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村莊裡的童年

德成出生在峇瑪,一個位於不丹西部、喜馬拉雅山腳的小村莊。他的名字,德成多傑,是鄰近村子一位出家僧在他皈依時替他取的,意思是「喜樂金剛」。年紀很小的時候,德成就直覺到他有能力領會他週邊的世界;他覺得自己內在有一股力量等著被釋放出來。他不太清楚該把這力量引到哪個方向,但這內在的期待像是火苗,總是在他心裡閃爍發光。

有時候他覺得自己和這世界完全融成一體:濕潤的草地被風吹動的樹枝,繽紛多彩的峭壁,在黃褐泥土地上奔竄的昆蟲,帶著刺耳尖叫聲衝進天空的雨燕。他就這樣融入世界;懷抱它,同時把它像空氣一樣納入體內。

又有些時候,萬事萬物像是遙遠的視訊或不確定的影像,出現在他面前。他不太了解其中的道理,只能在村莊附近,望著風景靜靜思索,對事情發問。

峇瑪有二十多戶人家,百來個村民。除了峇瑪,德成對其他外界生活其實一無所知。但是,許多峇瑪村民習以為常的事,卻深深困擾著他。比方說,在田裡做活時,看到動物受虐待,他會難過得受不了:那些套著軛具整天耕田的牛,那些被木製的犁刀頭切成碎塊的蚯蚓,那些負荷過重、背部嚴重受傷的驢子……

他也不喜歡見到村裡的男人喝一種叫做「贊」的小米啤酒,喝得大醉人事不省。另外,是打架;這比其他狀況更讓他受不了。而更糟的是,他還聽說有些地方,不同族群的人會相互殘殺。他不懂人怎麼能走到這種地步。

人的笑臉,溫和的語言,友善的態度,會讓他充滿喜悅,覺得像吸進一大口新鮮空氣;他的眼睛會因此發亮,像是有一種新的生命力在他體內滋長。所以,他想,事情原本就應該是這樣的。

和同村的孩子一起去樹林撿柴時,如果哪家的孩子沒有收穫,德成寧願把自己撿到的給他們,免得他們空手回家被父母責備;這比他自己挨罵更讓他難受。在他還很小的時候,一個冬天飄大雪的日子,他幾乎光著身子回家,沒穿媽媽替他做的大衣。「有個小個子的人在外面,快凍死了,」他說。他媽媽心一驚跑出門看,只見一株形狀像人的灌木,被德成用外套仔細裹住,讓它不受寒。

德成的父母都是善良而勇敢的人。他的媽媽名叫芭姆,意思是「榮耀」。芭姆幾乎整天在紡織。她得工作一年,才能織出三大匹圖案細緻、光澤奪目、花色斑斕的布料。三匹料子可以裁剪一件衣服。村子裡富裕人家的女人,喜歡用這種漂亮布料作衣裳在節慶時穿。每次布料織好,她就拿去市集賣。市集叫做「宗」,是圍著一座城堡形成的聚落,離峇瑪大約一個鐘頭腳程;它也是當地政府所在地,轄區裡還有一座寺院。芭姆的手織花布可以賣到很好的價錢,賣得的錢她就用來買油、糖和紅米。峇瑪因為地勢高,並不產紅米。芭姆有時也買些橡膠靴子、手電筒或其他印度製的用品。

德成的父親珮瑪多傑﹝意思是「蓮花金剛」﹞負責照顧一頭公牛、五頭母牛。

和其他田裡的事。他的五個孩子,二兒三女,都是他的幫手。他們的田不太肥沃,但可以種大麥、蕎麥、小米和玉米;這些農作收成,就是他們的主要糧食。夏天快結束時,村裡房子的屋頂上會鋪滿等著太陽曬乾的甜椒;這時,那些原來因為時日久遠而變得烏黑的木條屋頂,就變成一片鮮豔的紅。

芭姆也會發酵小米,蒸餾掉酒精,自己釀小米啤酒,所以一到晚上,酒香就在村舍間瀰漫。村裡的男人都是木工好手,喜歡把長柄木工刀炫燿的掛在腰帶上。建造新屋在村裡是件值得慶祝的大事,必須配合宗教儀式。儀式開始時,幾位僧侶會先為建地祈福。德成不太了解那些宗教儀式的涵義;出家人很少費神為村民解釋宗教的意義,何況他們自己也懂得有限。但是,僧侶們的樂曲和梵唱卻讓他深深感動,僧侶的身影也總是吸引著他。
31 2 3 下一頁 跳到