意的實體空間,與其從事創意工作的物理環境。但是,創意者不在工作場所時的OFF空間經驗又是如何呢?

最近讀到宮崎駿在製作《魔法公主》,工作壓力最大時的一篇日記:

「我常在禮拜天的時候散步。走一走大概不要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有遠離工作的感覺;哪怕只走個三十分鐘,也能把心思放空,然後隔天又神清氣爽地繼續回到桌子上工作。一個禮拜要是都不走路,便覺得又漫長又沉重;如果能稍微去散個步,就能持續工作下去。」

大師有一次散步到多摩全生園(國立痲瘋療養院)。一開始吸引他目光的,是並排的兩行巨大櫻樹。眼前被夕陽染黃的枝幹閃耀著光芒,樹梢上的枝條往高高的天際線伸展,像高舉的臂膀向天祈求……宮崎被這個場所的一股生命力氣場震懾了。

「有種幾近於畏懼的情感困住了我。」結果那天他沒再深入就這樣回去了。

經過後來的幾次造訪,全生園變成宮崎駿重要的「差異空間」,工作室與住家之外有重大意義的「第三場所」:「每當深夜的時候,在從工作地點回家的路上,我都可以從柊樹形成的樹籬中間,看到全生園的燈火。為此我常感覺到一種深深的懷舊之情;就像電影散場時,自己覺得當下身在一處聖地一般。」

創作者的差異空間經營

我一直很注意觀察,當創意工作者不在工作場所時,是如何經營其「差異空間」?在差異空間中,他們如何開啟眼耳鼻舌身意六感的覺知能力?並藉由OFF生活中官能敏銳度的提升,進而修補、強化他們在ON工作時的創意與創造能力?

無垢的林麗珍創作《醮》,或是雲門林懷民創作《八家將》等案例,均彰顯了「(工作)創意」與「(生活)經驗」之間的關係:創作者在「差異空間」中不斷修練對官能經驗的覺察力與感受力,並以豐饒的感官經驗儲藏庫作為創意工作的土壤養分,長出紛歧多樣的想像力奇花異草。

畢卡索一生創作出超過十四萬件作品,歷經藍色、粉紅、立體和超寫實主義四個階段,創造力之泉多元飛濺,才氣四溢,讓世人瞠目結舌,目不暇給。

畢卡索的每一階段創作,都展現了他狂野多變的藝術成就,而且都是從畫情人開始,每一個情人都擔任了他短暫、明亮而華麗的繆斯角色。畢卡索一生至少和七位女子建立過親密而深刻的關係,情愛的官能與性靈經驗庫藏,顯然為畢卡索的藝術創造力提供了極大的養分與動能。

台灣近年也出現一群「藝匠本質製造業」——由具備強烈實質創新(不只衝量)成長慾望的創業家所領導,屬不畏風險的烈火青春型企業。他們擁有「造物」的熱情,以原創技藝的開發、事業模式的獨創性為全球所注目。宏達國際做智慧型手機的周永明就屬此類人物。

場所的精神

位於日本京都的京瓷(Kyocera)創辦人稻盛和夫有一次被問及,經營者需具備哪些特質時,他提出的「經營者公式」是:

發想力 × 熱情 × 生活方式 = 經營者評價

原創性作品的「發想力」與製作時的「造物熱情」且不說,稻盛為什麼特別將創意者與經營者的「生活方式」提出來講呢?

是不是從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檢視他對「眼耳鼻舌身」與「色聲香味觸」五覺五感的覺察力與感受力?並進而推論他在創造與創作時的發想力與想像力?是不是創造力與發想力的強度,與向上延伸發展的高度,正是正比於根源自官能覺察力與經驗感受力的頻譜寬廣度與深度?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