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解讀中國經濟

解讀中國經濟

  • 作者:林毅夫
  • 出版日期:2009/03/26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書摘】
改革的成就與現存的問題

收入分配是中國當前最受關注的一個社會經濟問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持了二十九年的持續高速成長,GDP年均成長率達到了九‧七%,對外貿易總額年均成長一七‧四%。尤其是二○○三年到二○○七年間,中國的成長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國內生產毛額連續五年成長速度超過一○%,對外貿易年均成長率高達二八‧五%。但是,中國作為一個轉型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各種社會經濟問題也會不斷發生變化,新的矛盾不斷出現。

在上世紀八○年代末九○年代初,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國有企業的改革,說國有企業是「三分之一明虧,三分之一暗虧,三分之一贏利」。現在國有企業的贏利問題已不再是主要矛盾,很多規模較小的國有企業已經民營化,剩下幾家大的國有企業贏利很高。目前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的重點是,如何提高競爭力的問題。又如過去金融體系脆弱,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的壞帳比例非常高。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這幾家國有銀行的呆帳、壞帳比例都有明顯下降,其中三家已經引進了戰略投資者,成功上市。股票市場也實現了完全流通,二○○六年開始出現牛市。
老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過去的主要矛盾逐漸緩解之後,次要矛盾由於持續地惡化,現在變成了主要矛盾。自二○○三年以來,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是所謂的「三過」:(1)投資成長過快,消費相對不足;(2)貨幣信貸投放過多;(3)外貿順差過大。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投資成長過快,過快的投資成長形成了過剩的生產能力,國內市場消化不了,就要出口到國外去,於是導致外貿順差過大。長期的外貿順差賺取了大量的外匯,為了收購這些外匯,國家必然就要增加發行貨幣,於是導致了貨幣增發過快、銀行貸款過多等一系列的問題。

自二○○三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都在進行宏觀調控,希望把投資的成長速度壓下來,但始終未見奏效,原因就在於未能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投資成長過快實際上是,近年來收入分配不均現象加重所造成的。個人的收入不是用來消費就是用來投資,低收入族群的消費傾向較高,但是,缺乏可消費的資金;高收入族群的消費傾向較低,消費不了的那部分收入就只能用來投資。改革前的中國是一個收入水準較為平均的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加深,一部分的地區和個人先富了起來,結果城鄉差距不斷擴大,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

不僅城鄉收入差距在擴大,城市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待業、失業,以及退休的低收入群體。目前,中國的基尼係數已超過了○‧四五,比國際公認的警戒線還高出○‧○五。此外,還出現了一系列如「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等關係到民生的大問題。雖然隨著經濟的高速成長,現在的生活條件與過去相比應該是改善了,即使在貧困地區基本的溫飽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但由於出現了這些社會問題,社會上的不滿情緒逐漸開始蔓延,甚至出現了一種懷舊思古的情緒,認為過去雖然窮,但窮得平均,現在雖然比過去富裕了,但與那些先富、快富起來的人相比,很多人反而顯得更窮了。

總的來說,收入分配不均問題的解決,直接關係到中國宏觀經濟的治理,也關係到社會和諧的建立。社會上對於改善收入分配問題有很多呼籲,希望透過二次分配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二○○五年和二○○六年討論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時候,有人提出要提高對富人的徵稅,將這部分稅收以轉移支付的方式補貼給低收入群體。但是,中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已達到了四五%,從世界範圍來看也已經屬於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因而我認為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是,執行的問題而非稅率的問題。結果這一觀點在網上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認為我是在替富人說話,當然這也反映了一種情緒,就是認為現在富人太富了。其實中國的富人和外國比起來還差得遠,仍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應該讓窮人的收入成長得比富人快一點,這是當務之急,但不應該是透過二次分配「劫富濟貧」的方式。

基於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中國共產黨制定了與時俱進的重要方針,二○○二年在中共十六大的時候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其內容一是仍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二是在全面發展過程中要做到「五個統籌」,即城鄉的統籌、地區的統籌、社會與經濟的統籌、人與自然的統籌,還有國內、國際市場的統籌。二○○七年中共十七大提出構建和諧社會,解決民生問題。二○○七年和二○○八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很多解決民生問題的具體政策措施。

在一次分配中實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中國如何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建構和諧社會?學術界的普遍看法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現在既然要強調民生、強調和諧,那麼中國就要更加注重二次分配的公平問題,政府就要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透過二次分配來解決初次分配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在一次分配中達到公平與效率的統一,而寄希望於二次分配,我個人認為,這很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

因此我的主要觀點是,在一次分配中達到公平和效率的統一,而把二次分配作為補充手段,解決初次分配可能會遺留的一點問題。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反對二次分配。當前的分配制度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也就是說初次分配可以不照顧公平,然後由二次分配再來解決公平的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既不能實現效率,也無法達到公平。但是如果要在一次分配中就達到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會不會又像我們所講的「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成為無法實現的空想呢?

「初次分配達到公平與效率的統一」至少應該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經濟成長要快,整體收入水準要不斷提高,這一點非常重要。經過二十九年的持續快速成長,中國在二○○七年的人均國民收入已達到二、四○○美元左右,但仍處於較低的水準,只有美國的五%,因此要繼續注重效率,加快經濟成長。至於第二層含義,何謂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就是指在經濟的快速成長過程中,窮人的收入成長速度要高於富人,這樣才有望達到公平。而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在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使得收入分配狀況不斷改善,兼顧科學發展觀中提到的「五個統籌」,關鍵就在於這門課一再強調的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按照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產品和技術。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