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_加碼
內容連載 頁數 1/5
任何一個身體健康、不愁吃喝、身邊圍繞著親愛家人,卻偏偏為嚴重焦慮所苦的人,想必都贊同這一點:心靈的平靜是快樂的必要條件。然而,當心靈被天生的躁動不安,對過去與未來永無止盡地反映出渴望與恐懼時,我們怎麼可能學會擁有心靈的平靜?

想一下你最喜歡的活動;當你真正樂在其中時,感覺如何?當你聆聽喜愛的音樂以致渾然忘我時,其他的想法與渴望就會消退;因為你純粹只處於當下的滿足(即平靜)。當然,你的思緒難免又會開始運轉:我怎麼坐在這兒聽音樂?我得打掃房子、考慮工作、準備食物、擔心財務狀況、打電話,以及處理一堆沒完沒了的事情。這時你不再處於當下,心靈又開始奔忙。

只要能訓練自己暫時放下心中的要求,等到實際要繳納帳款或打電話時,再去關注它們,自然能感受到心靈的平靜。「專注」是一種能夠平靜心靈的方法,我們在第三章所介紹的卡巴金博士,已將此方法引進壓力管理與身心醫學的範疇。他的大作《當下,繁花盛開》(Where You Go, There You Are),便是一場生活在清醒、警覺中的實際冒險。

艾莉絲是個勇敢的女人,我在一九八○年初認識她時,她約莫四十五歲,是詩人和小說家,也是第一個身心團體(Mind/Body Group)的成員之一;警醒的覺察力量在她身上展露無遺,使她成為激勵人心的典範,也成為我的學習榜樣。艾莉絲患有嚴重的過敏症,一些表面看來無害的事物,例如一陣香水味或餐飲中的某種食材,都會導致她頭暈、全身無力。後來,她發現每日數次的長時間冥想對於過敏很有幫助,於是她開始認真學習「專注冥想法」,其內涵包括專注於呼吸,客觀地觀察思想、情感、看法與覺察,而不做任何評斷。當你對當下所發生的事,抱持滿足而寬大的態度,所謂好與壞的想法便會消退。

全心全意投入冥想之後,艾莉絲遭逢了一場幾乎奪走她性命的車禍,當時她丈夫所開的車在結冰的道路上打滑失控,她的肋骨全被撞碎,腦部嚴重受創,醫生宣布她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一,不料她復原的過程著實令人驚嘆。在加護病房度過數週之後,艾莉絲轉到一家復健醫院,她和有些受創的病人一樣,除了記得數百個單字外,已經失去了語言能力;無論是對任何人而言,我都難以想像那種挫折感,更何況她是位優秀的作家。除此之外,艾莉絲也失去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她就像個學步的孩子,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最基本的語言技巧和肢體行動。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