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 作者:閻崇年
  • 出版日期:2009/05/25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四講
智擒鼇拜

一謙則四益,一驕必四損。古人訓誡:「滿招損,謙受益。」這條古訓,顛撲不破,百試百驗。鼇拜又是一個驕必損、傲必折的例證。

康熙帝說:「天下大權,當統於一。」(《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康熙帝為強化皇權,上演了一場智擒鼇拜的歷史大戲。他智擒鼇拜的原因、經過和智慧,分作三個題目,一個一個來講。

一、皇權旁落
有人問:康熙大帝為什麼要擒拿輔政大臣鼇拜呢?是因為鼇拜想篡位嗎?二月河先生的小說《康熙大帝》中第八回「鼇公府初議劫宮闈」、第十二回「逆種各起屠龍心」,說鼇拜有「劫宮」、「屠龍」的政治野心。昭梿也說「鼇拜藏刀」,似欲對康熙帝不利。鼇拜如真有篡位野心,真要搞政變,他可以在府宅設伏兵,何必在床前刺殺康熙帝呢!康熙帝到鼇拜府邸,必然帶著侍衛,鼇拜一把匕首怎能將康熙帝殺死呢!況且,鼇拜已經年邁,康熙帝卻風華正茂,身邊還有貼身侍衛。到現在為止,沒有史料證明鼇拜想搞宮廷政變。那麼,康熙與鼇拜的矛盾是怎樣激化的呢?

事情發展,總有原委。上一講我講過,順治帝臨終前同孝莊皇太后商定,由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鑲黃旗)、鼇拜(鑲黃旗)四大臣輔政。康熙初期,四大臣尚能協力忠誠,輔佐政務,不結黨羽,和衷共濟,實踐他們在順治皇帝靈位前的誓言。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四個輔政大臣的格局發生了變化——索尼雖位居四輔臣之首,但他年老多病,隨之過世;蘇克薩哈以子為額駙、入侍禁廷,雖攝政睿親王多爾袞死後率先舉發,但畢竟受到牽連;遏必隆雖與鼇拜都屬滿洲鑲黃旗,但性格軟弱,依賴鼇拜。鼇拜這個人,雖立過大功,卻居功驕傲、專橫跋扈;雖久經歷練,卻個性張揚、鋒芒外露。於是,四臣輔政,失去平衡。
康熙四年(1665年),12歲的玄燁舉行大婚典禮,索尼之子、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宮。皇后的叔父索額圖為宮廷侍衛。
康熙五年(1666年),發生改撥圈地的重大事件。鼇拜專權的突出例子,是圈換土地事件。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玄燁14歲,輔臣索尼援引先帝福臨14歲親政的祖制,疏請康熙帝親政。康熙帝征得祖母太皇太后同意,允索尼所奏,同年七月初七日,御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當日在乾清門御門聽政。

鼇拜以首輔索尼已死、次輔蘇克薩哈已誅,自己又與遏必隆同屬鑲黃旗,從而形成鑲黃旗獨掌朝政的局面。「班行章奏,鼇拜列首」。鼇拜自我膨脹,逐漸專權。康熙與鼇拜的衝突是怎樣引起的呢?我講兩個歷史故事:
第一,圈換旗地的故事。先是,順治初實行圈地時,攝政王多爾袞利用權勢,將永平府一帶原定圈給鑲黃旗的好地讓給正白旗,而另撥河間府一帶次地給鑲黃旗。這件事當時曾引起一場風波,但事過二十多年,旗、民各安生業,舊怨也已淡忘。康熙五年(1666年),鼇拜重新提起此事,讓正白旗與鑲黃旗互換土地,目的是討好自己與遏必隆所在的鑲黃旗,而打擊蘇克薩哈及其所在的正白旗。這也是鑲黃旗對正白旗的一個報復。此事朝野普遍反對,正白旗人訴告到戶部。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滿洲正白旗)認為不可,直隸、山東、河南總督朱昌祚(漢軍鑲白旗)以此舉造成萬民失業、顛沛流離而抗疏。時士紳百姓,告門訴求:「號泣之聲,聞於數里」;「哀號乞免,一字一淚」。保定巡撫王登聯(漢軍鑲紅旗)以圈撥擾民而疏請停止。鼇拜以蘇納海、朱昌祚「與蘇克薩哈系一體之人,將他滅戮,壞去蘇克薩哈一手一足」(《明清史料》丁編第八本),矯詔誅殺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行刑之日,旗民哀之」(《八旗通志》卷一八九《朱昌祚傳》)。
第二,蘇克薩哈的故事。康熙帝親政後的第六天,蘇克薩哈請求到孝陵(順治帝陵)守靈,以保全晚年。鼇拜借機給蘇克薩哈羅織罪名:皇上新親政,你要去守靈,這是對皇上親政的不滿等等,共擬蘇克薩哈二十四條大罪,請求將其凌遲處死。康熙帝「堅執不允所請」。鼇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清聖祖實錄》卷二三),揮臂咆哮,橫行朝廷,脅迫十四歲的皇上同意。鼇拜一連七日強奏,矯旨將蘇克薩哈及其子孫全部處死,斬的、絞的、發配的,抄家滅門,一族殆盡。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