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八章 旅者的凝視

「攝影的掠奪性在於其製造異化的功能,這點在美國早期的觀光裡尤其明顯,在一八六九年之後,當跨越美國的鐵路完成之後,攝影便已經征服了美國。」(Sontag 1979)。

「在低劣與魅惑之間擺盪是攝影作為一種娛樂的本質,除非攝影者將他的凝視鎖定在非常私人的觀察上,例如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對拍攝小女孩情有所鍾,阿布斯對萬聖節的群眾感到興趣。」(Sontag 1979)。

自從攝影被發明之後,它的演變便與旅行觀光有著直接的關聯,攝影不僅成了記錄旅行與觀光的方法,相機更成為旅行觀光時的必備工具。當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的此時,旅行的意義已經不只是旅行到他鄉而已,它所代表的往往是以攝影記錄下異鄉的種種,是一種儀式,一種宗教,也是消費的另一種形式,攝影在這個形式裡扮演著極端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這麼說「若是缺乏攝影,那麼現代的旅行將成為一種幻影」,從這個面向看來,我們可能很難相信,其實攝影才是旅行的主軸,人們旅行是因為想要證明自己曾經在某個異鄉停留過,而這個證明往往也可能展現旅者的社經地位,也可能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自我陳述,在某個程度上,這個已經進入個人化的社會裡並非人人都有可能到遠處遊歷,它牽涉到許多時間與空間的主客觀條件,旅行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儀式,至於去何處與住在哪裡,反而可能成為次要的項目。

例如許多攝影同好每年都會相約去日本賞楓,目的在拍攝楓紅,但在美西與加拿大也有同樣的勝景,因此臺灣的攝影者選擇日本並非是因為日本的楓紅獨樹一幟,而是交通運輸的考量,若單從楓紅去考量,日本的楓紅與美西或是加拿大的楓紅其實差別不大(這當然是在去除文化的因素考量下),我們也無法單從楓紅本身去判斷楓紅源自於何處,因此到某地去拍攝楓紅其重點在於拍攝楓紅這件事,以及拍攝楓紅的審美學,至於某地的重要性已經淪為次要,攝影才是誘發人們旅行的目的,人們從觀看攝影裡得到滿足,從凝視楓紅中感到歡愉,因此這楓紅可能成為電腦螢幕的桌面,或是可能成為牆上的一幅攝影作品,甚至可能是書中的一頁,或是畫廊中的一件作品,至於旅行本身似乎已經成為配角。


旅行的種類

在這裡我想有必要為旅行先行分類,否則以下的討論或許會成為一種錯亂。旅行在人類的生活裡有著悠久歷史,最早的人類遷徙便是,當然那與我們現在所謂的旅行有極大的差異,那種旅行是一種生存,當時記錄旅行過程的方式是石洞裡的壁畫,人類進入文明之後,旅行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貿易與商業,或者是一種宗教上的朝聖。

當時記錄的方式是繪畫、文字或是音樂,例如中古時期的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便屬於此種形式,跨入工業化之後,旅行成為一種上流社會的休閒形式,當時攝影已經誕生,歐洲貴族們攜帶著仍嫌笨重的相機前往近東、亞洲、北非等等地方拍攝異國風景,他們拍攝大量的異國風景與人文,之後那些有著異國風景的明信片則成為他們旅行的重要證物;進入大量消費的年代之後,攝影成為一種必需,它日漸普及至中產階級,而旅行則在同時也成為一種生活型態,人們藉由旅行肯定自己的成就,攝影則藉由旅行找到了最佳的寄宿,旅行在大量消費的年代裡成為一種現代主義,攝影則在現代主義裡成為一種紀實的媒體,後工業化之後,旅行蛻變成一種個人的生活哲學,它不單是一種休閒更成為一種實踐個人生活哲學的方式,它成為一種平台、一種載體,而攝影則成為這種載體內的發聲工具,它抒發了旅者意欲想說的言詞,透過它旅者的心聲得到了宣洩,因此攝影不單單只是攝影,它在某個層次上是旅者的心電圖。這裡我依序再行論述不同種類的旅行,旅行之於一種生存的方式在此略而不論,因為那畢竟過於遙遠。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